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畔的風56078095

    除了招安,沒有其他路可走。

    梁山人馬說得好聽是好漢,裡面也存在一些被壓迫的不得不反的人,但是大部分還是草菅人命的殺人犯和好勇鬥狠的潑皮無賴。也就是咱們看小說,因為用的是梁山好漢做主角,我們的立場也改變了站在梁山角度去看,認為梁山是對官兵是錯。但是現實中,梁山好漢,沒有產業,人吃馬嚼靠什麼?靠的是打家劫舍,搶掠州府,說白了就是土匪。梁山打劫搶掠的都是壞人?沒看林沖為了個投名狀,都得去隨便殺個人,被殺的人都有罪是壞人?梁山人馬不事生產,靠打劫搶掠過活,最後的災難都是轉嫁給普通大眾人民的,受苦受難的都是平民百姓。雖然宋朝吏治再怎麼腐敗,終究還是有一套國家的管理和治理手段,人民大部分是能夠平安生活的。像梁山這樣的組織註定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國家也不允許這樣的土匪流寇存在,一波又一波的不斷圍剿梁山。只能說宋朝重文輕武,官兵戰力實在太差,一輸再輸勞民傷財,最後國家決定還是招安。梁山要是不招安,他的下場就是不斷被圍剿,好漢一個個戰死,最後寨破人亡。

  • 2 # 照見歷史

    有的人批判宋江一心招安走投降路線,那麼他不走招安之路的話,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嗎?我認為是有的。

    落草為寇、打家劫舍是重罪。當時朝廷為什麼可以給這幫人招安的條件。其實,朝廷也很想剿滅他們。從後面被招安受到的待遇就可以看出,當昏君在位、奸臣掌權時想透過招安報國這條路洗白也很難,招安只是朝廷無奈之下的權宜之法。因為,當時有更大的敵人存在。那就是北面的金、遼。與之相比,宋江等人只是癬疥之疾。但是宋朝武力衰弱,一直在與苦苦抵禦各族的侵犯。故招安為我所用與派兵征剿之間,選擇前者更合時宜。

    宋江等人落草為寇、打家劫舍,卻沒有大張旗鼓的造反。一是,宋江還想步入仕途、忠的思想作怪,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時勢。“時勢造英雄”。宋江不是英雄,當時也沒有造就揭竿而起、最終成就偉業英雄的時勢。秦末“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起義行為,一呼百應,最終劉邦成為了英雄。元朝壓榨百姓,民族矛盾尖銳,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最終朱元璋成為了英雄。當時的宋朝沒有到達這種地步,歷來被奴役灌輸忠義思想的封建人民仍然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過安安穩穩的日子。即使是宋江等人,又有幾人是抱著要造反,推翻統治的想法而上梁山的呢?

    這樣的話他不走招安之路,最有可能走也是最好的路就是暫居梁山,壯大實力,以待時勢。這樣的時勢會出現嗎?答案是有的,因為漢民族歷史上的一場大劫,也給當時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更是大宋這個王朝的百年國恥的 “靖康之難”緊接著就發生了。以宋江報效國家的一貫思想、和梁山眾人替天行道、扶弱濟貧的處事風格推斷宋江必會率領梁山軍下山勤王、抵抗金兵。當然,以當時的形勢來說,不可能對這場浩劫的走勢產生大的影響,但宋江等人也必會在戰鬥中嶄露頭腳,危難之際方顯忠義,得到後來南宋政權的重視。因為伴隨“靖康之難”朝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二帝”淪為階下囚,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等“六賊”相繼被處死。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輕力壯,有意抗金,收復河山,重用主戰派。軍事上在招收潰兵及勤王之軍等基礎上,開始軍事重建之路,最終形成幾支較強大的軍事力量, 於是有了岳家軍、韓家軍的出現。宋江如果不走招安之路的話,歷史上將會有可能出現抗金的“梁山軍”,宋江就是一代抗金名將,名垂青史。

  • 3 # 吃鴨君推文

    積極進行員工素質培訓,走上洗白創業的道路。我覺得可以開一家全國連鎖鏢局,積極給朝廷交稅。多好的同人文素材呀。

  • 4 # 醉酒客

    你是問小說的結局,還是真實的歷史??

    真實的歷史是,宋江起義不到兩年就被鎮壓了。在今天的連雲港,被張叔夜伏擊,兵敗投降

  • 5 # 玉龍王國

    梁山的草寇來自於各行各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本領。若不招安,可以發展經濟,農業,等攢足了真金白銀,招兵買馬,成就大業。自古水能載舟,也能翻在小河溝。當時的舊王朝本來人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只要真心為民舊王朝必定滅亡。

  • 6 # 綠野萍蹤01

    宋江不招安,梁山泊還有七條出路。

    第一、聯合方臘。南下與方臘聯手,繼續與朝廷為敵。這條出路其實也不光明,最終也逃不過被剿滅的命運,最多再堅持一兩年而已。若繼續佔據梁山,挺到北宋滅亡,也恐怕抵擋不了金兵的進攻。若在江南堅持鬥爭,南宋王朝也將繼續征討。

    第二,抗擊金兵。梁山泊的故事大約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元年至宣和三年二月之間,宣和七年宋徽宗禪位,靖康二年北宋滅亡,距梁山起義失敗已經六年時間。假如宋江不受詔安,假如不詔安又能苦撐六年,堅持到靖康之難,就有可能成為一支抗金隊伍。這種可能的依據是,續書當中提到了朱仝的結局。美髯公朱仝在討滅方臘後,曾經追隨劉光世大破金兵,被朝廷封為太平軍節度使。呼延灼曾隨大軍擊敗過金兀朮,在後來抗金戰鬥中陣亡。

    《說岳全傳》中,還提到雙邊呼延灼為高宗抵禦金兵,不幸因吊橋腐朽馬蹄陷落而被金兀朮斬殺。可見,如果梁山好漢能夠堅持到北宋滅亡,就有可能加入到南宋抗金的行列而名垂千古。

    同時,梁山故事的大背景也支援這個假設。當時,私人土著武裝迅速崛起,很多都成為後來的抗金主力。比如吳家軍、韓家軍、岳家軍,等等部隊都是由私人武裝建立起來的。梁山泊的家底完全有實力加入到南宋抗金統一戰線,成為一支抗金部隊,至少也能加入到某一支抗金隊伍之中。

    第三,海外稱王。續書《徵四寇》中講到混江龍李俊在征討方臘時,無意間結實了費保、倪雲、卜青、狄成,暗生去意,陰謀出路。當宋江大軍班師之時,詐稱中風,與童威童猛兄弟二人輾轉來到暹羅,併成為暹羅國主。梁山泊好漢如果不受詔安,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這也是一條可能的出路。以梁山的實力,絕對壓倒李俊這一眾人,往投東南亞稱王稱霸肯定沒問題。

    第四,終老梁山。前提是梁山好漢學烏龜縮頭,不與朝廷對抗,象當年王倫一樣,力求自保而偏安一隅。這也要等到宣和年之後,天下大亂之時。

    第五,遣散隊伍。梁山泊有大把銀子遣散隊伍,乘著天下大亂之際各自逃散。然後,埋名隱姓,置地發家,也能各自保命了。《徵四寇》中有多名梁山兄弟不願為官,歸隱林下。這其中有為剿滅方臘立下奇功的小旋風柴進、老財主撲天雕李應、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被朝廷追責的阮小七、以及宋江的弟弟宋清等。這些人遠離朝廷,得以頤養天年。

    第六、火併自滅。從王倫起,梁山泊就有了內耗火併的習慣,英主晁蓋也死於兄弟射來的暗箭。施耐庵前七十一回書寫的是聚義,但也在“忠義”二字的表面上,暗伏梁山好漢相互之間的矛盾。《徵四寇》繼續演繹這種矛盾,詔安或者造反,成了矛盾的焦點,也有可能成為矛盾總爆發的導火線。如果不受朝廷詔安,繼續在梁山泊造反,這種矛盾恐怕總有一天會爆發。

    第七,最壞的結局。金兵南下,投靠粘罕,為虎作倀。這雖然也是梁山不受大宋詔安,而賣過投敵的一條生路,但是,梁山泊好漢絕對不會走這一條路。

  • 7 # 華明20931796進山

    梁山穼江一夥如果不招安,肯定有出路,甚至可以將朝庭推翻。退一萬步,也可生存數十年之久。當時的形勢:一,北宋政府妖佞當道,皇帝昏君。邊捶告急,四方農民軍起義,內憂外患。二,地方貪官汙吏粗暴加徵

    苟間雜稅,黑惡勢力敲詐勒索、民不聊生。三,南方最大的農民起義軍方臘憑藉天 塹江南八十四州縣,已佔據北宋1/3的彊土。四、北宋政權巳搖搖欲墜時期。五,當時情景,單憑梁山軍108將的上下神通關係和實力招兵買馬,也可推翻朝庭。六,最後也是最好的機遇選擇,宋江與方臘合夥直搗朝庭。易如反掌!結論:歷史是人創造的。書是作家寫的。百姓是看、聽說的!

  • 8 # 步武堂

    路肯定有,就看是死路還是活路而已。

    小說《水滸傳》裡,水泊梁山的那一百單八條好漢最終在宋江的鼓動和策劃下“全夥受招安”,昔日打家劫舍的“綠林好漢”,盡數成了為朝廷效力的大小將領,打家劫舍變成了“戰場廝殺”,一百多條好漢幾場惡戰下來就剩下二十來號人得到了“封官進爵,光宗耀祖”的殊榮。

    非常多的讀者對這些“快意恩仇”的好漢們最後因為替朝廷賣命,死的死,傷的傷,下場很悲催而唏噓不已,總是覺得心有不甘:難道這些好漢就沒有比“招安”更好的歸宿了嗎?

    其實水泊梁山的出路有很多,簡單的講就是三類出路或者歸宿。

    第一,就是和朝廷對抗到底,徹底樹起“造反”的大旗,這個出路不是沒有人選過,歷史上選擇造反的人很多,成功的卻只有那麼寥寥數人。成功率很低,但是一旦成功,那就是“名垂青史”。所以這是一個風險極高而收益極大的選擇。

    以水泊梁山這樣的人員構成相當複雜的江湖勢力來說,扯旗造反的成功率就是微乎其微,這也是最終“全夥受招安”的影響因素之一,試想,如果大多數能夠看到造反的前途和希望的話,就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招安”了,要知道他們中間的大多數其實都是“不怕死,不要命”的傢伙,選擇“招安”和貪生怕死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更大的誘惑,應該還是“光宗耀祖,建功立業,封妻廕子”。

    第二條出路,就是晁蓋的“理想”:佔山為王,不受朝廷約束。打造實力,進而和朝廷抗衡,維持一種“打家劫舍”,或者“殺人越貨”的“綠林”狀態。兄弟們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按套換衣服”的“江湖生活”。

    這種所謂的出路,其實是溫水煮青蛙,水泊梁山會遭到朝廷的持續打擊以及地方“團練”的不斷攪擾,其實力會慢慢耗盡,因為“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無論是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還是扛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其實都是走不遠,都改變不了“賊寇”的實質。逐步被圍剿,被消耗,被瓦解僅僅是時間問題。但是這麼做的結果 ,很可能造成的就是“全軍覆沒”。並且是以“朝廷要犯”,“反賊”的罪名被剿滅。

    當然,幾乎中國曆朝歷代的土匪都是這樣一個下場。

    第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個出路只是有理論上的可能,因為水泊梁山的好漢們,能有條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其實是很少的,除了那幾位被“擄掠”上山的專業人士,就是類似於關勝,呼延灼這樣的朝廷降將,都未必有這樣的條件,所以,樹倒猢猻散的結果,可能就是會多出若干個小山頭,然後依然被朝廷各個擊破。

    其實,從朝廷的角度來看,和從老百姓的角度看,對水泊梁山的這些“好漢”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江湖好漢,在老百姓心裡只要不禍害百姓就是“好漢”,禍害老百姓就是“強盜”。而在朝廷眼裡,這些所謂的“好漢”,毫不例外的全部是“賊寇”。

    在朝廷眼裡,和這些賊寇“和平相處”是不可能的,水泊梁山的賊寇們只有三條出路:歸順(招安),投降(做俘虜),剿滅(格殺勿論)。

    水泊梁山的好漢們面臨的其實就是這三種局面。當然他們也只有兩種選擇:招安和造反。

    在這兩種選擇當中,造反的風險遠遠大於招安,所以選擇了“全夥受招安”。

    這是因為,水泊梁山的好漢們,還沒有“推翻朝廷”的信念和膽量。既然如此,招安就是最好的選擇。沒什麼好可惜的。

  • 9 # 9有酒有故事9

    招安,可以為自己正名,可以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為國捐軀,雖死無憾,為國家為百姓為歷史所記住,就跟我們抗擊日寇的那些英雄捨生忘死的一樣;不招安,只有被平滅,連終身為寇的底線都達不到,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原因如下。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北宋的經濟比唐朝還好,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有滋有味,奸臣貪汙當道,陷害忠良,影響最大的是軍事力量下降,地方官員貪,這是各個時代都有的事,老百姓還遠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宋除用“替天行道”這個口號,號召從好漢聚在一起,讓大家一起借反貪反奸的思想,讓大家拼命保住梁山勢力暫時獲得自由外,對老百姓無法提出象“分田地”、“均貧富”、“不納糧”等這些對當時的老百姓還遠沒有號召力的口號。因為他知道老百姓,最多隻是有牢騷,但既然過得下去,就不會跟這幫好漢一樣舍了命去拼什麼自由,老百姓的想法大體同這些好漢以前的妻子兒女、街坊鄰居的想法差不多,也就是說,寧求安逸,也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同時宋徽宗雖在用人上昏庸,不辨忠奸,但在對待百姓上面,還是夠意思的,遠不是竭澤而漁的皇帝,離官逼民反差得很遠。

    所以宋既不能提出對老百姓有號召力的口號,又無法建立根據地和政權,如此就導致,無固定兵源,無固定財源(稅收和糧草供應),除水泊梁山一塊孤地外無固定的地盤城池堡壘相互支援,對於這種三無的起義,如不招安,其命運可想而知。

    在這一點上,宋還沒有方蠟的命運好,方遠在南方,南北方的人民思想文化有差異,且當地官員如貪,天高皇帝遠,顧慮少,對老百姓的影響大,遇上災荒年頭,官逼民反的情況還是多少有一些,因此可以有根據地和建立政權。且離東京一兩千裡,征討起來來得麻煩些。

    晁蓋時,梁山勢力小,朝廷根本沒重視,只是地方政府在對付,而地方政府的戰鬥力實在有限。等梁山坐大了,朝廷日漸重視了,便開始了征討過程。

    朝廷先派童貫、高俅之流的廢物,當然打不蠃梁山。

    但如果兩個都敗了,假設又不招安,肯定會派宿太尉、張叔夜等會真正會打仗的元帥去打,因為梁山離北宋的首都開封只有幾百裡,太近了,不打不來,朝廷如梗在喉,飯吃不下,覺睡不著,肯定不安心,要打不來,肯定不惜代價,而以梁山的實力、兵源、糧源,大多靠四方劫擄州縣而來,沒有象方蠟那樣,擁有自己的根據地,那比走朝廷來,所差甚遠,如朝廷四面包圍梁山,弄幾支機動部隊,防止其突圍,打起消耗戰來,梁山肯定支援不了一年的時間。

    且即便僥倖突圍,沒有外援,到處都是朝廷陸續趕過來的部隊,層出不窮,單獨靠拼力氣是沒用的。必然最後被剿平。到那時,即便投降,也差不多被打得七零八落,也不會受到大用。

    我們之所以喜歡看梁山英雄是因為他們個性鮮明,追求自由,合於我們現代人的審美。但打仗不是打擂,絕不是靠幾個人的武藝高低就可以取勝的,謀略佔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拼的是經濟,是戰爭資源和源源不斷的兵力,以及民眾的支援程度,而梁山除了武功高強的眾英雄的個體外,這幾點都不佔。

    所以真的贏不了。

    如果宋江開具條件,宋徽宗絕不會接受,因為這幾個人在我們都看是奸臣,但在他來看,比那些忠臣更有用,因為他昏庸,這些奸臣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要這幾個奸臣的命,就跟要他的命一樣,他肯定不會幹的,同時,北宋軍隊兩百多萬,死個十萬八萬的在徽宗看來完全可以接受,梁山還沒有到和宋徽宗要挾與談條件的地位。

    而且退一萬步講,即便談成了,殺了幾個奸臣,以宋徽宗的無能和不務正業,照樣可以培養出又一批奸臣來,你想呀,他要真是有水平的皇帝,怎麼可能把一個只懂踢球的玩雜耍的小丑弄成官司居一品的太尉(古代的國防部長兼常備軍總司令),可想而知了。

    所以招安,是作者安排給梁山英雄的最好選擇,而梁山最有見識的中上層的一批人,除了林沖和高有私仇不願招安,武松、魯智深、李逵嚮往理想中的自由不願招安外,招安是大家的共同選擇。

    真實歷史上,梁山起先也比較有戰鬥力,後來被趕出梁山後,由於沒有根據地,到處被追殺,勢力日小,最後兵盡糧絕,以疲憊之師,在海州(今連雲港)登入時,為張叔夜的一千多兵所包圍,突圍無望,全部被招安,不過,此時只被安排了一些小的角色,正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句電影臺詞曾讓你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