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為了“攬儲”,也算是各顯神通了!要知道,隨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監管檔案的陸續出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已經連續13個月下跌,而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結構性存款自然受到了各家銀行的重視,成為新的攬儲“利器”!
據第三方機構(融360)的監測資料顯示,3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只有4.30%,創出自2018年2月份以來的新低!相比而言,結構性存款的期限短、安全可靠、收益穩定且較高,做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追捧,其規模持續上升!
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資料,截止2019年2月份,結構性存款的總規模已達到了112259.6醫院,首次超過11萬億大關,再創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僅3月份的最後一週(3.22~3.28),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量就達到了161只,為今年以來周發行量的最高值,其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6%,相對比較穩定!
現如今,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已經成為銀行的攬儲“利器”,而相比於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的投資門檻較低(一般5萬元)、預期收益較高,更能吸引普通儲戶的存款!因此,個別銀行為了攬儲的需要,頻繁向“潛在”使用者傳送產品推銷簡訊,進行“轟炸式”營銷!雖然,營銷手段很“擾民”,不過效果卻很顯著,很多結構性存款銷售的很是“火爆”,部分產品一經推出,即告售罄!
部分銀行,為了“攬儲”,也算是各顯神通了!要知道,隨著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監管檔案的陸續出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已經連續13個月下跌,而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結構性存款自然受到了各家銀行的重視,成為新的攬儲“利器”!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跌,結構性存款成為投資者“新寵”,規模首次突破11萬億據第三方機構(融360)的監測資料顯示,3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只有4.30%,創出自2018年2月份以來的新低!相比而言,結構性存款的期限短、安全可靠、收益穩定且較高,做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追捧,其規模持續上升!
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資料,截止2019年2月份,結構性存款的總規模已達到了112259.6醫院,首次超過11萬億大關,再創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僅3月份的最後一週(3.22~3.28),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量就達到了161只,為今年以來周發行量的最高值,其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6%,相對比較穩定!
銀行“另類”營銷方式現如今,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已經成為銀行的攬儲“利器”,而相比於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的投資門檻較低(一般5萬元)、預期收益較高,更能吸引普通儲戶的存款!因此,個別銀行為了攬儲的需要,頻繁向“潛在”使用者傳送產品推銷簡訊,進行“轟炸式”營銷!雖然,營銷手段很“擾民”,不過效果卻很顯著,很多結構性存款銷售的很是“火爆”,部分產品一經推出,即告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