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由日本企業的5S擴充套件而來,是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證安全。6S的本質是一種執行力的企業文化,強調紀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難,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為基礎性的6S工作落實,能為其他管理活動提供優質的管理平臺。 6S的內容 整理(SEIRI)——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整頓(SEITON)——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並放置整齊加以標示。目的:工作場所一目瞭然,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清掃(SEISO)——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乾淨,保持工作場所幹淨、亮麗的環境。目的: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 清潔(SEIKETSU)——維持上面3S成果。 素養(SHITSUKE)——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遵守規則做事,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也稱習慣性)。目的:培養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員精神。 安全(SECURITY)——重視全員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範於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因其日語的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因此簡稱為“6S”。 6S的關係 彼此關聯,整理、整頓、清掃是具體內容;清潔是制度化、規範化;清掃指繞開?保持3S水平,素養是養成習慣,遵守紀律、規則、嚴謹認真;安全是基礎,尊重生命,杜絕違章。整理:區分要與不要,現場只適量留要的,不要的清理掉,節約空間;整頓:對要的東西進行依規定定位,儘量擺放整齊,並準確標識,節約時間;清掃:對工作場所髒汙清除,並防止髒汙的發生,保持工作場所幹淨,對裝置點檢,保養保證品質、效率的技術;清潔:將3S的工作標準化、制度化,並保持成果,持之以恆;素養:人人養成依規定行事的好習慣,追求的最高境界。安全:嚴禁違章,尊重生命。 6S管理實施原則: (1)效率化:定置的位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決條件; (2)持之性:人性化,全球遵守與保持; (3)美觀:作產品——作文化——征服客戶群。管理理念適應現場場景,展示讓人舒服、感動。 6S管理精髓: (1)全員參與:董事長——一線員工,所有部門:生產、技術、行管、財務、後勤; (2)全過程:全產品研發——廢止的生命週期 人人保持——改善——保持——管理活動 (3)全效率:綜合效率,挑戰工作極限。 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執行6S的好處 (1)提升企業形象——整齊清潔的工作環境,吸引客戶,增強信心; (2)減少浪費:人員門口的展品區、時間取分子篩、場地雜物亂放,其他東西無處放。 (3)提高效率:良好環境,心情,擺放有序,省時省力,減少搬運作業。 (4)質量保證:做事認真嚴謹,杜絕馬虎,品質可靠。 (5)安全保障:通道暢通,寬廣明亮,人員認真負責,事故少。 (6)提高裝置壽命:清掃、點檢、保養、維護; (7)降低成本:減少跑冒滴漏,減少來回搬運; (8)交期準:一目瞭然,異常現象明顯化,及時調整作業。 國內6S推廣情況 1995年引進香港,WTO日資企業,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有規定按規定做。海爾、美的、正泰。 海爾:6S大腳印,每天班前會,好的不好的。 現場管理精髓:責任到人,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內蒙毛烏素對氣瓶發氣少追究,“認真的態度” 各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多到現場解決問題,促使現場水平提高,日事日畢,日清日高。“OEC” 6S推行步驟: (1)決策——誓師大會; (2)組織——檔案“學習”、推委會、推行辦、推行小組成立,各級部門週三下班前各小組名單報推行辦。 (3)制訂方針、目標——6S方針是規範現場現物,提高全員素質,需作標識牌,在車間懸掛; “6S管理”由日本企業的5S擴充套件而來,是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被烽火獵頭等知名獵頭採用。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證安全。 1.整理(SEIRI)——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消除掉。 目的: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2.整頓(SEITON)——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並放置整齊加以標示。 目的:工作場所一目瞭然,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3.清掃(SEISO)——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乾淨,保持工作場所幹淨、亮麗的環境。 目的: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 4.清潔(SEIKETSU)——維持上面3S成果。 5.素養(SHITSUKE)——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遵守規則做事,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也稱習慣性)。 目的:培養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員精神。 6.安全(SECURITY)——重視全員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範於未然。 目的: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程式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程式 1.質量體系認證的申請: 1.1.申請人提交一份正式的應由其授權代表簽署的申請書.申請書或其附件應包括:1)申請方簡況,如組織的性質、名稱、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關人力和技術資源。 2)申請認證的覆蓋的產品或服務範圍。 3)法人營業執照影印件,必要時提供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影印件。 4)諮詢機構和諮詢人員名單。 5)最近一次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情況。 6)有關質量體系及活動的一般資訊。 7)申請人同意遵守認證要求,提供評價所需要的資訊。 8)對擬認證體系所適用的標準其他引用檔案說明。 1.2.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的需要提供有關公開檔案。 1.3.認證中心在收到申請方申請材料之日起,經合同評審以後30天內作出受理、不受理或改進後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方(受稽核方)。以確保: A.認證的各項要求規定明確,形成檔案並得到理解; B.認證中心與申請方之間在理解上的差異得到解決; C.對於申請方申請的認證範圍,運作場所及一些特殊要求,如申請方使用的語言等,認證機構有能力實施認證; D.必要時認證中心要求受稽核方補充材料和說明。 1.4.雙方簽訂“質量體系認證合同”。當某一特定的認證計劃或認證要求需要做出解釋時,由認證中心代表負責按認可機構承認的檔案進行解釋,並向有關方面釋出。 1.5.對收到的資訊將用於現場稽核評定的準備。 1.認證中心承諾保密並妥善保管。 2.現場稽核前的準備 2.1.在現場稽核前,申請方的ISO9000標準建立的檔案化質量體系,執行時間應達到3個月,至少提前2個月向認證中心提交質量手冊及所需相關檔案。 2.2.認證中心準備組建稽核組,指定專職稽核員或稽核組長作為正式稽核的一部分進行質量手冊審查、審查以後填寫《質量手冊審查表》通知受稽核方,並儲存記錄。 2.3.認證中心應準備在檔案審查透過以後,與受稽核方協商確定稽核日期並考慮必要的管理安排。在初次稽核前,受稽核方應至少提供一次內部質量稽核和管理評審的實施記錄。 2.4.認證中心任命一個合格的稽核組,確定稽核組長、組成稽核組代表認證中心實施現場稽核。A.稽核組成員由國家註冊稽核員擔任。B.必要時聘請專業的技術專家協助稽核。C.稽核組成員、專家姓名。由認證中心提前通知受稽核方並提醒受稽核方對所指派稽核員和專家是否有異議。如以上人員與受稽核方可能發生利益衝突時,受審方有權要求更換人員,但必須徵得系認證中心的同意。 2.5.認證中心正式任命稽核組,編制稽核計劃,稽核計劃和日期應得到受稽核方的同意,必要時在編制稽核計劃之前安排初訪受稽核方,察看現場,瞭解特殊要求。 3.現場稽核:稽核依據受稽核方選定的認證標準,在合同確定的產品範圍內稽核受稽核方的質量體系,主要程式為: 3.1.召開首次會議:A.介紹稽核組成員及分工。B.明確稽核目的,依據檔案和範圍。C.說明稽核方式,確認稽核計劃及需要澄清的問題。 3.2.實施現場稽核.收集證據對不符合項寫出不符合報告單.對不符合項型別評價的原則是: A.嚴重不符合項主要指:質量體系與約定的質量體系標準或檔案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統性區域性嚴重失效的不符合或可造成嚴重後果的不符合,可直接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 B.輕微的(或一般的)不符合項主要指:孤立的人為錯誤;檔案偶爾未被遵守造成後果不嚴重,對系統不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不符合等。 3.3.稽核組編寫稽核報告做出稽核結論,其稽核結論有三種情況: 1)沒有或僅有少量的一般不符合,可建議透過認證。 2)存在多個嚴重不符合,短期內不可能改正,則建議不予透過認證。 3)存在個別嚴重不符合,短期內可能改正,則建議推遲透過認證。 3.4.向受稽核方通報稽核情況、結論。 3.5.召開末次會議,宣讀稽核報告,受審方對稽核結果進行確認。 3.6.認證中心跟蹤受審方對不符合項採取糾正措施的效果。 4.認證批准] 4.1.認證中心對稽核結論進行審定、批准自現場稽核後一個月內最遲不超過二個月通知受稽核方,並納入認證後的監督管理。 4.2.認證中心負責認證合格後註冊登記頒發由認證中心總經理批准的認證證書,並在指定的出版物上公佈質量體系認證註冊單位名錄。公佈和公告的範圍包括:認證合格企業名單及相應資訊(產品範圍、質量保證模式標準、批准日期、證書編號等)。 4.3.對不能批准認證的企業,認證中心要給予正式通知,說明未能透過的理由,企業再次提出申請,至少需經6個月後才能受理。 5.認證範圍的擴大、縮小和認證標準的變更 5.1獲證企業若需擴大或縮小體系認證範圍時,由獲證方提出書面申請,提出以擴大或縮小認證範圍相應的質量手冊,由合同管理部審查接受後,需擴大認證範圍的簽訂擴大認證範圍合同,需縮小認證範圍的,辦理原合同更改手續。現場稽核時將負責稽核擴大認證範圍相關要素和部門、生產車間,具體實施按《質量體系認證(稽核)實施與控制程式》進行。稽核通過後,給予更換認證證書,證書內更改覆蓋範圍,註明換證日期,但證書有效期不變。 5.2獲證企業需變更體系認證標準時(主要指認證標準由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改為GB/T19001-1994idtISO9001或GB/T19003-1994idtISO9003:1994改為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須由獲證方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與認證標準相適應的質量手冊。現場稽核員稽核認證標準變更的要素及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按《質量體系認證(稽核)實施與控制程式》進行,稽核通過後給予更換認證證書,更改認證標準,註明換證日期,但證書有效期不變。
“6S管理”由日本企業的5S擴充套件而來,是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證安全。6S的本質是一種執行力的企業文化,強調紀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難,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為基礎性的6S工作落實,能為其他管理活動提供優質的管理平臺。 6S的內容 整理(SEIRI)——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整頓(SEITON)——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並放置整齊加以標示。目的:工作場所一目瞭然,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清掃(SEISO)——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乾淨,保持工作場所幹淨、亮麗的環境。目的: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 清潔(SEIKETSU)——維持上面3S成果。 素養(SHITSUKE)——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遵守規則做事,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也稱習慣性)。目的:培養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員精神。 安全(SECURITY)——重視全員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範於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因其日語的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因此簡稱為“6S”。 6S的關係 彼此關聯,整理、整頓、清掃是具體內容;清潔是制度化、規範化;清掃指繞開?保持3S水平,素養是養成習慣,遵守紀律、規則、嚴謹認真;安全是基礎,尊重生命,杜絕違章。整理:區分要與不要,現場只適量留要的,不要的清理掉,節約空間;整頓:對要的東西進行依規定定位,儘量擺放整齊,並準確標識,節約時間;清掃:對工作場所髒汙清除,並防止髒汙的發生,保持工作場所幹淨,對裝置點檢,保養保證品質、效率的技術;清潔:將3S的工作標準化、制度化,並保持成果,持之以恆;素養:人人養成依規定行事的好習慣,追求的最高境界。安全:嚴禁違章,尊重生命。 6S管理實施原則: (1)效率化:定置的位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決條件; (2)持之性:人性化,全球遵守與保持; (3)美觀:作產品——作文化——征服客戶群。管理理念適應現場場景,展示讓人舒服、感動。 6S管理精髓: (1)全員參與:董事長——一線員工,所有部門:生產、技術、行管、財務、後勤; (2)全過程:全產品研發——廢止的生命週期 人人保持——改善——保持——管理活動 (3)全效率:綜合效率,挑戰工作極限。 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執行6S的好處 (1)提升企業形象——整齊清潔的工作環境,吸引客戶,增強信心; (2)減少浪費:人員門口的展品區、時間取分子篩、場地雜物亂放,其他東西無處放。 (3)提高效率:良好環境,心情,擺放有序,省時省力,減少搬運作業。 (4)質量保證:做事認真嚴謹,杜絕馬虎,品質可靠。 (5)安全保障:通道暢通,寬廣明亮,人員認真負責,事故少。 (6)提高裝置壽命:清掃、點檢、保養、維護; (7)降低成本:減少跑冒滴漏,減少來回搬運; (8)交期準:一目瞭然,異常現象明顯化,及時調整作業。 國內6S推廣情況 1995年引進香港,WTO日資企業,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有規定按規定做。海爾、美的、正泰。 海爾:6S大腳印,每天班前會,好的不好的。 現場管理精髓:責任到人,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內蒙毛烏素對氣瓶發氣少追究,“認真的態度” 各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多到現場解決問題,促使現場水平提高,日事日畢,日清日高。“OEC” 6S推行步驟: (1)決策——誓師大會; (2)組織——檔案“學習”、推委會、推行辦、推行小組成立,各級部門週三下班前各小組名單報推行辦。 (3)制訂方針、目標——6S方針是規範現場現物,提高全員素質,需作標識牌,在車間懸掛; “6S管理”由日本企業的5S擴充套件而來,是現代工廠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理念和方法,被烽火獵頭等知名獵頭採用。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證安全。 1.整理(SEIRI)——將工作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消除掉。 目的:騰出空間,空間活用,防止誤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2.整頓(SEITON)——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並放置整齊加以標示。 目的:工作場所一目瞭然,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3.清掃(SEISO)——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乾淨,保持工作場所幹淨、亮麗的環境。 目的: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 4.清潔(SEIKETSU)——維持上面3S成果。 5.素養(SHITSUKE)——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遵守規則做事,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也稱習慣性)。 目的:培養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員精神。 6.安全(SECURITY)——重視全員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範於未然。 目的: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程式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程式 1.質量體系認證的申請: 1.1.申請人提交一份正式的應由其授權代表簽署的申請書.申請書或其附件應包括:1)申請方簡況,如組織的性質、名稱、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關人力和技術資源。 2)申請認證的覆蓋的產品或服務範圍。 3)法人營業執照影印件,必要時提供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影印件。 4)諮詢機構和諮詢人員名單。 5)最近一次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情況。 6)有關質量體系及活動的一般資訊。 7)申請人同意遵守認證要求,提供評價所需要的資訊。 8)對擬認證體系所適用的標準其他引用檔案說明。 1.2.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的需要提供有關公開檔案。 1.3.認證中心在收到申請方申請材料之日起,經合同評審以後30天內作出受理、不受理或改進後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方(受稽核方)。以確保: A.認證的各項要求規定明確,形成檔案並得到理解; B.認證中心與申請方之間在理解上的差異得到解決; C.對於申請方申請的認證範圍,運作場所及一些特殊要求,如申請方使用的語言等,認證機構有能力實施認證; D.必要時認證中心要求受稽核方補充材料和說明。 1.4.雙方簽訂“質量體系認證合同”。當某一特定的認證計劃或認證要求需要做出解釋時,由認證中心代表負責按認可機構承認的檔案進行解釋,並向有關方面釋出。 1.5.對收到的資訊將用於現場稽核評定的準備。 1.認證中心承諾保密並妥善保管。 2.現場稽核前的準備 2.1.在現場稽核前,申請方的ISO9000標準建立的檔案化質量體系,執行時間應達到3個月,至少提前2個月向認證中心提交質量手冊及所需相關檔案。 2.2.認證中心準備組建稽核組,指定專職稽核員或稽核組長作為正式稽核的一部分進行質量手冊審查、審查以後填寫《質量手冊審查表》通知受稽核方,並儲存記錄。 2.3.認證中心應準備在檔案審查透過以後,與受稽核方協商確定稽核日期並考慮必要的管理安排。在初次稽核前,受稽核方應至少提供一次內部質量稽核和管理評審的實施記錄。 2.4.認證中心任命一個合格的稽核組,確定稽核組長、組成稽核組代表認證中心實施現場稽核。A.稽核組成員由國家註冊稽核員擔任。B.必要時聘請專業的技術專家協助稽核。C.稽核組成員、專家姓名。由認證中心提前通知受稽核方並提醒受稽核方對所指派稽核員和專家是否有異議。如以上人員與受稽核方可能發生利益衝突時,受審方有權要求更換人員,但必須徵得系認證中心的同意。 2.5.認證中心正式任命稽核組,編制稽核計劃,稽核計劃和日期應得到受稽核方的同意,必要時在編制稽核計劃之前安排初訪受稽核方,察看現場,瞭解特殊要求。 3.現場稽核:稽核依據受稽核方選定的認證標準,在合同確定的產品範圍內稽核受稽核方的質量體系,主要程式為: 3.1.召開首次會議:A.介紹稽核組成員及分工。B.明確稽核目的,依據檔案和範圍。C.說明稽核方式,確認稽核計劃及需要澄清的問題。 3.2.實施現場稽核.收集證據對不符合項寫出不符合報告單.對不符合項型別評價的原則是: A.嚴重不符合項主要指:質量體系與約定的質量體系標準或檔案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統性區域性嚴重失效的不符合或可造成嚴重後果的不符合,可直接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 B.輕微的(或一般的)不符合項主要指:孤立的人為錯誤;檔案偶爾未被遵守造成後果不嚴重,對系統不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不符合等。 3.3.稽核組編寫稽核報告做出稽核結論,其稽核結論有三種情況: 1)沒有或僅有少量的一般不符合,可建議透過認證。 2)存在多個嚴重不符合,短期內不可能改正,則建議不予透過認證。 3)存在個別嚴重不符合,短期內可能改正,則建議推遲透過認證。 3.4.向受稽核方通報稽核情況、結論。 3.5.召開末次會議,宣讀稽核報告,受審方對稽核結果進行確認。 3.6.認證中心跟蹤受審方對不符合項採取糾正措施的效果。 4.認證批准] 4.1.認證中心對稽核結論進行審定、批准自現場稽核後一個月內最遲不超過二個月通知受稽核方,並納入認證後的監督管理。 4.2.認證中心負責認證合格後註冊登記頒發由認證中心總經理批准的認證證書,並在指定的出版物上公佈質量體系認證註冊單位名錄。公佈和公告的範圍包括:認證合格企業名單及相應資訊(產品範圍、質量保證模式標準、批准日期、證書編號等)。 4.3.對不能批准認證的企業,認證中心要給予正式通知,說明未能透過的理由,企業再次提出申請,至少需經6個月後才能受理。 5.認證範圍的擴大、縮小和認證標準的變更 5.1獲證企業若需擴大或縮小體系認證範圍時,由獲證方提出書面申請,提出以擴大或縮小認證範圍相應的質量手冊,由合同管理部審查接受後,需擴大認證範圍的簽訂擴大認證範圍合同,需縮小認證範圍的,辦理原合同更改手續。現場稽核時將負責稽核擴大認證範圍相關要素和部門、生產車間,具體實施按《質量體系認證(稽核)實施與控制程式》進行。稽核通過後,給予更換認證證書,證書內更改覆蓋範圍,註明換證日期,但證書有效期不變。 5.2獲證企業需變更體系認證標準時(主要指認證標準由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改為GB/T19001-1994idtISO9001或GB/T19003-1994idtISO9003:1994改為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須由獲證方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與認證標準相適應的質量手冊。現場稽核員稽核認證標準變更的要素及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按《質量體系認證(稽核)實施與控制程式》進行,稽核通過後給予更換認證證書,更改認證標準,註明換證日期,但證書有效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