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很多癌症的致病因素都比較相似,不過腸癌和飲食的關係似乎更大。腸癌,一般指大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小腸癌較少。當腸道的健康細胞失去控制,形成癌細胞,最終長成癌,並且可以生長並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可能引起這種變化。需要經過數月至數年時間才會形成腸癌。導致腸癌的這些遺傳和環境因素包括:

    1、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增加。雖然結直腸癌可能發生在青年人和青少年,但大多數結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結腸癌,男性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68歲,女性為72歲。直腸癌,診斷時的平均年齡在63歲左右。

    2、性別。男性患腸癌的風險略高於女性。

    3、結直腸癌家族史。如果一個人有結直腸癌家族史,他患該病的風險幾乎是正常人的2倍。如果其他近親也患上大腸癌,或者親屬診斷腸癌的時候很年輕,這種風險還會進一步增加。其中包含了一些遺傳性的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4、種族。在美國,黑人患散發性或非遺傳性結直腸癌的機率最高。

    5、某些型別癌症的個人史。比如患過卵巢癌或子宮癌的婦女更容易結腸癌。這個可能和基因有關係。

    7、腸腺瘤性息肉。息肉不是癌症,但一些型別的息肉,屬於癌前病變。息肉或者腺瘤切除術可預防結直腸癌。患腺瘤的人患息肉和結直腸癌的風險更大,他們應該定期進行隨訪檢查。

    8、缺乏運動與肥胖。沒有規律的運動和喜歡久坐,以及超重和肥胖的人可能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患有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增加。

    9、飲食習慣。目前的研究一致認為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臘肉、火腿、培根等)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高脂肪飲食會使人容易患結腸癌。在結腸直腸癌發病率高的國家,人們脂肪攝入量遠高於癌症率低的國家。研究認為脂肪在腸道的消化會導致致癌物質(致癌物)的形成。同樣,研究也表明,蔬菜和高纖維食品如全麥麵包和穀類食品中含有的脂肪含量較少,可以對抗致癌物的影響。所以飲食習慣很重要。

    10、吸菸飲酒。最近的研究表明,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更容易死於結直腸癌。大量飲酒的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會上升。

  • 2 # 北方之神123456

    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肉蛋奶攝入過多,就拿那個吃糠咽菜的年代說,腸癌幾乎沒有,而現在司空見慣!人體的消化系統類似於吃草動物的消化系統,從牙齒的構造看,人的牙齒是用來吃植物的,吃肉的牙齒都是尖牙利齒,僅僅給你兩顆虎牙是讓你偶爾改善一下用的。就消化道的長度看,人體的腸道和吃素動物的腸道是接近的,而肉食動物的腸道都短,長了消化食物就慢,如果吃肉蛋奶,停留時間就長。食物在37度高溫的環境腐敗變質,由於消化的慢,產生很多毒素,這些毒素直接刺激腸壁,這就是導致腸癌的主要原因!另外肉食動物天生構造腸道短,又能夠分泌強酸消化液,肉食停留時間短,而又能充分消化吸收。其次現代人重體力勞動少,吃肉之後就怕坐著不動,那樣停留時間更久,產生的毒素更多!這點也是需要重視的!你說老天爺給了你一副吃素的身體,你非違反天地之道去吃肉,所以哪有不病之理?即便現在不病,也難保將來不病,慎之,慎之!

  • 3 # 醫理園

    rybySh, 謝邀,導致腸癌的原因主要是腸道功能失調。因大腸主傳導糟粕,大便內儲藏的毒素是體內最嚴重的地方,經肛門排出體外,要大腸傳導失司,功能失調,時久瘀阻,也和其它癌症的發生因素一樣。大家知道,癌症的共性是日久氣滯,血瘀,痰凝,熱毒溼聚交結等。所以,大腸癌的發生雖然與其它,或遺傳因素有關,但主要還是與它,吸收,消化傳輸功能失調關糸相當密切,這也是大腸癌的特性之一!

  • 4 # 理念起航

    腸癌防治,防控制措施關鍵早期發現,診斷是早期腸癌治療,其中篩查是發現早期腸癌一項重要方法。因此,積極開展消化道腫癌的重要的意義。

    腸癌的原因?首先是在高發區酸菜,窩窩頭,玉米麵中分離多種黴菌,黴毒,產生致癌作用的黴菌,和產生毒素在腸癌中起到作用,多數研究證實這些黴菌在高發區的汙染率顯著高於低發區,糧食中分崗的某些黴菌有致癌症作用。所產生的黴毒素可以致染色體畸變,黴菌與亞硝胺有協同致癌症作用。

    另外,是遺傳易感染性,腸癌患者有明顯的家族緊集性,根據中國流行病等病學資料,腸癌患者有陽性家史者佔25%一67%,陽性家族成員可檢查腸癌由出染色體畸變和染色體脆性部位,提示腸癌具有遺傳背景,臨床醫生也注意到家族史的患者具有症狀重。療效差,病程短的特點。

    再有是吸菸,喝酒,吸菸喝酒增加吸菸時間延長,菸草中亞硝胺等致癌症物在體內的積蓄會增加,發病率危險也隨之提高,喝酒與吸菸有協同致癌作用。1,食酸,炸雞腿,煎餅等熱量過多,導致腸癌發生。

    我認為,採取措施治療作用?1,微創治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而食品調理科學養生更加擺在人們的注意了,2,內鏡治療,使用微創治療作用。釆用方法切除,勞動能力不受影響,是目前早期腸癌治療的發展方向。

    我建議,選擇正確飲食習慣,營養均衡,細嚼慢嚥,避免蕩食和暴飲暴食,

    抗癌蔬菜排隊,1,熟紅薯,2,生紅薯,3,蘆筍,4,花揶菜,5,捲心茱,6,茱花,7,西芹,8,茄子,9,甜椒,1O,胡蘿蔔,I1,金花菜,丨12,芹菜,13,雪裡紅,14,西紅柿,15,大蔥,16,大蒜,17,黃瓜,l8,大白茱。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定期進行一定強度的身體鍛鍊,定期就醫檢查。高發區人群,45歲以上成年人應定期進行腸癌檢查。醫生會告訴你或建議你提高進行積極檢查就治療,如內鏡檢查。

  • 5 # 哎豆兒646

    腸主要分小腸和大腸,解剖上小腸非常長而且相對來說蠕動比較強,主要起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的功能。而大腸相對位置固定,比小腸短很多,主要起吸收水分,分泌粘液,潤滑便便的作用。我們常提到的腸癌主要是大腸癌(盲腸癌,結腸癌,直腸癌),儘管小腸也可以生癌症,但是比例比較低。

    引起腸癌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不均衡的飲食習慣,腸道炎症,遺傳因素等等,這些資訊你都可以從很多網路資訊裡得到很多答案。我著重想說一下幾點:

    1. 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小腸腸癌發病率會比大腸少呢?我第一段解釋過了小腸蠕動很快,而大腸位置相對固定,蠕動比較慢。比如,現如今咱老百姓條件好了,吃高營養高蛋白或者高油的食物多了,加重了腸道的負擔,腸道蠕動必然受影響。再比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電視玩手機,每天坐著不動,運動少了,腸道自然蠕動功能減弱。再比如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或暴飲暴食都會影響腸道的蠕動功能。腸排空能力受限,腸粘膜代謝能力必然受到影響,這樣反覆刺激的結果有可能導致腸粘膜上皮細胞快速更新換代,生腫瘤的機率勢必會提高。這也是為什麼生理解剖結構上回盲瓣或乙狀結腸高發腫瘤的原因,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有腸腔結構的改變,從而引起腸道內容物在透過這些位置時相對速度減慢。

    2. 我二舅(呸呸呸,我舉個栗子,這不是真的)得了腸癌,我是不是生癌的可能性很大呀?家族遺傳性這個生癌的機率大很多,但是一般指直系親屬。所以題外話,我們鼓勵早生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越早生育,體內突變率越低,從大資料上說以後孩子越能有個好身體。那如果父母得了腸癌,孩子要怎麼辦呢?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定期體檢是必要的。

    3. 我得過腺瘤,會發展成腸癌嗎?有很大部分患者腸鏡的時候發現有腺瘤(管狀腺瘤,絨毛狀管狀腺瘤),如果腺瘤體積不大時腸鏡醫生會把腺瘤全部摘除,這種情況以後不會發展成腸癌。如果腺瘤體積比較大,腸鏡醫生不能一次性全部摘除,建議患者去普外科把該腺瘤拿掉,因為腺瘤有癌變的可能性。有些患者沒有做過腸鏡並不知道自己腸道是什麼情況,這時如果你處於退休的年紀建議你做體檢時也做一下腸鏡,如果你還是青壯年沒有腸癌家族史,長期有腹脹腹痛或便血時建議行腸鏡檢測。

    以上三點不能完全概括腸癌發病原因,但是以上三點是大部分老百姓遇到的問題。把良好的生活習慣貫穿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願我們都可以收穫健康,喜樂。

  • 6 # 深藍醫生

    腸癌一般指的是大腸癌,小腸癌變在臨床比較少見。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大腸癌的總體發病率逐年增高。

    導致大腸癌的發病因素一般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因素

    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是患大腸癌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長期多量進食動物性食品,而較少進食蔬菜水果、雜糧等植物性食品的人群,患癌的風險增高。

    2、患腸息肉的人群

    3、慢性腸炎患者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變的風險比正常人高4-20倍,尤其是病程超過10年的,癌變的風險可高達50%。

    4、肥胖、糖尿病、精神心理因素等

    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患大腸腺瘤和大腸癌的機率增加。而且,男性肥胖者的發病風險要高於女性;另外,國外學者的統計及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較普通人群增高;其他還有性格因素,如容易焦慮抑鬱、精神緊張、難以自我調節不良情緒的人,患癌的風險增高。

    可以看出,大腸癌的發病其實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裡面既有精神、飲食等可控因素,也有家族性、其他疾病等不可控的因素,尤其對於40歲以上,有潰瘍性結腸炎病史及家族性多發大腸息肉病史的人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縮短複查腸鏡的時間。

  • 7 #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大多數的患者得了腸癌,可卻不明白究竟為什麼會得這種癌症?其實,腸癌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五種原因造成,下面就讓便寶寶為大家解釋下:造成腸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希望大家看了下面的介紹對腸癌的致癌原因有一個新的認識和了解。

    1、飲食習慣

    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日常生活中“三高一低”的飲食方式即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人群,其患腸癌的機率一般要高於常人。

    2、息肉

    大多數的腸癌都是在息肉的基礎上發生的,而對於正常人群來說,尤其是45以上的成年人,直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3、炎症刺激

    這是由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疾病會導致腸粘膜滲出、出現水腫等症狀,而反覆的破壞以及修復過程會導致纖維組織增生,進而使腸壁增厚,腸腔變窄,以及上皮細胞發生間變,從而形成多發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腫。這也是腸癌病因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4、良性腫瘤的惡變

    在臨床上,常見到由大腸腺瘤惡變成腸癌,這說明腸癌的病因也與大腸腺瘤的關係極為密切。

    5、遺傳因素

    對於有結直腸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都屬於導致腸癌的病因。

    溫馨提示:預防腸癌,不僅要多關注導致腸癌形成的因素,對於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比如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糞便性狀發生異常,也需要加以重視,及時篩查判斷是否罹患腸癌或癌前病變的風險,有助於降低腸癌的發病率,還可及時治療避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管理與物業管理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