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江145309505
-
2 # 我行我素133293626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一切的一切都強烈的暗示著,改朝換代的來臨。但是又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奇怪現象,那就是明朝末年,漢人將星如雲。從萬曆時期的李如松算起,能夠有岳飛韓世忠之才的將領層出不窮,比如熊廷弼,孫傳庭,袁崇煥,楊嗣昌,洪承疇等等,任何一位都可以都是戰略級別軍事奇才,至於吳三桂為代表等實幹型將領更多,可為啥還是敗了呢?而且敗的那麼慘?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無能,嗜血變態。萬曆天啟崇禎一連三位皇帝,一蟹不如一蟹。統治國家的能力和心胸甚至比不上宋高宗這樣的無恥昏君。再加上內憂外患,再多的忠臣良將也會被朱元璋無能無恥的子孫玩死,這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
3 # 小豪說的小號
明朝末年,是一個戰亂的年代,對內有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的農民軍作亂,對外有後金的崛起。但是在這個年代,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名將。例如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是一個能夠展現自己實力的大舞臺。
洪承疇
我本不願談到此人,畢竟他投降了滿清。但是既然答主問到了,我就說一下他。此人其實是很有才得,其實他在明朝打工這段時間,她的戰略是沒有錯的,如果各個總兵能夠聽從洪承疇的安排,或許松錦會戰也不會失敗,他的才能從他投降滿清後,所立下的功勞來看,是可以肯定的,只不過此人唯一的汙點就是投降了。
盧象升
提起盧象升,可謂是一片忠心。說到他,就不得提提他的宣大軍,他所建立的軍隊,是晚明作戰比較優良的軍隊之一,可惜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又與楊嗣昌不和,當時處於晚明最高權利中心的楊嗣昌當然不會容下他,所以最後盧象升戰死沙場。
孫傳庭
孫傳庭所領導的軍隊,應該說是明朝的最後一支可移動軍隊,自孫傳庭這支軍隊死後,明朝就再也沒有還手之力了,只能被動挨打了。其實本來孫傳庭就要消滅李自成了,但是孫傳庭被關了三年,當農民軍勢大,崇禎皇帝再請孫傳庭出來時,局面已經改變,崇禎只知道催促孫傳庭,卻不派人支援他,只給了他很少的兵馬,最後孫傳庭含恨疆場。
孫承宗
孫承宗曾為明熹宗的老師,我不太喜歡他的用兵,他在明末主張防守,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但是每當他修建的堡壘,軍事要地有所成色之後,總是受不了別人在朝中的攻擊,屢屢辭官,導致總是中途而費,這樣還浪費大量的白銀。最後與家人守城,城破自殺。
楊嗣昌
楊嗣昌作為閣老,生前頗受崇禎皇帝的寵信,但是他間接的害死盧象升,我是不喜歡的。不過他也是有一定才能得,他的戰術,確實曾經差點消滅掉李自成,張獻忠。不過他也是忠心的,最後戰死沙場,也算死的其所。
-
4 # 日月重回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明朝滅亡的教訓是什麼?空談誤國,文人誤國。稅收體制改革很重要。稍微解釋下:透過科舉上來計程車大夫階層,沒有宦官,外戚,勳舊,武將的制衡,把持朝政,挾持皇帝,因循守舊,一片混亂,看似集權,其實行政效率極端低下,中央沒有統一的權威,政令無人執行。自耕農已經大量減少了,國家的稅基沒了,還拼命壓榨,遭遇天災,農民被逼造反,商人有錢,士紳有錢,他們卻不交稅。就好比現在的社會,企業不交稅,白領金領不交稅,商人不交稅,明星不交稅,反而讓城市乞丐跟農民交稅。想改革,一幫掌權的文臣士大夫又不給,所以一起完蛋了。宋朝與明朝看似一個亡於蒙古,一個亡於滿清。最根本的都是亡於只會空談道德的文人士大夫。警惕啊。
-
5 # 璽言春秋
戰歌認為若崇禎能用好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三人,雖然也避免不了明朝的最後滅亡,但這三個人卻有可能幫崇禎避免煤山自縊的下場。
明末亂世人才輩出,如盧象升、洪承疇、孫承宗、孫傳庭皆文武雙全為不世之才,奈何全部不得善終沒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常常在看明末那段歷史的時候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崇禎能用好這幾個人,會不會局面更好一點?能不能避免自縊亡國的局面?
盧象升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用‘自象升死,邊事益無人’。有很多人出於善意提醒應該是‘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戰歌認為相比較於譭譽參半的袁崇煥,盧象升其人文治武功具屬頂尖,他才真正稱得上是能在明末亂世中力挽狂瀾的人物。原因有三:
其一針對崇禎面臨的財政困難以及叛軍屢剿不滅等問題,盧象升提出了因糧法和在遭受天災兵禍蹂躪之地採取結合民屯、軍屯、商屯以恢復元氣。朝廷平叛之本在於安民,安民之本在於有事做、得溫飽。如能採取盧象升的方法,雖然平叛戰爭會被延長,但是卻能平一地、安一地、固一地。如此崇禎便能佔據道義,興王師,討流寇。人心向背,天下誰屬;
其二,盧象升在大名則天雄軍成。盧象升督宣大,則草原乞炭數敗,懼象升軍威而不敢犯。盧象升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則諸地皆平,高闖遠遁、自成精騎被殲殆盡。堂堂軍陣,赫赫威武;
其三,針對明軍不管是在關內還是關外,面對強敵屢戰屢敗,盧象升特上‘選用奇兵疏’。建議組建一支一千五人規模的強兵,專事劫營或者當做奇兵。在面對清兵時,除了正面對壘之外,有這支部隊或劫營或為奇兵襲其側後,以合兵法之奇正。
如此之盧象升,若崇禎皇帝能盡其才,則內亂不難平,外患不足率。
洪承疇
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一旦誤入歧途所造成的傷害就有多大。戰歌認為洪承疇就是整個明末最為傑出的統帥。清之平定江南全賴洪承疇之功。
洪承疇未到江南之前,清的策略就是靠軍力強壓。結果就是岌岌可危的南明永曆上下一心,共御外辱。義軍、南明士紳、南明朝廷難得一見的團結了起來,這才有了李定國兩厥名王。要是就這樣下去,金與南宋劃江而治的局面又將重現。可是洪承疇及時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在挫敗孫可望之後就暫緩進軍,等待永曆內部生變。果不其然,威脅一減弱,永曆內部就不消停了。先是朝臣又要排擠原來跟隨張獻忠的孫可望、李定國等,後孫可望又嫉妒李定國的戰功排擠李定國。就這麼一亂,之前的大好局面被徹底破壞。而後孫可望投降洪承疇,永曆的覆亡就難以挽回了!
統帥的優秀與否,不在於順風之時的穩定發揮,而在於危難之時鎮定自若,能發現問題所在並能指出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孫傳庭
這是個能跟盧象升比肩,明末的帝國雙壁。其第一次到陝西未及三月而全殲闖王高迎祥、令闖將李自成僅以十八騎避之商洛山。而後整頓軍屯,招徠商旅、興修水利、整修棧道。一時全陝安定,勁旅頻出助朝廷收拾局面。二次入陝,在很短的時候內就為崇禎整頓出一支堪戰之師,成為崇禎最後的依仗。若不是崇禎陣腳大亂,非逼著孫傳庭孤軍入豫,也不會崩潰的那麼快。‘傳庭死,而明亡’真不是一句空話。
要說崇禎用好這三人的局面,崇禎十年前後。先是盧象升屢破已經勢大難敵的高迎祥與李自成,後洪承疇、孫傳庭、左良玉打的高迎祥全軍覆沒、李自成逃避深山、張獻忠和羅汝才先後受撫、革左五營也於朝廷達成協議不再作亂。雖有清兵入塞,但在盧象升主持京師防禦後,局面很快穩定。雖然這一時期內部群雄並起,外部敵軍勢大,看似局面兇險,但越是兇險的局面往往也預示著越大的機會。如果崇禎能全力支援盧象升,穩住京師局面,不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往京師。那麼待清兵退去,再回師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叛軍殘部則大勢可定。只可惜早不議和晚不議和,偏偏要趁著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各部士氣正旺、戰力最強之時議和,白白坑了盧象升。又不得不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往京師,調往京師的洪、孫二人鑑於盧象升的結局,空有十幾萬百戰強兵,只得龜縮一地不敢出戰,又大損士氣。就這樣明明可以中興的局面,愣是被搞成了迴光返照。
總結,戰歌認為若能用好此三人,雖然挽救不了明朝滅亡的定局,但是卻能挽救崇禎亡國之君的下場。
[參考資料:《明史》、《盧象升集》、《南明史》]
-
6 # 穩穩的幸福86377
前四位都是不世出的大才,奈何根基已經千瘡百孔,不是靠一批優秀的文人士大夫可以力挽狂瀾的。一個王朝的覆滅不是一些具體原因可以解釋的。歸根結底是封建體制的弊端的迴圈所致。就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相似,是不可避免的是會週期性爆發的。於書生士大夫的關係不是根本,若硬要強加的話只能說書生士大夫是病症封建體制才是病毒,是慢性病毒。
回覆列表
洪承疇是眾多漢奸中最不要臉的漢奸,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他都佔全了,怪不得他主子乾隆把他列二臣傳第一名,如今有人為他洗白還為他造記念舘,汪精衛在陰間大叫那些磚家快去陰間為他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