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事實是隻在佛教徒中見到,而從未在什麼膽結石病人身上見到。舍利子是什麼?它的各種神奇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學醫的應該明白結石的外觀以及物理效能.結實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易碎(所以可以用超聲破碎石),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大德的舌,心,等沒有骨質的軟組織也可火化不壞形成舍利子,連唸佛鸚鵡的舌頭也能成舍利。何況體內結石數量極少,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是大德有時候出現舍利子的數量非常驚人(數十到上萬都有),而且色彩和形態各異。有那麼多“燒不化結石“的人,能活嗎?並不是常年吃齋和尚才會有。僅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焚化後也出現了五彩舍利子,而普通素食者,還有很多素食動物,他們有舍利嗎?各種例子中,有的舍利純淨無暇,有的能憑空出現(天降舍利雨),有的會發光,有的能生長,有的大德能在骨頭上顯字,甚至肉身縮小或消失,這些更是無法用常理和現代科學來解釋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所謂的“舍利“確實是沒有完全燒化的骨質和牙齒,但結石是不能經受焚化後成為“舍利“的.“舍利子“原稱為“舍利“,後來才稱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語譯為(設立羅)....等各種不一之名稱,其意義為(遺留物)或(靈骨),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例項.“舍利子“為個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結晶。也是說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見證,可以堅定弟子修行。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薩,頂理參拜,誠心供養。但佛祖涅盤前就告訴弟子,不要理會他的舍利,而要注重“法身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整合的典籍。舍利主要有三種:1、全身舍利:廣東韶關慧能六祖大師、安徽九華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經寺之石經祖師等。就是我們說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薩“。2、碎身舍利: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舍利子。釋迦牟尼佛火化後之舍利、羅桑殿達活佛、竹齋法師??均為碎身舍利。其中又分為多種。3、法身舍利:一切上座部、大眾部、藏傳、漢傳佛教的一切經典,皆屬法身舍利。就是大德留給後人的智慧結晶。舍利俗稱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因而又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舍利形狀有圓形、橢圓形、蓮花形,顏色也不同,有白、黑、綠、紅色等。佛教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係。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由於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鑑定,缺乏嚴格的科學研究。“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確定結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舍利梵語音譯為“設利羅”,譯成中文為靈骨、身骨,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而且,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本煥長老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古書中記述其他荼毗(即火葬)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書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涅盤火化後,弟子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舍利,俗稱舍利子,歷來被視為佛門珍寶。目前臺灣等地的舍利子《磷酸鹽珠狀骨灰》人工製作已經有多種專利國際著名佛教公益組織君友會典藏描述:舍利子,為諸佛、菩薩、羅漢、高僧等。①修證佛法成就者火化後出現的舍利;②從極樂世界、清淨剎土或其他剎土飛來的舍利;③十方諸佛或各剎土持明者加持幻化出來的舍利。舍利子(1)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遺體,後者指火葬的遺骨。此說出自《菩薩處胎經》卷三〈常無常品〉。或謂將遺骨全部納於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反之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一稱分身舍利)。(2)身骨(生身)舍利與法頌(法身)舍利二種。《浴佛功德經》以佛之遺骨為身骨舍利,稱佛所遺之教法為法頌舍利。此種舍利顯示佛滅度後,佛所說教法與戒律之永住於世,可為眾生之依止,故相對於身骨舍利而稱之為法頌舍利,或略稱為法舍利(3)骨舍利、發舍利、肉舍利三種。《法苑珠林》卷四十謂骨舍利為白色,發舍利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4也有可能是僧人為了種種目的,放入屍體內一起燃燒,或死者生前自己吞服後世所謂的舍利,為小豆大之粒狀,其質堅實,稍有光澤,多被安置於小塔而受供養。一般相信佛之遺體火化之後,悉成小粒狀,而且質堅,錐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則錐擊便破。不過,近世在印度發現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則如通常人骨被火燒後之狀,既非粒狀,亦不堅實。古來亦流傳佛之頂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禮拜。由此可知,除粒狀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遺骨流傳。又,安置佛舍利的寶塔,稱為舍利塔,亦稱舍利浮圖。安置佛舍利之瓶,稱為舍利瓶。供養佛舍利的法會,則稱舍利會。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釋尊於拘屍城雙樹間般涅盤後,佛舍利八分。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另據《阿育王傳》卷一載,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蒐集佛遺存的舍利,建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之。佛教徒對於佛之舍利,存有難逢難遇之想,故願意恭敬供養。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養舍利,即如同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事之意趣,欲結下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成菩提。《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雲(大正16·354a)?‘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謂(大正25·480a)?‘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除上文所載之阿育王集佛舍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塔之外,其他各地亦有供養舍利的情形。如《高僧法顯傳》師子國(錫蘭)條載,該國王城中有佛齒精舍。《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婆羅國(錫蘭)條說,王宮之側有佛牙精舍。《高僧法顯傳》載,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佛頂骨精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捲上玄照條載,玄照曾至迦畢試國禮拜如來之頂骨。《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玄奘回國時請得如來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攜回。《宋高僧傳》卷一載,義淨歸朝時攜回舍利三百粒。關於佛舍利之靈驗事蹟,古來即有流傳,而且由於至誠心而感得佛舍利的記載亦屢有所見。依《高僧傳》卷一〈康僧會傳〉所述,吳主孫權原不信佛教,嘗召康僧會問佛教靈驗之事,僧會乃請期三七日,感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孫權令力士以砧擊之,砧俱陷而舍利無損,孫權乃大為歎服。關於此等事例,《三寶感通錄》、《廣弘明集》與《法苑珠林》等書皆有記載。唐朝,長安城外法門寺(原稱阿育王寺)所供奉的佛舍利,頗得朝野之尊信。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韓愈上‘諫迎佛骨表’,謂不可將夷狄之人(佛)之枯骨奉入宮禁,宜付諸水火而根絕之云云。帝見表大怒而貶之為潮州刺史,且命張仲素撰佛骨碑。宋仁宗皇?元年(1049),令陳留再建八關寺靈感塔,安奉佛指舍利,帝自制發願文奉迎之。其後,對舍利之崇敬依舊盛行。此外,記述荼毗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傳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按照,現在的知識,研究者魏冀東大膽的分析舍利子的成因,就是把遺體放在了一個密封的類似金屬棺材之類的器皿中,然後用大火焚燒,保持在1600度高溫,並持續幾十分鐘,隨著溫度的增高,遺體慢慢成灰,並融化,最後結晶。這樣,就變成舍利子了。由於佛陀的身份高,儀式以及排場很大,耗資不菲,普通人沒有這樣的財力,而且在古代,普通民眾很少火葬,因此,後世的人不明白舍利子的成因,覺得很神秘,所以供奉起來而已。1.飲食習慣有認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於僧人長期素食,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極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反對的說法是,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素食者,但是並無舍利子出2.人體骨骼殘餘人體骨骼在燒灼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內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燃燒後因重結晶而產生結晶外觀的“舍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據臺灣某佛教網站資訊: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骨骼說。)此外,牙齒也是死者攜帶的隨葬品。牙齒的成分也包括很多無機鹽,其中牙骨質部分與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測牙齒是舍利子的來源[2]。3.人體結石出土舍利的法門寺有人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人體的結石中,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機物(膽固醇、膽紅素)和少量碳酸鈣;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鹽(草酸鈣、磷酸鈣)和別的礦物鹽、尿酸等。其中,後者與骨骼的無機成分(含鈣和磷酸根的無機鹽)有相似之處。但是,作為結石主要成分的鈣質和少量金屬鹽沉澱,在高溫下會變成粉末狀氧化物;其次,反對的觀點認為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並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烈絞痛,患者不可能長期忍受痛苦而不延醫求治;再者,不少結石症患者死後火化無一例有結晶體存在,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閒自在的長壽老人。4.隨身物舍利子的形狀千變萬化,顏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鑽石一樣光彩照人,這樣的形態並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時候,有的會佩戴有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寶石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矽。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遺體一起進入火化爐。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矽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3]。5.溫度控制有說法認為,相對低溫的火化才會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傳統火化爐則可以產生大量舍利花。專業人士分析過坑面式火化機與爐條式火化機焚化效果的區別,也指出還有存在礦爐渣。而近年來,許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實是用現代化的殯儀館用程控火化爐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認為和火化的溫度控制存在關係。
舍利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事實是隻在佛教徒中見到,而從未在什麼膽結石病人身上見到。舍利子是什麼?它的各種神奇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學醫的應該明白結石的外觀以及物理效能.結實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易碎(所以可以用超聲破碎石),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大德的舌,心,等沒有骨質的軟組織也可火化不壞形成舍利子,連唸佛鸚鵡的舌頭也能成舍利。何況體內結石數量極少,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是大德有時候出現舍利子的數量非常驚人(數十到上萬都有),而且色彩和形態各異。有那麼多“燒不化結石“的人,能活嗎?並不是常年吃齋和尚才會有。僅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焚化後也出現了五彩舍利子,而普通素食者,還有很多素食動物,他們有舍利嗎?各種例子中,有的舍利純淨無暇,有的能憑空出現(天降舍利雨),有的會發光,有的能生長,有的大德能在骨頭上顯字,甚至肉身縮小或消失,這些更是無法用常理和現代科學來解釋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所謂的“舍利“確實是沒有完全燒化的骨質和牙齒,但結石是不能經受焚化後成為“舍利“的.“舍利子“原稱為“舍利“,後來才稱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語譯為(設立羅)....等各種不一之名稱,其意義為(遺留物)或(靈骨),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例項.“舍利子“為個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結晶。也是說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見證,可以堅定弟子修行。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薩,頂理參拜,誠心供養。但佛祖涅盤前就告訴弟子,不要理會他的舍利,而要注重“法身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整合的典籍。舍利主要有三種:1、全身舍利:廣東韶關慧能六祖大師、安徽九華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經寺之石經祖師等。就是我們說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薩“。2、碎身舍利: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舍利子。釋迦牟尼佛火化後之舍利、羅桑殿達活佛、竹齋法師??均為碎身舍利。其中又分為多種。3、法身舍利:一切上座部、大眾部、藏傳、漢傳佛教的一切經典,皆屬法身舍利。就是大德留給後人的智慧結晶。舍利俗稱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因而又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舍利形狀有圓形、橢圓形、蓮花形,顏色也不同,有白、黑、綠、紅色等。佛教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係。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由於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鑑定,缺乏嚴格的科學研究。“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確定結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舍利梵語音譯為“設利羅”,譯成中文為靈骨、身骨,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而且,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本煥長老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古書中記述其他荼毗(即火葬)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書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涅盤火化後,弟子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舍利,俗稱舍利子,歷來被視為佛門珍寶。目前臺灣等地的舍利子《磷酸鹽珠狀骨灰》人工製作已經有多種專利國際著名佛教公益組織君友會典藏描述:舍利子,為諸佛、菩薩、羅漢、高僧等。①修證佛法成就者火化後出現的舍利;②從極樂世界、清淨剎土或其他剎土飛來的舍利;③十方諸佛或各剎土持明者加持幻化出來的舍利。舍利子(1)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遺體,後者指火葬的遺骨。此說出自《菩薩處胎經》卷三〈常無常品〉。或謂將遺骨全部納於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反之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一稱分身舍利)。(2)身骨(生身)舍利與法頌(法身)舍利二種。《浴佛功德經》以佛之遺骨為身骨舍利,稱佛所遺之教法為法頌舍利。此種舍利顯示佛滅度後,佛所說教法與戒律之永住於世,可為眾生之依止,故相對於身骨舍利而稱之為法頌舍利,或略稱為法舍利(3)骨舍利、發舍利、肉舍利三種。《法苑珠林》卷四十謂骨舍利為白色,發舍利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4也有可能是僧人為了種種目的,放入屍體內一起燃燒,或死者生前自己吞服後世所謂的舍利,為小豆大之粒狀,其質堅實,稍有光澤,多被安置於小塔而受供養。一般相信佛之遺體火化之後,悉成小粒狀,而且質堅,錐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則錐擊便破。不過,近世在印度發現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則如通常人骨被火燒後之狀,既非粒狀,亦不堅實。古來亦流傳佛之頂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禮拜。由此可知,除粒狀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遺骨流傳。又,安置佛舍利的寶塔,稱為舍利塔,亦稱舍利浮圖。安置佛舍利之瓶,稱為舍利瓶。供養佛舍利的法會,則稱舍利會。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釋尊於拘屍城雙樹間般涅盤後,佛舍利八分。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另據《阿育王傳》卷一載,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蒐集佛遺存的舍利,建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之。佛教徒對於佛之舍利,存有難逢難遇之想,故願意恭敬供養。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養舍利,即如同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事之意趣,欲結下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成菩提。《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雲(大正16·354a)?‘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謂(大正25·480a)?‘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除上文所載之阿育王集佛舍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塔之外,其他各地亦有供養舍利的情形。如《高僧法顯傳》師子國(錫蘭)條載,該國王城中有佛齒精舍。《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婆羅國(錫蘭)條說,王宮之側有佛牙精舍。《高僧法顯傳》載,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佛頂骨精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捲上玄照條載,玄照曾至迦畢試國禮拜如來之頂骨。《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玄奘回國時請得如來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攜回。《宋高僧傳》卷一載,義淨歸朝時攜回舍利三百粒。關於佛舍利之靈驗事蹟,古來即有流傳,而且由於至誠心而感得佛舍利的記載亦屢有所見。依《高僧傳》卷一〈康僧會傳〉所述,吳主孫權原不信佛教,嘗召康僧會問佛教靈驗之事,僧會乃請期三七日,感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孫權令力士以砧擊之,砧俱陷而舍利無損,孫權乃大為歎服。關於此等事例,《三寶感通錄》、《廣弘明集》與《法苑珠林》等書皆有記載。唐朝,長安城外法門寺(原稱阿育王寺)所供奉的佛舍利,頗得朝野之尊信。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韓愈上‘諫迎佛骨表’,謂不可將夷狄之人(佛)之枯骨奉入宮禁,宜付諸水火而根絕之云云。帝見表大怒而貶之為潮州刺史,且命張仲素撰佛骨碑。宋仁宗皇?元年(1049),令陳留再建八關寺靈感塔,安奉佛指舍利,帝自制發願文奉迎之。其後,對舍利之崇敬依舊盛行。此外,記述荼毗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傳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按照,現在的知識,研究者魏冀東大膽的分析舍利子的成因,就是把遺體放在了一個密封的類似金屬棺材之類的器皿中,然後用大火焚燒,保持在1600度高溫,並持續幾十分鐘,隨著溫度的增高,遺體慢慢成灰,並融化,最後結晶。這樣,就變成舍利子了。由於佛陀的身份高,儀式以及排場很大,耗資不菲,普通人沒有這樣的財力,而且在古代,普通民眾很少火葬,因此,後世的人不明白舍利子的成因,覺得很神秘,所以供奉起來而已。1.飲食習慣有認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於僧人長期素食,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極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反對的說法是,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素食者,但是並無舍利子出2.人體骨骼殘餘人體骨骼在燒灼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內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燃燒後因重結晶而產生結晶外觀的“舍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據臺灣某佛教網站資訊: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骨骼說。)此外,牙齒也是死者攜帶的隨葬品。牙齒的成分也包括很多無機鹽,其中牙骨質部分與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測牙齒是舍利子的來源[2]。3.人體結石出土舍利的法門寺有人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人體的結石中,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機物(膽固醇、膽紅素)和少量碳酸鈣;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鹽(草酸鈣、磷酸鈣)和別的礦物鹽、尿酸等。其中,後者與骨骼的無機成分(含鈣和磷酸根的無機鹽)有相似之處。但是,作為結石主要成分的鈣質和少量金屬鹽沉澱,在高溫下會變成粉末狀氧化物;其次,反對的觀點認為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並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烈絞痛,患者不可能長期忍受痛苦而不延醫求治;再者,不少結石症患者死後火化無一例有結晶體存在,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閒自在的長壽老人。4.隨身物舍利子的形狀千變萬化,顏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鑽石一樣光彩照人,這樣的形態並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時候,有的會佩戴有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寶石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矽。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遺體一起進入火化爐。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矽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3]。5.溫度控制有說法認為,相對低溫的火化才會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傳統火化爐則可以產生大量舍利花。專業人士分析過坑面式火化機與爐條式火化機焚化效果的區別,也指出還有存在礦爐渣。而近年來,許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實是用現代化的殯儀館用程控火化爐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認為和火化的溫度控制存在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