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達雅集

    傳統文化老年化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但如果說是“急劇”則不敢苟同。因為在任何的歷史時期傳統文化的追隨者大都是老年人,或者說老年人的比例要高於年輕人。所以說傳統文化並沒有在“急劇”老年化,而是一直就是老年人的文化領地。

    所謂的傳統文化是指經過多年的積澱而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沒有一定閱歷的人首先理解不了,其次是不能引起共鳴,當然也就談不上喜歡或是選擇。但如果說年輕的一代都不選擇傳統文化也有失偏頗,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傳統文化恐怕早就全部失傳了。按照我的理解其實正好相反,年輕人正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促進者。任何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都少不了年輕一代人對它的傳承,批判與改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文字,如果沒有一代又一代人對文字的繼承與改進,恐怕我們現在可能還在使用甲骨文呢!傳統文化的繼承,流傳和改進的自然法則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方面,年輕人的繼承與批判是功不可沒的。

    另外,傳統文化的定義涵蓋面也是非常廣泛的,其中的一些,其喜愛者追捧者恰恰正是年輕人,比如說今天的相聲節目。到茶館中或相聲社去聽相聲在當今的年輕人當中變得越來越流行了起來。雖然其中不乏上歲數的老年人,但追捧相聲的主流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卻是個不爭的事實。說到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旗幟性人物郭德綱老師。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給這門傳統藝術帶來了新的生命力。雖然郭老師現在已經不能算年輕人了,但當他成為“非著名相聲演員”的時候無疑是代表著相聲界的新興力量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在郭氏相聲已經奠定了主流地位的今天,仍有更加年輕的一代對其發起了挑戰!

    在郭德綱張國立兩位老師主持的《相聲有新人》的節目中,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搭檔試圖推廣他們的“公式相聲”並與郭老師互懟。相聲本是一門民俗藝術,歷來都沒有人將它與高等數學公式聯絡在一起。這對博士夫妻檔如此“推陳出新”的真正初衷是什麼我們暫且不去探究,他們這樣做至少說明有年輕人,甚至是高學歷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並不是持排斥的態度。聽著這對博士夫妻檔與郭老師在臺上的來言去語我忍俊不禁。儘管評委和聽眾們對博士夫妻基本是持否定態度,但他懟郭老師的那句惹惱眾人話還是讓我若有所思,他說: 今天你不讓我過,也許明天坐在(你)這個位置上的就會是我...

    是啊,傳統文化的長河源遠流長,它與當代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誰又能保證當今一些被傳統文化視為不入流的某種文化,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傳承和改良,在幾千年以後會成為那時候的傳統文化呢?

  • 2 # rockshijun

    達不到國家戰略高度怎麼復興,學生課本寫歷史都他媽遮遮掩掩,畏畏縮縮。目前中國的悲哀,現在學好馬列政治思想就行了

  • 3 # 992舒暢

    傳統文化,從古老到現在,經過無數個時代變遷,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新的文化底蘊,這是如此循序漸進,不斷創新,不斷改革,不斷前進!

    古代的文言文到今天,已經漸漸流失,為什麼?因為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領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知識。

    例如,京劇是國粹,年輕人不喜歡,可是現今又是年輕人的天下;這就跟領導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企業,領導特別喜歡籃球賽,他就會想盡辦法招賢納士;很顯然,領導的興趣認證,取決於下屬興趣發展的方向。

  • 4 # 古始之道

    傳統文化老齡化是個主觀唯心的想法和判別,因為喜歡什麼樣的文化不取決於年齡,而是取決於處世的態度和追求的目標。另一方面,傳統文化真正的危機在於傳統文化這個詞的概念很模糊,以至於多數人以為一些歷史文化的糟粕就是傳統文化。而實際上,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基是上古道文化體系,比如漢字本身的結構和音韻體系都蘊藏著深刻的秘密,是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又比如太極圖就是宇宙的辯證法,中醫,易經,黃帝書,老子關尹子的思想,都源於太極圖的深刻思想,還有陰陽五行的思想理論,都是真正的文化瑰寶。如果能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對這些思想文化歷史哲學進行研究,就可以徹悟宇宙的真相。

  • 5 # 良究然

    首先先明確一下題主的問題,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學習的受眾群體偏向老齡化,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1.先講答案:可以這樣說,題主是明顯多慮了,關注中華傳統文化的群體,並非老齡化,關注和學習的年輕人依然很多,那麼為什麼會呈現這樣一個錯覺呢?覺得年輕人都不關注傳統文化了。

    2.第1個是題主可能是完全憑藉自己的主觀判斷,可能是接觸的身邊的人不太關注,也可能是在網上看到一部分資訊,由此覺得年輕人不太關注傳統文化,儘管如此,但依然不能說明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存在資訊盲區!

    3.誠然題主說的也並無道理,確實有很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並不感冒,並非是因為傳統文化沒有魅力,而是年輕人以為它沒有魅力,為什麼以為它沒有魅力呢?那是因為雖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卻真正的精髓難以被人挖掘,普遍的雞湯話,無營養化,演化出種種的廢話,衍生了一大堆的糟粕,現在年輕人他不是傻子,他明白這些,就是糟粕,就應該被拋棄!

    4.即便是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我們中華文化依然是呈現一個復興的狀態,因為有一部分人在曲解,也有一部分人在真正的挖掘開發傳統文化的精髓,是金子總會發光,這些光芒越來越會吸引到年輕人參與當中,我就是一個97年的,還稱不上老齡化吧,哈哈

    5.舉個例子,像孔子的論語第一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話原來的解釋是這樣的,學習到的東西,經常去複習,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樣的解釋你覺得現在年輕人聽得進去嗎?簡直就是扯淡,完全是亂解,跟實際體驗完全不符合,作為一個萬世之師表,能說出這種沒營養的話嗎?

    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學X時機X習(實踐)=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

    看這裡麵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還有西方心理學的自我實現,這句話過多的細節和內容我先不展開了,如果你願意去究析其中的精髓的話,你會發現這是一句非常有營養的話。

    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年輕人沒有放棄傳統文化,而是在拋棄傳統糟粕!

  • 6 # Cheers船長

    我想,您的這個問題,可能是出於對當今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輕視而焦慮吧?

    我們不能否認,在一些人眼裡,傳統文化,就代表著陳規陋習,束縛天性。但也有更多的人,越來越懂得去珍視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傳統文化。

    對於如何發揚傳統文化,我也做過一些思考。以下是我個人淺見。

    首先,所謂傳統文化,她所涵蓋的內容及其廣泛。我想去抽絲剝繭,找出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又是什麼在承載著她歷經千年?

    我想,答案很可能就是:人們在實踐生活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和感悟,口口相傳。這個“口口相傳”就應該是文化的發源地!而口口相傳必定需要一個載體,一個可以使它不容易被忘記,不容易變形的 ;可以使他,膾炙人口,方便傳誦的方式!這個載體,就是神話傳說和故事。因為神話傳說因其神秘而被人牢牢記憶,因為故事更容易被幼兒所認知,我想每一個華人,在兒童時期,接觸最多的,一定是神話或者故事,每一個人,記憶的最深處,一定與一個神話故事相關。

    所以這個“記憶”,就是“口口相傳”的結果。這個“記憶”與其他眾多人的“記憶”最終融匯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普遍性的思維方法和模式。進而也就形成了普世的三觀。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人們的三觀,在最初的成型階段,一定與神話故事密不可分!這就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精髓!是普世三觀的重要載體!

    其次,當我們瞭解到神話傳說的重要意義後,就可以從中華民族的神話故事中去尋找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

    我們華夏民族上古傳說裡有: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伏羲、神農,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愚公玉山等等太多的傳說,都在傳達著一個精神:頑強不屈,人定勝天!這個精神,歷經千年而不衰,“傳說”功不可沒!

    自上古傳說之後新出現的各種寓言典故,更是浩如煙海。去問一個人,四書五經是什麼?他不一定知道,但他一定可以說出幾個裡面的傳說。這就是傳承的智慧。我認為,如果說,佛法是一種理論,倒不如說是,傳播佛祖理論的方式方法。有好的載體去傳播開來,才能留存於世,這裡的“法”,就是智慧而適宜的形式!

    而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也需要每一代人去用適宜的方法去宣傳弘揚。我們可以稱為傳“法”——傳統文化的傳播方法

    我相信我們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總會找到契合點的,總會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

    以上的一些言論,不能詳盡展開論述,但意思還算明確吧。希望提問者滿意。

  • 7 # 自成灰

    不一定,比如周杰林演唱方文化的詞,就很好,吸收,消化,再呈現得年輕人喜歡,就可以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很多事,因自私,不想做得太好而已,怪不得別人的

  • 8 # 一往無前的張新民

    現在的大環境已經不允許,也沒有時間去喜歡傳統文化了。現在是快節奏,再說新的事物層出不窮,資訊爆炸的時代,誰還能保持原地不動?必須學習新技術,應用新技術,適應新的文化的出現。

  • 9 # 草根科幻

    我不太明白這個傳統文化具體指的是什麼?如果是古文、戲曲、古詩詞那麼確實是老齡化了,但是如果是相聲、古風音樂、水墨畫。。。恩最近幾年倒是有煥發第二春的樣子。。至於其他的傳統文化,我覺得並不是老齡化的問題,而是更新換代的問題,24節氣為什麼用的人少了,因為農民少了呀,24節氣大部分是和農耕時節有關的,不種地的人越來越多,自然24節氣就沒落了。。古詩詞為什麼落寞了,因為沒有人再因為古詩詞而一舉成名了,沒有青樓畫舫士子文社來互相比較了,自然就沒人寫了。。。傳統文化是因為在古代有利益掛鉤的。。。。這個其實可以和歌星作對比,古詞其實就是配合古曲的歌詞,所以現在的歌曲創作者大約等於古代的詞人(其實詞人都是混演藝圈的),而現在的歌手大體相當於古代的花魁。。這麼想,其實古詩詞沒有沒落而是演變為了現在的歌詞而已。邊塞詩可以類比為搖滾樂。民謠可以類比為抒情詩。愛情情歌可以類比為青樓豔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種詩形容自己不想與人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