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7059444267251

    所謂的匯兌差缺口就是指匯兌損益中的匯兌損失。

    中國境內的企業一般是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可以外幣計量,但在會計期間終了時需要按照人民幣匯率折算成人民幣,以反映企業的真正經濟利益流動情況。

    匯兌損益是指涉及外幣的經濟業務在向記賬本位幣折算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折算差額。按照折算差額產生的正差和負差,分為匯兌收益和匯兌損失。

    新企業所得稅法規規定,匯兌收益要計入收入總額,而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資產成本和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的部分外,可以稅前扣除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

    一種是在進行貨幣交易(即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

    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

    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

    第一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交易發生時與確認實現時匯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匯兌損益,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

    第二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計算較複雜,

    暫時先簡單說下此情形下會計上計算匯兌損益的兩種方法

    1、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

    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

    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2、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餘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

    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餘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

    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老闆最需要關注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