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著笑著就老了
-
2 # 親子家庭雜貨鋪
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那你真該檢視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了,想想孩子今天的這個樣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眼裡,孩子會有樣學樣,孩子有今天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父母平時沒有注意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或缺少和孩子的溝通和陪伴。現在你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了,多學習和孩子溝通交流和相處的方式方法,和孩子相處是一門藝術,沒有人生來就會,都是在不斷學習,摸索中逐漸掌握的。歡迎關注,我會不定期分享家庭,親子相關內容,祝大家都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
3 # 紅紅的樹01
記得小時候,有天早上,在家門前的柑橘樹下,媽媽讓我去做一件事,我不想去,賴在椅子上不動,媽媽很生氣,不知說了一句什麼話,傷了我小小的心,我脫口而出:
“誰讓你生我!”
媽媽似乎心中一震,也很受傷的樣子,她一句話沒說就走掉了。
作為孩子,我當時也確實敏感了一點。是啊!你未經我允許就生下我,對我各種要求,尤其如題主中的,還說出“早知道這樣就不會生你了”這樣的話,是不是很過分?
想象說話者鄙棄厭棄的神情,真的很傷人,屬於赤裸裸的語言暴力啊!程度嚴重的簡直會讓孩子懷疑 人生,輕視生命。
中國神話裡的哪吒,自由靈性,嫉惡如仇,因受到父母的嚴格責罰,最後竟然“削肉還母、剔骨還父”,簡直驚心動魄。
哪吒的初心是為了不連累父母,度父母成佛,在我看來,也有難還父母恩難達父母意的味道的。
02父母聽到“我沒請你們生”這樣的回話,首先應該反思,我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孩子說的是實話,他“確實沒請你們生”!
過去,鄉下父母生孩子,是為了給家裡添丁,增加勞動力,壯大家族。時代變化到今天,有的父母結婚生子,是為了完成人生程式化的任務,或者是為了實現自己家長的意願;有的父母孕育生命,純屬一個美麗的意外 ;有的人生孩子僅僅是為了要鎖住結婚物件的心和人;有人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繼承家業……
你看,大多數生孩子的原因和目的,都基本源於人自私的需要。
當然,無論怎麼樣,生孩子雖然沒有經過嚴格的論證和規劃,孕育養育一個孩子都付出了大量的愛和精力。
然而,孩子的到來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 活:有了責任感,有了歸屬感,有了牽掛,有了創造更好生活的目標與動力,有了生命的意義,也從無私的給予中獲得幸福感。
你看,生養孩子讓我們所得甚多,它使我們成為更為完整的人。
所以,不是“早知道這樣就不會生你了”的居高臨下,彷彿對孩子可以生殺予奪,是無上的恩賜。而應該是心裡有這樣的信念:
孩子,感恩你的到來!
03理清思路之後,我們就知道如何應對了。
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要練習互相尊重,設定界限。
除了杜絕身體打罵,還要杜絕類似的語言暴力。父母這樣行事作人,孩子是可以習得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天賦奇能的孩子比大人會得多。
而且,這樣說話是一種情緒化的發洩,是泛泛的打擊,只暴露了對教育孩子的無能為力,根本於解決問題無益,而應該冷靜下來,從多個角度分析考慮,瞭解孩子,就事論事,把當前的分歧解決。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父母對孩子說”早知道這樣就不會生你了”,孩子說“我沒請你們生“,父母該如何回答?
父母展顏一笑,摸摸孩子的頭:“咦!你很聰明啊!這我怎麼沒想到了呢?你是對的哦!”
然後,等大家都冷靜下來, 可以用談心的方式去解決衝突。長此以往,我們都會有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
4 # 丹心說
對於樓主的問題,我只能說,除了先誠懇的說一句“對不起”,其他說什麼都無助於你們的親子關係。
從你發出的對話來看,你們的親子關係原本就不是很融洽,當前孩子已經處於青春叛逆期階段,而你對孩子態度還是傳統的父對子的態度:我是你老子,你作為孩子,就要聽老子的。老子可以隨意責罵你。
在他還小的時候,你的這套規矩態度,他是服從的,現在到了叛逆期,他就恕難從命,所以出現了提問中的那一幕。
怎麼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想改變當前的囧況,面對叛逆期的孩子,請你按照以下方法去做。
一、放下你“威嚴尊貴”的父威,把孩子當大人、當朋友去看待。這條就是要求你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權利,尊重他的自由。孩子大了,你可以提建議,可以說想法,但是不要替他做主,給他權利。我們和朋友相處,不都是這樣嗎?換個角度,想想他的幼年、少年、青年,感受他的成長,你可以放下權威,和孩子平等相待。
這點你可以學習汪曾祺老先生如何對待孩子,“多年父子成兄弟”。
二、瞭解你的“朋友”,關心“朋友”的生活。當你把孩子看成朋友,你的心態已經很平和了,那麼你就可以去試著瞭解他,看看他有什麼喜好,除了學習,他還經常做些什麼事情。他的這些喜好,如果你也喜歡,那是最好的情況。如果你不喜歡,為了孩子,你可以去多瞭解,最起碼要保證你和孩子有話說,而他感興趣的,他往往最喜歡說。我家孩子喜歡《火影忍者》,我就去了解一下這部動漫,後來他有時間,就和我“嘮叨”誰誰什麼戰術,誰誰怎麼厲害。
除此以外,你還要關心“朋友”的生活。這種關心不是讓你嘮叨他的飲食起居,而是像你關心朋友那種,簡單而真情。
這點你可以去看看《小歡喜》,學習季勝利如何轉變對待孩子的。
其實,親子關係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也不難,最重要是你的心態觀念,如果你能深刻明白紀伯倫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就明白,孩子是獨立的,不屬於父母,他只是透過我們,來到了人間,不指望他養老,不指望他光宗耀祖,只希望他健康平安知書達禮。
-
5 # 幸運媽媽何小貓
這樣的父母還是多絕情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恐嚇下的童年,想必是膽戰心驚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能反駁,家長應該慶幸,這說明他有自己的倔強。如果孩子沉默不語了,那可能你想要的不是如何回答孩子的話,是如何去治療由此帶來的傷害。
-
6 # 絮寶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沒有錯,雙方都有選擇的權利。但當面對面說出這句話時,都會傷到對方。
生不生孩子是父母的權利,想不想被生出來,是孩子表達自我權利。
父母不一定總是對的。當小孩子說出讓父母傷心的話時,父母也可以直接向他反饋。
小孩是天然的高情商動物,比很多爸爸媽媽都要優秀,而且他們有天然的同理心。
只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平等的人,尊重他們。就可以直接向他們發出提問,或者表達自己的傷心:
也許你不覺得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了不起,但作為爸爸媽媽,想要讓你體驗這個世界美好的東西,無論你需不需要,我們都希望你有選擇的權利。
比如如果我們沒有把你生出來,現在就可能聽不到你的這句話,不瞭解你的想法。
你能不能告訴我?你為什麼不想被生出來?你如果你是爸爸媽媽,我們是小朋友,你會怎麼樣養育我們呢?
對於小朋友,當不知道怎麼做出正確的迴應時,可以向他提出一些問題,讓小朋友去思考。不要以為小朋友沒有思考的能力,很多小朋友玩遊戲都比大人強得多,他們是獨立健全的,接收到很多知識的可以自己下判斷的孩子。
雖然他的回答不一定是真正的想法,但一定可以從他的回答裡問出他真正的想法。跟小孩子好好地溝通一次吧,不管你說什麼,他一定是聽得懂的。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
7 # A米空間
首先,家長會說出這樣的話,肯定是與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也許是孩子闖了禍,也許是孩子做的沒有父母預期的那麼理想。
孩子的回答也表現出了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憤怒。也許是孩子覺得父母不夠尊重自己,不夠了解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都需要做到彼此尊重才能長久和融洽。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自覺地就會對孩子專制,覺得孩子沒有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就是孩子的錯,絲毫不反省自己有沒有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有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需求。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別是到了叛逆期,這時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呵護,唯有用愛才能化解一切矛盾。
有人說,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所以父母首先要自我反省,多多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為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奠定基礎。
-
8 # 喜怒人生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不是你想怎樣選就能選擇的,要看你們前世的因緣是什麼,父母和孩子都是有了慾望,業力才推動相遇,是恩是冤看那個力度強,是恩父母慈,孩子孝;是怨父母子女皆噁心相對,誰都不要埋怨,隨自己的思想業力這個是最公平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
9 # 愛尚電子asdz
家庭本該是幸福的港灣,孩子本該是家庭的未來,現在不知怎麼了!曾經記得,古時全家滿門抄斬留下一個孩子,最後大仇得報,父母幾乎因死的早沒有養育,孩子歷經苦難,可是那份家的責任感,那份擔當卻與現在百般呵護下的孩子天壤之別!
雖然孩子這樣回答有錯,但也是無奈之舉,誰讓家長那樣說!家長一句話把孩子對自己的認可度打入谷底,試想誰願意在父母眼裡是個累贅,是個多餘的人,是個錯誤呢?其實很顯然這是家長的氣話,很多父母都為不經意失去的孩子付出慘重代價,也有很多孤兒因為沒得到父母的關愛而日思夜想有個爸爸媽媽,可是偏偏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卻不知道幸福的滋味……
不要想著爭一句話的高低,更不要想著如何壓倒自己的家人,要想著互相如何關愛才能對得起老天爺賜予的緣分,如何才能讓家人開心快樂……
孩子應該學會感恩,因為雖然他們是你的父母,也是你今生最大的恩人,是他們的付出才讓你茁壯成長;父母也應該懂得,孩子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只有他健康成長才能使你們安心工作,快樂常在,家人好才是最大的幸福!
-
10 # IXn
這是一個基本真實的故事,聽上了歲數的老人講以前的(解放前)奇人異事:解放前夕,有一對父子,父親脾氣火暴,兒子從小到大每天不挨一頓拳腳的時候不多,一直到兒子長大成人,也沒有把兒子打成才,上學沒有老敢教他,長大了好吃懶做,父親年歲也大了,想再打兒子但力不從心不是兒子的對手了,只有靠罵來解氣,某日爺倆又幹上了,父親指著兒子大罵:我真後悔做出你這樣的東西。兒子馬上還口:你好受了還說後悔……。
回覆列表
當父母說這句話時,估計是已經被氣的不輕了,沒想到,膽大的娃兒竟然如此反駁,那估計這些孩子是從小被寵壞了~
自古以來,尊師重道就是美德,哪怕說事實也不行。
每個個體都不一樣,這改變不了什麼,唯有自己的努力,這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