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九龍山下閒

    鏡中的我

    /厷一

    你笑他也笑

    只是隱藏了煩惱

    對著它端詳了衰老

    用厚厚的白泥掩蓋了

    歲月印記內心騷擾

    化妝後的俊俏

    妖精一樣長生不老

    粉飾不了

    寂寞的撂倒

    縹縹緲緲

    人生就是晃晃搖搖

    再多苦難也不能倒

    哭過後補妝不能少

    粲然一笑

    一切魔障瞬間便消

  • 2 # 小樓一夜東風雨

    難到我了!

    第一、是你。不信你走開他也走開。

    第二、不是你。只是光反射你的光影。

    小時用兩面鏡子對齊,我在中間看任意一面鏡子,會發現鏡中有無數我和鏡子?

    讓我特別著謎。

  • 3 # 應家老大697

    鏡中的我,是不是我?這個課題組妙,叫哲學自我找,分分秒秒對照。人生尋鏡子照,半瘋也我找到那西遊篇伏妖論,悟空說:我偉名遠布,帥!就是佛主不好要把人騙了,男女都一樣。八戒叫:裡外都不是人,啊!師兄阿,道母也一樣騙人騙苦哪!那不說了!沙和尚講:沙河如鏡大,黃王鏡人好吃他,怕師父名爰他更怕師兄那條金條。白龍馬一照鏡子想,一人一條龍,一眾人變成蟲。師兄過去罵,我龍變條蟲,現在龍馬做,苦啊!唐僧聽了說實話,都虧你們大,不聽師父教,鏡子那小看得了多小,來個大的來!人生鏡子照裡外的相片看看唄!各有緣識自我認,介紹自我影子對個體表把自我答了,無言實是否聽到限界在,相對平衡照便宜想像,那實虛擬現實人生結局講:自間問自,是信之躍仰之名,目的幻覺不覺得尷尬於自我感覺良好在演變著鏡子裡遠近要大小了,可觀是虛擬定自我見實況行屍同影跟自笑,他笑你,你笑他,妖妖妖瞎明晴人在。還好變人相眼在歡想,象模相樣卻是這樣的自我同在明暗灰色思維模式中的在幹嘛呢?想想答理老師了!理知明智規範的天天愛、天天道在於社會學中的發現了有沒有兄弟姐妹們發現。祝謝了兄弟姐妹們節日快樂!祝新年快樂!

  • 4 # 紅色微平臺

    鏡子成像原理,是反射光線,就是改變了光線方向。本來自己不會看到完整的自己,透過鏡子反射,把光線反射到我們的眼睛裡,大腦認為,鏡子中有一個我。是個虛像。

    鏡子中的我,是鏡子騙了大腦。所以是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眼見為實也在被顛覆。

    如果說沖印的照片是我,那麼,電子相簿就是鏡子中的我。

    鏡子中的我,這句話是個省略語,應該是:鏡子中的我的虛像。

  • 5 # 如龍得雲13333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這幾句話包含了人生的哲理。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就在於人有思想、有靈魂、有性格、有本領、有記憶,這是每個人區別於動物和同類的地方。鏡中的我既是我又非我。說是我,是因為光的折射把我投影其中,我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可以看到歲月的變化;說非我,那是因為我看到的只是幻像,並非真實的我。由此,我想到了一條真理,即人往往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毛病的,人必須藉助他人或事物,必須透過實踐,才能真正認識自己。人要有所進步、有所作為,必須透過各種鏡子借鑑經驗!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講的那樣: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6 # 不可見者

    這是一個我和他人的問題。歷來哲學家都對映象窮追不捨。自從他人作為問題出現,更是讓人興趣濃厚。

    我們首先預設他人的存在。這並不可笑。也許會遭到普遍嘲笑,對於這種可笑的預設。難道他人不是事實上存在,就像我存在一樣?然而,事實是事實,但事實裡有奧秘。

    笛卡爾在沉思集裡有段描述,為什麼窗外帽子和大衣下面行走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架機器?不是因為看見而是判斷。這些話完全建立在笛卡爾的理論基礎上。很怪異:不是看見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人;只有判斷一個人是人,才是人。薩特根據他的自在與自為理論,把他人完全打發到物件之列,當然“我”也在物件之列,“我”完全是在物件裡凝固和石化,也就是存在;而對於我自己來說,“我”完全是自為,完全是意識,而是意識的存在公式是: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或者說,“我”不完全存在。我對我自己無所判斷,無所認識,而羞恥發生在別人看見或者可能看見我之時,也就是別人石化我,讓我昭然若揭之時。這種理論很深刻。他人是地獄,由此而來。如此以來,面對鏡子中的自己,我完全對自己無所判斷:美?醜?好?壞?……這些完全不是我自己所能勝任的。如果我能看到美醜,那是我在用別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事實上,不正是如此嗎?生活中,我們追隨潮流,我們在別人的眼光裡尋找自信,可能有人說,自信是自己的,不需要在意別人,但失敗會讓你自信消失,別人的目光會讓你更加難以消受。現在各種分門別類的整容容貌,更是如此,在這裡很難說,我認為美,所以才如此。這樣說來,鏡子中的我,並不完全是我,有一部分別人賦予我的存在揉雜在我身上。

    這種理論幾乎無懈可擊。你以為你自己是你自己?至少有一部分是:你不是其來源,卻要承擔其責任的存在。我們都在修飾自己。現在都批判孔子,但請深入到孔子的思想深處:他的思想是什麼?真是表面上所顯示的那樣嗎?我們能否開闢另一種視角看到另一種可能的顯露。我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一種思想為什麼如此有力量?能控制幾千年的力量,而且至今不能徹底衰微,為什麼?……這些都需要重新研究。如果只是把這些推到什麼統治階級身上,是不是太膚淺了?有點偏題。但是,寫的太多了。不寫了。因為又是一篇長篇大論。結論也留有餘地,自己思考。

  • 7 # Captain珍珠

    這個就有點哲學的味道了,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還是你!我們平時看鏡子中的自己,你的左手“跑”到了右邊,鏡子好像顛倒了左右,頭的位置還是在原處,鏡子形成了自己的印象。如果,鏡子裡形成的不是真實的自己呢?切,不可能不是的。

    我們眼睛看到的景象,透過晶狀體是一個顛倒的像,通過後期大腦多影象的加工,成為了我們所見到的不顛倒的世界,鏡子卻顛倒了方位。

    你說的鏡子中的你不是你,其實是一種錯覺。生活中這種事情很常見,看一個字看的久了,會越發的覺得陌生,這是大腦疲憊阻斷聯想。不光是字,就像你看鏡子中的自己久了也會覺得陌生,這種現象已經有了科學的解釋:是大腦在長時間的加工處理特定的一個資訊時,會降低效率,而大腦會認為這個資訊已經完全的消化了,不會再出現新的認知,從而產生了適應;大腦長時間重複的處理特定的資訊會產生疲憊,就像機器長時間工作需要停止降溫,大腦也處於這個狀態,阻斷了對相關事務的聯想。從而事物還是原來的事物,但是它的意義卻消失了,這就是看久了一個事物會感到陌生的原因,也就是陌生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斷奶7天,有硬塊,可以擠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