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這樣說

    清朝一等公、輔政大臣、太師瓜爾佳·鰲拜是康熙初年的著名權臣,也是被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下詔囚禁至死的罪臣,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作為康熙帝的孫子,卻為瓜爾佳·鰲拜平反,在悅史君看來,這一點都不稀奇,只是延續乃祖乃父的慣常操作。

    說到底,瓜爾佳·鰲拜對愛新覺羅皇室乃至清朝江山,都是有大貢獻的。

    第一,清初戰功赫赫

    瓜爾佳·鰲拜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信男公瓜爾佳·費英東的侄子,出身將門,作戰英勇。

    明朝崇禎十年,清朝崇德二年(1637年),在進攻明朝戰略要地皮島時,瓜爾佳·鰲拜奮勇爭先,“渡海搏戰”,一舉拿下皮島,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大喜過望,以首功將瓜爾佳·鰲拜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明朝崇禎十四年,清朝崇德六年(1641年),瓜爾佳·鰲拜跟隨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圍攻錦州,擊敗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援軍與錦州守將祖大壽,“五戰皆捷”,清太宗為他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第二,支援嫡派皇嗣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去世,勳臣貴族圍繞皇位繼承,展開激烈鬥爭。

    鑲黃旗護軍統領瓜爾佳·鰲拜在清太宗的長子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與清太宗的弟弟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之間,堅決支援愛新覺羅·豪格,甚至以死相逼要求冊立清太宗的兒子為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最終讓步,擁立清太宗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

    愛新覺羅·多爾袞掌握大權後,多次懲罰立有大功的瓜爾佳·鰲拜,甚至有三次險些“論死”。

    南明永曆四年,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皇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去世,親政後的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開始將瓜爾佳·鰲拜引為心腹,先後任命為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晉爵世襲二等公,並在遺詔中任命他為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

    正是因為瓜爾佳·鰲拜有以上大功勞,康熙帝原諒了他的種種罪惡,以“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的名義,讓他在囚禁中去世。

    而在瓜爾佳·鰲拜死後40多年,對他的平反行動就開始了,悅史君給大家看看幾個具體動作和節點。

    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主動為瓜爾佳·鰲拜平反,追賜他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並讓他的從孫瓜爾佳·蘇赫、孫子瓜爾佳·達福襲爵。

    清朝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繼位,追復瓜爾佳·鰲拜為世襲一等公,並加封號為“超武”。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重新追復瓜爾佳·鰲拜的功過,下詔命他的後代停襲公爵,改襲一等男。

    現在應該很清楚了吧,康熙帝爺孫三人都知道瓜爾佳·鰲拜有功勞,都給他做過平反工作,乾隆帝其實是往回走了一大步。

    最後,悅史君要總結一句的是,瓜爾佳·鰲拜絕非單純的權臣,他的功勞絕對是大頭!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2 # 都之都

    努爾哈赤剛起兵的時候鰲拜的爺爺就帶領五百人加入到他的陣營,給努爾哈赤莫大的鼓勵,把他感動的稀里嘩啦。其後鰲拜的大伯屢立奇功:薩爾滸之戰騎的馬驚了,往戰場外跑,兵要潰散。此時見他飛馬而還,大吼:建州兒朗只有血戰沒有撤退!穩住陣腳,勝。後打葉赫那拉部,努爾哈赤見葉赫部死戰,叫人去讓他退兵,他不退。第三次命令發出去後他回來了,手裡拿著葉赫部首領的首級,打下來了!

    他叫費英東。愛新覺羅家對他的態度從皇太極把他葬在努爾哈赤墓邊就知道了。拜努爾哈赤就是拜費英東!

    出身是顯赫,但草創時期看重的是軍功。鰲拜在第二次徵北韓時顯露頭角,更著名的是打皮島(眼熟吧?毛文龍毛總兵地盤),幾乎以一己之力拿下看似不可能拿下的皮島。然後拿到了巴圖魯稱號(來自蒙語拔都,成吉思汗的孫子又同名的,同義)。從努爾哈赤時代到清朝滅亡只有三十多人有這稱號。之後一路尾隨李自成部屢立戰功。

    皮島一戰成明後他一度成了皇太極的親衛隊長,忠心耿耿。什麼王公大臣都不在話下,只對皇太極負責。皇太極好幾次對他大加讚賞。

    一切順利的時候皇太極以不到50週歲,死了。因為他擁戴的繼承人不是福臨,順治年一開始就受到排擠,後來更被多爾袞解除了所有職務。多爾袞死後順治啟用反多爾袞的大臣,鰲拜覆出。

    順治和鰲拜關係好的不得了。如果順治夠長命,鰲拜肯定也會善終,君臣和諧。天不遂人願,20歲就死了。臨終時把兒子託付給了四個外姓人,託孤顧命大臣。

    排第一的索尼和鰲拜同起同落好幾次,老相識,雖然極其聰明但已經是老頭,基本半退。另外一個懶得管朝政,還有一個是出賣自己的上司多爾袞(這樣的人註定被廣泛鄙視)上位的。慢慢地權利集中到了鰲拜手中。

    鰲拜掌管朝政八年,很有些業績:息兵,不打仗了 遷民……四川人應該記住,經過明末各種戰亂四川此時是十室九空。鰲拜政策性從湖廣遷民充實,才又成了天府之國。把明朝十三司掃蕩掉,清朝一朝就杜絕了宦官轉政的隱患。凡此種種,還有很多。

    對清庭而言,鰲拜的過只在對待康熙的態度上,篡權之類的話沒有人會相信。八年的專權養成了飛揚跋扈,說一不二的霸道勁兒。怒目圓睜捋著袖子走向康熙大吼後他倆的矛盾已經不可化解。他小看了十四歲康熙要親政的決心,小看了孝莊為康熙做的縝密部署(索尼的兒子索額圖登臺),最終是康熙擒鰲拜的故事了。

    鰲拜家族三代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前期,對清庭可謂鞠躬盡瘁功不可沒,又並非罪不可赦。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早在康熙、雍正兩朝都給與了他平凡,到乾隆時已是第三次了。

  • 3 # 遊弋歷史長河

    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朝的權臣、一等公、輔政大臣、太師瓜爾佳鰲拜,獲罪下獄,同年死於獄中,但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為鰲拜平反。

    當時專權的鰲拜對康熙皇帝的統治造成了巨大的危機,康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鬥倒鰲拜,掌握了實權,但為何到了乾隆(康熙皇帝的孫子)時期,要為鰲拜平反呢?這其中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鰲拜的權臣之路是如何開始的?

    家世

    鰲拜的叔叔是後金(清朝前身)建立時的開國功臣費英東,出身將門,善於騎射。

    戎馬征戰

    早在皇太極(康熙皇帝的爺爺)在位時期,鰲拜就成為陣前一員猛將,曾在攻皮島、松錦之戰的作戰中表現優異,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圖 鰲拜(劇照)

    忠心為國 擁立新君

    除了戰場上的勇猛,鰲拜對皇太極也是極為忠心的。皇太極死後,皇太極長子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展開皇位的爭奪,握有軍權的鰲拜成為可以左右皇權歸屬的重要因素。

    出於對皇太極的忠心,鰲拜自然不希望多爾袞上位,鰲拜就和索尼、譚泰等大臣商議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即位,但多爾袞權勢很大,經過了多次商議,最終幾方勢力採取了折中方案: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進行輔政。

    多爾袞當權 鰲拜受到打壓

    順治帝(福臨)登上皇位才6歲,多爾袞成為攝政大臣,就開始千方百計迫害當時擁立豪格和福臨的大臣,鰲拜自然也在其中。

    圖 多爾袞

    從順治初年直到順治七年,鰲拜多次受到多爾袞的迫害和打壓,多次被革職、降爵。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突然病逝,順治皇帝親政,情況就得到了扭轉。

    位及人臣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親政,他自然想起了當時擁立他上位的幾位大臣,鰲拜也不例外,將他視作心腹,陪侍在順治皇帝身邊,可以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有一次鰲拜生病,順治皇帝親自前去探望,可見順治帝對鰲拜是非常信任的。

    成為輔政大臣 專權之路終於到來

    順治十八年(1661年),24歲的順治皇帝去世,6歲的玄燁(康熙)成為新的皇帝,順治皇帝讓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共同成為輔政大臣,希望他們可以齊心協力。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想法是很好的,但事實卻沒有那麼簡單。

    位列輔政大臣首位的索尼,是清朝的四朝元老,威望很高,但他年事以高,很多小事情都不怎麼過問;而蘇克薩哈原本是站在多爾袞一邊的;遏必隆為人懦弱;這就給了軍功很高、野心巨大的鰲拜以專權的機會。

    後來,年老的索尼去世,蘇克薩哈在政治鬥爭中被打敗丟了性命,遏必隆又拿鰲拜沒有辦法,鰲拜的專權越來越肆無忌憚,朝中處處都有他的黨羽,眼線,逐漸成為威脅皇權的存在。

    權臣倒臺 晚景淒涼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將鰲拜從都城調離,取得了都城的控制權,後在宮裡找了很多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為逮捕鰲拜做準備。有一次鰲拜覲見康熙皇帝,康熙的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被當場抓獲,並宣佈鰲拜的30條大罪,原本是要革職斬首的,康熙念及鰲拜昔日的功勞,就把鰲拜囚禁了起來,其他黨羽迅速進行了清除,鰲拜與當年就在囚禁中去世,享年59歲。

    圖 鰲拜被眾少年捉住

    這樣專權、培植黨羽的大臣,卻在後來的雍正時期,乾隆時期先後得到平反,恢復爵位,這是什麼原因呢?

    鰲拜對清朝確實是有大功的,這點毫無置疑。

    首先就是鰲拜在後金時期和清朝初年,在戰場上都是立下軍功的,這樣的開國功臣理應得到優待。

    其次,鰲拜對清朝是忠心耿耿的

    在皇太極死後,握有軍權的鰲拜成為左右皇權歸屬的關鍵人物,後來又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即位,對清朝可謂是忠忠耿耿、功勳卓著的,在康熙皇帝為他治罪時,就得考慮鰲拜的功勞,沒有殺他,而是採取囚禁這樣的方式處理,後來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為他平反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雖然鰲拜有過專權的行為,對皇權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但也不是謀反這樣的十惡不赦的大罪,隨著時間的推移,恢復他的爵位,體現皇帝對功臣的寬容,是十分有必要的。

    雍正皇帝追封鰲拜爵位,允許世襲

    雍正皇帝時期,追復瓜爾佳鰲拜為世襲一等公,並加封號“超武”。

    乾隆皇帝封鰲拜男爵,繼續世襲

    乾隆皇帝重新考慮了鰲拜的功過,下詔命他的後代停襲公爵,改襲一等男。

    總結

    由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都是知曉鰲拜的功過的,對於清朝來說,鰲拜的功勞是遠遠大於他的過錯的,這也是他能夠被平反的原因。

  • 4 # 伴君讀史

    鰲拜是康熙初年著名權臣,出身將門,作戰英勇。在與明朝作戰時曾攻打過明戰略要地皮島,一舉拿下被賜號“巴圖魯”勇士,皇太極將鰲拜晉爵,後期隨鄭親王在圍攻錦州時,一舉擊敗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援軍,清太宗去世後,堅決支特豪格冊立清太宗兒子福臨為帝!在多爾袞掌權後多次懲罰鰲拜,差點要他性名,可以說為大清創立,皇位傳承,立下汗馬功勞!

    康熙時期沒給鰲拜平反,對他戰功將他子孫追封男爵。乾隆四十五年時,乾隆對鰲拜功績加以肯定,但對他世襲罔替的爵位改襲一等男,因為鰲拜沒想過謀逆,只是沒把康熙當回事,渺視皇權。所以只把他幽禁致死,鰲拜己經阻礙康熙集權,不得以除掉他!

    鰲拜隨太宗,東征西討。戰功卓著,太宗去世後,還和索尼等大將公開擁立皇子繼位,順治登基後,將鰲拜引為心腹,順治死後,遺詔鰲拜為四大輔政之臣,後來鰲拜將輔政大臣蘇克薩哈整死,自己獨纜大權。權利太大,把康熙當成小孩子輕視,對皇權掣肘,所以搬掉他!

    中國從古代政治規矩越來越嚴,春秋時君王與大臣平起平坐,到隋唐時宰相權力愈來愈大,能在朝會上賜坐,宋代後朝臣上朝是站立,明代廢除宰相,皇帝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清朝也一樣,不管個人多大功勞,都得服從皇權!

  • 5 # 黑LuS

    鰲拜其實很冤,皇帝就是卸磨殺驢。

    而乾隆的平反也是有理有據的。

    一、鰲拜並沒有謀逆

    鰲拜從頭到尾都沒有謀逆或背叛的跡象,只是自視甚高,甚至目中無人。

    二、鰲拜戰功赫赫

    鰲拜自少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攻克皮島,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同時也是清朝三代元勳、權臣。

    鰲拜的神勇在當時已經有點神化了,儘管有點囂張,但鰲拜確確實實也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人已經過世了,但影響力還在,如果加以追封,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效果。

    三、鰲拜出身顯赫

    鰲拜是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是純種的滿州人。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出身將門,精通騎射。

    所以怎麼看,鰲拜也是滿洲人當中的名門望族,為其平為,也是挽留滿洲人的面子。

    四、康熙、雍正在位時也給鰲拜過

    哪怕是康熙殺的鰲拜,康熙在生前也為鰲拜平反,在康熙五十二年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然後雍正上位後,賜予祭葬,復一等公,加封號“超武”,世襲罔替。

    乾隆四十五年(1780),追覆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

    康熙擒鰲拜

    當康熙決意剷除鰲拜集團時,鰲拜黨羽已經遍佈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

    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

    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此前,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親舊,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大家說:“怕皇帝。”康熙於是佈置逮捕鰲拜的事宜。

    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 6 # 豪哥讀史

    史書記載,康熙八年5月26日,16歲的康熙皇帝設計將鰲拜引入宮中,然後命令身邊的少年侍衛一擁而上將其打翻在地。雖然鰲拜是滿洲“巴圖魯”,而且久經戰陣,武功高強,但是他沒料到康熙會採取突然行動,結果反應不及,當場遭到擒拿,他的黨羽也隨之散夥。

    緊接著,大臣們議定了鰲拜的30項大罪,康熙皇帝感念鰲拜有功於國家,並且沒有篡位之心,下令免除他的死罪,將他囚禁起來。鰲拜在獄中忍受不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折磨,不久去世。

    對於這位曾經的功臣,康熙皇帝還是本著仁德之心,充分給予寬恕。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追賜鰲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即位後,恢復了鰲拜一等公的爵位,並且允許他的後代世襲罔替;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正式為鰲拜平反,但是將他的一等公爵降為一等男爵。

    由此可見,康雍乾三任帝王都肯定了鰲拜的功績,只不過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康熙皇帝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雍正也不好公開違背皇父的意思,到了乾隆皇帝時期,鰲拜事件已經過去上百年,人們已經逐漸淡忘,徹底平反也不會引起騷動。

    而且,乾隆認為,一個偉大的帝王應該以“仁義”為治國根本政策,給鰲拜等曾經的“罪臣”平反,正好能夠體現他的仁義胸懷。除了鰲拜之外,乾隆還給多爾袞平反,要知道,多爾袞曾經被順治皇帝挫骨揚灰,死後待遇遠不如鰲拜,乾隆卻公然為其平反,可見他確實有十足的膽魄。

    另一方面,乾隆也是為了表示自己和雍正皇帝不同。雖然雍正和乾隆是親父子,乾隆也一直對雍正很尊重,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是特別欣賞皇父的為政方針和處事風格。因此,乾隆即位後多次和雍正“唱反調”,其中最有名的事情就是為“八爺”允禩、“九爺”允禟平反,恢復他們的皇室宗籍,還釋放了被囚禁的十阿哥允䄉和十四阿哥允禵。

    總的來說,乾隆為鰲拜等人平反,一方面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博大胸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收買人心,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眼光和手段,在這方面,乾隆做得很好。

  • 7 # 對不對尬聊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是知道鰲拜的功勞很大的,但是他還是想盡了辦法把鰲拜擒獲,並且把他軟禁至死。結果最後卻為他平反,雍正帝即位後,“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並於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這些都說明,即使是在清代,鰲拜也不是奸臣,而是被清帝褒獎的有功之臣。

    鰲拜為什麼最後會被康熙皇帝處置清算呢?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切獨擅專權,與康熙皇帝的君權形成激烈的衝突。大家都知道鰲拜代表著滿洲關外舊臣的勢力,長期把持著朝政;但隨著康熙皇帝日漸長大,圍繞在皇帝身邊,新的滿洲貴族也在不斷壯大,形成了以康熙帝為核心,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大學士明珠、索額圖等組成的新的勢力集團,他們並瞭解也不留戀關外的生活,一心想的就是統治全中國。兩個集團相爭的結果,就是皇權的勝利鰲拜在清朝算是三朝元老,他輔佐了三代帝王,在太宗、世祖兩朝都是戰功赫赫的勇士和將領,特別是在太宗病逝、世祖即位的問題上,鰲拜帶領兩黃旗將士堅定地站在了“立太宗子”的立場上,並從未向多爾袞屈服過。

  • 8 # 子不揚

    這個回答下面全都是洗稿件,不自己查史料,不看古籍。

    並不是乾隆給鰲拜平的反,而是雍正給鰲拜平反的,乾隆反而是又將鰲拜的名聲打壓下去,降低其世襲的爵位!

    鰲拜本來是順治帝欽定輔佐幼年康熙的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後來鰲拜長期把持著朝政,蠻橫專權,結黨營私,在自家裡就把國家大事給定了,偽造聖旨肆意加害於他不和的大臣,殺戮無辜,如此肆意專橫,完全不把年少的康熙放在眼裡。所以後來就發生了經常出現在影視劇裡面,康熙擒鰲拜的故事。

    康熙是鰲拜肆意專橫,把持朝政的受害者。康熙當時列出了鰲拜三十條大罪,抄了鰲拜的家,停了鰲拜家的爵位,但是還是看在鰲拜為皇家效命多年,且立功無數的情況下,不忍心將鰲拜殺頭,鰲拜最後老死在監獄裡。

    文獻裡記載的,康熙五十二年的時候,康熙皇帝又想起鰲拜以前的功勞,想起他為清朝做出的貢獻,決定恢復他的爵位。於是追賜鰲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爵位,讓他的侄孫蘇赫繼承爵位,孫蘇赫死後,才讓鰲拜親孫子達福繼承爵位。

    可以看到,康熙在晚年的時候,其實已經給鰲拜平反了,但是卻沒有徹底平反。因為鰲拜被抓前的爵位是一等公,而康熙追賜鰲拜的爵位為一等男爵,差了一個檔次。所以康熙對待鰲拜,應該是比較公平的處置。

    到了康熙兒子雍正上位後,就徹底給鰲拜平反了。雍正五年,雍正給鰲拜賜祭葬,重新恢復鰲拜被擒前一等公的爵位,允許世襲,並且追加鰲拜為超武公。

    到了雍正這兒,鰲拜才算是徹底的被平反了,這時候世襲授勳的也是鰲拜的孫子達福。達福這人果然有福氣啊,憑著死了那麼多年的爺爺,沒見啥功,就加官進爵。

    那乾隆做了啥呢,乾隆四十五年,這時鰲拜已經死了100多年了。乾隆又把鰲拜的時拿來說,又在大臣面前數落鰲拜的罪狀,又推翻了他爹雍正的平反,還是將鰲拜的世襲爵位降到了一等男。而且乾隆還將被鰲拜誣陷謀害的人的子孫都查詢一番,將他們錄用。所以乾隆也是恢復了他爺爺康熙對於鰲拜的評價以及處置,也是算中肯的。

    《清史稿 列傳三十六》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鼇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鼇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鼇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清史稿 卷九 雍正本紀》雍正五年。。。十一月。。。丁卯,復鰲拜一等公,令其孫達福襲。

    那為啥雍正要給鰲拜平反呢。雍正和鰲拜或者他的後人關係好?雍正突然感覺鰲拜是冤枉的?其實都不是的,咩咩羊覺得,這種評前世人功過的做法,除了後人得勢,強烈要求恢復其名譽外,就是有當政者因為政治目的,想要樹典型,改變思想,做給當時的人看罷了。

    雍正有啥政治目的呢?咱們來試著分析一下:

    既然是有目的,那我們再看一下,雍正在給鰲拜平反的前後幹了什麼大事。那就是抓了年羹堯,並讓他自殺。

    年羹堯又是誰?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堯的妹妹是敦肅皇貴妃,是首位漢族血統出身的貴妃,雍正剛當上皇帝的那一年就被賜為貴妃,雍正皇帝對她是寵愛有加,地位僅次於皇后。

    在康熙當政時,年羹堯就在軍中擔任要職,還率軍收服了西藏。到了雍正登基之後,年羹堯那就更是深受倚重。特別是平定了青海的叛亂之後,雍正甚至視年羹堯為“恩人”,年羹堯封爵同鰲拜被擒前一樣,也是一等公。

    這年羹堯啊,仗著自己的戰功,也開始學著鰲拜狂妄自大起來。年羹堯從外返京,要求朝廷大臣都去郊外伏地跪拜迎接,年羹堯坐在馬上看都不看這些大臣一眼。那些朝廷重臣跟年羹堯說話,他也只是點點頭不搭理。甚至在雍正面前,他也是驕橫無比,雍正施政懲賞大臣,京城裡也都傳是雍正聽了年羹堯的話。這簡直就是鰲拜第二嘛。

    雍正三年,皇帝和年羹堯關係破裂。定了年羹堯九十二條罪,比鰲拜整整多了六十二條罪,讓年羹堯在獄中自裁。殺了年羹堯一個兒子,其他兒子發配到邊疆戍邊。

    年羹堯雖然罪大惡極被雍正賜死,但是對於雍正自己愛妃的其他家人,他並沒有進行連坐降罪。在雍正五年的時候,雍正平反鰲拜。後來又赦免羹堯的兒子,將他們從邊疆調回,由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管教。

    鰲拜雖然蠻橫,但是對皇帝還算忠心。我們再來看看,鰲拜的兒子達福承襲了 鰲拜的公爵位。達福的兒子岱屯也世襲一等公,並且擔任過散秩大臣。達福的孫子德成、德勝都承襲騎都尉(由於達福陣亡而獲得的爵位)。另外,鰲拜的孫子達禮善曾任副都統。鰲拜被平反後其後代也都得到了重用。

    所以我的推測是,雍正平反鰲拜,是出於政治利益。警告滿族子弟,要忠於皇室,維護滿族皇室的利益和聲譽。即使最後犯錯,也能被原諒,可以蔭庇子孫。而不要學年羹堯,站隊年羹堯這個漢人底下作威作福,甚至威脅皇權。

    一家之言,有點牽強附會。只能從史書中尋找蛛絲馬跡。各位看官自行斟酌。

  • 9 # 江湖小曉生

    不光乾隆要給鰲拜翻案,就連雍正也已經恢復了鰲拜子孫的爵位,甚至連康熙到了晚年,都覺得鰲拜有點兒冤枉。

    康熙八年,鰲拜就被康熙囚禁致死了。可是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還是沒能忘記鰲拜,甚至想起了鰲拜昔日的功勞,追贈他為一等梅勒章京。

    雍正登基以後,恢復了鰲拜家族一等公的爵位,世襲罔替,並且允許祭葬鰲拜。

    到了乾隆年間,就徹底給鰲拜平反了。不過有功有過,乾隆老爺子都給列舉了出來,因此撤銷了他們家一等公的爵位,只保留了一等男爵,依舊世襲罔替。

    由此可見,康雍乾三代帝王,對鰲拜這個人的功績都表示了充分的認可,尤其是雍正對鰲拜的認可是最高的,這是為什麼呢?

    一、鰲拜有迎立之功。

    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鰲拜,就沒有康雍乾這三位帝王。為啥?鰲拜是鑲黃旗人,正兒八經的皇太極嫡系。

    皇太極猝死後,沒有安排誰來繼位。這個時候手握大權的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爭奪皇位。按道理這事兒輪不到鰲拜插嘴,人家都是親王級別的人在研究這事兒,你一個鑲黃旗護軍統領有什麼資格插嘴?

    你別說,鰲拜對皇太極是真的好,他聯合上了索尼、譚泰等8人一起到豪格家裡發誓,一定會擁護豪格做皇帝。鰲拜級別不高,可手握重兵,所以他倒向誰非常重要。

    所以在選皇帝的時候,鰲拜雖然沒資格入殿,可他帶著兩黃旗大臣一起在大清門盟誓,這是赤裸裸地威脅有沒有?

    與此同時鰲拜安排了兩黃旗的精銳護軍將崇政殿團團圍住,啥意思?只要接班人沒選好,那麼對不起,那就只能火併了!

    多爾袞雖然級別高,可人家手裡有兵啊,要真的火併了,你看誰吃虧。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只好做出了讓步,既然你要選皇太極的兒子,那麼就選個年紀小點的好了,就這樣6歲的順治皇帝便登基了。

    所以說沒有鰲拜這種火併的準備,順治還真的未必能坐上皇位,沒有順治,又怎麼會有康雍乾三位皇帝呢?

    當然了,事後多爾袞找了不少藉口把鰲拜差點給整死,這就更加證明了一點,鰲拜對皇太極這一脈是忠心耿耿的。康雍乾三帝自然對鰲拜是心存感激的。

    二、鰲拜是開國功臣。

    鰲拜的伯父費英東,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身經百戰,號稱萬人敵。因此努爾哈赤把孫女嫁給了費英東,從此和瓜爾佳氏聯姻。

    鰲拜作為將門之後,一點兒也沒丟瓜爾佳氏的臉。他從小苦練騎射,長大以後便投身軍旅,跟著皇太極先後攻打了察哈爾、北韓。

    第一,皮島之戰中鰲拜作戰勇猛。

    在皮島之戰中,鰲拜身先士卒,帶著本部人馬率先衝上皮島。真的是不要命,因為那時候明軍炮箭齊飛,能頂著強大火力往前衝的人,絕對是牛人。

    在鰲拜的努力之下,皮島很快就被攻克了。由於這次戰功,鰲拜被皇太極晉封為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

    第二,松錦會戰中,鰲拜五戰皆勝。

    當時崇禎讓洪承疇帶著13萬大軍和皇太極決戰,想要早點結束遼東戰事。當時鰲拜跟著濟爾哈朗正在猛攻錦州,結果腹背受敵。

    鰲拜的英勇睿智再次凸顯了出來,他帶著本部人馬,在沒有命令的前提下,主動攔截了明朝的騎兵,並且將其擊敗。此後又攻克了明軍的陣地,連續五次衝鋒,全都獲得了勝利。

    好傢伙,鰲拜一口氣立下如此大功,直接被晉封為一等梅勒章京。此後皇太極的援軍殺來了,鰲拜再接再厲,重創明軍,因此鰲拜升任護軍統領。

    第三,西充之戰,鰲拜當居首功。

    入關以後的鰲拜就更牛了,他跟著阿濟格討伐李自成,在湖北地區前後打了13場大戰,將大順軍打得潰不成軍。

    擊敗李自成後,鰲拜又跟著豪格掉頭進攻四川的張獻忠。在西充地區鰲拜身先士卒,帶領本部人馬第一個往前衝鋒。張獻忠壓根就擋不住鰲拜的強大攻勢,結果張獻忠本人還在亂軍中被殺。鰲拜在這一戰中當居首功。

    你說說看,這樣一個為清朝開國立下如此汗馬功勞的人,怎能不被康雍乾三代帝王懷念呢?說清朝開國曆史,永遠都繞不開鰲拜這個人,這也是為啥鰲拜會被平反的主要原因。

    三、關鍵鰲拜也沒犯啥大罪啊!

    說了那麼多,如果鰲拜真的有謀反,那再多功勞和背景也是白搭。所以說鰲拜真的有謀反嗎?不好意思,這還真沒有。

    順治臨終前,將索尼、蘇克薩哈、鰲拜和遏必隆立為四大輔政大臣,讓他們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

    這裡面索尼年紀大了,遏必隆是個牆頭草,唯獨蘇克薩哈和鰲拜過不去。可蘇克薩哈這個人是有黑歷史的,他過去忠於多爾袞,可在多爾袞死後,他果斷出賣了多爾袞集團,成了一個政治小丑。

    所以鰲拜打心眼裡瞧不起這個人,因此找機會把蘇克薩哈搞死了。這麼一來四大輔政大臣中,鰲拜可謂是一家獨大了。

    尤其是索尼去世以後,康熙少了一個制衡鰲拜的重量級人物,這使得鰲拜說一不二,逐漸威脅到了皇權。

    可是鰲拜篡位了嗎?並沒有。鰲拜只是專權而已,他始終把康熙當成一個孩子,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惜康熙早就成熟了,他哪裡肯做傀儡?

    因此這是一場權力之爭,並不是說鰲拜有謀反的心思,所以被康熙給滅了。康熙也是為了爭奪權力而已。鰲拜之死,的確有些冤枉。

    總結:鰲拜的事情告訴後人,輔政大臣未必靠得住。

    多年以後,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快要嚥氣了,他一口氣給同治皇帝找來了8位輔政大臣。這裡面有滿人有漢人,有皇室宗親,也有朝中重臣。

    就算是這樣的組合,咸豐皇帝還是不放心,所以又給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后弄了一枚印章,沒她們倆蓋章,聖旨無效。

    好傢伙,直接把輔政大臣的權力給剝奪了。由此可見,鰲拜事件過後,清朝皇帝輕易不敢動用輔政大臣制度。畢竟容易產生權臣。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0 # 乾脆就叫第一評論員

    因為乾隆是個敗家子

    吃著爺爺和爸爸的紅利,一直想幹點啥事,卻又沒有能力幹啥事,就想幹點與眾不同的事!

  • 11 # 月關略萌

    乾隆皇帝出了名的愛平反,可謂“平反專業戶”。在乾隆晚年時期,他接連為諸多皇室宗親、滿清貴族,甚至是前朝將臣進行了翻案平反。乾隆的“平反清單”中包含了許多“似姦非忠”之輩,康熙時期的權臣鰲拜赫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給鰲拜平反呢?

    第一、乾隆擁有前人不具備的翻案平反基礎和前提條件

    康熙、雍正在位期間雖然偶然也有一些翻案平反,但跟乾隆皇帝一比簡直就是天差地別。乾隆之所以可以如此肆無忌憚的去搞平反,主要還是得益於清朝入關百年來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到了乾隆時期,大清已然立國百年,根基紮實穩固,皇權史無前例的高度集中,從而讓乾隆沒有“後顧之憂”,擁有了翻案平反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皇權跌宕起伏、不穩定,皇帝哪有心思去搞其他,只有皇權穩固後的皇帝才能放開手腳、為所欲為。

    從女真部落聯盟到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標誌著權力由部落聯盟轉化為愛新覺羅家族內部權力。從皇太極的登基稱帝到順治繼位,再到多爾袞攝政專權,大清最高權力始終保持在宗族內部流轉。直到順治給康熙安排四位非宗室輔政大臣,再到康熙親政後,皇權才漸漸掌控在皇帝手中。然而在經歷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制度”,到了乾隆繼位,大清皇帝才真正完全掌控了大清最高權力。這個時候標誌著大清皇權經歷了百餘年後,最終終於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乾隆皇帝無疑是第一個完全自由掌控皇權的大清皇帝,這也是他能夠“隨心所欲”翻案平反的最大倚仗和前提條件。

    第二、乾隆皇帝的翻案平反有著極為濃重的政治目的

    乾隆皇帝為何樂衷於翻案平反?乾隆並不是真的閒著沒事喜歡去翻案平反,在這些平反背後蘊藏著極為重要的政治目的。包括他為八叔、九叔平反,為多爾袞、阿濟格等人平反,除了這些皇室宗親生前本身有著極大的功勳以及沒有觸及諸如謀反等底線,根本原因在於其示好、拉攏皇室宗親,穩固皇權和維持朝廷政治局面的穩定。

    除此之外,滿清入關後由上而下的迅速漢化也是推動乾隆屢次翻案平反的原因。從順治到康熙,再到雍正和乾隆,入關後的大清皇帝一個比一個精通漢學。尤其是乾隆皇帝,在詩詞、書畫等方面更是格外的沉迷和喜愛,對於漢族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接受程度和認同感達到了最頂峰。在儒家思想體系中,對於一個王朝來說,“忠君愛國”自然是對於人臣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因此,乾隆除了為皇室宗親平反,還為一些“忠君愛國”的人臣也進行了平反。以這些被平反的“忠臣”為典型和榜樣,宣揚“忠君愛國”的思想,進一步拉攏人心、穩固統治地位。

    第三、鰲拜雖是權臣,更是忠臣

    “智擒鰲拜”的故事可謂耳熟能詳、深入人心,充分體現了少年康熙的智慧,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明君形象,同時也讓鰲拜徹底成為了一個“反派角色”。那麼,歷史上的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先來簡單羅列一下鰲拜的生平。

    鰲拜出身滿洲鑲黃旗,瓜爾佳氏,是後金五大臣之一、開國元勳費英東的侄子。出身將門的他跟隨皇太極四處征戰,在攻克皮島、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等等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由此也換來了榮耀、爵位以及皇帝的信任。

    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鼇拜忠勤戮力,進一等。

    除了戰場上的戰功,鰲拜對於順治皇帝的繼位有著擁立之功。皇太極死後沒有留下遺詔,引發了多爾袞和豪格之間對於皇位的激烈爭奪。鑲黃旗出身的鰲拜作為皇太極嫡系,堅定不移的支援由皇太極子嗣繼位的立場。正是因為有著以鰲拜等將領為首的堅決對抗,才迫使多爾袞最終妥協,不得不接受由順治繼位的建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鰲拜等人始終如一的堅定擁護,才令大清皇位得以在順治一脈傳遞。作為順治皇帝的後代,乾隆皇帝無疑也是受益者。

    面對氣勢洶洶、咄咄逼人的多爾袞兄弟,手握兵權但“人微言輕”的鰲拜能夠堅定立場,不低頭不畏縮,這是對於皇太極的絕對忠誠,對於大清的絕對忠誠。為此,在多爾袞攝政專權期間,鰲拜多次被多爾袞迫害,險些喪命,這些都是證明鰲拜“忠誠”的直接證據。

    鰲拜對於大清、對於皇太極和順治的忠誠是毋庸置疑,也是無法磨滅的。不可否認的是,在被順治認命為四大輔政大臣之後,尤其是索尼老死、遏必隆無主見,迫害死蘇克薩哈後,在面對年幼的康熙時,權力帶來的慾望讓鰲拜迷失了自我,走上了權臣專權的道路。但即便如此,在被康熙“智擒”後,鰲拜也始終沒有過絲毫謀逆造反的舉動。

    念鰲拜,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免死,革職,籍沒,仍行拘禁。

    從康熙對鰲拜的處置結果來看,康熙也不曾將鰲拜認定為謀逆,並且肯定了鰲拜對於大清的功績以及對於順治皇帝的忠誠。

    因此,鰲拜是一位權臣不假,但他更是一位立下過大功的忠臣。正是鰲拜的“忠臣”標籤,讓乾隆皇帝為其翻案平反,成為了乾隆皇帝宣揚“忠君愛國”思想的正面教材。

    綜上所述,乾隆皇帝之所以為鰲拜平反,看重的就是鰲拜對於大清、對於大清皇帝的那份忠誠。

  • 12 # 型男範兒

    久經沙場的鰲拜,立下赫赫戰功,但也因自視功高,堂而皇之地在宮內橫行霸道,因此招致皇帝的極其不滿,被16歲的康熙大帝當場擒拿,標誌著以他為首的黨羽集體解散,後來康熙為何又要為他平反呢?

    擒拿定罪,不久後去世。

    皇帝設計擒拿鰲拜,對整頓朝綱具有重要意義,皇帝的在朝廷當中的實際權力得到了保障,大臣也敢於進言。為了重新樹立皇帝的威信,也為了給文武百官一個交代,如何處置鰲拜成了十分重要的一件事。而由於鰲拜在朝為官期間,其行徑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所以皇帝一定要著重處理。

    輝煌了一輩子的鰲拜,沒想到在自己晚年中會有這樣的牢獄之災。人生的失落、對世事的感嘆、官道的墜落,讓他感覺到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在囚禁的過程中,他的情緒壞到了極點,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打擊,不久之後,揹負著三十項大罪的他去世了。

    皇室寬恕,追加官爵。

    在康熙八年的時候,康熙大帝捉拿鰲拜。康熙五十二年的時候,康熙大帝追賜鰲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這也算是康熙顯示了自己的仁慈之心。在叛亂平息了較長一段時間之後,他們開始正確認識鰲拜的歷史功績。雍正上臺之後,重新恢復鰲拜一等功的官爵,並且允許後代子孫世襲。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五年正式確認了鰲拜的歷史地位,承認他為整個王朝作出的貢獻。

    仁義治國,贏得民心。

    乾隆皇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並且仁義治國的賢明君王。他深知,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但這是歷史經驗和教訓,只有透過不斷地回顧歷史,才能避免當下可能發生的危險。鰲拜是一個功勳和罪過兼而有之的大臣,認可鰲拜的歷史功勳,可以很好地給當下的大臣做榜樣,他們不必畏手畏腳,不必擔心害怕犯錯而不敢做事。但同時要看到鰲拜犯上作亂的大罪,要給那些心思不純的大臣一個教訓和前車之鑑。也為鰲拜家族及其祖孫帶來了好訊息,至少不會受到更壞的影響了。

    迎立之功,開國功臣。

    在順治皇帝登基之前,多爾袞和皇太極之子豪格在爭奪皇位,手握重兵的鰲拜同索尼等人一同商量,支援豪格登基。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波瀾下,鰲拜暗中調集人馬,做好隨時發生突變的可能性。多爾袞看到局勢不妙,便再沒有進行皇位的爭奪。鰲拜本就屬於皇太極嫡系,這次又做了如此大事,他的地位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鰲拜是名副其實的將門之後,他的祖父就是身經百戰的費英東。他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之下,從小練習武藝,騎射、兵器等樣樣精通。在與明軍進行的皮島之戰中,鰲拜勇猛作戰,明知對方炮火和士兵都非常猛,但還是不顧一切地衝上前去。鰲拜也在此次戰役中立了大功,回去之後受到賞賜。在後面的諸多戰爭中,他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寫在最後

    乾隆皇帝給鰲拜平反,一方面是處理朝廷內部矛盾一個十分重要的事件,意味著掌權者對歷史事件的態度,對諸多大臣日後的行為有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乾隆皇帝在執政過程中整個帝王風格的行為表現,他寬厚仁義,對待罪過和功勞能夠做到客觀的處理。最後就是鰲拜本身在當時發揮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他的一生中可謂極為豐富多彩,前期對皇室盡心盡力,後來犯下滔天大罪,是歷史真實人物的真實寫照。

  • 13 # 澹奕

    平反錘子,鰲拜身後的待遇,在乾隆時期反而還下降了,清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乾隆帝弘曆忽然下令,追覆康熙時期的權臣鰲拜的功罪,下令停止世襲公爵,而改為一等男世爵。

    在乾隆之前的雍正朝時期,鰲拜被追復了一等公爵位,並加封號“超武”,世襲罔替。

    其實,鰲拜當年被康熙帝制服剷除之後,對於鰲拜的功勞,康熙帝並沒有否定,康熙帝在晚年的時候就公開對鰲拜的功勞進行肯定,所以壓根兒用不著後面的人來什麼平反。

    鰲拜,姓瓜爾佳氏,其伯父費英東與哥哥卓布泰,都是清朝建立時期的功臣,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之下,加上個人努力,鰲拜年少時代就展示出非凡的勇猛與武藝超凡。

    後金時期,鰲拜追隨著皇太極,為其鞍前馬後,每每衝鋒陷陣作戰勇敢,立下汗馬功勞。

    著名的皮島戰役之中,鰲拜成為了清朝的最大功臣,被賜予三等梅勒章京與巴圖魯封號,而鰲拜的戰功,還遠不止於此,在松錦之戰等諸多戰爭中,鰲拜都戰績卓越。

    順治帝登基後,多爾袞攝政,而作為皇太極舊屬的鰲拜遭到了極大的打壓,但他始終不肯對多爾袞低頭,而清軍入關初期,鰲拜依舊南征北戰,成為當時的重臣。

    順治三年,鰲拜大破西南的大西軍營,論功成為議政大臣與領侍衛內大臣。

    多爾袞倒下之後,順治帝親政時代,鰲拜對這位主上也是忠心耿耿,也正因如此,順治帝臨終留下遺詔,讓鰲拜與索尼、遏必隆還有蘇克薩哈,共為輔政大臣匡扶社稷。

    康熙初期,玄燁年幼,四大輔政大臣中,索尼年老體弱已是風燭殘年,遏必隆生性怯懦,遇到事情不願出頭,而蘇克薩哈與鰲拜是姻親,卻因曾是多爾袞舊屬,處於孤立。

    在四大臣之中,鰲拜的資歷最淺地位最低,但他卻得以專擅朝堂。

    鰲拜擅權的時候,權勢熏天,他在朝堂之上極其囂張跋扈,但凡觸動其利益的人都會被他置諸死地,甚至最後他還構陷處死了蘇克薩哈,而他也根本不把年輕的小皇帝玄燁放在眼裡。

    康熙帝玄燁對鰲拜十分不滿,但他卻懂得隱忍,並沒有打草驚蛇強出頭,而是虛與委蛇,康熙六年先後加賜鰲拜一等公,後加太師,讓鰲拜放鬆警惕。

    但是在暗地裡,康熙帝卻在不停部署著對付鰲拜的相關事宜。

    康熙八年,鰲拜在宮廷之內被擒獲拿下,玄燁以迅雷之勢定下鰲拜數十條大罪,但康熙帝顧念鰲拜的功勳,而且鰲拜沒有篡弒的意思,因此並沒有將其處斬,只是圈禁終生。

    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鰲拜就是個十足的壞人,可實際上的鰲拜除了跋扈之外,對於皇太極與後來的順治帝、康熙帝都十分忠心,即便他非常囂張,也沒想過篡位。

    整體來說,鰲拜並不算是忠臣,卻也不是佞臣,他是完完全全的權臣。

    清朝建立的時候,鰲拜戰功赫赫,而他晚年的時候位極人臣,卻不知道收斂,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因此犯下了大忌諱,最終自招惡果,但康熙帝對其功勞還是很肯定的。

    康熙五十三年的時候,康熙帝突然當眾感慨鰲拜的功勞,追封了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也就是男爵的爵位,換言之,康熙時期的鰲拜,就已經恢復了名譽,不再是罪臣。

    雍正帝登基後,更是追復鰲拜的一等公爵位,並且世襲罔替,由鰲拜的子孫繼承爵位。

    乾隆晚年的時候,乾隆帝反而取消了鰲拜的公爵爵位,將其恢復成康熙時期的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爵位,說白了,乾隆帝並沒有給鰲拜平反,而且還降低了他的身後名譽。

  • 14 # 燕趙節度使

    不是乾隆給鰲拜平反,而是康熙晚年時就已經給鰲拜平反了。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因為鰲拜的功績,將他平反,追贈一等男。

    到了雍正時期,逐漸恢復鰲拜的爵位。雍正帝復賜一等公,世襲罔替,賜號超武。

    到了乾隆時期,更是全面恢復了鰲拜的榮譽。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為什麼鰲拜這麼一個“罪大惡極”之人,清朝皇帝要給他平反呢?

    我們要明白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鰲拜之所以被扳倒,是因為他驕橫不法,擅殺大臣,獨攬大權,嚴重威脅到了皇權。但事實上他只是專權,而並沒有篡位的舉動。

    所以康熙擒獲鰲拜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念在他往日的功勞上,將它拘禁至死。

    等扳倒鰲拜之後,康熙開始獨掌大權,任何朝臣都要俯首帖耳,沒人敢專權了。

    所以到了晚年,康熙想起鰲拜的戰功,給他平反。

    這種舉動,有拉攏人心的意思。

    畢竟鰲拜當年是黃臺吉的部下,打過許多仗,立下汗馬功勞,在福臨登基的問題上,與多爾袞不想讓,並屢遭多爾袞的打擊。

    論起來,鰲拜為清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康熙給他平反,有鼓勵天下人為大清立功受賞的意思,讓人認為朝廷會記住功臣的。

    而且當時鰲拜死了幾十年了,他的集團早已煙消雲散,再也不能威脅皇權了,平反之後也不會有人敢怎麼樣。

    至於乾隆,更是如此。

    乾隆時期,清朝已經建立了一百多年了,統治早已穩固,他不但給鰲拜平反,還對那些明末清初那些抵抗清兵的明朝大臣進行褒獎,稱讚他們忠君愛國,可歌可泣。

    而對那些投降滿清的明朝官員則打入另冊,編寫了《貳臣傳》,說他們雖然順應天命歸順朝廷,但始終背叛了原來的主子,“大節有虧”,以此來鼓勵天下人要忠君愛國,不要當貳臣!

    “貳臣”即一僕二主,先後在兩個不同朝代做官的人,是一個帶有明顯貶義色彩的詞彙。

    乾隆皇帝在下令編寫《貳臣傳》是曾有詔曰: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勳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蹟,據實直書……”

    鰲拜墓地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十三區東北部,1958年建樓時平毀。

  • 15 # 大海里的方舟

     第一,清初戰功赫赫,瓜爾佳·鰲拜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信男公瓜爾佳·費英東的侄子,出身將門,作戰英勇。明朝崇禎十年,清朝崇德二年(1637年),在進攻明朝戰略要地皮島時,瓜爾佳·鰲拜奮勇爭先,“渡海搏戰”,一舉拿下皮島,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大喜過望,以首功將瓜爾佳·鰲拜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明朝崇禎十四年,清朝崇德六年(1641年),瓜爾佳·鰲拜跟隨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圍攻錦州,擊敗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援軍與錦州守將祖大壽,“五戰皆捷”,清太宗為他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第二,支援嫡派皇嗣,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去世,勳臣貴族圍繞皇位繼承,展開激烈鬥爭。鑲黃旗護軍統領瓜爾佳·鰲拜在清太宗的長子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與清太宗的弟弟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之間,堅決支援愛新覺羅·豪格,甚至以死相逼要求冊立清太宗的兒子為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最終讓步,擁立清太宗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愛新覺羅·多爾袞掌握大權後,多次懲罰立有大功的瓜爾佳·鰲拜,甚至有三次險些“論死”。南明永曆四年,清朝順治七年(1650年),皇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去世,親政後的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開始將瓜爾佳·鰲拜引為心腹,先後任命為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晉爵世襲二等公,並在遺詔中任命他為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 16 # 假如是你SSC

    康熙八年,鰲拜就被康熙囚禁致死了。可是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康熙還是沒能忘記鰲拜,甚至想起了鰲拜昔日的功勞,追贈他為一等梅勒章京。

    雍正登基以後,恢復了鰲拜家族一等公的爵位,世襲罔替,並且允許祭葬鰲拜。

    到了乾隆年間,就徹底給鰲拜平反了。不過有功有過,乾隆老爺子都給列舉了出來,因此撤銷了他們家一等公的爵位,只保留了一等男爵,依舊世襲罔替。

    由此可見,康雍乾三代帝王,對鰲拜這個人的功績都表示了充分的認可,尤其是雍正對鰲拜的認可是最高的,這是為什麼呢?

    一、鰲拜有迎立之功。

    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鰲拜,就沒有康雍乾這三位帝王。為啥?鰲拜是鑲黃旗人,正兒八經的皇太極嫡系。

    皇太極猝死後,沒有安排誰來繼位。這個時候手握大權的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爭奪皇位。按道理這事兒輪不到鰲拜插嘴,人家都是親王級別的人在研究這事兒,你一個鑲黃旗護軍統領有什麼資格插嘴?

    你別說,鰲拜對皇太極是真的好,他聯合上了索尼、譚泰等8人一起到豪格家裡發誓,一定會擁護豪格做皇帝。鰲拜級別不高,可手握重兵,所以他倒向誰非常重要。

    所以在選皇帝的時候,鰲拜雖然沒資格入殿,可他帶著兩黃旗大臣一起在大清門盟誓,這是赤裸裸地威脅有沒有?

    與此同時鰲拜安排了兩黃旗的精銳護軍將崇政殿團團圍住,啥意思?只要接班人沒選好,那麼對不起,那就只能火併了!

    多爾袞雖然級別高,可人家手裡有兵啊,要真的火併了,你看誰吃虧。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只好做出了讓步,既然你要選皇太極的兒子,那麼就選個年紀小點的好了,就這樣6歲的順治皇帝便登基了。

    所以說沒有鰲拜這種火併的準備,順治還真的未必能坐上皇位,沒有順治,又怎麼會有康雍乾三位皇帝呢?

    當然了,事後多爾袞找了不少藉口把鰲拜差點給整死,這就更加證明了一點,鰲拜對皇太極這一脈是忠心耿耿的。康雍乾三帝自然對鰲拜是心存感激的。

    二、鰲拜是開國功臣。

    鰲拜的伯父費英東,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身經百戰,號稱萬人敵。因此努爾哈赤把孫女嫁給了費英東,從此和瓜爾佳氏聯姻。

    鰲拜作為將門之後,一點兒也沒丟瓜爾佳氏的臉。他從小苦練騎射,長大以後便投身軍旅,跟著皇太極先後攻打了察哈爾、北韓。

    第一,皮島之戰中鰲拜作戰勇猛。

    在皮島之戰中,鰲拜身先士卒,帶著本部人馬率先衝上皮島。真的是不要命,因為那時候明軍炮箭齊飛,能頂著強大火力往前衝的人,絕對是牛人。

    在鰲拜的努力之下,皮島很快就被攻克了。由於這次戰功,鰲拜被皇太極晉封為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

    第二,松錦會戰中,鰲拜五戰皆勝。

    當時崇禎讓洪承疇帶著13萬大軍和皇太極決戰,想要早點結束遼東戰事。當時鰲拜跟著濟爾哈朗正在猛攻錦州,結果腹背受敵。

    鰲拜的英勇睿智再次凸顯了出來,他帶著本部人馬,在沒有命令的前提下,主動攔截了明朝的騎兵,並且將其擊敗。此後又攻克了明軍的陣地,連續五次衝鋒,全都獲得了勝利。

    好傢伙,鰲拜一口氣立下如此大功,直接被晉封為一等梅勒章京。此後皇太極的援軍殺來了,鰲拜再接再厲,重創明軍,因此鰲拜升任護軍統領。

    第三,西充之戰,鰲拜當居首功。

    入關以後的鰲拜就更牛了,他跟著阿濟格討伐李自成,在湖北地區前後打了13場大戰,將大順軍打得潰不成軍。

    擊敗李自成後,鰲拜又跟著豪格掉頭進攻四川的張獻忠。在西充地區鰲拜身先士卒,帶領本部人馬第一個往前衝鋒。張獻忠壓根就擋不住鰲拜的強大攻勢,結果張獻忠本人還在亂軍中被殺。鰲拜在這一戰中當居首功。

    你說說看,這樣一個為清朝開國立下如此汗馬功勞的人,怎能不被康雍乾三代帝王懷念呢?說清朝開國曆史,永遠都繞不開鰲拜這個人,這也是為啥鰲拜會被平反的主要原因。

    三、關鍵鰲拜也沒犯啥大罪啊!

    說了那麼多,如果鰲拜真的有謀反,那再多功勞和背景也是白搭。所以說鰲拜真的有謀反嗎?不好意思,這還真沒有。

    順治臨終前,將索尼、蘇克薩哈、鰲拜和遏必隆立為四大輔政大臣,讓他們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

    這裡面索尼年紀大了,遏必隆是個牆頭草,唯獨蘇克薩哈和鰲拜過不去。可蘇克薩哈這個人是有黑歷史的,他過去忠於多爾袞,可在多爾袞死後,他果斷出賣了多爾袞集團,成了一個政治小丑。

    所以鰲拜打心眼裡瞧不起這個人,因此找機會把蘇克薩哈搞死了。這麼一來四大輔政大臣中,鰲拜可謂是一家獨大了。

    尤其是索尼去世以後,康熙少了一個制衡鰲拜的重量級人物,這使得鰲拜說一不二,逐漸威脅到了皇權。

    可是鰲拜篡位了嗎?並沒有。鰲拜只是專權而已,他始終把康熙當成一個孩子,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惜康熙早就成熟了,他哪裡肯做傀儡?

    因此這是一場權力之爭,並不是說鰲拜有謀反的心思,所以被康熙給滅了。康熙也是為了爭奪權力而已。鰲拜之死,的確有些冤枉。

    總結:鰲拜的事情告訴後人,輔政大臣未必靠得住。

    多年以後,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快要嚥氣了,他一口氣給同治皇帝找來了8位輔政大臣。這裡面有滿人有漢人,有皇室宗親,也有朝中重臣。

    就算是這樣的組合,咸豐皇帝還是不放心,所以又給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后弄了一枚印章,沒她們倆蓋章,聖旨無效。

    好傢伙,直接把輔政大臣的權力給剝奪了。由此可見,鰲拜事件過後,清朝皇帝輕易不敢動用輔政大臣制度。畢竟容易產生權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國崩潰後,羅馬人下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