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塗公欽

    素養與內涵,不是一個人想做到他就一定能做到的。因為,不同的時代,對素養與內涵有近乎完全不同的理解與定義。

    在古代中國,內涵是指:忠孝仁義禮智信;素養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在古代西方,內涵是指謙遜、優雅、信用、虔誠、擔當、勇敢;素養是指“自由七藝”:算數、幾何、邏輯、文法、音樂、醫學、建築。

    而今,如果一定要用古代的素養與內涵定義來要求一個人,恐怕如今的中國,舉國都是不孝子孫,滿街都是流氓地痞。但實際上,彷彿西方文明的國家,內涵與素養的基本內容卻並沒有什麼變化。

    惟一的變化,就是,這些原本在國內無比優雅的紳士們,面對異文明時,表現出來極其複雜的人性:西方文明在認識完全不一樣的人種與文明時,特別是非常落後的文明時,表現出物種式的對待差異。雖然這在後來,被集體反思了。

    於是許多人認為西方人都是“野蠻人”,其實,這些“野蠻人”是把異文明當“野蠻人”的。在互相把對方當“野蠻人”的平等條件下,相比較之下,為啥中國的富人,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去歐洲,搞穿燕尾服跳華爾茲的貴族成人禮,而歐洲的富人,卻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國來,參加集體洗腳孝道文化宣傳呢?我相信讀者心中自有一杆秤。

    那麼,當代的中國,什麼才是內涵與素養,竟然成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按照西方素養的標準,今天中國大學培養的大學生們,應該各個都是紳士淑女,但實際情況卻是,大學培養了一批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一個個都知道如何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精英,乃至於民國範的眼鏡都脫銷了,骨子裡卻是個慾火焚身的十足渾蛋。

    而按照中國古人的內涵標準,忠孝仁義禮智信,如今只剩下“孝”還有一絲苟且殘喘的形式主義遺痕:比如要給父母打電話、要給父母買好吃的、要給父母上墳。也就是說,按照古人的孝的標準,而今也盡是不孝子孫。

    為什麼呢?比如:父亡而三年不改其志。就這一條,你已經沒可能做到了。試問:你爸爸有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志?

    再次,父母亡,三年素服、不戲樂,誰做的到?以我的年齡,尚且只記得誰家守孝,過年看對聯的顏色,就知道了,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不一樣,第四年才恢復紅對聯。而今,這個形式都亡佚了。

    而今,我們談的素養與內涵,其實更多的,恐怕是“電視劇版本”的,就是那些不入流的編劇們,抽著煙喝著酒抓著自己的頭髮,苦想出來的意淫。

    我們看看那些禍害人的愛情神劇吧:各個西裝革履,彷彿受過西方貴族教育的樣子,說話時一定作“面癱”裝,於是看起來“很有素養與內涵”一樣。其實,這只是南韓娛樂圈的套路:南韓現代文化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學習日本脫亞入歐的美學價值。因此,南韓電視劇裡的什麼音樂啊、藝術啊、造型啊、都是奔著“歐洲貴族化”去的,而且是歐洲中世紀風格。從日本興起的洛麗塔,也是歐洲中世紀的風格。這還不是古典風格哦,因為歐洲古典美學風格,是指控制慾望、恬淡寡欲、追求極致的淡雅之理念美。日韓學的,太張牙舞爪了。這種張牙舞爪的“面癱美學”,完整被中國繼承過來了,完全不倫不類,男不男女不女。這可不是歐洲古典主義。歐洲古典主義的男性美,依然是孔武有力的。就算追求柏拉圖式的愛情——同性戀(很少有人知道,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指同性戀),對美男的追求標準,也不是將男人女性化,在那裡蹦蹦跳跳“好美好美”的怪叫。那叫變態,不叫內涵與素養。

    總而言之:內涵與素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它不是讓人看起來“像”,而是讓人做起來“是”。

    然而,不論東方西方,古代現代,內涵與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社會集體的總體追求與要求,也離不開個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刻苦訓練。

    真正永恆不變的內涵與素養,就是:有堅定的信仰,有必須達到的信念,有悲憫蒼生的情懷,有看破生死的勇氣,有忘我的熱情,有做一個人的擔當。

    這一切裡面,必然包含著一個人所有的知識與智慧,包含著一個人所有家教與傳承,包含著一個人全部的理性與情感。

  • 2 # 愚翁良知

    素養內涵說起來都難,做起來就更難。因為每個人心中想象的都不一樣,對不同的人要求更不相同。西方講究貴族紳士風度。中國講究君子,聖人修養。隨著時間地點,風情還在變化。說不清道不明,要求也是高不可攀。

    說簡單也非常簡單。真正的素養和內涵是人內心的底牌,軍人不怕死,文官不貪財,才是基本的素養和內涵,國家就有治。農民會種地,工人會做工,神歸位,鬼歸山,各歸其位,各盡所能。素養和內涵,對不同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區也不相同。當今世界,文化已經高度普及,資訊高度發達。人和人之間的文化素養差異越來越小。想提高文化素養和內涵也不是多麼難的事情,關鍵是自己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做好自己,沒有必要裝腔作勢,自命高雅。

    文化修養和內涵不是現在人們的主要差距,說不定你在大街上碰到一個撿破爛兒的是教授。你坐的計程車的司機可能就是博士。人們的真正差異是財富和權力,是人們的綜合實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做起來越來越難。適度的階級固化,可以帶來社會的穩定,同時也使階層的越遷更加困難,鯉魚跳龍門的機會越來越少,也會積累很多的社會矛盾。成功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也是人們的精神需求。要取得成功,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內涵,還要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柏芝未婚生三胎且孩子爸爸成迷,為何會得到這麼多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