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默默的默言

    原文:

    不利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心皆要。

    釋義:

    只知道死讀書,而不按書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華而不實,怎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只懂得賣力實踐,而不肯研究書中的學問,就容易指著自己短淺的見識,不會明白世間萬物真正的道理。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用心地想,仔細地看,專心地讀,做到這三點,才能產生讀書的公用。

    小故事《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露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在射殺一隻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原文: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釋義:

    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想著那本書未讀。書要一本一本的讀,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就不要拿出另一本書來讀。讀書的時間要安排的充裕一些,加緊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會貫通無礙。學習時心裡有疑問,就應隨時用筆記下來,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確確實實地理解清楚。

    原文:

    房屋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釋義:

    書房要保持安靜清潔,四周牆壁要乾淨,書桌要整潔,筆和硯臺要擺放端正。在硯臺上磨墨,如果墨條磨偏了,就是內心的態度不端正;如果字寫得不工整,就是心中有雜念,不能夠專心致志。經典書籍的擺放要有固定的位置,每次讀完後,都要放回原處,這樣便於查詢。

    小故事《乳姑不怠》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zhi)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病,長幼鹹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因此有詩云“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意思大概為,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其祖母唐夫人,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數年下來,婆婆沒有進食,身體卻依然健康。一天長孫夫人生病,召喚家中的老老少少,說:“我多年來沒法報答新婦之恩,希望子孫能像新婦一樣孝敬她就夠了。”後來崔南山做了高官,果真像長孫夫人叮囑那樣孝敬祖母唐夫人。

    小故事《賣身葬父》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逃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豪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妻。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原文: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釋義:

    讀書人要愛護書,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書整理好再去辦,發現書籍殘缺損壞時,應立即補好,使書籍保持完整,不是高雅有益的書,不要去讀,因為這類書籍會矇蔽我們的心智,會消磨我們的意志。不要自己不當回事放縱自己,不要自甘墮落而放棄自己,聖賢的境界雖高,但只要努力進取,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可以逐漸做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聯想同時起家,為何如今發展狀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