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州藝霖
-
2 # 農村民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時一點一滴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無形當中會影響到孩子,再一不能溺愛孩子,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比如掃一掃客廳的地,倒一下垃圾,洗洗碗筷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著做一下。
-
3 # 漲不胖
三點改變你的孩子
1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舒爾博士提出的“我能解決問題”法,透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家人之間的日常衝突,以及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並且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從而與人和諧相處,成長為一個社會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
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本書選取親子關係中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讚賞、應對憤怒”的珍貴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時間內得心應手,學會溝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書中又彙集了父母們最常問到的問題和作者給出的答案,既是應用例項,也是父母隨時應用的絕佳參考。
二翻轉式學習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經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應試教育下的中國孩子無疑就是那桶水,雖然素質教育也提了很多年了,教育發生的改變也不少,但注水模式還是“外甥打燈籠”。聊以自慰的是,這種模式好像不只是我們“風景獨好”,包括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差不多。 “老師講,學生聽” 統治了教育界,成了天經地義的的教育模式,我們是時候來拷問一下這種模式是否能“代”得了教育的“表”?它又是如何危害我們孩子的?
認真閱讀你的孩子一定會改變
-
4 # 每日美食
要讓孩子主動去做一些事情的話,就得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我們有必要給予孩子他能力範圍內的獨立自主權力。 自主是為了讓孩子做自己想做和喜歡做的事,令其自我認知和自我表達能力得到充分成長;獨立是為了讓孩子能透過行動做到自我實現,在經歷中最大程度的鍛鍊能力積累經驗和知識,養成習慣後就能形成自我實現和自我反饋的良性迴圈,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能力得到充分的成長和進步。
-
5 # Funliu
我也是初為人父,一切都還在摸索,我家老大今年一年級,學習上惰性比較足,也許這就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沒有建立興趣之前,人都會把學習作為一個消耗大腦的活動來看待,開始我也是用了各種方法,有的時候軟的不行就來硬的,結果發現學習效率有降低了,後來我把自己擺在她的位置上,研究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比如寫字時候,我會寫一些給她判分,她寫我來判分,數學就搞一些智力遊戲和她一起做,有時候假裝輸給她,讓她有成就感,買紙牌,和她玩寫,紙牌遊戲,充分調動她對數字敏感能力,另外我再買些歷史書,透過一些故事讓她對我們文化有興趣,更願意探究學習的興趣,慢慢的,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進步,不求別的,學習成績那只是一個結果,能動力提升後,結果其實不重要了,我也不會因為成績來批評她了……
回覆列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及啟蒙老師,孩子就是一片白紙,父母希望孩子能成為什麼的人,前提一定是父母自己要是什麼樣子的人,比如你想要孩子養成自覺讀書學習的習慣,那你是否有給孩子營造出了一個這樣的氛圍,如果父母在玩手機或者在看電視再或者喝茶聊天打牌,而要求孩子去讀書寫字學習,你覺得可能嗎?老祖宗的一句話非常有道理“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是在看書或者家裡有獨立的書房,父母只要和孩子一起的時間,就是在看書或者讀一些有趣的書分享出來,讓孩子感覺每天看書和吃飯一樣,是每天的必修課,慢慢的這種習慣就形成了!父母的言傳身教比什麼教育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