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最完美的T型戰術表現,那就是,萊特灣海戰中裡的蘇里高海峽之戰。憑藉著情報優勢,美軍早已在海峽的出口等待日本海軍多時。 分別佈設了三道阻攔線,第一道是魚雷霆,第二道是驅逐艦,第三道是以戰列艦為主的重型艦隊。日軍不顧美軍的主機拼命的衝進了包圍圈,當時的美軍後來回憶道,“看著日軍向自己衝來,只有在教科書上才能顯示的t型戰術再次完美的體現了出來"。戰鬥的結果,毋庸置疑,美軍以極小的代價幾乎全殲了日本海軍,這場戰鬥也是,海戰t型戰術最完美也是最後的表演。

  • 2 # 彼得堡的肥天鵝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T字戰術有一個初步的概念。T字戰術是風帆時代戰列艦對戰的產物。風帆時代,軍艦的對戰模式,我們可以在羅素·克勞主演的電影《怒海爭鋒》、《加勒比海盜》系列等電影裡的海戰片段中能夠有一個視覺上的直觀感受。風帆時代的艦船的火炮幾乎都佈置在船舷兩側,這就意味著當戰艦以舷側面對敵人時,火力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因此,那個時代的海戰炮戰戰術基本會採用艦隊呈一字排開、搶佔上風位並舷側對敵的攻擊方式。而當時的軍艦的艦首僅僅裝備極少數的火炮,艦尾基本上是不加裝火炮的,所以當交戰一方戰艦的舷側對準另一方的軍艦船首時,則意味著敵人只能用極少的火炮還擊,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從這張描繪格拉弗林海戰的畫作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軍艦那側舷面對著對方頭尾,這就是典型的T形戰術

    1588年7月31日,在英國普利茅斯以南海域,英國艦隊與西班牙艦隊終於相遇了。梅迪納·西多尼亞(Alonso Perez de Guzman,1550—1619年)公爵率領排出“新月”形陣勢的無敵艦隊向英國艦隊發起了攻擊,被載入史冊的格拉沃利訥海戰就此拉開序幕。開戰後,佔據上風位的英國艦隊利用順風的優勢,從容地迎接敵人的挑戰,佔據上風位的好處在於能夠得到主動權和機動的便利,而且開炮時所產生的煙霧能夠吹向敵人,足以遮住敵人的視線。

    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畫像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英國艦隊的先頭部隊呈一條單長線的隊形向“無敵艦隊”駛去。排成一字隊形的英國艦隻以舷側猛烈的炮火向笨重的西班牙大帆船傾瀉著炮彈,西班牙人似乎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攻擊打懵了,甚至有船隻當場開始潰逃。為了挽回艦隊潰散的局面,西班牙一方的“偉大的笑容”號戰艦前出試圖阻止,結果遭到了包括著名私掠船長法蘭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1540—1596年)的旗艦“復仇”號在內的多艘英艦的集火,在猛烈火力的打擊下,這艘1160噸排水量,裝備28門火炮的巨型卡拉克船不久就完全失去了戰鬥力。隨後趕來救援的幾艘西班牙大帆船無一不遭受同樣的厄運。此次交鋒西班牙艦隊雖然失敗了,但並不是致命的。但英華人在戰役中所採用的戰術便是日後戰列線的雛形,而T形戰術雖然在此時沒有被總結出來和正式命名,但畢竟英華人當時用上了,並憑藉此戰術取勝。

    法蘭西斯·德雷克的肖像畫

    而數天後的8月8日,在雙方的決戰中,查爾斯·霍華德(Charles Howard,1536—1624年12月14日)領導的英國艦隊再次採用此戰術在開戰之初就讓“無敵艦隊”完全陷入了混亂,英華人以先進的戰術和優勢兵力對混亂不堪的無敵艦隊進行了分割圍剿,最終這場在格拉弗林海域的決定性戰役以英國大獲全勝而告終。

    英國艦隊統帥查爾斯·霍華德

  • 3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T字頭戰術起源於風帆戰艦時代,當時軍艦火炮大多安裝在舷側,佔據T字橫向陣位的軍艦或艦隊能夠以全部舷側火力對敵,而位於T字縱向陣位的軍艦或艦隊只能以艦首方向的少量火炮還擊,在火力上處於極度劣勢。即便是海戰進化到蒸汽鋼鐵時代以及艦炮武備日益炮塔化,T字頭戰術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尤其是1905年5月27日的日本海大海戰中,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通過出人意料的敵前大轉向佔據了T字頭陣位,從而擊敗了勞師遠征的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主力,經此一戰,世界海軍對於T字頭戰術的推崇達到了神化的程度,因此在以艦炮為主的海戰模式中,搶佔對手的T字頭陣位成為大多數艦隊指揮官追求的目標。

    日本海大海戰不僅締造了東鄉的神話,也將對T字頭戰術的崇拜推至頂峰。

    不過,在筆者看來,T字頭的理想狀態在實戰中很難實現。雙方艦隊都處在不斷機動中,當彼此都在視野內時,雙方的機動動作都能夠被觀察到。當其中一方察覺對方可能佔據T字陣位時,一定會以相應的機動進行規避,破壞其企圖。沒有哪個艦隊指揮官會傻到處於T字縱向位時還不機動的,任由對方血洗。正是基於這一點,在日本海軍大海戰之後,所謂完美的T字頭戰術的實戰戰例鳳毛麟角,從一戰到二戰,筆者覺得比較典型的有三場。

    第一場就是著名的日德蘭大海戰的主力對決階段,1916年5月31日傍晚,當英國大艦隊主力和德國公海艦隊主力相遇時,英國艦隊透過一次非常經典的轉向機動,使多列縱隊變換成單列縱隊,從而對德國艦隊形成了史上規模最大的T字陣型。但是,德國艦隊司令敏銳地察覺到自己的不利位置,果斷下令調轉航向,在英華人充分發揮出T字陣位的優勢前,完成敵前轉向,逃脫了英華人的陷阱。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這並不是一次“完美”的T字頭戰術。

    這幅表現日德蘭海戰的全景畫再現了史上最大的T字頭陣型。

    第二場就是1944年10月24-25日夜間的蘇里高海峽海戰,作為萊特灣海戰的一部分,日軍第1遊擊部隊一部及第2遊擊部隊奉命由南向北,途經蘇里高海峽向萊特灣突擊。由於其行蹤被美軍掌握,由奧爾登多夫指揮的美軍艦隊在海峽內佈下三道防線,層層阻擊,其中以6艘戰列艦和8艘重巡洋艦組成的第三道防線在海峽較為開闊的北口橫排一線,從而對來襲的日軍艦隊形成了標準的T字陣型,並在隨後的戰鬥中擊沉日軍“扶桑”、“山城”號戰列艦。蘇里高海峽海戰被認為是海戰史上最完美,也是最後一次T字頭戰術的表演。不過,在筆者看來,其技術含量較日本海大海戰和日德蘭海戰相差甚遠,因為這次T字頭陣位不是美軍艦隊透過戰場機動達成的,而是利用情報優勢和海戰場地形先行設定好的,而日軍艦隊受到海峽的限制,也沒有規避的可能。

    蘇里高海峽海戰形勢圖,美軍利用情報優勢和地形,為日本人設下了完美的T字頭陷阱。

    第三場可能被很多人所忽略,因為這不是一次主力艦隊之間的對決,而是一次夜間遭遇戰,即1942年10月12日的埃斯佩蘭斯角海戰。當晚,由4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組成的美軍艦隊奉命在瓜島西北海域截擊日軍艦隊,由3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組成的日軍艦隊則奉命炮擊瓜島機場,並掩護另一支增援部隊登島。美軍艦隊以單縱隊在瓜島西北埃斯佩蘭斯角和薩沃島之間的海峽西口做橫向運動,以封閉海峽航道,並透過雷達先行發現了日軍艦隊,美軍指揮官隨後下令轉向,並且與日軍艦隊航向垂直,從而搶佔了對手的T字陣位,並先敵開火,取得先機,戰鬥之初就重創日軍旗艦,擊斃日軍指揮官。可惜,美軍指揮官經驗不足,判斷失誤,在關鍵時刻下令停止射擊,使得日軍得到機會完成了掉頭,並展開反擊,最終美軍擊沉了日軍1艘重巡和1艘驅逐艦,己方被擊沉1艘驅逐艦,被擊傷1艘巡洋艦。筆者以為,這次海戰的T字頭戰術是一次比較經典的範例。

    埃斯佩蘭斯角海戰形勢圖,可見美軍艦隊在交戰之初搶佔了日軍艦隊的T字頭,從而取得先機。

    其實,在筆者看來,T字頭戰術在現代海軍炮戰中真正的價值並非發揮火力優勢,而是透過搶佔T字位截斷對手的航線,迫其轉向,從而掌握戰場機動的主動權。包括東鄉在日本海大海戰中的機動,筆者以為一個重要意圖就是阻截俄國艦隊北上海參崴的去路。同樣,在1942年11月12日的瓜島以北海戰的第一次夜戰中,日軍擔任前衛的“夕立”、“春雨”號驅逐艦也是採取橫切美軍艦隊航向的戰術機動,迫使美軍先頭驅逐艦轉向,打亂了其隊形,從而導致雙方隨後陷入混戰。

  • 4 # DDG的老船塢

    搶佔T字橫頭得戰術,是始於風帆戰艦時代的單艦或小分隊對抗,當時戰艦基本都是舷側列炮,首尾只有寥寥幾門,所以一旦搶佔了T字橫頭,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對方進行縱射,而且一旦炮彈打穿船殼,就可以從頭到尾橫掃整個甲板,取得最佳的殺傷效果,但是蓋因當時火炮有效射程很短,尤其要打穿船殼形成最佳殺傷效果往往需要在手槍射程開火,所以搶佔T字橫頭縱射得戰術不會在戰列線對抗中出現,而多出現於單艦對抗或混戰狀態,而且風帆時代單艦對抗搶佔T字橫頭也需要相當高的駕駛技巧,並不是輕易就能玩出來的。

    在進入前無畏時代後,隨著有效交戰距離增大,搶佔T字橫頭的戰術擴充套件到了戰列線對抗中,蓋因此時對手只能以艦艏主炮開火而我方可以使用一舷所有火炮,對手戰艦之間可能會互相遮擋而分散火力,而我方則能夠集火對方先頭數艦,以取得最佳殺傷效果。

    完美的搶佔T字橫頭戰術,在於雙方接觸交火時,我方已經搶佔了有利陣位,置對方於必敗之地,然而東鄉在對馬的機動並沒有達成完美的T字橫頭戰術,從雙方開始目視接觸的航跡圖可以看出,東鄉第一次橫越俄國艦隊航向時距離太遠,以至於無法進行射擊,等於是搶T字橫頭失敗不說,還和俄艦隊形成了相向而行,差點放跑俄艦隊,結果只能在敵左舷進行一個向左逐次180°大轉向,給對手雙手奉上一個標準的死靶,如果不是因為俄艦隊尚未完成展開加運氣好(俄艦隊炮術水平較差,而且未能命中日艦要害),勝負怕是在此時就決定了。之後東鄉轉向與俄軍平行航線,再利用航速優勢(俄艦長途跋涉缺乏維護,艦況很差,加上燃料缺乏無法高速航行)搶佔T字橫頭,雖然最終結果很完美,然而這個戰術機動的過程實在是非常難看。

    對馬海戰東鄉犯錯非常多,第一次橫越俄艦航向卻並未進入有效射程,反而差點放跑俄艦,為了重新截擊俄艦進行的大U turn又給了俄艦可乘之機,如果不是萬里而來的俄國艦隊已經孱弱不堪的話,這兩個錯誤已經足以致命。

    真正完美的T字橫頭戰術展開發生在日德蘭海戰主力決戰中,傑里科在缺乏準確情報得情況下,準確的選擇了將大艦隊的六路縱隊展開成戰列線的方式,方向和時機,準確的卡住了公海艦隊主力的T字橫頭,堪稱神來之筆,而第二次展開又準確的卡住了試圖突圍的舍爾的T字橫頭,兩次都給公海艦隊主力沉重打擊,如果不是舍爾完全放棄抵抗不顧撞船危險搞同時轉向,加上希佩爾決死衝鋒吸引火力的話,公海艦隊的損失還要更慘。

    日德蘭海戰傑里科兩次完美實現了搶佔T字橫頭戰術,不過舍爾逃的也很光棍,一齊轉向不但等於完全躺平任錘,而且還有撞船的風險

    丹麥海峽之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次T字橫頭,只不過德國艦隊獲得的T字橫頭是因為霍蘭德中將希望更快拉近距離送的——誰也想不到胡德號會被一炮爆頭。

    丹麥海峽之戰也是一次T字橫頭,只不過這次是英華人送的

    無畏艦之後形式上最完美的的T字橫頭是蘇里高海峽夜戰,這也是戰列線戰術最後的輝煌,不過這次完美的T字橫頭是利用海峽出口的地形擺下的,而且主要戰果要歸功於驅逐艦就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一般都喝多少價位的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