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性感文人札記

    有人說清朝是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無論皇帝個人能力是否平庸,都沒有出現主觀意義上的暴亂苛政,子不改父道的傳統社會,咸豐皇帝為何對自己的父皇有如此多的不滿呢?恐怕還要清楚瞭解兩位皇帝的一生才能做出判斷。

    一生有志無為的道光皇帝

    為什麼評價道光皇帝一生,有志無為呢?事實上並非道光皇帝本人不想為,而是出現了一個需要召喚巨人的時代,這個巨人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有摧枯拉朽,擺平一切的魄力,而這兩樣,對於道光皇帝而言,還是一個正在追逐的彼岸,只不過這個夢有些遠,還沒追上他的船就擱淺了。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為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生於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

    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和碩智親王。

    嘉慶帝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後,旻寧於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

    清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道光30年(1849年)正月,道光帝在內外交迫中憂愁成疾,一開始還勉強支撐著臨朝辦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已沒有康復希望,忙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大臣載恆、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內務府大臣文慶等進宮,命令他們隨同總管太監從正大光明匾額後取下錦合,內有御筆兩諭:先書“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後書“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並附有相應滿文。中午,道光帝崩於圓明園慎德堂內。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廟號宣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慕陵。咸豐皇帝為何對道光皇帝頗有微詞呢?我們知道道光皇帝在位期間,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危機集中爆發的一段時期,人口劇增,內部人口流動導致了國內民族矛盾重重,白蓮教的非法活動更是時時刺痛皇族神經的毒蟲,鴉片戰爭將見不得人的鴉片貿易公開化,反而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所有的問題都留給了他的兒皇帝,兒皇帝當然就不樂意了。

    年輕氣盛想作為的咸豐皇帝

    說道咸豐皇帝,當然要說他年輕氣盛,想有大作為。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透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於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援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兩位皇帝的人生對比

    如果將兩位皇帝做對比顯然很不專業,他們既不是同一時代線上的人物,又不能同時面對一件事,自然不能看出二位皇帝在某些方面有某些過人之處。然而當我們將他們做一個前後相連的縱向比較會發現,咸豐皇帝所面臨的難題較道光皇帝更大,而大難題的最初病灶來源於道光皇帝開啟了一個悲催的時代,在咸豐皇帝看來,就是父皇不能很好的解決內憂外患,導致了事態進一步惡化,給他們家族的事業帶來了麻煩。另一方面來看,道光皇帝除了順利將咸豐送上帝位以為,似乎再無大的貢獻,到了咸豐皇帝的手上,太平天國被平定掉了,還實現了中興;與洋人打交道更有手段了,還開始了洋務運動。自然會覺得自己比父皇帝更優秀。

  • 2 # 蔣南強讀歷史

    這是“孝”的要求,對於普通家庭來講是應該做到。對於皇帝來講,一個是皇族家庭,一個是國家朝廷。咸豐皇帝在兩個“家”都做到“子不改父道”,並沒有違背道光皇帝的意願。請看分析:

    一、咸豐在國家朝廷層面啟用改革派和主戰派恢復和延續了道光皇帝的政治初衷和理念

    一般認為,咸豐皇帝一登基就罷黜穆彰阿,就是指責道光皇帝用人不賢,放縱穆彰阿禍害朝廷政治。等於就是咸豐皇帝剛上位,就打臉道光皇帝的政治眼光。

    事實並不是這樣,在鴉片禁菸戰爭中,道光皇帝重用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失敗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道光皇帝不得已罷免了林則徐,但5年以後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道光皇帝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

    咸豐皇帝顯然是知道道光皇帝父親的內心,登基以後,提拔敢於任事的宗室肅順,罷斥了道光朝任軍機大臣二十餘年、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為道光皇帝出一口惡氣,重新恢復道光皇帝主戰的思想,繼承道光的執政理念。

    上圖是道光皇帝春溢秋庭圖,圖中有道光帝、孝全皇后、咸豐帝奕詝、壽恩固倫公主。左下角為靜妃和恭親王奕訢。

    二、咸豐皇帝學習繼承了道光皇帝的用人之道

    道光皇帝的任內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

    道光善於用人破格使用在任內提拔重用林則徐、陶澍等名臣,培養了曾國藩、其功不小。如經過陶澍的大力整頓,原來兩淮鹽政虧損七百萬多兩,道光十一年到十七年,兩淮完納鹽課兩千六百四十餘萬兩,存銀三百多萬兩。某種程度來講,如果不是道光選人用人非常具有魄力,那麼後期自然沒有拯救清朝命運的曾國藩了,被忽視小細節往往決定了重大歷史走向。道光告誡陶澍時說:“朕看汝人爽直,任事勇敢,故畀以兩江重任。”

    咸豐皇帝學習了繼承道光皇帝的用人之道,大舉提拔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開啟洋務運動。

    上圖是咸豐皇帝便裝

    三、咸豐皇帝遵循道光皇帝的重託善待皇族兄弟

    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為了這個地位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父子可以相互殘殺。在中國帝王史上有著很多的血雨腥風,踩著自己的手足或者骨肉登上這皇位。如雍正皇帝的15位兄弟僅3位善終,道光皇帝顯然也是有擔心的。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的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

    “恭”字就是暗示“兄友弟恭”的古訓。咸豐皇帝遵循父親的指示,一直善待信任恭親王。恭親王也是全力輔助同父異母的皇帝哥哥。

    咸豐皇帝登基後,恭親王奕訢確實受到了重用,皇帝首先將位於北京什剎海西岸的原乾隆朝重臣和珅的府邸賜給了他(這就是至今還儲存完好的北京著名旅遊景點恭王府)。然後,恭親王又多次代替、代表咸豐皇帝舉行各種祭禮。

    尤其是,咸豐三年,恭親王被授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也就是進入軍機處。這樣,當時也不過才21歲的恭親王奕訢就進入了清皇朝的最高層政治中心。咸豐帝居然命令恭親王進入軍機處,這不但是極大的恩典、極高的信任,而且也是極其大膽地打破了清朝的舊制。而且他既然是以親王身份進入軍機處,當然就是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從此以後,清廷的首席軍機大臣就大多為皇室宗親,如恭親王奕訢,以及後來的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劻、醇親王載灃等擔任。

  • 3 # 筒子河旁

    不知道哪裡看到咸豐大肆批判道光。筆者認為純屬子虛。清代重祖制,敬天法祖是圭臬。且封建皇帝執政到死才算完,父位子傳,老爹把位子傳了你,你登了基,既得利益者,安能編排父親的不是。所以,胡扯。

  • 4 # 閒話歷史君

    子日,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思是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指父親死了以後,孝子要守喪三年,在這個三年之內,無改於父之道,就是父親在世的時候辦的事情,以及家裡一切的規距,都不能改變。這個可算是孝矣,可以說是個孝子了。按照今天的眼光來看,子不改父道,不管對錯,只要盲目遵從,實不可取。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年號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貌似道光帝做了不少事,但其才略有限,以下面兩件事來說:

    1、所謂的節儉,道光皇帝的衣服每個月才換一次,除了龍袍,他的衣服破了,一定打了補丁繼續穿。不僅如此,他還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外,妃嬪及宮廷工作人員,非節慶不得吃肉。妃嬪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可穿光鮮的衣服。皇后過生日的招待會極為簡單,每人一碗打滷麵。在節儉之風的沐浴下,官員們使出渾身解數,力求與時俱進。隨之舊衣服的價格飛速增長,竟然高於兩件新衣服的價格。有錢的官員才能穿得起舊衣服。官俸低的官員已經消費不起舊衣服了,他們只好在新衣服上打上補丁,在袖子上抹上油膩的物質,以顯示與朝廷保持一致的節儉立場。後來,不僅舊衣服價格飛漲,給衣服打補丁的價格也漲了很多。官俸低的只好請家人自己動手給衣服打補丁。據《春明夢錄》記載,有一次,道光帝的褲子破了個洞,內務府安排人打補丁。皇帝看到內務府的賬目時嚇了一跳,原來這個補丁報賬一千兩銀子。

    2、鴉片戰爭,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八年道光帝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清末民初的史學家蔡東潘評價道光皇帝:徒齊其末,未端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道光帝晚年時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皇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訢成為最有力爭奪者。奕訢天資聰明,深得道光的喜愛。侍讀學士杜受田為咸豐帝的師傅,一心希望奕詝繼位。他清楚地分析了兩位皇子的長處,認為奕詝的優勢在於仁厚孝順,奕訢的優勢則是聰明伶俐。此時步入晚年的道光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子,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道光末年,道光帝違和,纏綿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將不久於此位。其時,奕詝伏地流涕,痛切異常,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所以說咸豐帝獲勝的法寶就是體現自己的孝順。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援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清理先帝的老臣是必然的,也談不上子改父道。只不過,這樣的咸豐帝和爭儲時的孝子形象相去甚遠,讓人有所“詬病”而已。即使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咸豐帝依然活得非常悲催。對外,受英法聯軍所逼,出走熱河行宮,並死在那裡。對內,太平天國風起雲湧,丟失半壁江山。可悲可嘆,如果老爹銳意改革,也許他會好過一點。此情此景,在內心裡對老爹也一定是有所思所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原來不是越南的,後來是如何進入越南版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