-
1 # 令狐青雲89088282
-
2 # 半暖時光823
其實說白了,這些要求歸根結底就是想讓一切孩子平等,不分優劣。理想化的教育就是孩子各有優點,各有所長,充分給孩子一個包容的環境,發展各自的個性,沒有誰好誰不好,成績不能代表一切。
然而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現在的教育現象,大的方面走向社會看學歷能力,各個學校分優劣,小的方面學校裡班級也分不同層次。現在很多政策要求學校不能分重點班,然而現實是絕大部分學校都在分。很多家長費盡心機讓孩子上好學校,進好班。我想說既然大環境下都分優劣,為啥要求到了下面一層班裡內部就要求一切平等,不分優劣。這不是揚湯止沸嗎?就算班裡做到了不公佈成績,不點名批評誰,大家一視同仁,難道到了社會上,也是這樣嗎?如果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適應怎麼辦?我們把一個個孩子都培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都成了玻璃心,接受不了外界的這種競爭的關鍵怎麼辦?歸根結底我們要進去的世界存在競爭,早一點讓孩子知道,早一點適應不好嗎?
現在的孩子很多獨生子女,是每一個家庭的寶貝,在家都捨不得說一句重話,在學校也要求老師,不能批評,不能說一句重話。也不能讓老師表現出喜歡優等生,不然就說差別對待了,我想說走到社會難道也要求領導不喜歡能力強的員工嗎?
我反而覺得讓孩子知道成績高低,但是要教育孩子成績的高低不能代表人的高低,只是人家努力的結果,讓孩子知道勞才能有所獲。適當的批評點評也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是要讓孩子知道不是他不好,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能過度批評導致孩子缺乏自信,批評也有方法,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提出一點不足。
教無定法,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不能用統一的一個標準對待所有的孩子,如果孩子確實比較敏感內向的孩子,老師在與孩子溝通時確實要注意語言。
最後我想說教育確實很難,也希望家長多一些理解,不是說批評你的孩子就是跟他過不去,要相信,老師確實是為了孩子考慮,就像家長一樣,只是有些方式可能你覺得不正確,家長也不能說自己對待孩子所有的方式都是正確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老師和家長都有一顆為了孩子的心。不然老師何苦去多嘴,省省力氣不好嗎?大家相互理解吧!
-
3 # 植林叟
一個全國教師買假論文評職稱學術造假氾濫成災造成科技創新乏力的教育系統,一些規定匪夷所思也是正常。但是,一些好的規定我們還是應該理解,並堅決照辦執行。我就非常理解政府秸稈禁燒工作,從來不露天焚燒秸稈垃圾。我和你理解禁放煙花爆竹,自從有了相關規定,我就一個也沒有放過這東西。至於教育過程中的規定,我正在努力理解,但是,即使不理解我也執行。畢竟這是關於人的規定。我是教書的,但是說白了,我是育人的。可是我始終不理解,學生不考試,和運動員不比賽,有什麼區別?批評是為了指正。。。。打是製造疼痛,疼痛是對大腦皮層深度有效開發。。。。什麼叫頭懸梁錐刺股?什麼叫。。。。。。唉!說不清楚,我還是先照辦照辦吧!反正假論文評職稱學術造假氾濫成災的教師隊伍也拿不起教鞭。。。。
-
4 # 我是杜佩玉
這個事情是北京的一個規定,這幾天剛出來時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本身批評學生點評學生這屬於教學互動行為中的一種,但是不知道現在為什麼變得不允許了。
如果說公佈學生成績會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影響,但是我們從另一個側面或許能夠覺得公佈成績更讓孩子知道自己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
孫子兵法都曾經跟我說過我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為什麼到了今天我們都要在明知一切的前提下,卻故意隱瞞,實在是想不通。
現在就變成了一種極端的狀態,孩子在學校學了一年兩年,竟然學到最後學了一個糊里糊塗,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狀態,家長也不知道孩子的狀態,學校也不知道家長的看法。
不知道這種做法,最後到底互相欺騙,互相隱瞞了誰?
不知道你能不能想通,反正我是想不通。難道公佈了分數之後,真的會打擊到孩子的積極性嗎?
-
5 # 郝峰濤
《我們的教育,失敗在哪,出路在哪?》
這是一篇有可能改變中國教育的文章!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偏科觀,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的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應當使人更為擔心的,倒是門門成績優秀但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學科為中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學科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知識學會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卻喪失了,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壞事,是優科的普遍存在。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5,民國大師的特點:偏科偏文(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7,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的: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8,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9,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們心中都能感覺到教育中的問題,除了無能為力,還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
6 # 金牌小書童
我一直不明白,相比於二十年前,現在上高中明顯更容易了——當初上高中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同學放棄學業;上大學也更容易了——擴招擴招再擴招,以前班裡上大學是一個一個的,現在呢?一批一批的!那為什麼現在的學生要比以前更苦呢?
那時候公佈成績是很正常的,批評學生也如此,但因此而心理承受不住的學生不能說沒有,卻也不多見。為什麼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更差呢?為什麼連自己的成績都不敢面對呢?
即使是現在的學生心靈比較脆弱,那當社會意識到這一問題時,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應該是錘鍊他們的內心,讓學生變得更堅強嗎?為什麼就要順著他們,接受現在的孩子心靈更脆弱的事實呢?
我不理解這樣對學生的照顧,也不會認同連成績都不能公佈,連學生都不能批評的做法。
但是,我也不會反抗,作為老師,上面要求我們怎麼做,我們只能怎麼做。牢騷可以發,但只要學校要求了,聽話就行。
也許我目光短淺,畢竟所看到的是隻是個人,只是成績,只是考大學,而這個社會還有其他更多的精彩。也許從國家的層面,素質教育就是大勢所趨,給學生更好的保護就是我們應該做的。至於抗挫能力,還是等他們走進社會,讓社會這所大學校再去教他們吧。
但願社會能夠對他們溫柔一些!
回覆列表
老師害怕學生寫遺書,害怕學生跳樓,跳河。害怕家長的拳頭,害怕媒體狂風暴雨,所以為了學生的玻璃心,家長的拳頭,還是藏著掖著的教學,沒有讚揚,也沒有批評。小升初,初升高,都不要知道自己學習到什麼水平,跟其他同學有沒有差距。模模糊糊學,馬馬虎虎過。繼續深造無緣,以後結婚生子,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傻眼了,因為家長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