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祥

    因為弓箭的射程有限,且武將都有披甲,不可能一箭射殺,而且城下的武將又不是傻子,還能乖乖走到射程內去讓人傻,古代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遠端武器,所以大家為了速戰速決,大多是先是武將單挑決勝負

  • 2 # 秦皇漢武

    古代打仗,雙方武將單挑,這一場景主要出現在春秋以前,名曰“致師”,而春秋以後,武將基本就沒有出現單挑的情況了,至於三國時期,更是幾乎絕跡,有史可查的武將單挑事件,還是太史慈與孫策的單挑,但這場單挑並非雙方自願的,僅僅是因為太史慈獨騎出行時,依然遭遇了前來偵查軍情的孫策。

    春秋時期出現“致師”,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兩國交戰,目的並不是滅亡對方,而僅僅是讓對方屈服,所以有時候出身貴族的將領就會選擇以單挑的形式,維護本國的榮譽。那麼在雙方將領單挑的時候,為什麼沒人射冷箭呢?

    這還得從《周禮》說起。春秋及之前,貴族對禮看的非常重,兩國交戰前往往有正當的理由,並約定開戰時間和地點,並無偷襲之說。如公元前597年的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逃亡時車輛陷入泥潭,這個時候楚軍不僅沒有趁機擼人頭,反而上前幫忙,教晉軍如何逃跑效率更高。

    這一幕在我們今天看來,似乎不可理解,但在當時,諸侯之間的戰爭就是如此。甚至到了戰國時期,楚懷王依然還存有遵守信義這種古禮的思想,僅憑張儀一張嘴,就認為秦國一定會割讓六百里土地,結果被秦國欺騙。

    所以,當雙方武將進行單挑時,十分尊崇禮儀的古人,是不屑於用放箭射殺對方單挑將領這種手段的,否則會招致其他諸侯國的群起攻之。

  • 3 # 中華財神到

    這是秦朝皇帝的衛隊編制。

    1、以帶甲的弩兵為主體。

    2、正前最外層放三排無甲的盾兵和戈兵。左右各有一排無甲肉搏兵守衛側翼。

    3、隔兩列弩兵。陣中放一輛戰車和10個跟車護衛的肉搏兵。

    4、陣的前後角各放1/6列(約15個)帶甲的肉搏兵。

    遇到敵人。

    200米外流矢壓制保持距離。

    150米內輪流射擊,放出戰車襲擾降低敵人衝擊速度。

    100米內全速射擊。

    面對面混戰時,肉搏兵阻擊近身敵人。帶甲弩兵抽劍格鬥。

    遇到這樣的軍隊。交戰前叫對方主將出來單挑。明顯是送人頭。

    但一般在軍隊安全距離外,派個使者過來溝通還是必要的。

    1、友軍,勿打。

    2、來投降的。

    3、非敵對勢力,過路的。

    4、跟主將有私交勸降。

    5、跟主將有私交求放過的。

    6、也不知道自己來幹啥的,遵循戰前溝通規則的文明軍隊。

    陣前一言不合抽刀互砍也就是傳說中的單挑了。

    小說裡描述的武將單挑,時代背景通常是亂世。

    勢力四起,投降,叛變,揭竿而起時時發生。

    武器裝備和軍隊組織情況都比較混亂,靠軍服和軍隊組織來識別敵我比較困難。

    打架前搞清楚對手是誰,來意如何,是否能爭取過來尤為重要。

    即便是明確的敵人,在亂世也很有必要借戰前溝通的機會偵查敵情。弱雞就吃了,強手就攀交情求放過,或者安排撤退。

    《三國》裡的單挑,多是發生在諸侯蜂起的時候。敵我勢力犬牙交錯。

    帶家兵,族人揭竿的野生將軍。和皇帝授權的地方武裝將軍滿世界混戰的時候。

    這些將軍往往有公務員背景,都在東漢政界這口鍋裡一起吃過飯。見面了摸清楚來意,偵查敵情還是必要的。

    因為都是創業軍隊,組織編制,武器裝備良莠不齊。往往是一個離職公務員,把老家的兄弟親戚叫上就建立勢力了。

    兩軍見面時只有主將是見過世面的人。自然只有主將去面談溝通。族人在後面站著等通知。

    主將與前同僚面談時候,一言不合被對面砍了。自己夥瞬間傻掉,逃跑。對面趁亂掩殺過來。

    就是這麼個混亂的局勢,混亂的勢力,混亂的軍隊組織。創造了無數的單挑良機。

    以關二爺的作戰記錄分析,看看單挑的出現情況。

    關二爺出道時候,只有一個政府軍編制“馬弓手”。單挑時候不明白這個套路。對面的政府軍“將軍”人頭被取走。

    等關二爺有“漢壽亭侯”政治身份。統領正規軍時候,也不怎麼出去單挑了,都是派“牙將”“副將”去對話。大軍掩殺而已。

    只有在軍隊混戰,直屬軍隊較少時才上陣“單挑”。

    綜上。

    單挑基本是出現在一個龐大軍隊體系崩潰,各路軍閥剛剛自立門戶時候。

    互相之間還有共同利益。

    可以透過外交手段同流,或者對陣現場談崩了直接砍人的交戰狀況。

    等勢力穩固了之後,各勢力的外交就主要是頭領派文官了。談不攏禮送。軍隊只管砍人就行。也不需要主將上陣溝通,再趁機單挑了。

  • 4 # 50後男人

    古代打仗,雙方主將陣前單挑的情形,是很少發生的。因為,主將的主要職責並不是在陣前爭狠鬥勇的。那麼,如果對方大將單騎出現在陣前,可以用弓箭將對方一箭射翻嗎?當然可以。

    北宋年間,遼國名帥蕭達凜率軍南下,一度打到北宋重鎮澶州(今濮陽地區),北宋皇帝在宰相寇準的要求下到澶州親征。蕭達凜圍了澶州,一天得意洋洋地率輕騎在城外觀察城內情況,不料城牆上的宋軍看個正著,架起床子弩--一種射程極遠的強弩,一箭射中蕭達凜,一代遼國名將竟就這樣被射死了。

    1647年清兵進攻四川,在鹽亭鳳凰山與張獻忠隔江對陣,張獻忠趨前觀察敵情,被對岸清軍神箭手雅布蘭發現,即張弓搭箭,一箭洞穿張獻忠胸部。大西軍立時崩潰,清兵遂佔領四川。

    但是,這樣的情況一般是很少發生,因為將領們不會這樣蠢的,他們不會輕易出現在敵人遠端打擊(弓箭、拋石等武器)範圍內的。我們看《三國演義》常會看到這樣的描寫,兩支行進中的軍隊突然相遇,雙方就會一陣亂箭射住陣腳站定下來……這一陣亂箭有兩個作用,一是阻擋對方繼續衝來;二是測出雙方佈陣的距離,也就是說雙方對陣的距離一般是一箭距離之外,不然雙方亂箭紛紛的,怎麼能布好陣?所以,當雙方列好陣時,主將在陣前來回巡視時,只要雙方軍陣不向前移動,弓箭是射不到的。

    那麼真的有單挑時,會被弓箭射到嗎?會是會的,但雙方不會這樣做的。一般雙方將領單挑,是要邀戰的。比如張飛就常常在呂布面前大叫:“三姓家奴,敢與俺大戰三百回合麼?!”,如果對方不答應,你叫也沒有用。一旦雙方答應單挑了,多少要有一點君子之風的,再放冷箭就失風度了。

    那麼單挑開始後會不會出現放冷箭的情況呢?也會的,不過這個難度太高了,雙方主將正扭在一起打成一團,你有把握一箭射中的不會是你自己的主將嗎?即使是後翌再世李廣再生,恐怕也是難以做到的。

  • 5 # 指縫間的歷史

    戰爭時期,敵人將領出陣挑戰,當然可以用弓弩將其射殺,這種自動送人頭上門的好事,幹嘛不要?

    在春秋之前,交戰的兩軍將領之間挑戰,還有一個專屬名詞:致師,這個時期,如果哪個國家和軍隊用弓弩射殺前來挑戰的敵人將領,肯定會被所有諸侯所鄙視,從而臭名遠揚,淪為笑柄。

    但是自從“禮樂崩壞”之後,用兵講究詭道,只要能取勝,不在乎用什麼手段!

    在歷史上,確實這樣的事例——北宋軍隊用床子弩射死了前來挑戰的遼國勇將蕭撻凜!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天,遼國女強人蕭太后和遼聖宗率領大軍南侵,一路所向披靡,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

    宋真宗大駭,在一些大臣的建議下,準備南逃,關鍵時刻,鐵血宰相寇凖挺身而出,力勸真宗御駕親征,宋真宗雖然極不情願,但還是領軍出發。

    抵達澶州後,寇凖勸說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於是,宋軍士氣大振“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宋軍歡呼萬歲之聲,傳到了城外遼軍營帳之中,驚動了遼軍主將蕭撻凜。

    蕭撻凜,字馳宇,勇冠三軍,曾率軍征討過高麗,在與北宋的多次戰鬥中,屢立戰功,這一次,也跟隨蕭太后南侵。

    蕭撻凜自恃勇武過人,遼軍鐵騎驍勇善戰,根本不把宋軍放在眼裡,率數十輕騎到距離澶州城幾百米遠的地方挑戰(一說偵察),企圖打壓一下宋軍囂張的氣焰。

    宋軍將領們沒有人敢出城和蕭撻凜單挑,又咽不下這口氣,就用“三弓床弩”對準蕭撻凜一頓猛射,倒黴的蕭撻凜被弩箭射穿,釘死在地上。(一說射中頭部)

    CCTV電視節目《古兵器大揭秘》第二季第六集《三弓床弩》中有宋軍射死幾百米外蕭撻凜一事。

    所謂三弓床弩,就是將三張弓,裝在一個被稱為“床”的基座上,故名,有效射程據說能超過1000米,大概是火炮發明前射程最遠的冷兵器了。

    三弓床弩的弩箭和普通的長槍大小相近,這麼大一隻弩箭,如果射中頭部的話,估計直接就被“爆頭”了,所以,蕭撻凜被射中軀幹部位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指揮士兵發射弩箭的是一位名叫張瑰的小軍官,沒想到竟然立下奇功。

    蕭撻凜死後,蕭太后痛哭不已,併為之“輟朝五日”,遼軍士氣嚴重受挫。

    《遼史》記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

    宋遼雙方在宋朝降將王繼忠的穿針引線下,開始議和,最後簽訂來了著名的“澶淵之盟”,雙方迎來了百年和平,最後都被崛起的女真滅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每天不喜歡吃肉,只吃蔬菜,會影響胎兒發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