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薛洪言

    與孩童時不同,成年人過春節,或多或少就要參與到節日的儀式中去,除了陪伴家人,還要迎來送往,要走儀式、走過場,要承受各種“紅色炸彈”,……對大多數人而言,結果往往是身心俱疲,有些甚至錢包乾癟,然後便是回到大城市,重新開始一年的奔波。

    不知不覺中,在成人的世界裡,春節已經變得功利、庸俗,開始變得陌生,變成我們所不喜歡的春節。當春節唯一的真實價值僅剩下“和家人吃上一頓飯,再和久違的朋友聚聚餐、喝喝酒”時,春節的節日屬性愈發淡了,更像一個普通的假期。

    而當人們開始把春節當個普通的假日,該旅遊就旅遊,或者窩在家裡看電視、看手機,只是不再“屈就”參加任何的節日儀式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曾經感動無數人的話語,就再也沒有讓人淚流滿面的力量。

    人們不再為了過年回家而“排除萬難”,相反,過年回家開始為其他“難題”讓路:

    為搶不到的車票讓路。“在一票難求的春運期間,最感人的表白不是我愛你,而是我給你買票!”有調查顯示,春節前夕,最讓人焦慮的依舊是回家的車票。車票難搶、機票太貴,很多人開始選擇錯峰過年,要麼提前半個月回去陪陪家人,要麼節後抽個時間回去一趟,見見許久未見的父母。車票難搶不假,事實卻是,人們不再願意為回家的車票而耗費太多的心神。

    為催婚壓力讓路。大城市的年輕人,社會競爭越來越大,買房買車立足不易,結婚年齡不斷後移,但站在老家父母和親戚的角度,大學畢業兩年內如果還不結婚,就有打光棍(/嫁不出去)的危險,以後老了,就沒人給你養老送終,所以春節期間往往會上演一年一度的催婚大戰,比如“某某比你年紀還小,孩子都上小學了”,貌似委婉,實則扎心。導致很多年輕人,為了躲避催婚而不敢回家過年。

    為難得的休息讓路。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年,只有春節算是個能徹底擺脫工作壓力的假期,在外打工苦,回家過年累,要釋放壓力,不少人選擇了外出旅遊、放鬆一下自己。據稱,在80後和90後群體中,旅遊過年已經慢慢成為“新民俗”。只是,若平時有空閒,大過年的,有多少人真的願意往外跑呢?

    為囊中羞澀讓路。對很多人而言,過年回家也是對自己錢包的一次洗禮,即便有意節省,來回的路費、小孩的壓歲錢、長輩的紅包、年貨和人情來往的禮錢都是無法省卻的,算下來幾千塊錢是少不了的。某網站曾就白領過年回家的花銷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34%的受調查者過年花銷在萬元以上,其中15%的人超過了1.5萬元。以月收入五千元計算,除去房租、交通、話費、充值、買衣服等支出外,平時很難攢下錢來,年終雙薪的額外收入又獻給了過年開銷,裡裡外外算下來所剩無幾。因為囊腫羞澀,一些人變成了春節恐歸族。

    為不能衣錦還鄉讓路。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在老家的人看來,通常是頭戴光環的。而在外工作的種種煩悶苦惱,通常又不足為人道,頭戴光環卻做不到衣錦還鄉,於很多人而言,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混不好丟人,不成功便也不還鄉罷。

    ……

    當人們不再喜歡一件事物,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緣由適時出現,讓我們離這件事越來越遠。相反,真正願意去做的事情,往往也不需要你排除萬難,通常是因緣際會、水到渠成。所以,最讓人感傷的,或許是我們看見春節被簇擁而來,卻再難與它撞個滿懷,我們記憶中的春節,終究是越來越遠了。

    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聽到的,卻是令人恐慌的時光飛逝。所以,我們懷念的,究竟是那個曾讓我們魂牽夢繞的美好節日,還是無憂無慮的青春時光呢?

    想到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以此結尾吧:“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 2 # 寵愛的小銘

    從我記憶開始,有宋祖英的春晚都特別有意思,可是自從她在熒幕面前消失後,春晚就越來越無味了。我並沒有責怪春晚的不妥當,更多的可能是因為社會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只有春節才敢吃頓好的美食。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可能人們的心已經得不到滿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今年會不會降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