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簿君
-
2 # 歷史收集錄
就我個人的理解來說:
作為明朝的仇敵,清朝統治者保護明朝皇陵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得到漢族的認可。
據史料說:
康熙、乾隆皇帝還都曾經親自前往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還曾經極力宣揚崇禎皇帝以及袁崇煥等人光輝積極的一面,;
還曾經把崇禎皇帝自縊的歪脖樹用鐵鏈鎖了兩百多年,將它稱為“罪槐”,要求所有王公大臣經過的時候都要向崇禎致敬。
為什麼清朝皇帝要這樣做?
其中一個原因——證明大清統治政權的合法性!清朝的統治者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接受漢族的文化,學習漢族的文化...
這需要對歷代王朝的帝王都予以肯定,
這有助於讓漢族人承認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合法統治者,
所以對包括明陵在內的歷代帝陵均取保護態度。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所說的那樣,需要得到漢族人民的認可。Why?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
想要統治整個中華民族,鞏固其統治,
需要贏得國內各民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支援。
我們都知道明朝是漢民族建立的政權,
在明朝滅亡後,
漢族愛國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中的一些人,出於民族的自尊心,不認可清朝的統治,瞧不起滿族人,對於清朝的統治產生極大的影響、破壞。
所以,清王朝為緩和滿、漢兩族關係,便對明陵採取保護措施。
-
3 # 四十五度說
清朝作為外來民族,想要坐穩自己的位置,合法的統治明朝過來的漢人,保護明朝的皇陵,這些面子工程是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式。
明朝的皇陵一共有兩處,分別是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
明陵其中南京明孝陵埋葬的是清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而北京明十三陵埋葬的是從朱棣以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一共經歷了十六任皇帝,其中建文帝以及土木堡之變後臨時推舉的皇帝此後沒有埋葬在皇陵之外,其他均埋葬在了明十三陵中。中國古代對祖先的敬畏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就連皇宮的設計也是左祖右社。清朝的皇帝要想統治經歷過大明王朝統治的漢人,必須實施懷柔政策。清朝皇帝保護明十三陵,證明大清政權的合法性,這種做法十分有效果。除此之外就大明帝國末代亡國皇帝崇禎上吊的那棵槐樹,也被清政府保護了起來,給它掛上了鐐銬,稱之為罪槐。這些表面上的形式工程,使得清政府在清朝初年得到了漢人的極大認可。
滿清入關清朝是遊牧民族,他們自從宋朝之後,開始學習中原文化,發展自己的城市,組建自己的政權,逐步在中原北方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有了“統治合法性”的概念。什麼叫統治的合法性?傳統的制度包括了堯舜禹之間的禪讓制度,也包括父子之間的繼承製度。清政府入關,打的就是曾經統治天下的大明政府,如何讓這些經歷過明朝統治的人民,心甘情願的受到新政府的管制,這是擺在清政府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清軍十分機智,為了得到人民的認可打著驅逐流寇,替崇禎帝復仇的旗號,冠冕堂皇的登堂入室,對外宣稱自己是明朝政權的繼承人,順利的實現了政權的更替。
-
4 # 季我努學社
清軍入關之後,不僅為崇禎帝修造地面建築,還下令保護和修葺明十三陵,作為取代明朝的政權,對於前朝應該是採取敵對態度,為何還要保護明朝皇陵?
明十三陵旅遊景點
這和清朝實行的民族政策有關。清朝實行的民族政策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滿漢矛盾,另一方面是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獲得以漢族為主體的人們的對於其政權的認同和擁護,更好的鞏固自己的統治,就要採取一些得民心的措施,來證明自己政權的正當性和合法性,那麼一項適宜的民族政策是有必要的。面對明末社會形勢急劇變化,李自成農兵臨北京城,崇禎帝自殺,明太子投降,以北京為統治中心的明王朝滅亡,多爾袞在范文程的建議下,改變進攻策略,由攻打明朝奪取天下,轉變為攻打流寇爭取天下,由對明人軍事鎮壓變為招降撫卹。
多爾袞
從漢族地主階級的統治思想出發,多爾袞向天下宣佈農民軍是滿漢共同的敵人,打著為明朝復仇、為崇禎帝復仇的口號進入山海關,清軍進城之後,並且命令清軍不準搶奪財物,濫殺無辜,來穩定社會秩序。多爾袞還下令全體官民,為崇禎帝服喪三天,禮葬崇禎帝以及其妻子,為崇禎帝修陵墓,取名思陵,既展現了清朝的仁義道德,又贏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援,使得他們願意投降歸順清朝。清朝在入關當年舉行祭孔儀式,表明自己接受漢族地主階級觀念和價值觀,也接受漢族文化,讓漢族士大夫接受從從理上歸順,使他們還實行了其他政策,如剃髮自由,頭像的官吏恢復原職等等。
明思陵
為了表現誠意,皇帝甚至親自祭祀明皇陵。作為明朝政權的正統繼位者,若做出破壞明朝皇陵這樣子的行為,則會顯露自身文化的落後性,違背“報奈君、管理國之仇,彰我朝廷之德”的思想,不利於彰顯清朝的仁義道德。從努爾哈赤釋出“七大恨”的討明檄文到保護明皇陵諸如此類的行為,本質不過都是清王朝的一種政治手段罷了,除了對漢族士大夫實行這樣子的籠絡懷柔政策外,也進行了迫害。
其實,依據文獻記載,明朝皇陵只是得到了一般性的保護,修葺並沒有得到真正落實。
1.《清入關時期的民族政策及其侷限性》,馮年臻
2.《清軍進關取勝是三方面勢力角逐的結果》,趙展
3.《淺論清初多爾袞推行的若干政策》,朱崇業
4.《清乾隆年間修葺明十三陵遺址考證——兼論各陵明樓、殿廡原有形制》,胡漢生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要想統領整個中國,鞏固自己的政權,就必須要得到其他55個民族,尤其是漢人的支援。為此,清朝採取懷柔政策,而其中對明十三陵的保護,也是為了達到緩和兩族關係的目的。
清朝統治者為了表示自己為正統,透過保護明十三陵的方式,來間接的承認明朝這些君主都是中國的合法統治者,對他們給予肯定。
同時,明十三陵中含有大量的珍貴財寶,文物,這些財富一旦落入非人之手,比如說天地會,會對清朝的統治產生嚴重的威脅。
最後,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清朝保護陵墓的這一做法也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不然以後清朝滅亡,老祖宗肯定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