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照臉拍磚1
-
2 # 神峰嘴
“都挺好”中的蘇大強把人性的短板,缺點基本都“一網打盡”。讓大家都看到了真正的家庭真實關係,相信近80%的人都和蘇大強挺像的。身處重重的矛盾與利益之中,又被家人之間的愛打破了所有的隔閡的“故事”。
一個人演員紅不紅主要看他的周邊產品於他的演技,表情包也是讓他爆紅網路原因之一。演技在劇中大家都看到了,不用多說。
還有蘇大強最後的結局,也符合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狀況。對於他來說有遺憾的地方,也有圓滿的地方,蘇明哲回去了美國,因為他還有小家庭要養,而蘇明成失去一切之後也開始變得成熟了,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他選擇去非洲負責一個專案,要去待兩年。蘇大強把房子賣了之後就跟著明玉一起生活了,蘇大強一共有三個孩子,沒有想到最後照顧他的,卻是他最虧欠的女兒。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突出了老一代能重男輕女的觀念,告誡我們要對自己的子女一視同仁,不能重男輕女,不要因為一個錯誤的觀念毀了一個家庭。
醒醒吧!現在我家這邊有錢也娶不到老婆。
-
3 # 考試英雄
因為這部劇火了,這部劇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中國產電視劇,所以裡邊的主角火是必然的。我們把《都挺好》比喻為一顆樹,那蘇家三兄妹則是枝頭的葉,而蘇大強則是強有力的樹幹,一切人物劇情的發展,全部圍繞在蘇大強身上。這樣的一個重要角色能不火嗎?
但拋開這個層面來說,蘇大強的火,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就是他的作,蘇大強被塑造成惹人“厭煩”的人物,對子女的要求高,而且自己又推脫責任。藝術是源於生活,他的作在現實中雖說是少數,但也有影子。人們總是喜歡看這種較為強烈的矛盾衝突。
第二就是中國目前社會的養老問題。2018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67億人,佔總人口的11.9%。中國老齡化的規模史無前例,老齡化階段與發展階段錯位程度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中國“未富先老”的現象把養老問題推到了大眾面前,子女贍養老人問題是現在社會的大眾話題,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在這樣的熱點問題下,該人設火是正常的。
三就是倪大紅這個人的演技。可以說他撐起了這個角色,他塑造的如今大火的蘇大強。在如今這個流量明星當道的影視圈,演技依然被觀眾認可。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既能把觀眾“氣哭”,也能把觀眾“逗笑”,真正展現出演技派實力。
-
4 # 智會生活吧
我覺得蘇大強在劇中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中國社會生活當中的一個縮影。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思想裡面,父母為兒女操心,付出都是非常正常的。在我們的心目當中,他們由堅強偉大的父母的形象,逐漸變成和藹慈祥的爺爺奶奶。父母為我們操心了一輩子,還要為他們的孫子操心,他們默默的付出,不為回報。而劇中扮演的蘇大強,它不是我們傳統定向裡面的好父親的形象,也不是西方觀念中的父輩的形象。
他總是會在生活中給她的兒女們帶來麻煩,他會各種無理的索取。我們有沒有覺得這樣的狀況非常熟悉。你想到了嗎?沒錯,這種情況就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不是也會無理的向我們的父母索取嗎,毫無愧疚之心的去索取,正式是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兒女。我們為什麼會覺得這種情況會讓人無法忍受而我們卻又在做這樣的事情而毫無發覺呢?我覺得這部劇和居中的蘇大強正是用這種角色的轉換帶來巨大的反差吸引力人們的眼球。我覺得挺有啟發性的,只是在我們傳統的意識裡面,我們不曾發現和分析過這種情況。我們常在講一件事情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我們常常嘴上說著這句話去坐著相反的事情。當我們老去時,我們希望我們的兒女們如何待我們呢?
-
5 # 大靜的vlog
因為他顛覆了熒幕裡好爸爸,好父親的形象,而這種形象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就像你自己的爸爸一樣,那你看見自己的爸爸在電視機上,你說火不火?
蘇大強在劇中扮演一個小氣,不負責任的老頭形象,對於自己女兒沒有膽量愛護,對於自己兒女之間的關係任其發展,甚至火上澆油,這些種種都是我們身邊已經在上演的戲碼,小強的父親一直抱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態度過日子,而每次吃飽喝足回到家裡看到飢腸轆轆的兒女,並沒有不忍心,而是很不解的問“餓了快去吃飯”,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家裡面已經沒有吃的了。小媛的父親一直重男輕女,從小到大吃穿用度都是緊著弟弟,可成年之後,父親又要用小媛的嫁妝作為兒子給女方的彩禮,生了女兒就是來填補兒子的虧空..........劇中的蘇大強熱烈響應了大眾對父親印象本來的印象,而大眾再也不用對之前劇中最完美父親進行吐槽,縱使父親虐我千萬遍,我還是待父親如父親,亙古不變。
當然蘇大強紅也紅的可愛,劇中吃鴨脖吃的倒地,還是要堅強喝手磨咖啡;被基金騙錢,不要吃,不要喝,只要錢;跳著“香蕉,芭提雅,Sunny火辣辣”的廣場舞;跳樓未遂被帶到明玉家,對石天東拋的媚眼仍然俘虜大片少女的春心❤;老年痴呆了還記得為明玉買練習冊。
我是大靜粘電影,你為蘇大強的火添了一把柴沒?
-
6 # 馨風娛樂
蘇大強這個人物形象故事開始的時候人設是猥瑣的中國小男人形象,現實生活裡太容易對號入座了。怕老婆怕到極致,會享受生活享受到極致,貪圖小便宜貪到極致。相信許多家庭在觀劇的時候難免展開討論。妻子嫌棄丈夫沒有擔當,軟弱無能。子女嫌棄父親軟弱可欺,在家裡受歧視沒地位。蘇大強這個小男人形象一開始就走進了觀眾的心裡產生了熱議和共鳴。
蘇大強患病以後立遺囑又到墓地看望亡妻,這時候的他是孤獨無助的,尤其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為人子女者會想到父母的不容易,同齡者會感嘆時光易逝轉眼已成暮年,生活不幸的老人更可能想到晚年生活的孤苦。這時候的蘇大強更是走心已成了無數觀眾心裡解不開的心結牽腸掛肚的人,也圈粉無數。
最後蘇大強被徹底洗白。患病後的蘇大強已經不記得回家的路,但他依舊記得蘇明玉小時候要的一本兒練習冊,作為父親的蘇大強沒有能力滿足孩子,這是他一生的愧疚和遺憾,他可以忘掉所有的事情唯獨這件事是他的心結和硬傷。在大年夜他跑遍城中大小書店,為明玉尋一本小時候需要的練習冊……此時的父親形象瞬間變得高大,父愛如山。多少觀眾熱淚盈眶!
蘇大強之所以大火,是因為揪住了觀眾的心。他的喜怒哀樂也牽動著觀眾的喜怒哀樂。演員入戲的同時,觀眾也在入戲。又怎能不火?
回覆列表
想說的和表演什麼無甚關係!!發洩!!!這是關鍵詞了。
蘇大強在這部電視劇裡集合了所有人性的醜惡,自私,懦弱,無恥,貪婪,心理陰暗,不負責任,欺軟怕硬,甚至已經變態……實在叫人覺得可恨該死啊!!
這是為了爽而去爽,為了發洩而去集合了各種人性醜惡!在這個浮躁不堪的社會,這樣的一個人物出現,可以叫很多平時集滿了怨氣戾氣的人們吐槽謾罵,以供發洩,這迎合了社會的負面需求,不得不說,很成功!!人們在謾罵中得到了發洩,心理得到了滿足,我想這是導演這部劇的人都沒有想到的吧,這種成功!!
但是,我想說的是,中國的國情決定了這只是幻想中的角色,至於有些人口口相傳的我家中就有這種人,也只是在家庭日積月累的矛盾中無限的被放大,因為其中的某一點相符蘇大強,便整個蘇大強了……中國的老人,現今社會的中國老人,更多的是在奉獻,無私到外媒不敢相信的奉獻!!他們撫養大孩子,供其娶妻生子,工作買房,在垂垂老矣之後很少能享受該有的晚年生活,而是再來一遍撫養供養自己的孫子孫女們!!而就這,也很難不被家人嫌棄。送養老院有之,遺棄不問其事有之,為了一點微薄可憐的養老金對簿公堂有之!!等等等等!!為什麼要要錢??為什麼要打官司??因為沒錢!!為什麼沒錢?因為在這之前,所有的血汗筋骨都已經完全奉獻了出去,或者被啃噬殆盡,還想活著能怎麼辦呢?或者去死??
蘇大強式老人,在中國沒有生存的土壤,更沒有空間。不說現在的兒子們有幾個會如蘇明成那樣雖然啃老卻願意帶著老父親安度晚年,就如今的媳婦們怕不是會把老人扯得皮毛不存,掃地出門了!!!在我看來,蘇明成在當今中國的兒子們中間,已經算是孝子賢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