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蔡珠華大夫
-
2 # 晨光微曉
我基本上就是這種情況。現在大寶已經馬上10歲了。我體內屬於雄性激素偏多的,所以排卵是排的,但卵子基本不會成熟,所以不容易懷孕。
使用促排藥物,一般是克羅米芬,是專門針對多囊卵巢這種情況的。
但是這種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畢竟是迅速改變自身體內激素環境的,所以很容易出現狀況。我的兩個用藥療程說一下。
第一月每天治療最低量的克羅米芬,第一個月備孕失敗,第二個月克羅米芬用量翻倍,外加每次半片補Carens。第二個月備孕成功。
之所以說用藥一定諮詢醫生,這兩個月的藥物雖然備孕成功,但是做B超時,可見卵巢出現囊腫——所幸僅2個月,出現的囊腫隨著懷孕發展,慢慢消失了。
但是可以看出,大量激素的攝入會讓身體出現應急反應,所以用藥用量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不過除了不容易懷孕,多囊卵巢的人比同齡人會嫌年輕。但是容易變胖。日常注意運動,控制好體重也會緩解多囊卵巢的症狀。
祝好孕!
-
3 # 產科佳育苓蘢
多囊卵巢是指育齡女性的卵巢發生多囊樣改變,這樣的患者多合併出現月經稀少,月經週期延長,體毛增多、面板痤瘡、肥胖等症狀。
如果多囊卵巢患者病情加重,相關臨床指標達到了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標準(目前,國內外不同的診療規範和診治指南尚未達成完全一致的標準,但大體上類似),就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以及多囊卵巢綜合徵是一種較難管理和治療的生殖內分泌疾病,也是導致女性發生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目前對於因多囊卵巢或多囊卵巢綜合徵導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如果有妊娠意願,一般會在生殖中心監測排卵,同時給予促排卵藥物治療,促進幼稚的卵泡發育成為成熟的、有功能的卵泡。但是凡是用藥均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導致患者腹痛、頭痛、頭暈等不適,極個別人還可能對藥物過敏,需要緊急搶救。
近幾年來主要應用的促排卵藥物包括:克羅米芬、來曲唑和促性腺激素等。經過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迄今的大多數研究均表明這些常用促排卵藥物對於胚胎正常發育、胎兒畸形率等不存在顯著的差別,而且促排卵治療並不增加胚胎停育、早產、低體重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反而會改善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促進胚胎的著床。 綜上,當前的研究結論都支援:多囊卵巢綜合徵女性經促排卵治療受孕後,胎兒不良結局並沒有顯著高於自然受孕女性。但是藥物的副作用和過敏反應可能導致女性發生一些不適,如果發生應儘快就診。
-
4 # 大夫黃曉鷗
我在臨床接診的多囊患者中,發現多數的多囊患者普遍存在雄激素過高的情況,對於這類的多囊卵巢患者需要先用達英35一段時間,先降低雄性激素水平,調整內分泌。除此之外,多囊患者還可能合併以下情況:
1、合併胰島素抵抗:必須先用藥物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再進行促排;
2、合併糖尿病:必須先將血糖控制住,再考慮孕育問題。
多囊促排對孕婦的影響
【體現在促排藥物的連續服用上】
促排卵藥物(克羅米芬、來曲唑、溴隱亭和促性腺激素)長時間服用6個左右的週期後,多囊卵巢患者的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會出現明顯的下降,相應的患者的卵巢功能也普遍出現降低的情況。
促排卵藥物分為兩大類:
1、人絕經後促性腺激素:從絕經婦女尿液中提取的促性腺素(所以說尿液也是寶),藥物中含促卵泡生成素和黃體生成素;
2、人類基因重組的促性腺激素:由於是基因重組的藥物,所以穩定性好,純度高,引起過敏反應少,促卵泡發育的效果也較好。
提醒:促排卵藥物不應使用超過6個週期,如果促排失敗可以暫停一段時間等卵巢功能恢復以後再決定是否需要繼續促排。
多囊促排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體現在促排藥物的不規範使用上】
1、導致育齡女性異常排卵:
出現高危妊娠、孕婦的流產比率較正常孕婦的流產比率增加10%,早產率增加20%,胎兒死亡率高達135‰。
不規範服用促排藥物還易導致女性出現:婦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壓/貧血/產時大出血/多胞胎子女智力發育滯後/畸形胎兒比率增高。
2、產生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
大量使用促排藥物會形成對卵巢的過度刺激;
全身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導致血液高度濃縮,血管栓塞;
3、用藥過程不良反應:下腹部痛/乳房腫痛/噁心/頭暈/乏力/皮疹/視力模糊。
多囊卵巢在促排藥物的使用上我們都極為謹慎,依據患者自身情況量身定製,精細到用藥時長/劑量/藥物調節/預期促排成效等方方面面。
1)前期:根據女性的年齡、卵巢功能、基礎卵泡數目、激素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內分泌相關疾病等因素,確定最佳促排卵方案,如:
年齡比較理想、卵巢功能好的患者可用大促方案;
大齡卵巢功能差、基礎卵泡少的女性,醫生會用改良的克羅米芬方案(大促與微促結合);
多囊卵巢患者建議用抗結劑方案,等同於大促,只是在促排用藥的第5或第6天使用拮抗劑(保卵針),可以有效防止過度刺激和卵泡排出去。
2)用藥:首先醫生會建議女性在黃體期服用避孕藥,讓月經時間變得更規律和延長黃體期,使基礎卵泡大小變得更一致,以便在停藥後第5天可以開始週期且達到良好促排效果;
其次,在月經第二天驗血和陰超檢查若雌激素<70、卵巢功能良好、無優勢卵泡發育且無肌瘤等異常情況,才開始注射促排卵針。
3)卵泡監測:用藥期間醫生會實時進行卵泡監測和用藥跟蹤,透過多次驗血和陰超檢查準確掌握卵泡的具體發育情況和女性對促排卵藥的反應程度,並及時進行藥量調整,如果發現女性激素水平增高,會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防止腹水、過度刺激症狀的發生,保證促排用藥安全。
多囊促排對胎兒有哪些影響?
多囊促排發展至今,胎兒是否健康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有調查顯示,透過多囊促排這項技術產下的胎兒健康狀況/智力水平和自然出生地寶寶是不存在差異的,所以大家還是可以放心促排。
對於多囊卵巢患者有遺傳病史的,可以透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移植前基因診斷和染色體篩查(PGD&PGS),還可以成功剔除100多種遺傳病和先天缺陷,脫離掉之前家族遺傳的因素,成功生下健康的寶寶。
-
5 # 生殖醫生沈浣
多囊卵巢促排卵可能出現卵巢過度刺激、卵巢反應不良、卵泡不破裂黃素化等等情況。對胎兒無過多影響。
-
6 # 昆明送子鳥黃金萍醫生
多囊卵巢怎樣才能懷孕?
1
懷孕機率要看排卵的次數
多囊卵巢綜合徵是指存在很多不能發育成熟的卵泡,很難產生排卵的情況,導致難以懷孕,但不排卵並不是絕對的。多囊卵巢綜合徵排卵異常,多數情況下不排卵,但也偶有排卵的可能。如果偶然一次排卵恰好有同房,也可能懷孕。但懷孕機率會比正常人小。比如一個正常女性一年有12次月經,有12次排卵機會,而多囊卵巢綜合徵婦女假如一年只有一次排卵,兩者相比,正常排卵的女性懷孕機會要遠遠大於多囊卵巢綜合徵婦女。
2
慎重考慮試管嬰兒
患有多囊卵巢的女性要想懷孕首選並不是試管嬰兒,而應該促排卵以自然懷孕,如果一般的促排卵方法無效,才考慮使用試管嬰兒技術,並且要由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
3
提高懷孕機率在於促排卵
影響懷孕的因素很多,假設其他方面都正常,單純考慮多囊卵巢的影響,女性要提高懷孕機率重點在於促排卵。一般方法有吃促排卵藥要和打促排卵針,至於用什麼藥物、怎麼用要根據醫生對個人情況診斷而定。
4
治療方法因人而異
多囊卵巢綜合徵治療重點是要促排卵,若患者有明顯雄激素過高情況,一般要先吃口服避孕藥治療3-4個月,降低雄激素的水平,再吃促排卵藥要或打促排卵針;如果患者同時有合併胰島素抵抗,要先用藥物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再進行促排卵治療;而有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則需先控制住血糖,再考慮懷孕問題。
-
7 # 楊莉萍大夫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內分泌疾病,其所導致的懷孕困難現象為很多女性帶來了困擾,因此為了能夠懷孕,有些時候需要透過促排來實現生育夢,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果多囊促排懷孕的話,是不是必須要保胎呢?因為多囊患者能夠懷孕可以說是來之不易,如果平時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導致流產的發生,那麼對於這種情況需不需要進行保胎呢?
多囊患者促排懷孕後必須保胎嗎
多囊患者透過促排懷孕後不是絕對都需要保胎的,因為在排卵後的黃體一般都會有正常的功能的,和治療之前的孕激素低下缺乏是有區別的。對於多囊患者來說,若是懷孕的話,一定要注意做好產前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結果來確定是否需要進行保胎,一般來說還是建議多休息。
如何科學保胎
1.首先要保證良好的休息,在保胎期間禁止同房,因為此時胎兒不夠穩定,與母體隨時有可能分離,如果此時進行夫妻生活很可能會導致不良影響。
2.抽血化驗證明孕酮數值低下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黃體的補充。如果測定出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孕婦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關藥物的使用。
3.隨時觀察陰道流血、腹痛情況,看看是否會有排出物,經過兩週的治療後複查B超,結果提示胎兒一切正常的,說明保胎成功,可以繼續妊娠。
4.在飲食方面就需要格外注意了,控制好孕期的體重,不要大補特補,對於各種營養的攝取一定要適量。注意飲食多樣化,均衡營養對身體更好。
5.學會自我調節,成功懷孕之後情緒不要處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良好的心態對於胎兒發育也是很重要的。要學會自我調節,精神緊張或者憂愁的時候,找家人朋友傾訴,或者適當去室外散步緩解緊張,保持積極的情緒。
回覆列表
多囊卵巢終合症以不排卵或稀發排卵(表現為月經紊亂,月經週期延長),雄激素增高為主要特徵,卵巢多囊改變。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症,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會患上這種病症,一般20~40歲左右女性患病機率較高。
多囊卵巢終合症排卵促本身本身不影響卵泡質量。但多囊卵巢終合症常常合併的糖耐量異常。糖耐量異常本身可能影響卵泡的質量。
所以多囊卵巢終合症準備備孕前建議先了解一下血糖和胰島素的情況。如果血糖高和糖耐量異常建議先控制血糖,管住嘴,邁開腿。
經過飲食控制和鍛鍊後,很多時候可能自己恢復排卵, 如果還是不能排卵,也等血糖控制好了再備孕,這樣卵泡的質量會更好一些。
至於如何管住嘴,建議少吃精米精面,多次五穀雜糧,多吃水果蔬菜,魚等食物,少吃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