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釦柴扉1
-
2 # 光影漂塵
一看題主就不是做老師的。
老師上課要備課,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這裡說的學生是全班學生,不是個別學生。老師在講課時是面向全體學生而非一對一的講課,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上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需求各不相同,有的透過老師的講解解決了自己的學習需要,有的卻沒能滿足。所以,我們做老師的都會鼓勵學生多問,不要將學習上的困難堆積起來阻礙了以後的學習。但始終有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透過問詢老師的方法來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而是尋求校外課外輔導的形式。當然,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和老師將知識教授給了他們多少無關。
-
3 # 遊戲骨灰
上面有些網友的回答很有道理,手機訊號的例子就很不錯。
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先假設一個情況:如果政府放開一切教育資源讓其自由競爭,然後讓大家都依靠自己的資源去培養孩子,那會有什麼結果?
好點的老師都去私立了,理由大家都懂。沒有優秀的師資力量。公立學校漸漸就變成了大型託兒所,裡面的老師只能明哲保身混日子,因為怎麼努力很難拼過外面的同行。
如果能的話他也早離開自己的位置了。還在這裡待著做什麼?帶六七十個學生還沒人家帶十多個的待遇好。自己跳槽任誰都挑不出理來,自由選擇的結果,有什麼話好說?
而你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就只能去這樣的公立學校參加一些基礎教育,而富裕一些的自然會去私立學校。接受高水平教師的精心輔導。
兩者從開始就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有誰敢說自己在這樣不公平的競爭之中還能勝出?即便有一兩個混出頭的,在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孩子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大鍋飯有很大的弊端,但是從長遠來看,教育還真是要這樣搞。
只有這樣,貧富之間才有翻盤轉化的機會,不管這個機會有多大,但它的存在確實是社會發展平衡是一個重要的籌碼。如果完全杜絕這個希望,那隻會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當社會大多數人發現自己和後代沒有任何機會翻身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還好國家也是有鑑於此,推出了對此專門相應的法律,就是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發生。
這個問題一定要有個界限。決不可放任自流,在我看來,與其亡羊補牢不如直接扼殺在搖籃之中。
-
4 # 溪水淙淙5
一,現代教育中學校教育是主要的形式,而以班集體為授課基本單位,又是學校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存在顧了“大同”顧不了“各異”,幾十個學生心理、智力、家庭等影響學習的因素各不相同,存在差異,所以出現同一個老師教的同一個班的學生有好有差的現象。這不是老師講沒講的問題,而是班級授課制導致的。二,社會輿論的忽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無完人,都有短板,也有差異,符合天理,但一經忽悠,頭腦便發熱去補“短板”了。
三,家長經濟條件好了,有錢了,也捨得為孩子花錢,尤其是“錦上添花”型別的培訓補課。
四,學校減負,學生有較多的自主時間。青少年精力旺盛,家長沒有時間或能力去管孩子,又擔心孩子貪玩或是迷上電子遊戲,於是給孩子找老師“補課”,讓老師去管孩子。
五,社會的攀比之風,家長顧面子,同事、鄰居、親戚、同學、戰友的孩子去“補課”,自己的孩子沒補,就覺得丟份沒面子。
六,也有部分學生學習教差,家長自己又無能為力,為了孩子能跟上教學進度,不得已讓孩子去補課。
-
5 # 學霸數學
不是每個學生都想學的,而且一教就會的肯定只是少數學生
老師倒是想把所有的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老師想教,但是並不是每個學生不想學,對於不想學的學生來,老師講多少知識並沒有多大意義,教多少都學不到;即使學生想學,也不是一教就會的。學生們除了在學校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後還要完成一定的作業來幫助理解知識,還要掌握一些典型的題型,短短的課堂幾十分鐘,學生怎麼可能都消化並吸收,這樣課外補習就成為很多學生的選擇。
按照目前的教材和考試,老師不可能將所有知識在課堂上展現按照目前的教材和考試,想要老師講完所有相關知識肯定是不可能的。例如小學奧數學,學校裡並不會涉及,但是擇校考試都是需要考的,學生們只能選擇校外補習了。再者,目前的教材編制得越來越簡單了,很多重要知識和方法都刪減了,若按照考綱來上課,老師肯定也不可能將所有知識講給學生。而考試中,很多題型和方法都是學校裡沒有過多時間來講的,學生們為了適應考試,只能選擇校外補習了。例如:初中階段的平面幾何輔助線,型別很多,題目也挺難,學校里根本不可能講完那麼多題型,就拿全等三角形來講吧,就有倍長中線、截長補短、平移、旋轉等方法;這樣補習就難免了。
家長盲目,焦慮氛圍引起的現在的學生,不補習的肯定成為異類。根本原因在於學生要分數升學或者考大學,沒有分數肯定是不行的,能補就儘量補了。另外,家長們的盲目和焦慮是學生補習的導火所,看到別的孩子都在補習,自己家的孩子在玩,心裡慌到不行,於是補習,不求成績有多大提升吧,但至少可以有一點心理安慰。
-
6 # GWCZWzw
核心問題,根源在於學生不想學!!!學生不想學!學生不想學!!!重要的事說n遍!因為學生怕懶學習本來就是個嚴肅苦逼的事情,大部分學生是懶惰的,自私的,家裡溺愛的!不知哪個狗屁專家取消留級制度!支援恢復留級制度!留級不能是個人意願,而應該是看成績。上世紀90年代左右,每次升級都是需要考試的,考試不合格就不能升入高一個年級,很多人在一個年級需要復讀合格後才能升級,很多人不願意復讀,也怕丟人,所以輟學率很高。國家為了提升全民的文化水平,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不管成績如何一直到初中畢業,名義上全民達到初中畢業水平。至於這一做法的利與弊,各佔一半吧。
全民升級的優點只有兩個。第一是輟學率低了,年齡小也幹不了什麼事就一直上學吧。第二是名義上全民文化素質提高了,都接受了9九年義務教育,整體文化層次高了。
全民升級的缺點有兩個個。第一是學生再沒有升級的壓力,所以學習的動力小了,真實水平低了。第二,每個年級每個班的學生層次化越來越明顯,差的一直差,好的一直好。
其實,這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模式,只是名義上文化水平都高了,事實上卻沒有提升。一部分初中畢業生的文化知識掌握都不如一部分小學畢業生。看上去是初中畢業,其實只能算是初中結業,畢業應該是學業期滿切考試合格後白髮畢業證,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學業期滿,未必會考試合格。各個地方的情況不盡相同,我知道的一個農村中學,畢業時的成績總分850分,30%的學生總分不到100分,照樣也初中畢業,甚至還有些人花錢堂而皇之的進了高中,混三年又一張高中畢業證。
一張學歷證書很重要,但是學歷的獲取途徑卻無人問津,學生學習毫無壓力,每天混日子,不知道這是進步還是退步,除了那些智力有問題的孩子,其他學生只要給點壓力,他們都能合格畢業,但是卻沒有這種壓力,所以留級也未必是件壞事。我提醒槓精們,我說的達到畢業水平不是要求都考滿分,而是對於一些對應階段的比較容易的題目能及格就可以。所以不是想把每個人都送入大學,而是真正提升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
回覆列表
其實老師一般是以中等成績學生學習為教學進度,班級授課制的缺點是好的吃不飽,差的學不好,想擠進優秀行列,還得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