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個村名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典故。傳說春秋時期,孔子的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冉子,身染重痾,經年不愈。為尋找能治療此病的溫泉,來到了現在的瓜井村地界。長途跋涉,烈日炎炎,口渴難耐。偶見一廢井內有一西瓜,食之解渴,繼續西行才到了人煙稀少的瓜井村。病重,不能繼續前行,只能暫住一人家,直至仙逝於瓜井村。後人為紀念這件事,改村名為瓜井村——取“井中之瓜”之意。並修造冉子墓和冉子祠堂永世供奉。 冉子塋俗稱聖人殿,是一處古文物建築群體。全廟南北長150米,東西寬35米。在此地面上,從南到北分佈十大建築。分別為前山門、後祠門、七十二賢紀念祠、拜臺、碑林、大堂、二堂、透明碑、十面牆、冉子墓。現分別說明如下:中國歷史上有文官門上掛橫匾,武官門上掛豎匾的等級規定。為了顯示冉子地位的尊貴,山門外掛的是豎匾,三個大字:“冉子塋”,落款處為清同治十三年的干支紀元。祠門有橫匾,書“德行堪師”四個大字。進入祠門後,東西兩屋為七十二賢紀念祠,祠內木牌上表示各聖賢的位置,瓜井解放時(1945年)因把祠堂改作倉庫,牌位被焚燒,據說當時因資金不足未來及抓胎,因此各聖賢位置現已失傳,可到山東曲阜進行考證。 紀念祠北端為東西兩處碑樓,各立石碑4塊,共有8塊。其大小風化程度不同,可見分別立於不同的年代。於1968年失蹤,現具體碑文不祥,據說在本縣知道碑文者,還有存世人,其年齡均已七十以外。不幸中的萬幸,2002年又發現了8塊中的一塊,但因年久風化,字跡難以辨清。據模糊辨認,大致意思為同治十二年立,當時按察使授權直隸廣平府正堂重修冉子墓祠,由尹固,瓜井,睢寧,寧屯村民集資修建,並免去此四村的賦稅。可見歷代統治高層對冉子以及儒學思想的崇拜。 冉子祠毀於上世紀文革初期(1966年)的“破四舊運動”。冉子墓同時也遭破壞,據經歷過此事的老人回憶:冉子墓由拱頂主墓室、墓道、東十字甬道、東耳室、西十字甬道、西耳室組成。青石鋪砌,石條蓋頂。西耳室存放棺槨,開啟棺槨,裡面並不見冉子的屍骨,只有所穿衣物、頭冠、文房四寶等隨葬品,應該是個衣冠冢
提起這個村名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典故。傳說春秋時期,孔子的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冉子,身染重痾,經年不愈。為尋找能治療此病的溫泉,來到了現在的瓜井村地界。長途跋涉,烈日炎炎,口渴難耐。偶見一廢井內有一西瓜,食之解渴,繼續西行才到了人煙稀少的瓜井村。病重,不能繼續前行,只能暫住一人家,直至仙逝於瓜井村。後人為紀念這件事,改村名為瓜井村——取“井中之瓜”之意。並修造冉子墓和冉子祠堂永世供奉。 冉子塋俗稱聖人殿,是一處古文物建築群體。全廟南北長150米,東西寬35米。在此地面上,從南到北分佈十大建築。分別為前山門、後祠門、七十二賢紀念祠、拜臺、碑林、大堂、二堂、透明碑、十面牆、冉子墓。現分別說明如下:中國歷史上有文官門上掛橫匾,武官門上掛豎匾的等級規定。為了顯示冉子地位的尊貴,山門外掛的是豎匾,三個大字:“冉子塋”,落款處為清同治十三年的干支紀元。祠門有橫匾,書“德行堪師”四個大字。進入祠門後,東西兩屋為七十二賢紀念祠,祠內木牌上表示各聖賢的位置,瓜井解放時(1945年)因把祠堂改作倉庫,牌位被焚燒,據說當時因資金不足未來及抓胎,因此各聖賢位置現已失傳,可到山東曲阜進行考證。 紀念祠北端為東西兩處碑樓,各立石碑4塊,共有8塊。其大小風化程度不同,可見分別立於不同的年代。於1968年失蹤,現具體碑文不祥,據說在本縣知道碑文者,還有存世人,其年齡均已七十以外。不幸中的萬幸,2002年又發現了8塊中的一塊,但因年久風化,字跡難以辨清。據模糊辨認,大致意思為同治十二年立,當時按察使授權直隸廣平府正堂重修冉子墓祠,由尹固,瓜井,睢寧,寧屯村民集資修建,並免去此四村的賦稅。可見歷代統治高層對冉子以及儒學思想的崇拜。 冉子祠毀於上世紀文革初期(1966年)的“破四舊運動”。冉子墓同時也遭破壞,據經歷過此事的老人回憶:冉子墓由拱頂主墓室、墓道、東十字甬道、東耳室、西十字甬道、西耳室組成。青石鋪砌,石條蓋頂。西耳室存放棺槨,開啟棺槨,裡面並不見冉子的屍骨,只有所穿衣物、頭冠、文房四寶等隨葬品,應該是個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