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
2 # 青言論史
科舉制當然能選拔人才,不然何以能存在千年?而清朝之所以廢除科舉制,也實在是因為它所選拔出來的人才不能符合新時代的需要而已。
科舉制以前中國是怎麼選拔人才的?秦漢時期是選孝廉,魏晉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孝廉制就是選孝子和廉吏,結果搞到最後“孝子”不認親爹,“廉吏”是鉅貪。而九品中正更沒譜了,就是世家大族壟斷做官權利的一場遊戲而已,只要你生的好,廢物也能做大官。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看背景和出身,只看一張試卷定命運的科舉制就要公平的多了。不管你是宰相的兒子,還是農民的子弟,都得靠在考場上硬碰硬的寫文章才能博前程。到了後期,要是大官的兒子考中進士,還會招致一堆人群起圍攻:你是不是漏題了!
而且相比而言,在文官主導的體制裡面,透過科舉上位的官員至少在文化水平上,普遍是要高於那些世家子弟的,官員隊伍的水平上去了,這也是科舉的一個好處。
但是科舉培養出來的人只會讀四書五經,對於那個時代急需的科技方面的知識一無所知。而且越往後,這些人思想就越保守腐化,越覺得自己學的才是經世絕學,西方的那些科技知識是旁門左道甚至是妖門邪術。在這樣的前提下,科舉已經成了阻礙國家進步的重要阻力,將它廢除也就成了勢在必行之事了。
科舉制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曾經起過非常正面的歷史作用。不能因為後期期出現了很多弊端,而否認這種制度在之前的歷史貢獻。總體上看,科舉制度在前期選拔了一批優秀人才。明清時期走入歧途,但也不是完全磨滅人才的。
科舉制度在後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於僵化。考試內容非常狹窄。僅限於四書五經和程朱理學對於其的註釋。文體又限定為八股文。這就導致參加考試計程車子普遍眼界狹窄,思想僵化。
滿清廢除科舉是清末新政的一個組成部分。事實上在廢除科舉之前,滿清政府已經對於科舉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除了傳統的進士科以外,還開設了比如法科商科等新的科目。考試內容也與時俱進,引入了國際政治等新的內容。但是八國聯軍進軍北京之後,清政府面臨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因此被迫開啟新政。相對於政治改革,廢除科舉的難度小卻能體現清政府的改革決心。這也是廢除科舉的主要政治動因。另外一個原因在於,新思想傳入之後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實際上已經受到質疑。以儒家為綱的科舉考試,也因此成為很多人的攻擊目標。廢除科舉也是彰顯清政府準備吸收新思想的表現。
但問題在於,對於科舉一廢了之並不是明智的決定。科舉廢除之後,滿清政府沒能推出新式的公務員選拔考試。其實民國時期雖然也舉辦過幾次公務員選拔考試,但錄用人數很少,形式上的價值大於實際意義。真正成熟的大規模利用考試錄用公務員也不過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利用考試選拔公務員是目前最合適的制度,也是中國開創的制度。科舉制度可以說是中國公務員考試製度的前身。所以從大方向來說,科舉制度是沒有問題的。但關鍵是如何考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