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楊天天見

    記得小時候,到了九月份的季節就到了秋收的時候玉米,大豆,穀子,花生,芝麻還有紅薯就該陸陸續續收割了。雖然已經到了九月份但是天氣還是非常的熱,特別是收玉米的時候玉米的葉子刮到人的臉上和手臂像刀割一樣非常疼,那時候農村種玉米的比例是最多的,白天在地裡掰玉米,拉到家裡堆的像小山一樣,晚上一家人都圍在玉米堆旁剝玉米,剝了以後還要把玉米辮起了,掛在杆子上還是樹上,慢慢的曬乾,如果這時候你要是站在高處往村裡看,到處都是一片金黃金黃的玉米,可好看了,玉米收完都該收穀子了,收穀子可以在地裡拿個鐮刀,或者是剪刀直接把穀子穗剪下來,也可以用鐮刀直接把穀子連桿割掉拉到家裡曬乾,在用碾子把穀穗上的小米碾下來,那時候碾穀穗可都是用牛拉著碾子,非常慢,哪像現在都是機器,在收穀子的同時,大豆,芝麻,花生也都同時在收割,一天從早到晚非常的忙,那時候秋收大概需要持續一個多月,紅薯是最後才收的,記得收紅薯的時候天都冷了,有時候都出現霜凍了。雖然一個多月很忙很累,但大家看到豐收的成果都是很開心的。現在回想起了還是滿滿的回憶,不知道有沒有和我同齡的朋友也有對秋收的珍藏的記憶呢。

  • 2 # 臨別的憂傷

    我們這是晉東南,小麥是主要的作物。我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早晨大概四五點鐘就得起來準備好,因為天氣比較涼爽。然後跟著家裡的大人帶著草帽、鐮刀、水和乾糧到麥地裡。人們一字排開,每個人相隔大概一米左右,彎著腰並排著往前收割。一邊割一邊把割下的麥子按麥穗麥稈的順序放好,碼成一摞。等所有的麥子割完了,用鋼叉把麥子一堆一堆的全部叉到一起,堆成一兩個大堆。因為那會兒並沒有聯合收割機,需要用拖拉機把這些麥穗麥稈拉到一個打麥場。一般是平整的打掃乾淨的地方,每家每戶按順序把麥垛堆放好。中間只有一臺脫粒機。小孩子們那會兒正好放暑假了,脫粒之後的麥稈堆成了孩子們的樂園。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種地真的很辛苦,但是大家也很開心。

  • 3 # Q花為媒

    記得,我們這裡是山區。主要種玉米和穀子。以前是純手工收玉米和穀子。玉米成熟後,跟著大人去地裡扒玉米。手裡拿個尖的錐子,挑開玉米包著的一層層皮,用雙手一撕就把玉米皮扒下來了然後手腕一使力玉米棒就掰下來了。掰下的玉米順著壟溝扔到一起,方便裝車或是裝袋子。一趟過去掰倆壟,來來回回直到把整塊玉米掰完,玉米掰完了用鐮刀把玉米秸放倒,整齊的擺放一起,方便晾乾後捆起來拉回去喂牛羊或是燒火用。裝車或是裝袋子也是很累人的。過去都是用牛車拉回去,現在好多了,家家都有三輪車。玉米拉家去還得放到提前搭好的架子上晾曬,幹了才能脫粒。收玉米是很辛苦的,不過看著那一垛垛金黃的玉米豐收的喜悅也是有的奧。

    穀子收起來比玉米要費事。得先用鐮刀把穀子割倒,晾曬兩天再捆起來。捆穀子都是一大早就去地裡了,怕挪動起來掉穀粒。捆好後把穀子頭對頭成十字型碼好。大多是十捆一摞碼好。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查一下這塊地共計割了多少捆穀子,還有就是秋天風大,防止刮的亂七八糟。也方便裝車。晾曬些天后把穀子拉到我們這裡叫場院的打穀子的地方再剁起來,垛成和小山一樣的圓錐形,主要防雨。這時後就是家家比誰家的谷垛大,谷垛高。等到地裡的活都忙完了就開始打穀子了。打穀子是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圍著谷垛轉圈圈,捉迷藏。大人們用各種刀具把穀穗子割下來扔到一起,谷秸稈捆成捆拉回去喂牛羊。穀穗晾曬半天就用牛或驢拉著碌碡一圈圈壓,壓好後再堆場揚場。金黃的穀粒成堆的堆在場院裡。人們歡聲笑語的裝袋子,裝車。有人在旁邊查袋子,這樣才知道今年的收成是多少。穀子拉回去還要放到園倉儲存起來,一年的口糧全在這。現在這些大都是機器來完成了,脫粒之後也不往家拉了直接在場院裡就裝車賣掉了。還是懷念小時候秋收的場景。這是我的童年幸福的回憶。

  • 4 # 邵家大院子

    身為80後,我親身經歷過掰玉米,沒有打過穀子。

    那個時候有秋忙假,爸爸有工作,早上媽媽喊我一起,都穿上厚一點的衣服,去掰玉米。那時候會有露水。

    走到自家地頭上,一個人兩行,左手抓住玉米尾部,右手抓住玉米上邊,右手往下一掰。一隻玉米就掰下來了。地如果不超過五六米寬,就隔不遠扔一堆。掰到中午熱得像伏天,玉米葉拉的臉上火辣的疼。

    媽媽用撅頭砍兩行玉米秸,砍出一條路。最起碼能過一輛平車。我用尼龍袋子,裝玉米。好堵在平車的後邊,能多裝些。後來裝滿一平車廂,再把玉米棒子豎起來,能多擺些。

    後來都掰好,拉到家。晚上剝玉米皮。大部分在玉米底部留一些皮,擰起來。有一米多長。那樣好晾曬,還省地方。爸爸就搭一個架,把玉米摞起來。

    後來有了農用三輪車,掰玉米一樣掰,不用撅著屁股拉車子了。現在又有了全自動收割機。玉米給掰好,玉米秸也給打好了。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農民也跟著受惠。

    想起小時候掰玉米,心裡竟有絲絲縷縷的溫暖。

  • 5 # 關中璐璐

    當然記得小時候六一兒童節我們家鄉就開始收麥子,收麥子是最高興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就有雪糕冰棒吃了,還有大西瓜是用小麥換的,收麥子的前一個星期父母親要把晾曬麥子和打麥子的地方用石婁轤砫壓得光光的,農村叫做碾場,方便在上面晾曬麥子在地裡用鐮刀把麥子割了,用架子車拉回來再用打麥機在麥場打了不還要曬麥子。孩子曬乾淨了還要把麥子裡面的麥殼用風機風乾沒有風機的時候,要看哪天有風,要用人工自己把麥子用木掀板揚起來這樣就可以裝袋子了,或者裝糧倉,我還要把麥草在賣場上面碾一碾,碾完以後再把麥草摞起來這樣才算把麥子收完了,小的時候還有點不懂事父母在收小麥,我們就知道在麥場上面玩耍,慢慢的懂事了知道,幫父母親做些事情灑麥子裝麥子。到秋天收玉米的時候我和弟弟跟著父母親去玉米地裡面掰玉米棒子,掰完了一片地再用袋子把玉米棒裝起來拉回家裡。現在都是用機器收小麥和玉米了,再也看不到童年的景象了,每到收麥子和玉米的季節,都會想起小時候和父母親一起收小麥和玉米,還有小夥伴們在麥場上玩耍的時候是多麼的美好。

  • 6 # 歡顏日記

    學生時代,一到暑假就飛奔到鄉下外婆家,和表哥表妹上山下河,放牛、割草、鬥蟋蟀、抓螃蟹、游泳……不亦樂乎!

    掰玉米最有趣,一邊摘,一邊反手扔進揹簍裡面,還可以把玉米杆子砍倒,像吃甘蔗那樣啃,甜滋滋的哦!

    收稻子最是辛苦,站著一排人,全部彎著腰,機械化的動作用鐮刀收割著。最怕是面板過敏,癢的很啊!拖稻草的速度也是一流的!

    那時年級雖小,卻有不服輸的精神,練著練著,成了鄉親們口中的“小能手”,曬著曬著,成了爸媽口中的“小黑妹”!哈哈哈!

    如今,物是人非,外婆不在了,小黑妹也長大啦,但美好的鄉村童年生活,一直在我記憶的深處!

  • 7 # 扶正為民

    我們是晉南的,在七十年代十多歲的時侯,那還是大集體生產隊,我爸媽承包了生產隊一塊地種了幾畝黍子,靠天吃飯,那年的降水量還差不多,我家的黍子出穗時下了一場極時雨,我家的黍子滿身是穗,豐收在望。當地有句農諺叫:黍子黃梢,禾鼠滿膘。在此時節只要一下大雨,我和小夥伴們拿著水桶、鐵絲到地裡灌禾鼠,最關健的是水倒入鼠窩,它頭仰出來那一瞬間,出手要快,掹的捏住禾鼠脖子,然後把它串到鐵絲上,和夥伴們拿著勝利的果實到家裡,將處理的禾鼠下鍋煮熟,吃著香噴噴的禾鼠肉,彎下腰用鐮刀割著黃燦燦的黍子,擦著辛苦的汗水,用小平車將割完捆綁的黍子拉到碾場,用牛拉著石碾子碾著豐收的黍子,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到了九十年代種了一塊地的穀子,出穗後下了一場雨,穀穗輕漂漂,投資打水漂。孩童時代,天真快樂,讓那個美好的記憶永留心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輛轉彎打方向盤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