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應該是狗狗生病了。
狗狗和人一樣也會生病,但是狗狗不能和我們交流,我們無法單單從症狀上,判斷狗狗是什麼病,這種情況就只能送醫院了,讓醫生來診斷。避免延誤病情,或者我們亂用藥而加重病情。
狗狗的常見病有:
1、傳染性肝炎
病原:傳染性肝炎是由傳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
症狀:潛伏期短,人工感染約2-6天發病,易感犬與病犬自然接觸後通常在6--9天后表現症狀。精神差,食慾下降,渴欲增高,體溫升高達40℃以上,持續1--6天。有時嘔吐,常常腹瀉,糞便有時帶血。大多數病例表現為劍狀軟骨部位的腹痛。很少出現黃疸。在急性症狀消失後7--10天,約有25%的康復犬的一眼或雙眼出現暫時性角膜混濁(眼色素層炎),顏色發藍。病犬粘膜蒼白,有時乳齒周圍出血和產生自發性血腫。扁桃體常急性發炎並腫大,心搏動增強,呼吸加快。病犬血凝時間延長,如果發生出血,往往流血不止。病程較犬瘟熱短得多,大約在2周內恢復或死亡。
2、狂犬病
病原:狂犬病又稱瘋狗病或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症狀為各種形式的興奮和麻痺。
症狀: 潛伏期長短變化很大,一般為20~60天,最短8天,也有長達十幾年的。症狀有兩種型別,即狂暴型和麻痺型。
狂暴型的病犬在初期精神差,有時煩躁,常躲在暗處不願出來,愛吃異物。吞嚥時伸頸,瞳孔散大,唾液增多。經過半天到兩天,此時興奮狂暴往往與沉鬱交替出現,興奮狂暴時,常攻擊主人,之後病犬疲勞,臥地不動,但不久又起,出現特殊的斜視和惶恐,當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時,又出現一次新的發作。瘋狂地攻擊人、畜,自咬四肢、尾巴和陰部等處。病犬不認家。2~4天后,病情進入末期即麻痺期。此時下頜下垂,舌脫出口外,流誕多,不久後驅麻痺,走路搖擺,臥地不起,最後死亡。
麻痺型,僅經過短期的興奮期即轉入麻痺期。主要表現喉頭、下頜、後驅麻痺、流涎、張口和吞嚥困難等,經2~4天死亡。
3、錢癬
病原:錢癬是由犬小孢子菌等引起的犬的一種真菌性面板傳染病。
症狀:患處的面板脫毛,出現環形的鱗屑斑,殘留有被破壞的毛根,有時患部完全脫毛。嚴重時,面板大面積脫毛,形成紅斑或痂皮。當癬斑中間開始生毛時,其周圍的脫毛現象仍在繼續。犬小孢子菌可傳染人。
4、犬瘟熱
犬瘟熱的臨床症狀一般比較突出而典型,主要表現以下的幾個方面:
1)雙相性體溫升高:半病潛伏期3--6天。多數患犬於感染後第4天、少數於第5天體溫升高達39.8--41攝氏度,持續1--2天,接著有2--3天的緩解期(體溫趨於38.9--39.2攝氏度)。隨著體溫再度升高,出現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明顯感染症狀,甚至神經系統感染,病程長達數週。
2)呼吸系統症狀:是本病的主要症狀。病初隨著體溫升高,患犬精神輕度沉鬱,食慾不振,流淚,有水樣鼻液,時有咳嗽或人工誘咳陽性。病情發展不久,眼、鼻分泌物轉為黏膜性或膿性,喉氣管及肺部聽診呼吸音粗厲。在疾病中、後期,往往發展為支氣管肺炎,患犬鼻端乾燥(裂),有多量膿性鼻液。患犬大多表現本病特有的化膿性結膜炎外觀:即膿性眼屎附著於內、外眼角與上、下眼瞼,眼角和眼瞼周邊脫毛、光禿,似戴一副眼鏡狀。
3)消化系統病狀:本病初、中期常有嘔吐表現,但次數不多,食慾減退或廢絕,對本病
具有一定的示病意義。幼犬通常排出深咖啡色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便,而成犬一般數日無便。患犬因嘔吐、腹瀉以及食慾廢絕,逐漸脫水、衰竭。
4)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症狀多在發病中、後期(3--4周),少數於病初出現,對本病具有重要的示病意義。輕者口唇、眼瞼、耳根抽動,重者踏腳、轉圈或翻滾、運動共濟失調、後肢麻痺,特別是咬肌或側臥時反覆有節律的抽搐是本病的特徵表現。
5)面板、足墊症狀:在發病初期或末期,部分患犬四肢足墊角質化過度、變硬,幼年患犬常在腹下和股內側皮薄處出現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紅斑、水皰或膿皰。使用抗生素治療後,腹下和股內側的膿性皮疹很快乾枯消失。康復犬硬化的足墊角質層逐漸脫去。
5、偽狂犬病
病原:偽狂犬病又叫阿氏病,是由偽狂犬病病毒所致的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熱,奇癢及腦脊髓炎的症狀。
症狀:潛伏期1~8天,少數長達3周。最特徵的症狀是病毒入侵範圍內的瘙癢刺激,有時由於不斷的搔抓和自咬而自殘。
這種情況應該是狗狗生病了。
狗狗和人一樣也會生病,但是狗狗不能和我們交流,我們無法單單從症狀上,判斷狗狗是什麼病,這種情況就只能送醫院了,讓醫生來診斷。避免延誤病情,或者我們亂用藥而加重病情。
狗狗的常見病有:
1、傳染性肝炎
病原:傳染性肝炎是由傳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
症狀:潛伏期短,人工感染約2-6天發病,易感犬與病犬自然接觸後通常在6--9天后表現症狀。精神差,食慾下降,渴欲增高,體溫升高達40℃以上,持續1--6天。有時嘔吐,常常腹瀉,糞便有時帶血。大多數病例表現為劍狀軟骨部位的腹痛。很少出現黃疸。在急性症狀消失後7--10天,約有25%的康復犬的一眼或雙眼出現暫時性角膜混濁(眼色素層炎),顏色發藍。病犬粘膜蒼白,有時乳齒周圍出血和產生自發性血腫。扁桃體常急性發炎並腫大,心搏動增強,呼吸加快。病犬血凝時間延長,如果發生出血,往往流血不止。病程較犬瘟熱短得多,大約在2周內恢復或死亡。
2、狂犬病
病原:狂犬病又稱瘋狗病或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症狀為各種形式的興奮和麻痺。
症狀: 潛伏期長短變化很大,一般為20~60天,最短8天,也有長達十幾年的。症狀有兩種型別,即狂暴型和麻痺型。
狂暴型的病犬在初期精神差,有時煩躁,常躲在暗處不願出來,愛吃異物。吞嚥時伸頸,瞳孔散大,唾液增多。經過半天到兩天,此時興奮狂暴往往與沉鬱交替出現,興奮狂暴時,常攻擊主人,之後病犬疲勞,臥地不動,但不久又起,出現特殊的斜視和惶恐,當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時,又出現一次新的發作。瘋狂地攻擊人、畜,自咬四肢、尾巴和陰部等處。病犬不認家。2~4天后,病情進入末期即麻痺期。此時下頜下垂,舌脫出口外,流誕多,不久後驅麻痺,走路搖擺,臥地不起,最後死亡。
麻痺型,僅經過短期的興奮期即轉入麻痺期。主要表現喉頭、下頜、後驅麻痺、流涎、張口和吞嚥困難等,經2~4天死亡。
3、錢癬
病原:錢癬是由犬小孢子菌等引起的犬的一種真菌性面板傳染病。
症狀:患處的面板脫毛,出現環形的鱗屑斑,殘留有被破壞的毛根,有時患部完全脫毛。嚴重時,面板大面積脫毛,形成紅斑或痂皮。當癬斑中間開始生毛時,其周圍的脫毛現象仍在繼續。犬小孢子菌可傳染人。
4、犬瘟熱
犬瘟熱的臨床症狀一般比較突出而典型,主要表現以下的幾個方面:
1)雙相性體溫升高:半病潛伏期3--6天。多數患犬於感染後第4天、少數於第5天體溫升高達39.8--41攝氏度,持續1--2天,接著有2--3天的緩解期(體溫趨於38.9--39.2攝氏度)。隨著體溫再度升高,出現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明顯感染症狀,甚至神經系統感染,病程長達數週。
2)呼吸系統症狀:是本病的主要症狀。病初隨著體溫升高,患犬精神輕度沉鬱,食慾不振,流淚,有水樣鼻液,時有咳嗽或人工誘咳陽性。病情發展不久,眼、鼻分泌物轉為黏膜性或膿性,喉氣管及肺部聽診呼吸音粗厲。在疾病中、後期,往往發展為支氣管肺炎,患犬鼻端乾燥(裂),有多量膿性鼻液。患犬大多表現本病特有的化膿性結膜炎外觀:即膿性眼屎附著於內、外眼角與上、下眼瞼,眼角和眼瞼周邊脫毛、光禿,似戴一副眼鏡狀。
3)消化系統病狀:本病初、中期常有嘔吐表現,但次數不多,食慾減退或廢絕,對本病
具有一定的示病意義。幼犬通常排出深咖啡色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便,而成犬一般數日無便。患犬因嘔吐、腹瀉以及食慾廢絕,逐漸脫水、衰竭。
4)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症狀多在發病中、後期(3--4周),少數於病初出現,對本病具有重要的示病意義。輕者口唇、眼瞼、耳根抽動,重者踏腳、轉圈或翻滾、運動共濟失調、後肢麻痺,特別是咬肌或側臥時反覆有節律的抽搐是本病的特徵表現。
5)面板、足墊症狀:在發病初期或末期,部分患犬四肢足墊角質化過度、變硬,幼年患犬常在腹下和股內側皮薄處出現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紅斑、水皰或膿皰。使用抗生素治療後,腹下和股內側的膿性皮疹很快乾枯消失。康復犬硬化的足墊角質層逐漸脫去。
5、偽狂犬病
病原:偽狂犬病又叫阿氏病,是由偽狂犬病病毒所致的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熱,奇癢及腦脊髓炎的症狀。
症狀:潛伏期1~8天,少數長達3周。最特徵的症狀是病毒入侵範圍內的瘙癢刺激,有時由於不斷的搔抓和自咬而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