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說說在世界範圍內膾炙人口的兩部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們是義大利作家寫的,一部是Edmondo De Amicis德▪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Cuore),另外一部是小朋友們非常熟知的《匹諾曹》(Pinocchio)作者是Carlo Collodi科洛迪
其他還有 Torquato Tasso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La Gerusalemme Liberata) Paolo Giordano喬爾達諾的《質數的孤獨》(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迷死萬千少女的Alessandro Baricco巴里克,以及Umberto Eco艾柯,等等。
再者還有個人比較喜歡的 Italo Calvino卡爾維諾,他的作品在國內譯作較多,很多中文讀本可以在亞馬遜上找到,比如《寒冬夜行人》又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看不見的城市》(Le città invisibili)、《樹上的男爵》(Il barone rampante)、《通向蜘蛛巢的小徑》(Il 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等。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卡爾維諾,對卡爾維諾有一定的繼承和創新。
估計是因為語言的原因,並沒有很多義大利文學作品被介紹到中國,但其實義大利經典的作品還是蠻多的,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神曲》《十日談》之外,來說點其他的。
到目前為止義大利共有六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家,分別是Giosuè Carducci卡爾杜齊,Grazia Deledda黛萊達,Luigi Pirandello皮蘭德婁,Salvatore Quasimodo誇西莫多,Eugenio Montale蒙塔萊,Dario Fo福
提及中意文化交流絕不可能忽略的一個名字:馬可▪波羅,由他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Il Milione)為歐洲世界打開了東方國度的大門。馬可▪波羅在形容天朝地大物博時總使用“百萬”這個單位,因此他還有個別稱叫做“百萬先生”。雖然有很多學者質疑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但大多數人還是接受他說他來過中國的善意,具體參見《義大利與中國》第二章第六節([意]白佐良、馬西尼著,商務印書館),該書整節對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有詳細的論述。
再來說說在世界範圍內膾炙人口的兩部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們是義大利作家寫的,一部是Edmondo De Amicis德▪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Cuore),另外一部是小朋友們非常熟知的《匹諾曹》(Pinocchio)作者是Carlo Collodi科洛迪
其他還有 Torquato Tasso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La Gerusalemme Liberata) Paolo Giordano喬爾達諾的《質數的孤獨》(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迷死萬千少女的Alessandro Baricco巴里克,以及Umberto Eco艾柯,等等。
再者還有個人比較喜歡的 Italo Calvino卡爾維諾,他的作品在國內譯作較多,很多中文讀本可以在亞馬遜上找到,比如《寒冬夜行人》又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看不見的城市》(Le città invisibili)、《樹上的男爵》(Il barone rampante)、《通向蜘蛛巢的小徑》(Il 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等。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卡爾維諾,對卡爾維諾有一定的繼承和創新。
---------------------------------------------------我是分界線-------------------------------------------------------------
最近學了很多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被深深震撼到了,等考完試再來詳細推介,這麼好的作品卻缺乏優秀的譯本譯介到國內真的超級超級超級可惜!
-------------------------------------------------我是分界線*2--------------------------------------------------------
抱歉過了那麼久才來更新答案,但總算也是來更新了哈哈哈。
這次來說說在第一次回答中被我一筆帶過的《神曲》和《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神曲》名為Commedia或Divina Commedia,是但丁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世紀文化集大成的見證者,《神曲》原名其實是Comedìa意為“喜劇”,薄伽丘為其冠以“神”字一方面因為該作品不講人生講來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其自身對於但丁的崇拜之情,故現在中文譯名《神曲》流傳於世。
《神曲》由地獄、煉獄、天國三部分構成,在這三部分中,個人最喜歡地獄部分,不僅因為這部分的描寫最為生動具體,還因為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但丁確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地獄部分充斥著各式各樣古希臘神話的影子,如但丁把希臘神話中負責渡亡靈去冥府的神卡隆Caronte放在地獄的第一條河中,讓其負責運送罪惡的靈魂進入地獄;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Minosse死後成為冥界三判官之一,位於地獄第二層的入口;希臘神話中負責看守地獄大門的三頭惡犬Cerbero位於第三層負責吞噬饕餮者的靈魂;還有戰神的兒子弗雷加斯Flegiàs、半人半牛的怪物彌諾陶洛斯Minotàuro、殺死彌諾陶洛斯的英雄忒修斯Teseo、幫助忒修斯殺死彌諾陶洛斯的米諾斯的女兒阿里阿德涅Arianna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Cleopatra、奧德修斯Ulisse、愷撒Cesare、龐培Pompeo、愷撒養子布魯圖Bruto,以及《埃涅阿斯紀》、《聖經•舊約》、《伊利亞特》中的人物和故事。個人認為地獄篇是整部《神曲》中最精彩的部分。
煉獄篇裡印象最深的是維吉爾帶領但丁來到加圖面前希望他可以放行,加圖是愷撒的政敵,堅決反對愷撒稱帝,為了維護共和政體和自由,為了避免落入取得勝利的政敵之手,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自殺,加圖十分愛自己的妻子瑪爾琪雅Marzia,於是維吉爾和但丁便借Marzia之名求情希望加圖可以高抬貴手。加圖的一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寥寥幾字透出了他的鐵血柔情,人物形象也隨之更加豐滿起來,原文如下:
《Marzia piacque tanto alli occhi miei
mentre ch"i" fu" di là》diss "elli allora,
《che quante grazie volse da me, fei.》
大體意思是說“當我在人世的時候我是如此深愛Marzia,她向我索取的寵愛,我如數給予她。”
瞬間少女心砰砰直跳有沒有!
天國部分說實話我現在腦海中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許是因為跟地獄和煉獄相比,天國完全由超現實主義主宰,就記得一圈一圈的各種層次,附贈波提切利關於天國的一幅畫,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從小不管是學的歷史還是接觸的各種科普一直都傳達著同一個觀點那就是但丁是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最偉大的先驅之一,他非常嚴肅的批判宗教神學,是所謂完全意義上的“新新人類”,然而當真的研讀《神曲》原文著作的時候就會發現但丁並沒有想象中的激進和尖銳,反之《神曲》整體構思是保守的,但丁也是非常傳統的教徒,其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反對由於資產階級的產生而引起的社會生活的鉅變,恢復和維護舊的社會秩序和傳統的思想觀念,他只在區域性內容上體現了我們所認為的“新的觀點”。
與之相似的還有薄伽丘,國內普遍觀點認為薄伽丘透過《十日談》鞭笞教會的腐敗、教士的虛偽、僧侶的奸詐,總之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和抨擊天主教會,搖起反抗舊社會倡導新思潮的大旗blabla之類的。在我真的學習《十日談》原文之前,我也一直被從小到大接觸到的這個觀點影響,直到真的閱讀原文才會發現在天主教依然嚴格控制意識形態的中世紀晚期,薄伽丘只是以嬉笑、戲謔的手法把發生鉅變的社會現實真實的記錄下來,他以笑嘻嘻的口吻展示著人的“情感”和“理性”,透過一系列故事讚頌人的靈活應變、聰明才幹,可以運用智慧變不利為有利,還客觀的表明了人既有靈魂的需要也有肉體的需要,即便是神父和修女也無法擺脫人的自然規律,並且薄伽丘所宣揚的愛情是沒有社會階層和貧富差別的愛情,他所強調的是靈魂和肉體的自然需要,無論高低貴賤都一定會受這股自然力量的左右。
最後來說一下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它已經超越卡爾維諾的作品成為我心中的最愛。塔索是文藝復興晚期的著名詩人,被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浪漫派奉為先驅,《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為背景,但在內容上卻是愛情至上,講述了處於敵對陣營的男男女女令人揪心的愛情故事。美麗的女巫Armida用其自身的魅力與智慧在敵方基督陣營製造混亂,Rinaldo某天也中了她的圈套,然而Armida卻愛上了這個少年並把他拖去了幸運島Isole Fortunate,直到詩歌的結尾部分Rinaldo才得以返回基督陣營。異教徒公主Erminia深深愛上了基督少年Tancredi,儘管這位少年害的她家破人亡,然而Tancredi深愛的卻是另一位異教徒女戰士美麗又高傲的Clorinda,他是如此深愛Clorinda以至於在本是敵手的她面前主動丟盔棄甲放棄戰鬥。某晚Clorinda偷偷前往基督陣營點燃敵方戰車的時候巧遇Tancredi,由於Clorinda身披盔甲Tancredi並沒有認出她來所以與她決一死戰,直到Clorinda生命的最後一刻Tancredi才知道自己親手殺害了最心愛的姑娘。
印象最深的是關於Erminia從高塔上看見Tancredi以及Clorinda和Tancredi第一次見面的第三歌的開場部分,大體意思是在高塔上負責守衛的哨兵看到遠處塵土飛揚就像一大朵烏雲印在空中,好似其中孕育著閃電和火光,隨後發現原來是兵器盔甲發出的光芒並分辨出了其中的將士和戰馬。原文如下,懂意語的小夥伴們可以體會一下~
Da la cittade in tanto un ch"a la guarda
sta d"alta torre, e scopre i monti e i campi,
colà giuso la polve alzarsi guarda,
sì che par che gran nube in aria stampi:
par che baleni quella nube ed arda,
come di fiamme gravida e di lampi;
poi lo splendor de" lucidi metalli
distingue, e scerne gli uomini e i cavalli.
這一節寥寥幾句就將鏖戰前緊張的畫面和氣氛刻畫出來,腦海中第一浮現的就是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這段之外,描寫Clorinda之死的那段也是語言漂亮到極致,個人覺得塔索的語言很有畫面感,即使過了幾百年也依舊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刀光劍影和愛恨情仇。
參考文獻:
《義大利文學簡史及名著選讀》,王軍,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
《薄伽丘和<十日談>的另一種解讀——紀念薄伽丘誕辰七百週年》,王軍,外國文學,2013年第4期
《對但丁與<神曲>的另一種認識》,王軍,外國文學,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