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正史《晉書》的個人傳記,是唐太宗李世民親筆撰寫其評語。對司馬懿的個人能力,李世民給予充分認可,評價為文武全才,軍政全能,知人善任,求賢若渴,【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稜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雄略內斷,英猷外決。】另一方面,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奠定晉朝取代魏國的基礎,李世民大肆批判,認為是司馬懿身為曹丕、曹睿的兩朝託孤重臣,卻起兵奪取國家政權,是臨到老時,忠節不保。唐太宗:李世民【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那麼,李世民對司馬懿的這番蓋棺定論,是否有道理呢?首先,司馬懿雖說“一生魏臣入晉書”,但有生之年,對曹魏王朝,確實是力挽狂瀾的擎天之功。晉宣帝:司馬懿諸葛亮多次北伐,功虧一簣,無功而返,核心原因自然是蜀漢的整體國力遠不及曹魏。但司馬懿作為魏軍的統帥,在曹真去世後力撐西線,也是功勞甚大。司馬懿雖然統軍能力不及諸葛亮,直接對壘時屢次堅守避戰,但能和被後世“三代以下一人”的國士無雙之才持久抗衡,也算殊能難得。特別是諸葛亮四伐中原時,如果沒有小心持重的司馬懿,換了其他魏國統帥來對陣,那麼死的就不止是個張郃了,甚至因為主帥貪功冒進,直接崩盤,丟失雍涼二州,讓諸葛亮光復長安,兵逼洛陽,也不是全無可能。此外,司馬懿更有閃電戰奔襲上庸滅孟達,多次對東吳用兵取得大勝, 百日掃滅割據遼東數十年的公孫氏的戰績, 一生東征西討,除了對決諸葛亮是被動堅守外,近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在魏國的功勳,稱得上是擎天一柱,功勳蓋世。諸葛亮去世,西線危機解除後,魏明帝曹睿可以大興土木,縱情聲色,司馬懿卻要以七旬高齡,千里遠征遼東,不也一樣任勞任怨,盡為臣之本分?此刻,司馬懿累死在行伍間才是大機率事件,那時肯定也是個履歷非常好看,同樣“鞠躬盡瘁”的“大魏忠臣”,豈知反倒是沉迷酒色的曹睿,自己先把身體搞垮了。然後,曹睿臨終前所謂對司馬懿的“託孤”,根本不曾如孫策對張昭,劉備對諸葛亮那樣心神無貳,全權託以軍國大事,反倒是讓曹魏宗室、曹真之子曹爽總攬朝權,此後更將司馬懿明升暗降,高高掛起,實為投置閒散。曹睿託孤司馬懿:曹爽大權獨攬,欺凌君主,排擠老臣,對外更輕率出兵,欲建威信,反倒在興勢之戰慘敗於蜀將王平和費禕,少說送掉上萬人頭,送給蜀漢史上最大的軍事勝利之一,早已不得人心到極致。曹魏元老重臣,皆對其不滿之極。魏大將軍:曹爽因此,當主政者外戰喪師辱國,勞苦功高之老臣卻被閒置,難道還不許反擊?高平陵之變,司馬家三千死士決死突擊,孤注一擲剿殺曹魏宗親勢力,方得國家大權。正因為此次政變是刻意欺哄了曹魏其他元老重臣,司馬氏本身並無絕對實力,所以不得不背棄諾言,將曹爽三族盡斬,以絕其望。對政治對手的無情剷除,包括必要時該背信就背信,也體現了司馬懿身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老謀深算。而且,曹爽也是臣子,從來就不是司馬氏的君主,這種人在權力鬥爭中,又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失敗,成王敗寇,又有什麼可叫屈的?若世上本無司馬懿其人,殫精竭慮擋住諸葛亮北伐兵峰,若以諸葛孔明國士無雙之才,北定中原三興炎漢,蜀漢當真滅亡了曹魏……就必然是這個打著復興漢朝正統旗號的政權的徹底反攻倒算。屆時曹操曹丕曹睿,俱要如王莽一般世世代代背上逆臣罵名,連屍骨都要被從皇陵拖出來斬首,首級成為“第三漢朝”的武庫珍藏。至於曹氏宗族子孫會是什麼下場,同樣不消多說。因此,縱是曹操曹丕在天有靈,泉下有知,他們也必是寧可亡於自己的臣子司馬氏,終究能被歷史承認為正統皇朝,而絕不願如王莽新朝一般,亡於劉備和諸葛亮建立的,死灰復燃的“第三漢朝”。 神州萬里江山,非一家一姓之江山,唯有德(能力)者居之。後世子孫無能,再被他人取代,也是理所當然。所以,無論是曹操vs劉協,司馬氏vs曹芳曹髦,還是此後東晉權臣桓溫和劉裕,將司馬氏皇帝變為傀儡,有為之能臣,取代無能之君主,本就天經地義。李世民自己的皇位,究竟是如何得來,是否李淵心甘情願讓位,他難道真不清楚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元吉宋朝之後,隨著科舉官僚取代了世家大族,君主權利大幅度強化,曹操被儒家士大夫們長篇累牘地大肆抨擊,被封建正統思想視為“漢賊”和姦臣,與王莽同為篡權亂臣的代表。到了滿清時期,更將佔據中原九州之地的曹魏視為僭偽政權,反以僅有益州一州的劉備為正統王朝,在歷代帝王廟取而代之。然而,即使是滿清,也終究不可能強姦歷史,否定西晉這個大一統王朝和東晉這個漢人正朔政權的合法性,而以五胡亂華時的胡族政權去取而代之。作為晉朝的最初奠基者,司馬懿的歷史地位自然隆高,絕不以後世之人的好惡而動搖。即使是將他塑造成超級大反派boss的《三國演義》,同樣如此稱讚他的過人才華和教子有方: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 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是忠也好,奸也罷,老夫一生行事,又何須向後人解釋?!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司馬懿在正史《晉書》的個人傳記,是唐太宗李世民親筆撰寫其評語。對司馬懿的個人能力,李世民給予充分認可,評價為文武全才,軍政全能,知人善任,求賢若渴,【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稜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雄略內斷,英猷外決。】另一方面,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奠定晉朝取代魏國的基礎,李世民大肆批判,認為是司馬懿身為曹丕、曹睿的兩朝託孤重臣,卻起兵奪取國家政權,是臨到老時,忠節不保。唐太宗:李世民【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那麼,李世民對司馬懿的這番蓋棺定論,是否有道理呢?首先,司馬懿雖說“一生魏臣入晉書”,但有生之年,對曹魏王朝,確實是力挽狂瀾的擎天之功。晉宣帝:司馬懿諸葛亮多次北伐,功虧一簣,無功而返,核心原因自然是蜀漢的整體國力遠不及曹魏。但司馬懿作為魏軍的統帥,在曹真去世後力撐西線,也是功勞甚大。司馬懿雖然統軍能力不及諸葛亮,直接對壘時屢次堅守避戰,但能和被後世“三代以下一人”的國士無雙之才持久抗衡,也算殊能難得。特別是諸葛亮四伐中原時,如果沒有小心持重的司馬懿,換了其他魏國統帥來對陣,那麼死的就不止是個張郃了,甚至因為主帥貪功冒進,直接崩盤,丟失雍涼二州,讓諸葛亮光復長安,兵逼洛陽,也不是全無可能。此外,司馬懿更有閃電戰奔襲上庸滅孟達,多次對東吳用兵取得大勝, 百日掃滅割據遼東數十年的公孫氏的戰績, 一生東征西討,除了對決諸葛亮是被動堅守外,近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在魏國的功勳,稱得上是擎天一柱,功勳蓋世。諸葛亮去世,西線危機解除後,魏明帝曹睿可以大興土木,縱情聲色,司馬懿卻要以七旬高齡,千里遠征遼東,不也一樣任勞任怨,盡為臣之本分?此刻,司馬懿累死在行伍間才是大機率事件,那時肯定也是個履歷非常好看,同樣“鞠躬盡瘁”的“大魏忠臣”,豈知反倒是沉迷酒色的曹睿,自己先把身體搞垮了。然後,曹睿臨終前所謂對司馬懿的“託孤”,根本不曾如孫策對張昭,劉備對諸葛亮那樣心神無貳,全權託以軍國大事,反倒是讓曹魏宗室、曹真之子曹爽總攬朝權,此後更將司馬懿明升暗降,高高掛起,實為投置閒散。曹睿託孤司馬懿:曹爽大權獨攬,欺凌君主,排擠老臣,對外更輕率出兵,欲建威信,反倒在興勢之戰慘敗於蜀將王平和費禕,少說送掉上萬人頭,送給蜀漢史上最大的軍事勝利之一,早已不得人心到極致。曹魏元老重臣,皆對其不滿之極。魏大將軍:曹爽因此,當主政者外戰喪師辱國,勞苦功高之老臣卻被閒置,難道還不許反擊?高平陵之變,司馬家三千死士決死突擊,孤注一擲剿殺曹魏宗親勢力,方得國家大權。正因為此次政變是刻意欺哄了曹魏其他元老重臣,司馬氏本身並無絕對實力,所以不得不背棄諾言,將曹爽三族盡斬,以絕其望。對政治對手的無情剷除,包括必要時該背信就背信,也體現了司馬懿身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老謀深算。而且,曹爽也是臣子,從來就不是司馬氏的君主,這種人在權力鬥爭中,又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失敗,成王敗寇,又有什麼可叫屈的?若世上本無司馬懿其人,殫精竭慮擋住諸葛亮北伐兵峰,若以諸葛孔明國士無雙之才,北定中原三興炎漢,蜀漢當真滅亡了曹魏……就必然是這個打著復興漢朝正統旗號的政權的徹底反攻倒算。屆時曹操曹丕曹睿,俱要如王莽一般世世代代背上逆臣罵名,連屍骨都要被從皇陵拖出來斬首,首級成為“第三漢朝”的武庫珍藏。至於曹氏宗族子孫會是什麼下場,同樣不消多說。因此,縱是曹操曹丕在天有靈,泉下有知,他們也必是寧可亡於自己的臣子司馬氏,終究能被歷史承認為正統皇朝,而絕不願如王莽新朝一般,亡於劉備和諸葛亮建立的,死灰復燃的“第三漢朝”。 神州萬里江山,非一家一姓之江山,唯有德(能力)者居之。後世子孫無能,再被他人取代,也是理所當然。所以,無論是曹操vs劉協,司馬氏vs曹芳曹髦,還是此後東晉權臣桓溫和劉裕,將司馬氏皇帝變為傀儡,有為之能臣,取代無能之君主,本就天經地義。李世民自己的皇位,究竟是如何得來,是否李淵心甘情願讓位,他難道真不清楚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元吉宋朝之後,隨著科舉官僚取代了世家大族,君主權利大幅度強化,曹操被儒家士大夫們長篇累牘地大肆抨擊,被封建正統思想視為“漢賊”和姦臣,與王莽同為篡權亂臣的代表。到了滿清時期,更將佔據中原九州之地的曹魏視為僭偽政權,反以僅有益州一州的劉備為正統王朝,在歷代帝王廟取而代之。然而,即使是滿清,也終究不可能強姦歷史,否定西晉這個大一統王朝和東晉這個漢人正朔政權的合法性,而以五胡亂華時的胡族政權去取而代之。作為晉朝的最初奠基者,司馬懿的歷史地位自然隆高,絕不以後世之人的好惡而動搖。即使是將他塑造成超級大反派boss的《三國演義》,同樣如此稱讚他的過人才華和教子有方: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 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是忠也好,奸也罷,老夫一生行事,又何須向後人解釋?!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