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至清朝時期,龍華屬寶安縣地。
寶安在夏、商、週三代為百越地;秦代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治所在今廣州);漢代屬南海郡博羅縣地(治所在今惠州)。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南海郡,置東官郡,下轄6個縣,首為寶安,是為寶安建縣之始。東官郡治及寶安縣治設在深圳南頭舊城東門外城子岡(今深圳市南山區中山公園)一帶。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寶安縣改稱東莞縣,縣治遷至湧(今東莞市區);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東莞縣併入增城縣;次年復置東莞縣。
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 析東莞縣, 置新安縣, 縣治遷回南頭。據康熙年間《新安縣誌》記載: 明末新安縣下轄3鄉7都57圖509村, 龍華地屬歸城鄉世界6都。
清康熙元年至三年(1662-1664年), 新安縣因清廷為防止民眾接濟鄭成功, 兩次下達“遷海令”, 自海岸內遷八十里, 屬地、人丁大減, 五年(公元1666年)併入東莞縣;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復界, 重置新安縣。康熙年間新安縣下有30個墟市,其中6都下有清湖墟。
據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 《新安縣誌》記載, 時新安縣下屬各村劃為,典史、縣丞、官富司、福永司管轄, 其中官富司管轄的龍華地方村莊有: 大浪村、白石龍、清湖村、上芬新村、緣芬村, 另有客籍村莊赤嶺頭、早禾坑、牛地埔、賴屋山。屬於福永司管轄的村莊有: 姜頭、石凹、橫朗。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公佈《城鄉鎮地方自治章程, 新安縣行政區劃為縣下設鄉(鎮), 鄉轄村。 中華民國初年, 沿襲清末鄉鎮自治。
中華民國3年(公元1914 年), 新安縣因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 複稱寶安縣。民國20年(公元1931年)7月, 寶安縣實行區、鄉編制, 實行地方自治法。全縣為7區、99鄉、3 鎮, 其中第六區轄龍華、烏石巖、觀瀾、平湖4個鄉。
中華民國22年(公元1933年)因縮編, 龍華等4鄉改由第四區管轄。民國30年(公元1941年), 寶安縣三、四區合併為第二區, 此後直到民國38年(公元1949年), 龍華鄉由寶安縣第二區管轄。 1949年10月,寶安縣解放。縣人民政府接管各區鄉政權,先後設定 3 個人民聯鄉、 10 個鄉和 1 個鎮。在龍華地區設有龍華、民治 2 鄉,後歸併為龍治鄉。
1950 年 4 月,寶安縣設區,龍治鄉歸屬寶安縣第 3 區管轄。
1951 年,撤大鄉劃小鄉,全縣分 4 個區、 69 個鄉、 1 個鎮。其中第 3 區轄龍華、大浪、青松、民治等鄉。
1955 年 8 月第 3 區改稱觀瀾區。 1956 年 10 月,觀瀾區改轄龍華(龍華Ⅲ浪)和油松(青松、民治、崗坂)等鄉。
1958 年 3 月,觀瀾區一分為二,分置龍華鄉、觀瀾鄉。同年 10 月,龍華鄉與觀瀾鄉合併成立“紅色人民公社”,後改名觀瀾人民公社,社址設在觀瀾墟。
1961 年 7 月,龍華從觀瀾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龍華人民公社,社址設在龍華墟(歸布吉區管轄)。公社下設大浪、龍華、龍勝、民治、三聯、油松等 6 個大隊。
1963 年 1 月,龍華人民公社併入觀瀾人民公社; 1975 年 8 月,再次從觀瀾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龍華人民公社,下轄大浪等 6 個大隊。
1983 年 7 月,龍華人民公社改為龍華區;區公所設在龍華墟,下轄大浪、龍華、民治、三聯、清松、龍勝等6鄉、 45 個自然村,有人口 8748 人, 1891 戶。
6 鄉沿革與管轄情況如下 :
大浪鄉:1954 年成立石凹、大船坑、浪口 3 個初級隊,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石豐、大豐、浪口 3 個大隊後合併為大浪大隊。 1983 年 7 月後大隊改鄉,鄉駐地大船坑。時轄 4 個自然村, 333 戶, 1636 人。
龍華鄉:1954 年成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高峰、同勝 2 個大隊, 1963 年合併為龍華大隊。 1978 年分開, 1983 年 7 月後再合併為龍華鄉,鄉駐地早禾坑。時轄 11 個自然村, 473 戶, 2155 人。
民治鄉:1954 年成立樟坑、民樂、橫嶺、白石龍、望天湖 5 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民治大隊, 1983 年 7 月後大隊改鄉,鄉駐地望天湖村。時轄 9 個自然村, 294 戶, 1354 人。
三聯鄉:1955 年成立弓村、山咀頭、獅頭嶺、姜頭 4 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三聯、姜頭大隊, 1963 年合併為三聯大隊, 1983 年 7 月後改大隊為鄉,鄉駐地郭嚇村。時轄 8 個自然村, 216 戶, 956 人。
清松鄉:1955 年成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清湖、油松 2 個大隊, 1963 年合併為清松大隊, 1978 年分開, 1983 年 7 月後再合併為清松鄉,鄉駐地共和村。 1986 年 10 月分設清湖、油松行政村。時轄 8 個自然村, 283 戶, 1490 人。
龍勝鄉:1954 年成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後與上塘大隊合併為龍勝大隊。 1978 年分開, 1983 年 7 月後再合併為龍勝鄉,鄉駐地龍勝堂村。時轄 5 個自然村, 292 戶, 1157 人。
1986 年10月,龍華區改為龍華鎮,屬寶安縣,下屬各鄉改為行政村。 設有 7 個行政村(大浪、龍華、民治、三聯、清湖、油松、龍勝)和 1 個居民委員會(墟鎮)。
1993 年元月,寶安縣撤銷,分設寶安區、龍崗區,龍華鎮屬寶安區。下轄大浪、龍華、民治、三聯、清湖、油松、龍勝、上塘等 8 個行政村、 52 個自然村和景龍、龍園 2 個居民委員會。
1999 年元月,龍華行政村分為龍華、同勝 2 個行政村。
2004年,龍華鎮改為“龍華街道”,仍屬寶安區。
2006年4月29日龍華街道分設民治街道、龍華街道與大浪街道三個街道。
2011劃歸龍華新區管轄至今。
遠古至清朝時期,龍華屬寶安縣地。
寶安在夏、商、週三代為百越地;秦代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治所在今廣州);漢代屬南海郡博羅縣地(治所在今惠州)。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南海郡,置東官郡,下轄6個縣,首為寶安,是為寶安建縣之始。東官郡治及寶安縣治設在深圳南頭舊城東門外城子岡(今深圳市南山區中山公園)一帶。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寶安縣改稱東莞縣,縣治遷至湧(今東莞市區);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東莞縣併入增城縣;次年復置東莞縣。
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 析東莞縣, 置新安縣, 縣治遷回南頭。據康熙年間《新安縣誌》記載: 明末新安縣下轄3鄉7都57圖509村, 龍華地屬歸城鄉世界6都。
清康熙元年至三年(1662-1664年), 新安縣因清廷為防止民眾接濟鄭成功, 兩次下達“遷海令”, 自海岸內遷八十里, 屬地、人丁大減, 五年(公元1666年)併入東莞縣;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復界, 重置新安縣。康熙年間新安縣下有30個墟市,其中6都下有清湖墟。
據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 《新安縣誌》記載, 時新安縣下屬各村劃為,典史、縣丞、官富司、福永司管轄, 其中官富司管轄的龍華地方村莊有: 大浪村、白石龍、清湖村、上芬新村、緣芬村, 另有客籍村莊赤嶺頭、早禾坑、牛地埔、賴屋山。屬於福永司管轄的村莊有: 姜頭、石凹、橫朗。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公佈《城鄉鎮地方自治章程, 新安縣行政區劃為縣下設鄉(鎮), 鄉轄村。 中華民國初年, 沿襲清末鄉鎮自治。
中華民國3年(公元1914 年), 新安縣因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 複稱寶安縣。民國20年(公元1931年)7月, 寶安縣實行區、鄉編制, 實行地方自治法。全縣為7區、99鄉、3 鎮, 其中第六區轄龍華、烏石巖、觀瀾、平湖4個鄉。
中華民國22年(公元1933年)因縮編, 龍華等4鄉改由第四區管轄。民國30年(公元1941年), 寶安縣三、四區合併為第二區, 此後直到民國38年(公元1949年), 龍華鄉由寶安縣第二區管轄。 1949年10月,寶安縣解放。縣人民政府接管各區鄉政權,先後設定 3 個人民聯鄉、 10 個鄉和 1 個鎮。在龍華地區設有龍華、民治 2 鄉,後歸併為龍治鄉。
1950 年 4 月,寶安縣設區,龍治鄉歸屬寶安縣第 3 區管轄。
1951 年,撤大鄉劃小鄉,全縣分 4 個區、 69 個鄉、 1 個鎮。其中第 3 區轄龍華、大浪、青松、民治等鄉。
1955 年 8 月第 3 區改稱觀瀾區。 1956 年 10 月,觀瀾區改轄龍華(龍華Ⅲ浪)和油松(青松、民治、崗坂)等鄉。
1958 年 3 月,觀瀾區一分為二,分置龍華鄉、觀瀾鄉。同年 10 月,龍華鄉與觀瀾鄉合併成立“紅色人民公社”,後改名觀瀾人民公社,社址設在觀瀾墟。
1961 年 7 月,龍華從觀瀾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龍華人民公社,社址設在龍華墟(歸布吉區管轄)。公社下設大浪、龍華、龍勝、民治、三聯、油松等 6 個大隊。
1963 年 1 月,龍華人民公社併入觀瀾人民公社; 1975 年 8 月,再次從觀瀾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龍華人民公社,下轄大浪等 6 個大隊。
1983 年 7 月,龍華人民公社改為龍華區;區公所設在龍華墟,下轄大浪、龍華、民治、三聯、清松、龍勝等6鄉、 45 個自然村,有人口 8748 人, 1891 戶。
6 鄉沿革與管轄情況如下 :
大浪鄉:1954 年成立石凹、大船坑、浪口 3 個初級隊,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石豐、大豐、浪口 3 個大隊後合併為大浪大隊。 1983 年 7 月後大隊改鄉,鄉駐地大船坑。時轄 4 個自然村, 333 戶, 1636 人。
龍華鄉:1954 年成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高峰、同勝 2 個大隊, 1963 年合併為龍華大隊。 1978 年分開, 1983 年 7 月後再合併為龍華鄉,鄉駐地早禾坑。時轄 11 個自然村, 473 戶, 2155 人。
民治鄉:1954 年成立樟坑、民樂、橫嶺、白石龍、望天湖 5 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民治大隊, 1983 年 7 月後大隊改鄉,鄉駐地望天湖村。時轄 9 個自然村, 294 戶, 1354 人。
三聯鄉:1955 年成立弓村、山咀頭、獅頭嶺、姜頭 4 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三聯、姜頭大隊, 1963 年合併為三聯大隊, 1983 年 7 月後改大隊為鄉,鄉駐地郭嚇村。時轄 8 個自然村, 216 戶, 956 人。
清松鄉:1955 年成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成立清湖、油松 2 個大隊, 1963 年合併為清松大隊, 1978 年分開, 1983 年 7 月後再合併為清松鄉,鄉駐地共和村。 1986 年 10 月分設清湖、油松行政村。時轄 8 個自然村, 283 戶, 1490 人。
龍勝鄉:1954 年成立初級社, 1957 年轉為高階社。 1958 年後與上塘大隊合併為龍勝大隊。 1978 年分開, 1983 年 7 月後再合併為龍勝鄉,鄉駐地龍勝堂村。時轄 5 個自然村, 292 戶, 1157 人。
1986 年10月,龍華區改為龍華鎮,屬寶安縣,下屬各鄉改為行政村。 設有 7 個行政村(大浪、龍華、民治、三聯、清湖、油松、龍勝)和 1 個居民委員會(墟鎮)。
1993 年元月,寶安縣撤銷,分設寶安區、龍崗區,龍華鎮屬寶安區。下轄大浪、龍華、民治、三聯、清湖、油松、龍勝、上塘等 8 個行政村、 52 個自然村和景龍、龍園 2 個居民委員會。
1999 年元月,龍華行政村分為龍華、同勝 2 個行政村。
2004年,龍華鎮改為“龍華街道”,仍屬寶安區。
2006年4月29日龍華街道分設民治街道、龍華街道與大浪街道三個街道。
2011劃歸龍華新區管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