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小子曰

    《紅樓夢》中的賈家過年,簡直就是一場曠日良久的花樣炫富,其奢華程度令人咋舌。

    看他們過年,就感覺自己變成了孤陋寡聞的劉姥姥。

    01

    一進臘月就打掃

    寧國府、榮國府的府邸豪闊,房宇眾多,儘管僕役也不少,但除塵打掃佈置裝璜工作依然顯得有些繁重,所以一進臘月,便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榮府王夫人、王熙鳳也是日日忙碌著治辦年事。

    02

    皮草當坐墊

    記得林黛玉剛入榮國府,在王夫人上房看到的靠枕椅套都是半新不舊的,而新年則不同了,一色全新。

    寧國府尤氏上房,襲地鋪滿紅氈,當地放著象鼻三足鰍沿鎏金琺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鋪新猩紅氈子,設著大紅彩繡雲龍捧壽的靠背引枕,外另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上等的皮草只當坐墊,真是可惜了的。

    而榮國府也是同樣奢華,賈母正室之中,亦是錦裵繡屏,煥然一新。

    03

    特製壓歲錢

    逢年過節,親朋往來,紅包賀禮壓歲錢必不可少。

    賈府發的壓歲錢都是特製的押歲錁子。寧國府大奶奶尤氏早有安排:命僕將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的碎金子,成色不等,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那小子算了一下,每個金錁子重約7兩。那花樣: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春的,都是又精美又吉祥。這金錁子貴重,自然是賞賜重要賓朋,次一等的銀錁子數量更會多上幾倍,一千個最起碼的。

    04

    奴才們都裁新衣服

    恰逢新年,賈府上下人等也會添置新衣。

    年前襲人回家探視,王熙鳳說她應該穿件大毛衣服,襲人回說:太太沒給,說等年下才給做呢!可見,新年裁製新衣那是賈府的定例,老爺太太奶奶少爺小姐們自不必說,就連普通的丫鬟們都會煥然一新,像襲人那樣有頭有臉的丫鬟們以及管家婆子,更可享受高階面料和稀有皮草。

    至節下,賈府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團錦簇,盡顯豪門氣派。

    05

    年貨靠進貢

    寧榮二府備辦年貨不靠採購,全靠供奉。以寧國府為例,他們自家就有農莊地畝,油莊頭烏進孝等專門經營打理,過年所需的各色山珍海味、粳米細糧、乾菜木炭全靠田莊裡進貢。

    在賈府的年貨清單中,粳米都是下人的米糧,而榮國府主子吃的都是御田胭脂米、碧糯、粉粳等,尋常雞鴨魚兔都是以百計算,而海參、牛舌、熊掌、獐子狍子等歷歷在目,而其中兩條鱘鰉魚更是清朝皇家御用的稀罕物,足見賈府之奢。

    06

    請人吃酒要拉清單

    寧榮兩府作為曾經的四王八公,交遊廣闊,一逢過年自然是少不了迎來送往,宴飲不斷。王夫人與鳳姐天天忙著請人吃年酒,那邊廳上院內皆是戲酒,親友絡繹不絕,一連忙了七八日才完了,而後又天天被迎請。

    而寧國府也是,為了防止兩府請人重疊,賈珍早早關照賈蓉:

    “你去問問你璉二嬸子,正月裡請吃年酒的日子擬了沒有。若擬定了,叫書房裡明白開了單子來,咱們再請時,就不能重犯了。舊年不留心重了幾家,不說咱們不留神,倒像兩宅商議定了送虛情怕費事一樣。”

    07

    祭祖是頭等大事

    祭拜祖先神靈是賈府過年的首要大事。

    從賈母起全族男女老幼全都虔誠恭謹,就連棲身道觀不問家事的賈敬也要回家主持祭祖。提前打掃,懸掛神主。

    除夕,賈府人齊聚賈氏祠堂,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每個人都依身份輩分各領指責,井然有序。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

    至正堂,上供儀。左昭右穆,男東女西,待賈母拈香下拜,全族齊齊下跪,拜謁先祖之靈。

    那晚各處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內設著天地紙馬香供。

    08

    人多族眾,分撥拜年

    在賈母上房,賈母歸了座,先有老嬤嬤來回:“老太太們來行禮。”賈母忙又起身要迎,只見兩三個老妯娌已進來了。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讓了一回。吃茶去後,重歸正坐。

    賈敬賈赦等領諸子弟進來。賈母笑道:“一年價難為你們,不行禮罷。”一面說著,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過了禮。左右兩旁設下交椅,然後又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然後方式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賈府男女僕婦丫鬟小廝幾百號人,估計磕頭都得一個時辰呢!

    09

    過年不吃餃子

    《紅樓夢》中賈府雖然身在京都,但是他們祖籍金陵,長期行程的飲食習俗是輕易不會改變的,所以賈府除夕依舊是江南風俗,散壓歲錢、荷包、金銀錁子,擺合歡宴,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

    而北京常見的餃子卻不見蹤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對相機的關注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