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澤
-
2 # 閒來說機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雖然蘋果手機這幾年一直在原地踏步,但是論流暢度蘋果手機依舊是最好的。安卓雖然透過最佳化底層架構,提升配置等手段大幅度提升了流暢度,但是與蘋果相比依舊存在一定差距。這在手指觸控螢幕感覺非常明顯,簡單說就是蘋果的觸控非常跟手。而安卓旗艦機使用起來感覺有一定的延遲,這個延遲非常小,一直使用安卓手機的話很難感受到這種延遲,但是一旦上手蘋果手機,這種感覺將會被放大。
除了流暢度之外,中國產的高階手機在題主提到的其他方面已經完全超越蘋果。
拍照上,中國產手機遍地開花。不論是專為非洲人設計的傳音手機還是ov的逆光拍攝以及華為的超級夜景等在拍照上表現都非常優秀,在相機的綜合實力上,華為更是傲視群雄。
原因說白了就是四個字,投入產出。中國產手機廠商尤其華為在研發投入上的費用越來越多,在相機上,華為不僅收購了很多機構也從以前諾基亞等相機部門挖了很多人才等,這樣大力的投入才使得相機演算法等突飛猛進,再加上與索尼等聯合研發獨佔大寸CMOS等,相機做不好都難。
續航一直都是中國產機的優勢,透過大電量電池的使用,加上谷歌對安卓系統的不斷最佳化,續航時間也是越來越好。快充更多的是來自中國產供應鏈的崛起。
至於訊號主要是基帶和天線設計,天線設計各家大同小異,基帶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蘋果與高通鬧翻之後,使用intel的基帶,訊號水準大不如前。而中國產機無論是海思還是高通的基帶都非常優秀。
這幾年在華為的模範效應下,各大廠商對手機的研發投入越來越多,而蘋果則越來越趨於保守,但是即便如此,蘋果手機仍然是最優秀的手機之一。
-
3 # 極客談科技
一方面,蘋果手機的創新能力在逐漸下降,並此下調了2019年銷售業績;
一方面,以華為代表的中國產企業,產品競爭力在逐漸增強。
一起來看看,中國產企業手機,在那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蘋果手機吧。訊號方面蘋果的三款新機,在訊號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
主要的原因是其放棄了高通基帶晶片,同英特爾合作;
英特爾在基帶晶片設計方面同高通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
華為主業就是網路通訊裝置,在基帶晶片上具有先天的優勢。
全面屏的設計中國產手機對於全面屏的創新也是百花齊放,對比蘋果的劉海屏設計更加美觀。
OPPO Find X的滑軌式全面屏,也是第一款去掉下巴的安卓手機;
努比亞 X則完全取消了前置攝像頭,透過雙屏的方式,實現全面屏;
華為Nova 4使用挖孔屏的方式,解決了全面屏。
拍照、續航、快充華為mate 20 Pro在拍照、續航、快充等方面也全面超越了蘋果手機。
華為同索尼共同研發的IMX568感光元件,拍照能力遠遠超過蘋果;
使用4200mAh大容量電池,並且支援40W的超級快充;
電池一直是蘋果的弱項,容量較小且充電時間較長。
蘋果暫時的優勢蘋果手機目前在系統以及處理器方面,依然保持著行業領先。
蘋果A系處理器在計算效能以及遊戲方面要領先同代其他廠家處理器較多;
iOS系統對於程式的呼叫同安卓系統有著本質的不同,具有更加明顯的效率優勢。
一起期待,中國產手機徹底超越蘋果的那天吧。
中國產手機能否全面超越蘋果手機,您怎麼看?
-
4 # 貓眼看數碼
首先說拍照
手機拍照主要分兩個方面,一個是硬體效能,一個是軟體演算法。目前在拍照領域超過蘋果的主要是華為P20 Pro和華為Mate 20 Pro這兩款手機,它們的特點就是搭載了索尼IMX600這顆感測器,它的CMOS感光面積達到了1/1.7英寸,而同一時期的蘋果手機CMOS只有1/2.5英寸左右。拍照領域有一個俗語叫做“底大一級壓死人”,華為兩款手機的大尺寸CMOS可以在拍照時獲得更多的光線,因此在硬體層面上已經超過了同期的蘋果手機。
而在軟體演算法方面,華為這幾年都是和徠卡合作,由徠卡的影像團隊來為手機定製拍照演算法,手機的相機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尤其是最近普及的“手機超級夜景”功能,更是在不借助三腳架的前提下模擬了相機的“長曝光”效果,非常適合暗光拍照。而蘋果iPhone只能藉助第三方APP才能實現類似的功能。
再來說快充蘋果的充電器一直都是使用者心中永遠的痛。因為即使是12799元的iPhone XS MAX,附送的充電器也只有5V/1A,充滿電量差不多要3個小時。而同期的華為Mate 20 Pro、OPPO R17 Pro等中國產手機,均支援40W以上的超級快充,充滿電量僅需40分鐘。而體驗過中國產手機快充的使用者,是很難再回過去忍受蘋果手機“小水管”式慢速充電的。
雖然iPhone 8及以後的蘋果手機也支援18W的USB PD快充,但是需要另外購買相關的充電器和USB TYPE-C轉Lightning資料線,也就是說使用者需要額外再花幾百塊錢才能體驗到蘋果手機的快充,而且充電速度遠沒有中國產手機那麼快。
再來說說續航蘋果從來不會像中國產手機那樣在釋出會上提到iPhone的電池容量,因為根本沒啥好說的,即使最貴的iPhone XS MAX電池也只有3174mAh,而中國產旗艦手機的電池通常在3750mAh以上。好在蘋果iOS系統比Android系統更加省電,所以在續航方面蘋果手機和主流中國產手機差別不大。當然和個別配備了5000mAh以上大電池的中國產手機比起來,蘋果的那點兒電池就不夠看了。
訊號也是個問題今年iPhone XS/XS MAX/XR三款手機都出現了在部分地區訊號不好的問題,具體表現是4G斷流、訊號強度不夠、有訊號但是沒網路、漏接電話等。這主要是由於蘋果為了節省成本,踢掉了一直以來的合作伙伴高通,改用了英特爾的基帶晶片。但是英特爾在基帶領域的經驗不足,無法獲得足夠的基站資料特徵,導致三款新iPhone與基站之間的通訊出現了問題。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英特爾已經逐漸獲得了足夠的基站訊號資料,最近三款新iPhone的訊號都得到了改善,但和過去的高通基帶時期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而中國產手機大部分都是高通的合作伙伴,訊號質量都不差。華為則擁有自己的基帶技術,加上全國大部分基站都是華為建設的,華為手機和華為基站的相容性自然也會更好一些。
最後說說流暢度毫無疑問,iPhone XS MAX所搭載的iOS 12仍然是目前最流暢的手機作業系統,體驗要比目前大多數中國產手機都好一些。這是得益於iOS系統是由C語言和C++語言開發的,執行效率比Android的java虛擬機器更高。而且iOS系統後臺機制也與中國產安卓系統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存在APP常駐後臺的現象,因此執行起來速度更快。
但是中國產手機的Aandroid系統也在奮起直追,尤其是配備了8GB甚至10GB的執行記憶體之後,Android系統吃記憶體的缺陷已經被彌補。而且Android手機的執行記憶體越大,可以同時常駐記憶體的APP也就越多,在APP之間切換時不容易發生“過載”現象,這也是大記憶體中國產手機的一個優勢。
總結中國產手機之所以能夠在拍照、充電、續航、訊號這幾個方面超越蘋果,主要還是因為捨得“堆料”,拍照不好就用更大的CMOS,充電慢了就用更大功率的充電器,續航不夠就加大電池容量,訊號不行就採用多天線設計。這樣一來雖然提高了手機的製造成本,但卻帶來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反觀蘋果一直在攝像頭、充電器、電池等方面“扣扣索索”,每一代新機都是“擠牙膏式”的升級,雖然這麼做可以提高iPhone手機的利潤,但最終影響到的是使用者體驗。2019年第一季財報顯示,蘋果手機在大中華地區的銷量下跌了27%,缺乏效能的提升與價格的快速上漲,是國內消費者選擇“用腳投票”的主要原因。
-
5 # 趣回購隨心
先來說說超越這個問題。
首先拍照,當下對於手機攝影來說,超越還談不上,尤其是在演算法上,真正出片的還是蘋果手機。 不過我很多攝影師朋友是說華為p20pro在很多細節上已經超越蘋果來。
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我覺得華為的拍照時取巧了,就是對比度這個東西直接拉過了。(專業的別來噴我)
我個人還是喜歡蘋果拍照,當下手機出片子 蘋果的還是最真實的。尤其是人像模式,倒是可以出一些不錯的片子。 當然細節肯定是沒辦法和專業相機比的
現在手機相機和專業相機的差距就是細節處理上,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幾乎是沒有細節的,所以手機取代相機的路還有很長
第二點說快充,快充技術和續航一直是蘋果的短板,不用說超越,這個東西中國產是一直跑在前面的
訊號那這個東西蘋果也是最差的,不談超越。也是在中國產後面,尤其在這個做通訊出身的華為後面
最後一個流暢性這個東西,蘋果還是可以吊打安卓幾條街的,要超越的路還很長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回覆列表
快充和續航主要來自於供應鏈方面的提升,誰對供應鏈投資多,誰掌握供應鏈的能力強,誰就能先拿到新技術。當然並不是拿來就能直接用的,還需要手機廠商研發配套的電源管理軟硬體。其實理論上蘋果也能拿到這些技術,但是不知道出於何種考慮,蘋果並沒有選擇。蘋果的思路總是很清奇,他們有的時候是開創者,有的時候卻死也不肯跟進。
拍照取得突破的主要是華為,華為突破的原因是因為收編了諾基亞的攝像團隊、和索尼聯合開發imax600以及和徠卡聯合開發鏡頭和演算法。就像美國在二戰前期大量籠絡猶太科學家,二戰後又把德國的大量科學家招募過來,最後確定了美國科學的統治地位。華為也在全世界大量籠絡科學技術人員,在全球建研發基地和實驗室。
訊號方面的優勢是因為華為和高通本來就在基帶方面處於優勢地位,而蘋果出於專利費考慮放棄了和高通的合作,選擇intel等於自廢武功。另外蘋果的天線設計也差點事,這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至於系統流暢度,超不超的過蘋果先另說,中國產手機的流暢度確實大幅度改善了,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安卓系統本身的升級。此外中國產手機對安卓的挖掘和定製也越來越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