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憶秦皇漢武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初中語文課本所學,選自《紀念劉和珍君》,時至今日,此語餘音繞樑,經久不散,仍有醍醐灌頂之感。

    謹記!

  • 2 # 虯枝蒼梟

    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最為讓人欣賞,從中感受到了一位革命的戰鬥勇士既有對敵人的衝鋒陷陣的凌空霸氣,又有對人民的鐵血柔情。

  • 3 # 天闕867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這句話完整的表述是: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魯迅

    連話都懶得和你說,我就拿你當空氣,這該是多麼深刻的蔑視啊!這可能是華人特有的智慧。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真的沒有必要非得處處呈口舌之快,非得說它個酣暢淋漓。我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沉默就是其中的一種。能夠運用沉默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一種智慧,能夠讀得懂別人的沉默並作出適宜的反應更是一種智慧。願張嘴就來的朋友們都擁有這樣的智慧。

    吳冠中:魯迅故居

  • 4 # 生活千姿百態說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走自己的路不用在意別人說的,只要堅持就會有收穫。

  • 5 # 豈幾別客

    個人較為欣賞魯迅先生的:“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魯迅先生是嚴厲的批評家,徹底的革命家。他革命家之“徹底”,在於對社會一切邪惡的批評,就好像Sunny照亮世界,沒有一處陰影。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描述的是一種最高的境界,這種常人無法到達的境界,即使魯迅也不能得以的境界。魯迅口誅筆伐以報刊雜誌為陣地,對敵人,異議分子進行反擊,這實際上是魯迅比較低階的輕蔑。

    而這句話所讚揚的是那種完全不被外界的流言蜚語所影響的人,比如兩個人對罵,即使你獲勝,你也算不得成功。如果不論他罵什麼,你都不會在乎,類似於唾面自乾的程度,那你就是金剛不壞了。

    每個人看待世界都是以自己為主觀的,因此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是我們自己要堅持自己的底線,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是我們應該想清楚的。只要我們認準了,就勇敢去做,不要在乎外人是怎麼做的。“秀才起兵,三年不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別人指責你,你理都不理他,甚至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就會很尷尬,無理,難堪。反而比你會罵回去效果更好一點。

  • 6 # 慕容曉春

    最喜歡他這的孔乙己說的,多乎哉不多也

    相比於大家一致認為的小學就學習的很多名句,也許這句話才是先生骨頭裡的文人風範

    所有的魯迅名句被政治化了。先生一生治學精神高尚,作品傳世,雖然很多在自己生前沒有發表,但是後來在蔡元培先生主持下,整理出來的魯迅全集,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先生的心血所在。

    先生人品卓絕,因為這個,才在世人面前樹立起一座豐碑,民國學者無人超越,而人品也是他能夠在當時得到眾多先進青年崇拜的原因。在我黨領導華人民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中,需要文藝為我們的事業服務,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把先生的作品中人性的東西提高到了一個政治的高度上,反而讓先生的造詣被掩蓋了。

    我推崇先生多乎哉不多也,是因為這個話是真正的文人的需要,需要自身隨帶著強烈的中國文人資訊,在實用主義盛行的中國,文化的力量包括生存力量在實用主義面前顯得無比脆弱,但是這種文化卻一直頑強的存在著。

    文化就是這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著。

  • 7 # 中學語文加油站

    我最欣賞魯迅先生《野草》題辭中的一句話: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這句話類似生活中的一句格言:智者默默,小人喋喋。

    有時候,沉默是在沉澱。

    有時候,喋喋意味浮躁。

    也許,有時默默觀看者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 8 # 星空物語644

    魯迅先生作為民國大家,被人民稱為“民族魂”,可見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關於魯迅先生的名言簡直數不勝數,筆筆似箭,現在讀來,還是很震耳發聵的。

    我最喜歡的他的一句話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為什麼單喜歡這一句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家庭,無論或喜或悲,都難逃這宿命。尤其是我看到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面,鏡頭透過窗戶的視角切換到不同的家庭悲或喜,尤為感觸。

  • 9 # 醇如舊

    特別喜歡魯迅先生在《而已集》的最後一篇《小雜感》裡面寫的那一句: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的確是這樣,有些時候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要求自己感同身受,袖手旁觀並不一定代表冷漠無情,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時刻認清自己。

  • 10 # 例外狀態

    魯迅曾寫信對朋友說:“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裡有毒氣和鬼氣,我極憎惡 他,想除去,而不能。”作為被選擇的物件,魯迅實際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承擔了歷史因襲的包袱,他迫切需要一種行動,使得自己生命裡接受的毒害能得到驅除。也許對魯迅來說,只有報復這一手段才是管用的。附麗在魯迅身上的鬼影已經嚴重侵害了他的靈魂,歷史的沉重氣息壓著他,喘不過氣來,也只得選擇報復。要讓時代成為阻力,必須的。要讓偽人們成為草紙,必須的。要讓虛假的造作者成為過去時,必須的。要一筆勾銷,必須的。在《女吊》中,開頭就寫到自己家鄉人王思任的一句話:“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汙之地!”而在文章結尾又議論總結說:“被壓迫者即使沒有報復的毒心,也決無被報復的恐懼,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兇手或其幫閒們,這才贈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舊惡’ 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這些人面東西的秘密。”

    在根本上,魯迅是把自己看作是被壓迫者的,把自己看成一個弱者。被壓迫者和弱者的心態又使得魯迅形成了徹底反抗、不屈服的性格。一方面這來自自己 長期的生活經驗,一方面也是魯迅自己對歷史的一種深刻體察。而這些方面綜合 起來就又使人覺得魯迅是一個強者,至少是精神的強者。但在我看來,這一點都不矛盾,很容易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都沒有,是不是自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