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縣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以千古人豪劉基的諡號——“文成”而命名。
文成的名人 劉基
劉基,字伯溫,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生於元至大四年(1311年),卒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23歲中進士,26歲任高安縣丞,38歲任江浙行省儒學副
提舉、行省考試官,43歲任行省都事,47歲任行省樞密院經歷,48歲任行事郎中,期間數遭投劾。劉基50歲時復出輔助朱元璋,成就帝業。明洪武三年被授予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死後追贈太師,諡號“文成”。明武宗譽基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劉基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雄才絕代,後半生常隨朱元璋左右,敷陳王道,襄助興明。“每於閒暇,數以孔子之言”開導朱元璋,輔其習儒明理,《明史.劉基傳》載:“帝每恭己以聽,掌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王朝建立前後,劉基擇建新宮,制定律歷。議復科舉,倡立軍衛,糾劾百司,整肅紀綱,不避權御。讜直不阿,敢於犯言直諫。為明朝奠定堅實基礎。
劉基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他運籌帷幄,韜略淵謀。一度因惡時世,隱居深山,縱情山水。後經朱元璋盛情之邀,毅然出山,陳時務十八策,佐明帝西討陳友諒,東征張仕誠,北伐中原,取得龍江之役、鄱陽湖大戰等重大戰役的勝利,翦滅群雄,開闢了強盛的大明王朝。《時務十八策》雖未見史籍記載,至今無人能窺堂奧,但後人均將之與諸葛亮初出茅廬時的《隆中對》相互媲美。現存署名劉基的軍事著作眾多,其中首推《百戰奇略》。
劉基是一位詩文俱佳的文學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明初由其子孫輯成《郁離子》5卷、《覆瓿集》並拾遺20卷、《寫情集》4卷、《梨眉公集》5卷、《春秋明經》4集。後人編為《誠意伯劉文成公集》20卷傳世。其詩文備受推崇,《明史·劉基傳》稱其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併為一代之宗”。清人沈德潛《明詩別載》評:“文成獨標高格,時欲追韓、杜,故超然獨勝,允為一代之冠”。《四庫全書總目》稱:“足與高啟相抗。”
劉基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智慧過人,博學多才,通曉天文地理,精悉諸子百家。在儒、佛、道方面,他崇儒、抑佛、揚道。在哲學方面,推崇“盜天”、“措用”的認識論。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主張民主論,“推餘補不足”、“以德養民”是其核心。在教育思想方面,劉基繼承了賈誼的“教為政本”論,但旨歸不在於“君東”而在於“治道”。
文成縣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以千古人豪劉基的諡號——“文成”而命名。
文成的名人 劉基
劉基,字伯溫,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生於元至大四年(1311年),卒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23歲中進士,26歲任高安縣丞,38歲任江浙行省儒學副
提舉、行省考試官,43歲任行省都事,47歲任行省樞密院經歷,48歲任行事郎中,期間數遭投劾。劉基50歲時復出輔助朱元璋,成就帝業。明洪武三年被授予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死後追贈太師,諡號“文成”。明武宗譽基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劉基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雄才絕代,後半生常隨朱元璋左右,敷陳王道,襄助興明。“每於閒暇,數以孔子之言”開導朱元璋,輔其習儒明理,《明史.劉基傳》載:“帝每恭己以聽,掌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王朝建立前後,劉基擇建新宮,制定律歷。議復科舉,倡立軍衛,糾劾百司,整肅紀綱,不避權御。讜直不阿,敢於犯言直諫。為明朝奠定堅實基礎。
劉基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他運籌帷幄,韜略淵謀。一度因惡時世,隱居深山,縱情山水。後經朱元璋盛情之邀,毅然出山,陳時務十八策,佐明帝西討陳友諒,東征張仕誠,北伐中原,取得龍江之役、鄱陽湖大戰等重大戰役的勝利,翦滅群雄,開闢了強盛的大明王朝。《時務十八策》雖未見史籍記載,至今無人能窺堂奧,但後人均將之與諸葛亮初出茅廬時的《隆中對》相互媲美。現存署名劉基的軍事著作眾多,其中首推《百戰奇略》。
劉基是一位詩文俱佳的文學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明初由其子孫輯成《郁離子》5卷、《覆瓿集》並拾遺20卷、《寫情集》4卷、《梨眉公集》5卷、《春秋明經》4集。後人編為《誠意伯劉文成公集》20卷傳世。其詩文備受推崇,《明史·劉基傳》稱其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併為一代之宗”。清人沈德潛《明詩別載》評:“文成獨標高格,時欲追韓、杜,故超然獨勝,允為一代之冠”。《四庫全書總目》稱:“足與高啟相抗。”
劉基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智慧過人,博學多才,通曉天文地理,精悉諸子百家。在儒、佛、道方面,他崇儒、抑佛、揚道。在哲學方面,推崇“盜天”、“措用”的認識論。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主張民主論,“推餘補不足”、“以德養民”是其核心。在教育思想方面,劉基繼承了賈誼的“教為政本”論,但旨歸不在於“君東”而在於“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