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沒資格說苦

    (白)出自顓頊帝羋姓後裔。相傳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 ,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政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邊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為氏,稱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  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聚集地(遷徙分佈)白氏早期主要分佈於秦、楚、魏等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封其子白衷於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白仲23世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5世孫白建,北齊五兵尚書,因功賜田韓城,因以為家。其曾孫白溫,任唐檢較都官郎中,遷華州下��,第六子白��,任鞏縣令,居鄭州,生5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長子白季庚,任襄州別駕,生4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香山,成為白氏遷洛祖始其後代分衍今河南偃師、伊州、宜陽、`鞏義、鄭州、新鄭、沁陽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漢時期有遷至今山東者,如西漢白光為東海蘭陵人;隋唐時期有遷至今寧夏、甘肅、廣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聳為馬平人;宋、明時期還分佈於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廣東、福建、河北以及東北、西北的一些地方。白姓是臺灣的第六十四大姓,白氏族人,大都集住在臺北、南投、臺中三地。臺灣的白氏開基始祖是明朝末年抵達臺灣的。永曆二十八年(1673年),有白圭與徐阿華等七人移住旗後,蓋寮捕魚,並建始祖宮;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有泉州人白祖孫與林欽宗、林忠等人,入墾臺北縣五股鄉德音村蓬萊坑;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又有泉州人白姓入墾臺北縣平溪鄉平湖村石碇了,遂使臺灣的白姓一代一代地繁衍發展起來。後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國者。歷史名人  白雲上:清代書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覽群書,善書,工畫。有《海瓊集》等。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樸: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所著《與元九書》詩論,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詩文樸實無華,廣為流傳。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說《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常勝將軍・白 起(公元前331 ― 257年),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眉縣人。善用兵,事秦昭王。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為左庶長,攻擊南韓新城。翌年,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拔王城,遷為國尉,明年為大良造,攻取魏六十一城。此後率軍攻趙,拔光狼城,攻楚拔鄢、鄧五城,又拔郢。秦昭王四十七年起為上將軍,至長平與趙軍對壘,出奇兵絕趙軍後路及糧道,全殲趙軍四十五萬。為秦吞併六國,統一中國立下大功,封武安君,世稱“常勝將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炸素丸子怎樣做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