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技術措施
專案經理部收到工程設計圖紙後,及時組織有關技術人員仔細閱讀,瞭解和熟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工程設計圖紙與工程有關的各種施工及驗收規範。然後會同業主、設計人員、監理工程師一起會審,透徹瞭解建設、設計和監理對本工程施工質量的原則要求和特殊要求,接受設計交底,明確設計意圖、技術和質量檢驗標準。
堅持技術交底制度,各工序開工前,由質檢工程師負責向有關施工人員交待質量控制措施,提出質量控制要求。堅持質量評定與總結制度,定期對本工程施工質量進行評定和總結,對工程質量評定優良的專案進行經驗總結並及時推廣,對質量未能評為優良的專案進行分析和改進,找出原因,並具體指導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在評定與總結中提高。
工程施工過程中,由專人負責測量放樣,不得隨意換人,貫徹導線控制網點及水準點定期複核制度。
認真填寫各類質量控制報表,報審簽字齊全後收集裝訂成冊,作為竣工資料歸檔。
2.3、質量控制措施
為確保工程質量優良,所有用於本工程有關的材料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具有材質證明或試驗證明材料,並於材料使用前報監理工程師同意並備案。
本工程在現場設定試驗室,對工程所用石灰、砂、碎石、水泥等各類建築材料及施工過程進行現場跟蹤檢查,保證材料符合施工過程受控要求。
工程用的石灰、石屑、水泥等須經過質檢站檢驗後方可進場施工。
工程所用的材料應按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檢查,經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認真對混合料集料級配、壓實度、砂的細度模數、碎石料粒徑情況及砂石料含水量進行檢查控制,保證供給合格材料。
2.4、質量管理制度
1、技術交底制度:
每個作業面開工前,由專案經理部技術負責人對作業的負責人進行書面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施工的操作要求、技術規範、質量標準等;作業段的負責人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應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與該工序施工班組質量員對上道工序檢查符合要求後,方可在自檢單上簽字。
2、取樣制度:
施工現場設專職取樣員和專職試驗檢測員,採取隨機抽樣方法,包括單層隨機抽樣法,整體隨機抽樣法。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客觀取樣,使樣品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客觀事實。
3、自檢制度:
每個作業班組在每道工序完成後,由作業班組的質量員進行檢查,合格後交與下道工序施工班組的質量員,下道工序施工班組質量員對上道工序檢查符合要求後,方可在自檢單上簽字。
4、專檢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後由作業段的質量負責人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由現場監理工程師對該道工序進行驗收,在隱蔽工程驗收單上簽字同意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抽檢制度:由專案部質量員、本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對工程的關鍵工序進行不定期、不定點的抽查,對特別重要部位的工程質量,由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及技術負責人進行旁站檢查,確保每道工序尤其是重要隱蔽部位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
6、材料管理制度:
進入工地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由專案部專職質檢員監督,專職材料員具體實施操作,原材料、半成品的質量必須合格,應有出廠質量格證或試驗單,水泥必須有28天補強報告單,鋼材實行雙控,在有出廠質量證明書的基礎上,進行外觀檢查並分批取樣複驗,各種規格,批次至少有一張試驗報告單。砂、石等地方材料必須預先經監理取樣後,回公司試驗室,做出試驗報告書並徵得現場監理工程師的認可方可進入工地,對於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一律不得進入工地。
6、內業資料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後,每個作業班組的質量員應及時填寫工序自檢單交到專案經理部質量員,專案經理部的質量員即及時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並按每個分部工程彙集自檢單、隱蔽工程檢驗單、原材料質保單、複試單、土工試驗報告等,整個單位工程完成後,專案經理的質量員將齊全的資料交到專案管理部的質量員進行歸檔、保管。
7、質量事故的處理制度: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若發生質量事故或質量事故隱患,必須上報專案管理部,並配合專案管理部進行事故或隱患的處理,事故應按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不放過,當事人受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不放過)進行處理。專案管理部經理召開全體專案成員及各作業班組成員對事故的發生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8、質量資料收集制度
根據需要分類收集,資料要有針對性、代表性、客觀性,要真實、準確、可靠,一般應從原始記錄或實測、實量獲得。
對進場的原材料要按不同廠家、型號、規格、批次採用隨機取樣檢驗而獲得資料;對進場的成品、半成品採用隨機抽樣進行檢驗而獲得資料;對抗壓混凝土試塊、砂漿試塊等採取試驗而獲得資料;對中線位置、標高應全面檢測而獲得資料。
透過對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描繪施工中的質量變化曲線圖,從而找出容易發生質量隱患的工序部位的時間、空間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質量控制措施。
9、質量責任制度
開工前,公司與專案經理、專案經理與施工隊簽訂工程質量責任狀,明確質量目標、管理職責及獎罰原則。
施工隊在進場前應與公司簽訂勞務合同,明確應承擔的責任,同時繳納一定數量的質保金。
10、工序交接、隱檢制度
施工過程的每道工序及隱蔽專案都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規範及操作規程施工,按施工員→專案質檢員→監理程式報驗,按相關標準評定質量等級,達到預期目標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屬於同一班組的,除按正常程式進行工序驗收外,還應由上道工序施工班組向下道工序施工班組辦理交接手續。
對關鍵工序和部位,建立質量控制點,施工時,現場質檢員必須旁站監理,防止質量隱患的發生。
對影響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必須責任落實到人,出現問題追究現場管理和操作人員的責任。
對工程施工中各結構層密實度、強度試驗等必須經公司中心試驗室試驗或查驗,由試驗室出具試驗報告。
重大或複雜隱蔽工程,應在隱蔽前24小時以書面形式通知監理和建設單位駐地代表、
2.2、技術措施
專案經理部收到工程設計圖紙後,及時組織有關技術人員仔細閱讀,瞭解和熟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工程設計圖紙與工程有關的各種施工及驗收規範。然後會同業主、設計人員、監理工程師一起會審,透徹瞭解建設、設計和監理對本工程施工質量的原則要求和特殊要求,接受設計交底,明確設計意圖、技術和質量檢驗標準。
堅持技術交底制度,各工序開工前,由質檢工程師負責向有關施工人員交待質量控制措施,提出質量控制要求。堅持質量評定與總結制度,定期對本工程施工質量進行評定和總結,對工程質量評定優良的專案進行經驗總結並及時推廣,對質量未能評為優良的專案進行分析和改進,找出原因,並具體指導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在評定與總結中提高。
工程施工過程中,由專人負責測量放樣,不得隨意換人,貫徹導線控制網點及水準點定期複核制度。
認真填寫各類質量控制報表,報審簽字齊全後收集裝訂成冊,作為竣工資料歸檔。
2.3、質量控制措施
為確保工程質量優良,所有用於本工程有關的材料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具有材質證明或試驗證明材料,並於材料使用前報監理工程師同意並備案。
本工程在現場設定試驗室,對工程所用石灰、砂、碎石、水泥等各類建築材料及施工過程進行現場跟蹤檢查,保證材料符合施工過程受控要求。
工程用的石灰、石屑、水泥等須經過質檢站檢驗後方可進場施工。
工程所用的材料應按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檢查,經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認真對混合料集料級配、壓實度、砂的細度模數、碎石料粒徑情況及砂石料含水量進行檢查控制,保證供給合格材料。
2.4、質量管理制度
1、技術交底制度:
每個作業面開工前,由專案經理部技術負責人對作業的負責人進行書面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施工的操作要求、技術規範、質量標準等;作業段的負責人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應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與該工序施工班組質量員對上道工序檢查符合要求後,方可在自檢單上簽字。
2、取樣制度:
施工現場設專職取樣員和專職試驗檢測員,採取隨機抽樣方法,包括單層隨機抽樣法,整體隨機抽樣法。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客觀取樣,使樣品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客觀事實。
3、自檢制度:
每個作業班組在每道工序完成後,由作業班組的質量員進行檢查,合格後交與下道工序施工班組的質量員,下道工序施工班組質量員對上道工序檢查符合要求後,方可在自檢單上簽字。
4、專檢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後由作業段的質量負責人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由現場監理工程師對該道工序進行驗收,在隱蔽工程驗收單上簽字同意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抽檢制度:由專案部質量員、本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對工程的關鍵工序進行不定期、不定點的抽查,對特別重要部位的工程質量,由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及技術負責人進行旁站檢查,確保每道工序尤其是重要隱蔽部位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
6、材料管理制度:
進入工地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由專案部專職質檢員監督,專職材料員具體實施操作,原材料、半成品的質量必須合格,應有出廠質量格證或試驗單,水泥必須有28天補強報告單,鋼材實行雙控,在有出廠質量證明書的基礎上,進行外觀檢查並分批取樣複驗,各種規格,批次至少有一張試驗報告單。砂、石等地方材料必須預先經監理取樣後,回公司試驗室,做出試驗報告書並徵得現場監理工程師的認可方可進入工地,對於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一律不得進入工地。
6、內業資料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後,每個作業班組的質量員應及時填寫工序自檢單交到專案經理部質量員,專案經理部的質量員即及時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並按每個分部工程彙集自檢單、隱蔽工程檢驗單、原材料質保單、複試單、土工試驗報告等,整個單位工程完成後,專案經理的質量員將齊全的資料交到專案管理部的質量員進行歸檔、保管。
7、質量事故的處理制度: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若發生質量事故或質量事故隱患,必須上報專案管理部,並配合專案管理部進行事故或隱患的處理,事故應按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不放過,當事人受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不放過)進行處理。專案管理部經理召開全體專案成員及各作業班組成員對事故的發生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8、質量資料收集制度
根據需要分類收集,資料要有針對性、代表性、客觀性,要真實、準確、可靠,一般應從原始記錄或實測、實量獲得。
對進場的原材料要按不同廠家、型號、規格、批次採用隨機取樣檢驗而獲得資料;對進場的成品、半成品採用隨機抽樣進行檢驗而獲得資料;對抗壓混凝土試塊、砂漿試塊等採取試驗而獲得資料;對中線位置、標高應全面檢測而獲得資料。
透過對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描繪施工中的質量變化曲線圖,從而找出容易發生質量隱患的工序部位的時間、空間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質量控制措施。
9、質量責任制度
開工前,公司與專案經理、專案經理與施工隊簽訂工程質量責任狀,明確質量目標、管理職責及獎罰原則。
施工隊在進場前應與公司簽訂勞務合同,明確應承擔的責任,同時繳納一定數量的質保金。
10、工序交接、隱檢制度
施工過程的每道工序及隱蔽專案都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規範及操作規程施工,按施工員→專案質檢員→監理程式報驗,按相關標準評定質量等級,達到預期目標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屬於同一班組的,除按正常程式進行工序驗收外,還應由上道工序施工班組向下道工序施工班組辦理交接手續。
對關鍵工序和部位,建立質量控制點,施工時,現場質檢員必須旁站監理,防止質量隱患的發生。
對影響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必須責任落實到人,出現問題追究現場管理和操作人員的責任。
對工程施工中各結構層密實度、強度試驗等必須經公司中心試驗室試驗或查驗,由試驗室出具試驗報告。
重大或複雜隱蔽工程,應在隱蔽前24小時以書面形式通知監理和建設單位駐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