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29455971319

    挺了解這種感覺的,一年前常有。

    對我來說,喝酒時最能聊得來的其實始終也就只有那麼“一個人”,不過他一直在國外讀書,總之就是大多數我想喝點酒的時候他都不在。

    其實也有做過嘗試,嘗試和從來沒有一起喝過酒的人喝上一次,但無論是在哪兒喝、喝什麼酒,總感覺不太對勁。有的時候甚至和別人在一起喝酒的時候,腦子裡會想 “哎,如果是和他在一起喝酒的話,大概什麼都可以聊吧。”

    雖然早就是成年人了,也不想讓自己看起來那麼矯情,但還是想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句話真是非常有道理的。

    後來 我就比較喜歡獨自喝酒了——本著一種“寧缺毋濫”的精神。因為是一個人喝酒,我倒是對場所的要求不太高。

    心情還不錯的話會找個小酒吧,在室外的小露臺坐下,我喜歡在風不大的時候抽上幾根菸,喝幾口隨便什麼不甜的雞尾酒——我最喜歡Dry Martini。記得有一次還在酒吧看了一會兒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威士忌》,那一晚上果然對威士忌的渴望達到了頂點。

    也有的時候遠遠的看到常去的小酒吧里人頭攢動的情形,心裡也就打了退堂鼓,“大概今天容不下我這樣獨自喝酒的人。”這樣想著。其實這想法沒什麼道理,因為在酒吧裡獨自喝酒也算不上是什麼怪異的事,不過我還是選擇離開。所幸我家正巧靠近江下游的入海口,走路不過五分鐘就能到達堤壩,我會坐在堤壩上自己喝點啤酒或者黃酒。夜晚的景象總和白天不盡相同,向前望去只是滿眼黑壓壓的,身後有零星的遊人說話聲,而前面就是一片寂靜,只有嘩嘩的水聲。白天大概覺得景觀有時還可以,到了晚上就感覺自己好像慢慢的快要被前面的那片黑壓壓的東西吸進去似的。幾瓶啤酒下肚,對我來說夜晚也來到了尾聲,終於可以把那片黑壓壓的東西拋在身後了。

    (圖片為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插圖)

    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酷愛喝威士忌的,記憶中以前和他在一塊兒的時候,喝了不少的Jim Beam,主要也是因為那時候沒有太多的買酒預算,現在還好點兒。斷斷續續的也品嚐了不少種的威士忌,由於是喝波本入的門,現在對波本也比較熱愛,不過要我喝蘇格蘭那些重泥煤風味的倒也能欣賞的來。酒這東西其實也不怎麼分好壞,人對酒的感覺絕對是主觀的,最棒的酒就是你覺得最好喝的那一瓶。

    那些個兩個人對飲Jim Beam的夜晚,讓我很懷念,無話不談的兩個人互相聆聽著對方的心事,時不時的碰杯,總感覺那時的酒彷彿比Macallan還要好喝。

    因為比較懷念Jim Beam的味道,後來我和一個朋友一起喝酒也買了一瓶,他上tb查了一下價格,他問我:“這麼便宜的威士忌能喝嗎,不是一般都挺貴的嗎。”

    —“能喝,這酒不算差。”

    後來我再也沒找他喝酒,我覺得我不是找不到人喝,可能是不想和他們喝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介休:男童被卡窗戶防盜網內,消防員結束救援仍不見父母,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