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張大千,一個擲地有聲的名字,一代國畫大師,他出自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從小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特別鍾情於繪畫。不僅是一流的畫家,還是書法家。

    張大千,與其二哥張善子兄弟二人創立“大風堂派”,頗具傳奇。他遊歷海外,獲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他與齊白石有被稱為“南張北齊”,人們對他的影響那就是大鬍子形象了。

    這件事情就是1941年,張大千從成都出發,帶上家人和學生到敦煌潛心藝術,臨摹壁畫,原來壁畫是畫中有畫,外面的壁畫已經年代久遠,模糊不清了,而張大千卻發現這些殘破的壁畫裡還有更加精美的唐代壁畫,既然外面的壁畫已經毀壞,何不把外面的壁畫扒開呢?於是就有了張大千破壞壁畫的說法,也證實了裡面確實有更加精美的壁畫。

    但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驚動了在重慶的蔣公,社會輿論也是高漲。分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支援張大千這樣做,因為外層的壁畫已經殘破,不如開啟獲取裡面的畫,認為張大千的貢獻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認為張大千破壞了壁畫,壁畫雖然破壞了,但畢竟是文物,張大千為了一己之私,擅自破壞了壁畫,是不應該的,再說,就算開啟外層的畫也應該由相關的部門或者專業人員來開啟。

    其實,不管張大千當時是怎樣的心理,可以看出來,在那個戰亂年代,文物是無法得到妥善保管的。

  • 2 # 蘇揚雜談

    其實我個人認為,大家爭論的焦點是張大千個人的決定有沒有權利代表中華民族,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謀求個人私利,而損壞了中華民族的共同遺產。

    這牽涉到一段至今討論無結果的民國公案,1945年5月,張大千攜夫人、兒子、侄子和學生,以及幾個裱工,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畫,面壁兩年七個月,臨摹了自十六國、兩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兩夏、元等歷朝歷代的壁畫作品近300幅,其中絕大部分都捐贈給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成都四川博物館,也有少部分下落不得而知。從此,敦煌石窟藝術走到了世人面前,也為張大千以後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張大千讓世人瞭解到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藝術讓張大千奠定了繪畫地位。

    有爭議的地方是在敦煌期間,張大千為了使壁畫後面被覆蓋住的更早年代的壁畫顯露出來,曾親手剝離了幾個洞口甬道上的壁畫。因為敦煌的壁畫常常畫中有畫,最裡面一層是唐代的壁畫,隨著朝代更替,偶有後人在壁畫上抹上灰泥,重新繪上一層畫,以適應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和宗教內容。一般在學界討論來說,唐代的壁畫總是要比宋、明、清的壁畫更精美。

    有人認為張大千所做的事情就是剝離了甬道兩側受損害較大的壁畫,是因為這些壁畫已經面目全非,為什麼不可以剝開讓後面的壁畫給世人欣賞;也有的人認為張大千本就是個收藏家,剝離壁畫是為了自己收藏。

    雖然張家的子孫都說張大千沒有動手,但是,以王子云、向達為代表的一些目睹了張大千對壁畫的臨摹方式的人證明張大千採取的是“剝去外層、頗還舊觀”的毀壞式修復。相對而言,第三人的證言更加可信吧。

    君不見,秦始皇陵至今未進行考古開挖,就是為了為中華民族保留下一些共同的遺產瑰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因斯坦質能關係相當式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