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20686403821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這句《賢文》出自漢宣帝時的趙充國老將軍。說的是漢宣帝時,西北邊境上傳來警報,說羌人時常出沒騷擾,攻佔城池,殺害官吏,情況十分嚴重。朝廷得報,立即召集會議,商量對策。大臣們都主張立即派遣大軍,前去攻剿。可是當宣帝徵詢誰可以率領大軍前去的時候,卻噤若寒蟬,誰也不敢作聲。

    這時趙充國老將軍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到西北邊境地區去看一看究竟。宣帝很高興,少不了讚揚他一番,並且對他說:“依你估計,羌人實力如何,你需要多少兵馬,多少武器和糧草,儘管提出要求。”趙充國說:“情況究竟如何,現在還不清楚,因此不便估計,更無法提出什麼要求。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我要求親自去看一看。等我到了那邊,摸清了情況,然後草擬方略,再向您詳細奏報。”

    趙充國來到西北甘肅的金城郡,實地進行了調查研究,並且渡過黃河,偵察羌人地區的形勢。又從俘虜口中,問明羌兵各部首領之間的關係等情況,於是定出了駐兵屯守的計劃。主張對羌人不進行攻剿而採取分化瓦解,爭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師、保勝、安邊之策”。趙充國就這樣奏報了漢宣帝。但是漢宣帝聽了朝中大臣的相反意見,仍然主張進兵攻剿。趙充國一再分析實際情況,據理力爭,說明不出兵而“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的理由。趙充國反覆奏報,漢宣帝和大臣們反覆討論,終於同意了趙充國的方案。此方案實施以後,果然效果很好,即節省了朝廷的費用,避免了將士流血,而且使漢人和羌人緊張關係隨即安靖下來,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莽叢中》兇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