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欽北區南站王大爺

    一代梟雄曹操

    一、 統一北方

    在東漢王朝的後期,政局動盪不堪,生產力嚴重下降,百姓苦不堪言,最終爆發了動亂,隨之而來的是東漢王朝的解體和軍閥混戰。正如張養浩在《羊·潼關懷古》中寫道的一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軍閥割據的局面給百姓帶來巨大創傷,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經濟水平也遭到毀滅式打擊。

    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魚肉百姓,燒殺劫略,連著“勤王”旗號的東方將領也“縱兵鈔掠”,從而導致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悽慘景象。這種局面不僅應該歸罪於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也應該歸咎於欺壓百姓的軍閥。曹操雖然也是軍閥起家,但是他同罪勢力的軍閥有所不同。他領導軍隊手握一定權力之後便開始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不管他的目的如何,這種行為都大大遏制了軍閥欺壓百姓的勢頭。

    “割發代首”的典故便由此而來。有一次,曹操的軍隊經過麥田,曹操看著已經成熟的麥子,下令不得踩踏麥田,有踩踏麥田的,無論官職多大,一律斬首。於是軍中凡是騎了馬計程車兵都下馬,扶著麥子走。誰知曹操自己的馬卻被麥田裡突然飛起的一隻鳥驚嚇而竄進了麥田,塌壞了麥子。曹操便要求官員治自己的罪,他認為“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

    這時大臣郭嘉站出來勸說曹操,他列出《春秋》裡的句子,認為曹操身負重大使命,不能自殺。曹操沉吟良久,持劍割去了自己的一束頭髮。對於現代人來說,割去一束頭髮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情,但是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頭髮在古人心中意義神聖,等同於孝道。

    割發代首雖然豁免了死罪,但其本身亦是一種極具人身羞辱性的懲罰。所以曹操弄夠這樣做實屬難得。曹操的這種行為不僅使得百姓辛苦種來的糧食免遭踐踏,也為自己的軍隊樹立了仁義之師的良好形象。

    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採取了很多措施,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這些措施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便是大力推行屯田制,雖然屯田制始於漢武帝時期的西域屯田,並非曹操首創,但是曹操最大規模地推行屯田制。屯田制在北方的廣泛推行為曹操逐鹿天下的野心提供了極大的輔助力量。

    第一,為軍隊提供了充足的糧草供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便是糧草對軍隊的重要性,廣推屯田為曹操的軍隊解決了糧草方面的後顧之憂,戰鬥力必然大增;第二,屯田使得糧食充足,大量流民進入曹操的統治區,使得他的統治區人口旺盛,為其軍隊提供了豐富的補充力量,這樣一來,曹操軍隊的戰鬥力也得以提升;第三,促使北方經濟的恢復,經濟繁榮可吸引更多流民,以此形成良性迴圈。這些措施讓曹操在北方的統治更加牢固。

    除了屯田制,曹操在北方還推行了一些其他發展經濟的措施,例如合大規模的屯田需要,曹操還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在各地修造陂塘,廣擴糧田,這些水利設施擴大了灌溉面積,對於北方農業的恢復和發展益處良多。另外還實行鹽鐵官賣制、改進耕種技術、改進冶鐵技術等等。

    二、 官渡之戰

    曹操生於亂世,又有一顆一統天下的政治野心,所以他的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其中官渡之戰知名度最廣,在整個古代歷史上的戰爭中也堪稱經典,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官渡位於許昌的北邊,黃河的南邊,是河北河南之間的軍事要地。曹操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兵多而指揮不明,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從戰爭的關鍵決勝點來看,官渡之戰其實是糧草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曹操採納了荀攸聲東擊西的建議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後方。袁紹中計潰敗,曹操殺了文丑,順利退回官渡。雖然首戰告捷,但是曹操的軍隊依然在數量上居於下風。七月,曹軍與袁軍在許昌立營對峙,曹軍制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與袁軍的樓櫓相剋。雙方相持三個月,曹操積極尋找機會,燒燬袁軍幾千輛糧草車輛,使得袁軍內部人心惶惶。

    同年十月,袁紹謀士許攸投降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採納許攸建議,親自帶兵5000襲擊烏巢,殺淳于瓊,燒燬袁軍全部糧草。烏巢糧草被燒的訊息傳到袁軍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三、 建安文學

    曹操不僅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文學素養極高的詩人,由他開創,以其父子三人為創作主將的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視。在建安時期,特別是漢獻帝遷都,曹操平定冀州後,相當寬鬆的社會文化環境使得文學得到極大發展,當時的文人在仕途之外,也追求”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灑筆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於是創作出了許多表現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曹操開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他的作品不僅從樂府詩中汲取營養,也極具自己的鮮明特色。

    曹操最為著名的作品是《短歌行》,這首詩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想要使天下歸一的雄心壯志,這首詩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其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現出了他博大的胸懷;《觀滄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描寫大海包容萬物的氣度,也體現了曹操想要廣納天下賢士的決心。

    《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體現了曹操不懼年歲,依然勇於追求自己的志向的勇士精神。除了表現在軍事上野心的詩作之外,曹操也著眼於民生問題,關注戰亂給百姓帶來的傷害,例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樣的句子描寫出戰爭過後的悽慘景象。

    舉報/反饋

  • 2 # 覺悟416

    如果穿越回古代,我想成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做上幾朝官,覓點銀兩,掛印而去。尋一片桃花源,"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何等快活。

    沒事飲飲酒,作作詩,乘乘涼,賞賞月。與三兩知已,高談闊論。書幾篇詩文,抒發胸懷。生活愜意,想想都美好。

    不過一切都的銀兩支撐,弄不好,做官時還的貪點,被抓就不好了。有足夠的銀兩,退隱山林,浪跡於江湖,到處遊玩。還是很美妙的。用陶公的詩說:"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網購達人是怎麼省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