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三畝留學遊居日美加

    他在影片裡列舉了日本人的溫良恭儉讓是儒家思想,列舉了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孟家思想。那麼,儒家思想為什麼沒有束縛日本的科學發展呢?(原因愚人拙記有文章專門論述此事,在此不做贅述),易先生一面說儒家思想思想如何不好,卻另一方面說繼承和發揚了儒家思想的日本又是如何的好,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難圓其說。因此其書不看也罷。

  • 2 # 司馬庵中

    早期看過易中天出版的《祖先》等幾部作品,感覺主觀意識太強,並有牽強附會之嫌,後來購買了兩本電子書,也一直未看,閒置app裡,總覺得有時間去耗磨這些一家之“言”,個人史觀,沒有歲月沉澱的新書,不如去看看前四史,譬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總而言之,不管哪位作者的書籍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主觀傾向,有的痕跡明顯,有的隱匿其中,而歷史卻是客觀的,我們無法穿越回去親歷歷朝歷代的生活,只能透過不同作者的解讀來感知,這使得主觀與客觀之間亦接近又遙遠,歷史的真相越發地撲簌迷離,躲臧在臉譜的後面,任由個人喜好厭惡去妝點,於是乎,開國皆為明主,強命必為中興,亡國暴虐桀紂。因此,喜歡就看看吧,也不必當真。

  • 3 # guanghua458

    垃圾。這貨的思想已經被西方那套控制,根本不理解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邏輯,西方的歷史觀是近兩三百年,在確立其絕對強勢地位全球擴張過程中形成編造出來的,根本不合邏輯。

  • 4 # 乾了這碗毒雞湯

    學術超男,一家之言,不建議看,時間寶貴,還不如拿出時間來看真正的經典歷史作品,或者乾脆直接看各個朝代的通俗演義。

  • 5 # 豆先生4076

    易老師寫的書是好書,內容可讀性強,喜歡這種體裁,讀史不費勁,真棒!順便提個個人意見,每頁空白嫌多,有點那個紙。

  • 6 # 該賬號不用了

    我看過兩本,說實話,寫的真不咋地!首先如果你以前對書裡的內容基本都瞭解,建議不要看,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如果你對那段歷史不瞭解,也別看了,真的會讓你莫名其妙,雲裡霧裡!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且現在易中天已經成了美國政府收買的公知,每天都在宣揚美國優越論,諷刺和貶低中國,很讓人噁心!

  • 7 # 洛陽老董1

    易中天最好還是從小處著眼,寫些有關歷史的閱讀隨筆等,你還不具備寫這麼大部頭的著作的能力。畢竟歷史學家裡的旗手和學術巨擘是范文瀾先生。你還沒有那樣的閱歷和功底。更木有縱覽全域性高瞻遠矚大氣魄大智慧。一個老是在百家講壇胡說八道的賣狗皮膏藥的人能寫出什麼好的文章!把自己往低處看,或許還能出點成績。

  • 8 # 非常道畢延河

    “就是要創作一部我個人風格的中國史,當時野心勃勃,定了36卷,現在看來是牛皮吹大了,不可能有那麼長,身體各方面的原因也不允許有那麼大的規模了。”

    這是最近易中天在媒體上說的。(2019年2月14日《南方週末》)

    2013年5月,易中天決心以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用五到八年時間,創作六部共三十六卷歷史鉅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 2018年12月,《易中天中華史》第21卷《朱明王朝》面世。

    當時的易中天豪氣沖天,激情飽滿,自認為:“不敢說對大家有什麼意義,但對我自己的意義,就是完成一個重新寫一部別樣的中華史。”

    易中天:這當然是一部歷史著作。我自己的定位,這不是一部私人史,也不是通史,而是一部輕鬆好讀、引人入勝、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中華史詩。這是我沒寫過的,別人也沒有寫過。

    很早就有學者表示,易中天36卷寫到後來會很難,“易中天的知識背景沒辦法和范文瀾那一代比”。對此,易中天坦言:“我承認,在知識背景方面,我肯定不能跟他們那一代學者相比。但是,我有我的優勢啊,在思想方法,我是超過他們的啊。我有德國古典哲學系統訓練的根基啊。我是受康德、黑格爾哲學訓練出來的啊。這些是他們那一代史學家所沒有的。”

    32卷本的《易中天中華史》被定義為私人通史,計劃於2020年完成,後續11卷的寫作很多都是“硬骨頭”。“越是晚近,讀者的代入感越強,關注度越高,也越難寫。”寫歷史不是說評書寫散文,自由散漫任意發揮,越寫越有難度,越寫越會感到力不從心。

    今天71歲的易中天終於承認“看來是牛皮吹大了”。易中天的野心撐不住《中華史》。

    被稱為“文化超男”的易中天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從“百家講壇”開講到著書立說,在機構媒體“刷臉降頻”、在社交媒體刷爆款文章,一直都是一個文化熱點存在。

    王朔當年也是很狂,宣稱“一不小心寫出《紅樓夢》,最次也是一《飄》”,結果就是現在文壇上他都已經快銷聲匿跡了。

    易中天也很牛,萬人崇拜粉絲無數,發誓要寫一部別人沒有寫過的中華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似乎要和司馬遷遷比一下高低。 只是易中天的學識境界史學儲備怎麼能駕馭《二十四史》呢?

    司馬遷寫《史記》,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一直寫到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歷史。可是易中天上來就中國歷史的頭部給閹割了,說什麼“三千七百年來,我們的命運和選擇”。

    易中天的觀點不新鮮,是西方某些歷史學家的觀點,否認夏朝的存在,從3700年前的商朝開始寫起。 在歷史學界,多數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從夏王朝開始,距今4000年左右。

    而在國外,如果按照有文字出現的標準,中華文明的起點應該是在商代晚期。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國內標準,中華歷史有較多證據的可以追溯到距今4088年的夏朝,另外,還有部分證據能夠追溯到5018年前的五帝時代!

    中國歷史的起源一直都在探索研究之中,輕言中國只有3700年曆史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這不是一個歷史學者的治學態度。 一個學者譁眾取寵很容易,流芳百世卻很難。一部著作最終要接受歷史的考驗和洗禮,《易中天中華史》還沒有寫完,最終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 9 # 跪射俑

    易大師的一些觀點值得商椎,例如對夏朝的描述。

    此叢書值得一讀,對我們瞭解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有益。

  • 10 # 直來直去84917524

    已經幾乎看完了,感興趣的時代在重複研讀中,收穫還是很大。作為一個私人治史的學者,非常佩服他的決心和見識。與柏楊的《華人史綱》有一拼,尤其是史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雨瑄名字命格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