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軒書法篆刻
-
2 # 字璐
觀點:外銷瓷 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最大
理由:
1,傳播範圍廣
中國曆代銷往國外的瓷器主要走兩條路線。 一條是沿著著名的“絲綢之路”,從陸路銷往中亞、西亞、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區。另一條從海路自廣州繞馬來半島,經印度洋達波斯灣,遠到地中海及北非部分國家和地區,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到達這些地方之後並沒有停止交易和交流,相反交流交易更頻繁。
歷代中國陶瓷透過各種渠道,先後輸往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澳洲的許多地區,對這些地區的物質文化發展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毫不謙虛得說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沒有中國瓷器的傳入,很多地方的人可能吃飯還是用的樹葉,根本不知道瓷器瓷碗是何物。
2,數量驚人
據史料記載,單單1602至1682年,明末清初的八十年間,僅歐洲荷蘭人販運中國瓷器就達1600萬件以上,請注意,統計單位是萬件。在這些外銷瓷中,不少是專為外銷而特製的產品,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私人定製VIP款。其造型和圖案紋飾有些是根據國外客戶的要求而設計的。這些還不算前朝,如唐宋元明的出口瓷器數量,特別像鄭和下西洋這樣規模龐大的外事外出活動,所帶瓷器更是數量驚人。
3,影響巨大
1》 影響宗教用品
宋代及其以後,中國陶瓷在東南亞地區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追捧和歡迎,特別是一種特殊造型的瓷器,軍持水瓶,僧人遊方時皆攜帶,貯水以備飲用及淨水等。馬來人改崇伊斯蘭教以後的宗教活動對軍持瓶的需要不斷增多,幾乎成為贈送親友和自用必備。今天馬來人一直繼續習慣並樂用使用這種容器。
2》 影響餐具用品
東南亞地區在中國陶瓷傳入以前,多以植物葉子作為食器,甚至現在某些地方還有這種遺風。中國陶瓷輸入東南亞各國以後,提供了精美實用的器皿,日常生活用器就改變了。之前食那種流食,湯汁之類的飯,或者多人聚餐聚會簡直不可想象。
3》 影響當地裝飾品
中國陶瓷製品的輸入,還美化了東南亞人民的生活。史料記載,當中國瓷器傳入之後,那裡的人民普遍應用燒珠瓷珠進行裝飾,使他們的生活更加絢麗多彩。婆羅洲(今天的馬來群島中部)一帶對瓷珠尤其珍視,當地大多用瓷珠裝飾項圈、手鐲、腰帶、劍匣、刀鞘之類,富有人家土著甚至有以瓷珠來織衣、帽的。
4》 影響當地的陶瓷發展
伴隨著瓷器的傳入,陶瓷的先進技術也傳入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等地區,《瓷灶的制甕技術》一文說到明代晉江瓷灶姓吳的陶瓷工人把製造所謂"文奈"的中國甕技術帶入菲律賓。自這小村鎮移來的工匠,把這工藝介紹到菲律賓之後,菲律賓的陶瓷發展水平突飛猛進。
5》 影響當地的婚喪殯葬
中國陶瓷質量精良,在東南亞一些地區,比如婆羅洲(今天蘇門答臘)。此地各種民族,其習俗極重視中國之陶甕及瓷甕,其家中之財富,皆視其所藏之陶甕瓷甕之多少以為衡。其最大之需要,乃應用於子女婚配和老人埋葬。也就是說嫁女兒,娶媳婦和埋葬老人都要用到中國瓷器,並以此為榮。
綜上,可見中國外銷瓷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最大結論是成立的。當然這裡只是兩者對世界藝術影響的對比而言,並不能否認宮廷瓷器的重要意義和重大影響。
-
3 # 藝術收藏市場資訊
中國的“陶瓷之路”不晚於唐朝時就開啟了。1998年在印尼海域發現了一艘“黑石號”沉船,打撈出幾萬件瓷器,以長沙窯為主,經考證為9世紀上半葉製品,證明唐朝時已經有大量瓷器向外輸出。不過,在明代初期之前,以銷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等地為主,甚至明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依然沒有越過這一範圍。
中國瓷器對世界的大規模影響,則是從明代中期開始的。這一時期,歐洲Nautilus成功開闢了新航線,大大延伸了“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典型的標誌是始於17世紀初的“克拉克瓷”。正如我們在景德鎮的中國陶瓷博物館中看到的幾個瓷盤,克拉克瓷大多數都是以青花描繪,一個顯著特徵是,盤口一圈被小點線或葵花莖分隔為一個個獨立區域,像是一扇又一扇窗戶,叫作“開窗”,每扇“窗”裡的風景都不同,山水、花鳥,甚至文字,彷彿要借這方寸之地極儘可能地炫技。這種裝飾手法後來在內銷瓷器上也大規模使用,就連清代官窯有時也燒製。
可以說,瓷器是人類貿易史上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商品”。作為瓷器之路的起點,中國的制瓷技術有悠久的歷史,其獨家奧秘延續千年,世人莫不趨之若鶩。而且,在東西方貿易史中,茶葉和絲綢雖然更大宗,但它們完成的都是“輸出—接受”的單向旅程,若論跨文化的交流、滲透、影響、融合,則非瓷器莫屬,也難怪要以“china”來命名這種器物了。
放在跨文化的視角去觀察,更能清晰認識中國瓷器的內在價值,看清它的區域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事實上也如大英博物館館長麥克格瑞格所說,“瓷器的歷史是全球對話的歷史,其對製造技術和日常生活、人文風尚等方面的重大影響是雙向的”。從這個意義上,瓷器之路完成了東西方交融的一個“文化大迴圈”。
西方世界對瓷器的痴迷和對中國的幻想相互交織。在此之前,大多數歐洲人對中國的瞭解都來自馬可·波羅寫於1291年的著名遊記,儘管人們對他的所見所聞半信半疑,但他五光十色的描述仍然提供了新鮮而奇異的幻象。比如他提到一座城市,“人們製作瓷碗,這些碗大小不等,美輪美奐。瓷碗只在這座城市制作,別處沒有;它們從這裡出口到全世界。在這座城市,瓷碗到處都是,且價格低廉,一個威尼斯銀幣可以買到三隻精美的瓷碗,其玲瓏可愛,簡直無法想象”。這是西方文獻中第一次提到瓷器。馬可·波羅將幾件瓷器帶回威尼斯,也從此在西方引發了一場漫長的“瓷器病”。
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人類製陶的歷史由來已久,只要有黏土,加上一定的條件,原始先民就可以燒製出陶器,這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創造。但是,從陶到瓷,幾乎像是被施了“鍊金術”,演變為另一種全然不同的物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瓷器製法為華人所獨有,作為器物的china與作為國家的China相互映照。然而,隨著瓷器貿易的全球化,制瓷技術的全球化終究不可抵擋。
歐洲人開始用各種材料實驗,嘗試複製出這種堅硬的半透明白色瓷器。第一件歐洲硬質瓷器誕生在德國邁森。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英華人威治伍德開創流水線制瓷模式,不僅快速佔領歐洲市場,也開始與東印度公司帶過去的中國瓷器一較高下。到了18世紀末期,中國瓷器唯我獨尊的地位一去不返。1792年,英國國王以為乾隆皇帝助手的名義派出龐大使團,經過10個月航行到達中國。使團帶去大量精美禮品,期望與中國建立平等貿易關係。在長長的禮品清單裡,有一件物品並沒有被乾隆皇帝重視,那就是英國威治伍德瓷器。而就在同一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停止關於中國瓷器的一切貿易。回頭看,這個小插曲頗有象徵意味,這不只是兩大瓷器的第一次“碰瓷”,更是兩大文明的碰撞。
-
4 # 以瓷惠友
我認為還是“宮廷瓷”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最大,為什麼呢?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毫無疑問,“宮廷瓷”代表了中華民族各個歷史時期、各個窯系窯口、各個瓷器品種的最高瓷器工藝水準,引領了各個朝代瓷器藝術的發展方向。
而“外銷瓷”只不過是商業創匯的一種載體而已,其中西方各國王公貴族們花費巨資自己出紋樣圖案、家族徽章圖案的高級別“訂製瓷”,總體制瓷工藝比普通“外銷瓷”當然要好上許多,但要比“宮廷瓷”要差上幾個檔次,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是相當森嚴的,沒人敢做“僭越之事”。那是的外邦外國一律成為“蠻夷蠻荒之地”,不是看在白花花的銀子的份上都不屑理他!
當然“外銷瓷”在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以及方便中國借鑑外國文明方面所起到的客觀歷史作用是毋庸置疑,並立竿見影、波及深遠的,對促進世界文明的豐富與發展方面居功甚偉。
但若論“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最大”而言,“外銷瓷”遠不及“宮廷瓷”巨大而深遠。
因為“外銷瓷”大多不過是藝術普品,甚至是生活消耗品、消費品而已,是藝術“個性化”最大的“殺手”;而“宮廷瓷”則不然,很多都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和“不可複製”的,代表了同類藝術的最高境界、最高水準和最高追求,所有歷代“宮廷瓷”,如天梯一般,不僅把中國瓷器藝術推向了一個有一個歷史巔峰,同時也把整個世界藝術推向了讓人難以企及的一個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與巔峰,因為歷代“宮廷瓷”本身也就是當代同類藝術的“世界之最”,是世界藝術的代表與化身,其功勞之大,有“出其右者”乎?
是以,我“認為外銷瓷和宮廷瓷哪個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最大”的答案和結論“清晰無誤”:“宮廷瓷”“對世界藝術的影響最大”!
上幾件藏品圖片,以證上述,以餉瓷友。
-
5 # 李繼勝在紐約
瓷器乃中國之瑰寶!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英文中國讀CHINA,也是瓷器英文單詞,可見瓷器在世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不管是出口瓷器還是官瓷器,只要窯口燒的好,瓷器的形狀和顏色讓人愛不釋手,那就是好瓷器。
-
6 # 北京藝術品論壇
外銷瓷對提高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有推廣作用;宮廷瓷在每個時代有不同的風格,家天下時代,皇族的愛好決定了瓷器風格的走向......
-
7 # 峰橋夜博
外銷瓷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瓷器藝術的資訊,在一定程度上,外銷瓷器還需要迎合出口國的品味。而每個朝代的宮廷瓷器都是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最高的等級,它不僅僅是用了當時最好的材料和工藝表現了當時對藝術的表達,更重要的是這些皇宮瓷器是權威的象徵,更是當代藝術的標杆
-
8 # 守中博物
宮廷瓷是中國專業造型與頂級繪畫完美結合的產物,可以講都是唯一的,無法仿效,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出口瓷根據出口地的喜好,畫面已經沒有中國味道,且內容簡單粗糙,沒有收藏價值。
回覆列表
中國外銷瓷廣義的概念,應指所有透過貿易方式和貿易渠道銷往中國境外的中中國產瓷器。從沉船考古與域外陶瓷考古的文物來看,唐代的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窯釉下彩繪瓷,已大量外銷,宋代外銷窯口更多,主力轉移到江西和福建。中國外銷瓷狹義的概念,指明嘉靖後至清中期由景德鎮生產(含景德鎮供坯,廣州上彩的廣彩瓷)的專供歐洲和美洲市場的瓷器。
個人覺得外銷瓷大多迎合國外人的審美和喜好,在一些方面是無法和官窯出品的宮廷瓷器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