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之溪

    答:漢初的歷史,大致脈絡是可信的,可能在小的細節方面有所出入,但不影響歷史的大致脈絡。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自人類出現到現代社會這段歷史,大致可以分為:

    1、神話時代,他的起止時間大概是人類出現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這個階段。

    2、傳說時代。這個時代大致起止時間是:神農氏後期的的炎黃、蚩尤大戰到堯舜禹的共和禪讓制,這段時間。

    3、半信史時代。這個時代是大禹治水到牧野之戰,周王朝取代商王朝開始的,這個時代的甲骨文、金文得到了大力發展,歷史時間有了較多的記錄。

    4、信史時代。這個時其是國際上予以承認的。大概時間就是周朝建立到現在。這個時代社會制度都有所建立,並不斷髮展。文字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記錄的內容更全面。這些事除了歷史文獻資料外,還有強有力的考古文物佐證。

    漢朝作為一箇中國曆史上大有作為的朝代,是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國家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漢族、漢服、漢語言都是繼承的第一個大一統皇朝——秦的傳承,由於秦建立到被取代,時間太短,以上工作的鞏固和發揚都是在漢朝完成的。

    可信歷史從周朝開始,到了漢初都1000年過去了。秦末,蒙括髮明改進了毛筆,更加提高了文字書寫效率。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就是寫的炎黃傳說到漢武帝時期的這段歷史,漢初更是本朝歷史,更加詳實。

  • 2 # 濤說精彩歷史

    你質疑正史,而且是大塊質疑,需要拿出證據鏈。否則,25史就絕大多數可信。本篇文章,將以實物為證據,以全球頂級歷史學者“同行評議”以及學者口吻,重溫一下秦漢歷史。

    現在很多華人文化不自信,懷疑自己,懷疑歷史,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怪圈,真該醒醒。漢朝作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時代,整個歷史不僅非常可信,而且,更被外國史學家認可,稱為當時世界的文明之光(與亞歐大陸的另一端羅馬並稱),懷疑什麼不好,非得懷疑強漢歷史?

    1、首先,中華民族的主體是漢族。漢朝從劉邦起義伊始,到文景之治,到漢武帝首開絲路(silk road),開拓疆土,全世界公認;如果對這些懷疑,說嚴重一點,建議重新回初中讀書。

    我們以實物為證據,以希臘裔、美國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口吻,描述一下中國歷史。看看外華人,怎麼評價強盛、偉大的漢朝。外華人都堅信中國秦漢歷史,如果華人自己還要懷疑,我真的無話可說。

    1.1 秦帝國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於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於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tg領導的政權。

    (秦帝國的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全球通史》 第161頁)

    ……

    可是,(秦始皇在位末期統治殘暴),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幹的繼承人,造成民眾奮起造反,以至於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滅了。

    1.2 漢帝國

    秦始皇一舉廢除了分封制,不過繼秦而起的漢朝皇帝漢高祖則更重實際且更為謹慎一他先略微恢復一點分封制,然後再將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起初他將封地授予他的兒子們和近親,不過這些封地的面積比起從前周朝的分封國的面積要小;而且,它們還被散置在由國家官員直接治理的州縣之間。

    後來,公元前127年時,漢武帝又下了一道詔令,規定各封國的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餘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

    (西漢侍從俑 公元前2世紀 《全球通史》第162頁)

    (透過漢初幾代皇帝的努力)秦始皇建立的帝國結構也漸漸恢復,只是社會上已經沒有原先的恐懼和壓迫。因此漢帝國繁榮了4個世紀,約相當於羅馬帝國的統治時間。

    漢帝國的領土也和羅馬帝國一樣遼闊。在建國之初的60年間,漢朝統治者主要是集中全力恢復國家的元氣和鞏固王朝的統治(指文景之治)。

    但是到了“好戰的皇帝”漢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時期,帝國的疆界急劇地向四面八方擴充套件。南面的部落地區被併吞,不過在帝國的這一部分地區開始由操漢語的人居支配地位之前,也經歷了長達好幾個世紀的華人移居該地區和當地各民族被同化的過程。規模最大的擴張發生在西面。在西面,中國探險隊穿過中亞,與印度西北部的貴霜帝國建立了聯絡,從而大大增加了絲綢之路的貿易量。

    後面我就不摘錄了,從劉邦在民眾起義中脫穎而出,到文景之治,再到漢武帝首開絲路,開疆拓土,世界史學家完全認同華人的物證、記載,換句話說,經過了世界範圍的同行評議,不該大塊懷疑。

    (劉邦長陵,周邊有有蕭何、曹參、周勃、周亞夫、王陵、紀信、田燃、田勝等60多座陪葬墓,反映了皇帝劉邦的開國之路)

    (漢兵馬俑,是漢初軍隊的直接物證)

  • 3 # 匹夫之責

    答:①憑空的想象:秦末國家和社會出現混亂,但作為統一了的國家,漢朝之初,應該首先怎麼治理呢?②實際做的是:無為而治,即休生養息,養精積銳,為避免地方紛爭混亂同時運用起了中國社會權力之威的"分封制"(借鑑周朝)等。而且果然由弱走向強,由散亂走向集中。

    評語:很正常的。

    [附語:①漢初之後的"尊儒",因為社會更進一步社會化了,而儒學為社會精神化的,也考慮到如一些少數民族和現在說的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思亂而推行的。②如道學、周時禮教在當時屬於較直觀或有內心感應的學說(或哲學)。](個人這麼理解。謝謝。)

  • 4 # 仚乃山上人

    如果就事論事,當然不可信,一本史記,從西漢到現在,兩千年,經歷了多少朝代多少人手?如果某任何一個朝代有一個出版商居心不良刪改一點,後世的人都很難辨別,因為古代紙張很貴,全國也沒有幾個出版商。直到明朝,普通老百姓要三代種地攢錢才能買起一本論語去做個讀書人。可見書籍稀少珍貴,想篡改歷史非常容易。

    但是問題在於,證據呢?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質疑過史記,但是隻有一本《竹書紀年》勉強可以拿來作為證據,根本找不到其它的有力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信史記,你就沒有可信的歷史了。無論你願不願意,你現在只能希望史記是信史,你只能依靠它。你別無選擇。

    另外,史記就算沒有經過篡改,但你就真的相信司馬遷的人品嗎?他真的沒有篡改一點歷史嗎?

    即使現在,你在網上發文章,也要避開當朝的諸多忌諱,很多東西要對老百姓隱瞞,從而讓老百姓把當朝當做一個完美神聖的統治者去崇拜,把前朝作為一個十惡不赦的惡魔去唾棄。

    在古代,司馬遷真的能肆無忌憚的按照歷史去寫?不用顧及當朝?司馬遷真的沒有因為個人的喜歡或厭惡而主動改寫歷史?真的沒有因為顧及當朝而被動改寫歷史?

    再者說了,就算假設後世統治者沒有刪改史書,司馬遷也沒有改寫歷史,可是司馬遷寫史記也是根據資料來的。他就算照著資料抄,你又怎麼保證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漢初各種資料匱乏,司馬遷和他父親到處蒐集人家的書籍,甚至還去聽各地老百姓講傳說故事。可是,這些書籍以及故事就一定真實嗎?就沒有虛假的、改造的?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史記傳到今天,很有可能不是信史了。但是你別無選擇,除了它你找不到其它能代替它的史書。二十五史都是這樣,它們是官方欽定的,是權威,你目前找不到比它們還權威還完善的史書。你別無選擇。

    就好像,某人頭上有一個政府,這人不知道政府的真實模樣是神仙還是惡鬼,但他沒有第二個主子,他只能相信它是神仙。他在別人那裡被傷害家破人亡,也只能指望這個政府為他做主。至於它到底會不會替他做主,他不需要考慮,因為除了它以外他沒有第二個可以依靠的主子,就算不為他做主,他又能如何?他還是隻能把它當做神仙,直到自己死去。就算這個人最後被惡鬼活剝吃了,其他人還是隻能相信它是個神仙直到死亡。真相是什麼你不知道,你只能相信目前已有的這個。你別無選擇。

    所以,你只能相信史記是真實的,相信二十五史都是真實的。無論你是主動還是被動,你別無選擇。

  • 5 # 袁衛宇

    記載漢初歷史的史書有兩本:《史記》和《漢書》。這兩本史書內容詳實而且真實,後世評價頗佳,可信度非常高。當然個別地方可能有瑕疵。

    寫《史記》的司馬遷,本身就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從大漢立國到司馬遷寫《史記》,這中間只隔了幾十年,所以司馬遷寫關於漢初的歷史,可利用的資源非常多。司馬遷甚至可以直接問當事人的兒孫輩,不用翻箱倒櫃找資料,也保證了內容的真實性。

    寫《漢書》的是東漢史學家班固,班固在寫《漢書》時,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援,班固可以到東漢的“國家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尋找漢初歷史的一手資料。這樣獲得的內容資訊,真實性當然非常高。

    所以,漢初的歷史,基本是可信的,毋須過多懷疑。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到了漢代為了證明自己執政合法合理正當,有些學者史學家說秦朝暴政暴虐,歷代改朝換代無非就是權力利益,既得利益集團再分配,也就是權力利益重新分配,老百姓還是老百姓,說秦朝暴政暴虐,其實西漢比秦朝更加暴政暴虐,秦朝的土地財富統歸中央國家朝廷所有,西漢大封功臣,又回到了周朝實行務封制度,封王,封侯,列侯可以建國,自己任命官吏,吃賦稅,在長安有大宅府地,二千石高官可以遷到長安建小宅府地,跟著劉邦進蜀中後來又打回三秦計程車兵兄弟,可以世代免勞役,以上來源於《漢書高帝記》記載,你說史書記載可信度有多高有多少,只不過我們沒有把歷史仔細閱讀,讀懂,讀明白,劉邦對這些既得利益集團說,我對得起你們,你們也得對得起我,如果你們造反,你們這些老兄弟得幫我收拾他,劉邦這道詔書明白無誤告訴跟隨他的老兄弟老士兵們,非常明白劃定既得利益集團的範圍,劉邦唯一可信賴可依賴的,就是三千從沛縣出來的老兄弟,還有60萬漢軍老兵,因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說什麼仁義道德都是假的,也就是說,所有漢軍都被賜大夫爵位,按照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就規定,凡有大夫爵位者,受田5頃,也就是500畝,可以說是大地主,當年和項羽垓下之戰,參戰漢軍就有60萬人,按五口之家計算,就有300萬人,他們全家都擁有特權,全家可以免勞役,可以說是特權階級,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佔全國可耕地面積,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就形成了所謂統治基礎,劉邦和陸賈討論,秦何以亡,漢何以興,劉邦和陸賈心知肚明,並沒有什麼敬畏之心,不是你劉邦有多麼了不起,有多優秀,而是你劉邦撿了個漏而以,講什麼仁義道德,劉邦死後,呂雉也是頭疼,怎麼對付這些勳貴,據《史記高祖本記》記載,意思是,這些勳貴,伺候老子都不服,何況兒子,乾脆全宰了他們,消除隱患,呂后執政,各諸候王列侯在經濟上有非常大的自主權力,說白了就是,隨便你們玩吧。當時漢朝關中根本所在,人口只有30%,財富佔整個中國60%。在不見血的經濟戰爭,還是朝廷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給鰲拜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