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凡書屋

    夜書所見葉紹翁(南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江上秋風動客情。這一句確實有所暗示。暗用了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因思故鄉的蓴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思念故鄉的蓴菜羹和鱸魚膾,這顯然只是個辭官的藉口。張翰,字季鷹,吳郡(今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出身江左望族,父親是三國時吳國大鴻臚張儼。吳國滅亡後,西晉統治者為了籠絡人心,將江左著姓子弟召至京師,給予官職。但是江左子弟在洛陽,被晉臣排擠得很厲害。混得較好的陸機(陸遜之孫),也在後來的“八王之亂”中被殺,夷三族。張季鷹大概早早感覺到在晉廷為官不易,所以找個藉口回老家了。作者用此典,大概也動了歸隱的心思。作者生平比較簡單。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似乎官場也並不如意。對於官場上的爭鬥,此詩第三句也有所暗示:知有兒童挑促織。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兒童捉蛐蛐,是為了挑起蛐蛐的爭鬥,賭得輸贏。官場則是一個更大的鬥場。“知有兒童挑促織”,這一句是說作者對自己身在官場的情況是瞭然的,他本身並不願參與爭鬥,但是就像被兒童挑中的蛐蛐,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而且這種爭鬥簡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夜深籬落一燈明。”,既是說有人夜深提燈捉將,也是說自己(蛐蛐)因此不得不時時警惕,心中敞亮,免得被人抓了壯丁。如此提心吊膽的日子,不如學張季鷹,早早歸隱。作者這時是有了歸隱的念頭,最後隱沒隱成,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葉紹翁的田園詩是很有名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學後海堤日記》和《球詠》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