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混元形意掌門人

    異姓兄弟結拜,是元明時期才有的正式說法,在東漢末年是沒有的,不過從陳壽《三國志》中記載劉關張三人“寢則同床”的描述來看,三人的感情確實是非常深厚的,即便沒有結拜的說法,也和小說中描述的十分近似。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劉關張結拜時:

    (1)同為草根。民間傳說,劉備是織蓆販履的,關羽是騎驢幫人搞運輸的(也有說理髮的和賣綠豆的),張飛是殺豬屠戶(也有說是地主)。

    (2)巧合相遇。

    趙雲是後來遇到劉備跟隨劉備的,起碼錯過了“巧合相遇”的機會。最重要的還是第二點,此時劉備已為主,趙雲已為僕,失去了結拜的對等資格。

  • 2 # Mexi楊美香

    為何趙雲沒和劉備,關羽,張飛,結拜?

    因為是桃園三結義,三指的是,劉,關,張,

    所以趙雲沒和劉備,關羽,張飛,結拜。

  • 3 # 尹禾

    結拜之事,雖然《三國志》並未記載,但是三人食則同桌,寢則同床,著實親如兄弟 。那麼趙雲為何沒有和三人如此親近呢?一來關、張是跟隨劉備一同起家,經歷從無到有,而趙雲加入集團時劉備已經有一定地位和基礎;二來趙雲分寸感很強,能擺正自身位置,雖然也曾經“同床臥眠”,但是地位無法和關、張相比較。

    其實在後世的一些話本戲劇中,曾經有過喚趙雲四弟的情形。京劇《勸千歲》裡面就曾有:“他四弟子龍常山將,蓋世英雄冠九州。”;河北梆子中有很多橋段都喚趙雲為四弟;《三國演義》封五虎將時,關羽也曾說“趙雲久隨吾兄,亦吾弟也。”不過這大多是民間藝術中的一些美好願景,我們還是根據史料推測。

    患難之情“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三國志·蜀書》

    “禦侮”就是武將的意思,劉備自起兵之日起,關張二人就是他的武將,一路斬黃巾、建功業,患難與共。而劉備本非家底雄厚,僅有個“漢室後裔”的虛名,最多年少時拜過盧植為師,簡單的度了一層金。因此前期創業極為艱難,而一般的名流氏族是不會輕易跟他混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備手下人才凋零,好在有關張二人共同扶持,這份患難真情是其他經歷難以替代的。

    趙雲加入劉備集團大概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此時劉備創業已經有十五六個年頭了,手裡有些基業,雖然剛被曹操打敗,但是雄心依舊,部曲也在,依舊是創業期的老闆。南宋裴松之在《雲別傳》中提到“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可見此時劉備對趙雲的喜愛和器重是發自內心的,但是這種感情與白手起家之時的陪伴畢竟還有一定差距。

    忠義儒將

    趙雲可以算是儒將的典範,知進退懂分寸,有兩件事最能體現這一點:

    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範寡嫂曰樊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範果逃走,雲無纖介。《雲別傳》

    降將趙範想要將貌美的寡婦嫂子許給趙雲,但是趙雲認為趙範居心不良,如此恐怕會壞事,就堅決不肯,後來趙範果然逃走了,趙雲因為拒絕了他的示好,沒有留下任何牽絆,也不會讓領導難辦,甚至產生猜疑。

    第二件事是劉備取益州後,論功行賞要賞賜趙雲良田美宅,趙雲拒絕說:“霍去病曾經說過,匈奴未滅,無以為家。如今益州初定,外患未除,良田美邑應該用來安定百姓。”

    趙雲處處為領導考慮,慎獨自律,對上下級關係自然有更精確把握,輕易不會僭越。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趙雲評價極高: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將趙雲比作灌嬰和夏侯嬰,是對其功績的高度肯定。

    其實為臣如此,已經足夠了,劉備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也是難得的明主,但是無論如何,君臣關係擺在那裡,不該有過分的要求和想法。所謂伴君如伴虎,君臣相宜就已經十分難得了,還要什麼腳踏車呢?
  • 4 # 詩境笙音

    先不說其它因素,單從年齡上就無法結拜,如果結拜就輪不到劉備當大哥了,往下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期間蜀漢名將,跟隨劉備,功勞卓著,有勇有謀,有頭有尾,卒於公元229年,追諡為順平侯。史書中沒有切當的記載他的出世年月,但清晰的記載了他的逝世,是公元229年。早在平定孟獲之亂時,趙雲現已步入花甲之年,頭髮全白,仍披甲出征,那時大概在224年左右。

    據有關材料記載,趙雲大概活了74歲或71歲,照這個推斷他是155年或158年出世,可見他比劉備(161—223年)還大。推到當陽長坂坡208年,他也現已是50歲出頭的中年人了,而他的首要活動也是從赤壁開端,可見無論是小說仍是影片的表述都是有些主觀臆斷的。

    劉備稱帝后伐東吳,兵敗白帝城,轉年故於永安。此刻劉備63歲,而六年後諸葛亮四出祁山前趙雲病故,此刻趙雲已七十開外了,而這時劉備活著69歲。如此看來趙雲善於劉備。

    在劉備草廬三顧的時分,為207年,那時劉備46歲,諸葛亮小劉備20歲,而趙雲現已大概49歲了。所以趙雲並不是劉備的四弟,還要年善於劉備幾歲,更是比諸葛亮大了二十多歲。在長坂坡之戰中,趙雲七進七出救出甘夫人和阿斗時,現已歸於老者了,卻仍然斬將很多。

  • 5 # 張思遠33

    趙雲為什麼沒有和劉備結為異性兄弟?這裡是有原因的,當年劉備還是買草蓆的,關羽是販賣棗和綠豆的,張飛是一個屠戶,賣豬肉的,那時黃巾起義,遍地災民,漢朝無力剿滅這些黃巾軍,釋出公告,希望民間英雄出來幫朝廷打黃巾軍,據說三人遇到一起,閒談聊天,都有一種願望為朝廷出力,聊來聊去,脾性相投一至認為,為何不結為異性兄弟,共同招兵買馬,一起為朝廷出力,共建一番事業,那時張飛家庭最好,劉備和關羽也是沒有多少銀兩,於是三人到張飛的桃園,張飛買酒割肉擺上供桌,共同磕頭供奉玉皇,對天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上天可以作證,於是結為異性兄弟,張飛變賣財產作為招兵買馬的資金,這就是當年的桃園三結義!而趙雲和劉備認識的就晚多了,那年劉備投奔公孫瓚,才在帳下認識趙雲,見面就很是喜歡趙雲!趙雲也覺得劉備能成都事,願意跟隨劉備,但是和結義又是兩回事!以後趙雲投奔劉備,劉備也視趙雲為兄弟,只是沒有結拜罷了!

  • 6 # 祥子談歷史

    後世諸多的雲粉,確實曾因趙雲沒能成為桃園結義劉備、關羽、張飛的四弟而深感遺憾。對於這份遺憾,於情、於義的確不該發生,但是於理、於據又的確無法成為實現。一、因年齡差距,而無法實現據

    《三國演義》上所講,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春,黃巾起義爆發之時,當心懷大志的劉備看了劉焉頒佈的招軍榜文,慨然長嘆,隨後引出張飛一聲厲喝:“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接著,劉備便順理成章道出了自己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世,之後又結識志同道合的關羽,從而發生了感動後世的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典故。

    而那時的劉備已有二十八歲,同時由於劉備、關羽、張飛皆生於公元161年(也有一些史料上記載關羽、張飛年齡皆長於劉備或小於劉備,難以定論),所以當時三人年齡應該都在二十八歲。

    而據《三國志》記載,趙雲投靠公孫瓚的時間是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另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平話》中記載,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紹和公孫瓚大軍戰於磐河。期間,文丑挺槍追殺公孫瓚,驚的公孫瓚慌忙縱馬逃命,眼看其性命難保,就在這時,突然從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少年將軍”便是趙雲初出場時的年齡描寫。

    然而在中國的古代,男子年齡到了十五歲之時便會行“冠禮”,行完“冠禮”就算一個成人了,也就不能用“少年”這個稱呼了,所以說趙雲出場時年齡最多隻有十四歲。

    所以,據此推論,桃園結義之時,趙雲最多隻有九歲(如以演義中後部分趙雲的年齡推論,就會顯的羅老先生在描寫趙雲年齡時非常隨意混亂,不成章法,所以此文就以趙雲首次出場的年齡進行論述),那時他可能還在隨師學藝。一是無機會參與桃園結義,二是趙雲同劉關張之間的年齡差距太大,達到了十九歲。

    由此可見,趙雲因年齡的差距,而無法實現與劉關張的結義。

    二、因跟隨劉備較晚,而無法實現

    據《三國志》記載: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趕出徐州後,屈身前往鄴城袁紹處暫且棲身。這時,趙雲得知資訊後,趕到鄴城求見劉備。劉備見趙雲前來投靠,心下大喜,既無錢財給予其高薪,又無職權給予其高位,只好二人同床眠臥,以全兄弟之情,用情拴心留下。之後,劉備又秘密委派趙雲回鄉招募兵士數百,歸來時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餘部,袁紹遂不以為意。從此,趙雲便追隨劉備入荊州,進益州,奪漢中,多建功勳。

    這時,離劉備創業時的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春,已經過去了十六年之久。而在這十六年期間,劉備已經初步擁有了自己的班底團隊。文有:孫乾、簡雍、糜竺等人;武有:關羽、張飛、陳到、糜芳等人。而剛剛投靠的趙雲只能算劉備集團中的一名新員工,一個想依靠自己謀求功業的求職者。

    同時,正所謂:主從有別。所以,此時趙雲就更加不可能與劉、關、張義結金蘭了。

    三、因歷史並無桃園結義一說,所以更無法實現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當關羽殺人後,亡命逃到涿郡,聞劉備正在鄉里聚合徒眾,欲從軍征討黃巾,感覺甚合心意,遂投到了劉備門下。之後,張飛也來投效。從此,劉備便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後來,劉備因征討黃巾之功被授平原相之職,而備又任命關羽和張飛為別部司馬,分別統令所屬部曲。期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感情深厚,恩若兄弟,“寢則同床,食則同席”。

    此外,每當有人來訪或是劉備外出議事,關羽、張飛便經常侍立劉備身後,終日不倦。同時,《張飛傳》也有記載:“張飛與關羽同事先主,羽年長飛,飛以兄事之。”此外,“義結金蘭”一詞,出自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意思是說朋友間情投意合,進而結為異生兄弟或姐妹,稱結金蘭(契若金蘭)。雖然,在東漢名士馬融和陸續繼承和拓展的《易傳·繫辭上》也曾提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但是,這畢竟只是義結金蘭的雛形,並未產生太多的社會影響。

    所以,趙雲就更沒法和劉備、關羽、張飛進行結拜了。

    對此,你怎麼看?

  • 7 # 理工男做網際網路

    按照羅貫中的時間線來看,當時結拜的時候趙雲並不在三人旁邊;結拜之後,劉備已然混出官身和皇族身份,不太適合結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5千,如何活的像個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