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章劍ZhangJian

    不一定多久添一次裝置,有興趣有需要就買了。比如尼康800e+大三元,105微距,85定焦等;富士微單,索尼黑卡等,各有用處。攝影主要是一種思想表達,而不是拼裝置,因此夠用就好。

  • 2 # 自由攝影師—譚剛

    裝備是開始發燒時天天思考的問題

    攝影玩成老法師,思考的是題材,技能,修養問題。

    多久換相機?只要手裡相機能用,就將就用吧,換個相機幾萬呢。尼康D850拍出的照片,比手裡的D800好不了多少。對焦速度,連拍效能好又怎麼樣。咱又不去打鳥,打鳥就上D5。再說鏡頭,掛上35-1.4很少取下來,要表現細節,換上105-2.8拍幾張。攝友們要拍風景帶上16-35-4整幾張風光照片醉夕陽。手裡鏡頭只要不壞,估計二十年不會換。

    至於手裡備機索尼黑卡一代,基本沒啥用。現在手機足夠娛樂用了。手裡用的華為P10,和單同事出遊,拍出的照片讓多少美女傾到。要說換裝備,手機二到三年得換一次。不是說手機照像有問題,是電池有問題才換。

    老法師只談快樂!

  • 3 # 西貝影世界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類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發明了工具,所以彌補了自然不足成為統領地球的生物。攝影也一樣,合適的裝置會讓你的攝影創作更流暢,在技術上更能容易實現你的創作理念。現在是數碼電子科技時代,攝影裝備更應該與時俱進。裝置的購置要滿足你的攝影類別,我有次去夏威夷就買了一個奧林帕斯的水下相機,雖然不常用,因為相機的價格和你的旅行費用相比太渺小了,但是卻能實現你的水下攝影目的。當然,裝置購置不能盲目,買來後要常用。我的攝影器材購置理念就是“硬體到了,再拍不好就是軟體(思想)問題了”。硬體倒逼你提升攝影作品質量也是一個方式吧。我一般常關注攝影的配件的發展,如各種濾鏡,拍影片的兔籠裝備,穩定器,腳架,運動相機。相機包根據你的拍照情景和出外時間等要買三兩個大小不一的,相機和鏡頭基本都是最好的(不會常買),目前基本夠用了。總之,裝備要和你所拍的內容相吻合,其實現在的裝備價格和收入比要便宜的多了(和過去比較)。

  • 4 # 呂建君

    以前在報社工作的時候用的是單位的佳能EOS5,28-105鏡頭、尼康FE相機,35-135尼克爾鏡頭。單位還有配35-70小變焦鏡頭的理光相機和50MM,F1.4瑪米亞相機。這些都是膠片相機。

    自己買的是美能達505si相機,28-80和圖麗100-400鏡頭。

    到了數碼相機大行其道的時候就離開新聞單位改行做行政工作。

    美能達被索尼收購後,索尼出了第一代單反相機α100。卡口和美能達一致。

    那個時候隨身攜帶的是奧林巴斯μ800相機。800萬畫素。像一塊香皂那麼大。能夠防雨淋全天候相機。給報社或傳統媒體投稿。雖然CMOS只有1/2.3那麼大但畫質還是很不錯的。《婺源的春天》入選香港藝術攝影沙龍展。

    奧林巴斯μ系列相機從膠片時代就很優秀。有興趣的影友可以看一下蘇菲瑪索出演的法國電影《忠貞》。

    索尼的單反出到α900後就放棄了單反改為單電。就是單鏡頭電子取景器相機。

    在出了α55之後又出了一個α57。APS-C畫幅,1600萬畫素。買的是雙頭套機。18-55和55-200。後來又入手了一個二手的騰龍10-24。類比會畫幅的16-35。參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攝影比賽。

    2011~2015參加響沙灣國際攝影節和攝影作品拍賣活動。

    2013年的時候攝影作品拍賣按照畫素劃分報酬等級。為了使自己的照片能賣一個好價錢。臨上火車前在電子城買了一部索尼α58相機機身。2000萬畫素。

    那個時候3600萬畫素的尼康D800已經上市了。有的影友借別人的相機去參加活動,收穫也很大。

    2015年下半年開始介入自媒體。在這個領域裡對畫素要求不高,但是希望作品能夠短平快地在網上。

    因為在索尼河北總代理公司給影友做分享,可以試用索尼任一款相機和鏡頭。2016年底試用了索尼大黑卡3,24-600MM鏡頭。感覺還不錯,後來自己從二手市場上買了一個。用了一年後感覺長焦端在暗部環境對焦慢就出掉了。

    後來又買了二手的小黑卡4也是用了大半年就出掉了。然後又買了小黑卡5一直用到現在。

    試用過索尼as50運動攝像機後從二手市場買了一個也用到了現在。

    去年初把索尼單電α58出掉後,入手了α77II。16-80ZA蔡司鏡頭。α58雖然畫素高達2000,但是連拍速度只有每秒8張,感覺不夠。

    索尼α57雖然是1600萬畫素,但是有每秒12張的高速連拍。作為α77二代的備用機使用。

    其實這個期間還試用過很多相機和鏡頭,有進也有出。

    本來是想簡單的說一說,但是又怕有些影友特別是剛入門的攝影愛好者有誤會。所以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了這麼多。

    社會上有類似於什麼攝影窮三代的說法。

    其實這個要看你怎麼說。

    不排除有些人經濟能力強,能夠購買各類攝影器材。但是對於多數影友來說還是要量力而行。

    並且要努力使自己的技藝有所長進。

    參加攝影比賽給媒體投稿或者參加攝影作品拍賣活動並不是唯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但是如果能夠相應的獲得一定的報酬也是很好的,可以用來改善生活,購買新器材。

    現在二手市場也很活躍,但是要善於識別。

    相機的更新換代大約得4年。頂級相機代表了相機廠商的最高技術水平。

    因為新相機層出不窮,所以一般攝影愛好者買中高檔或準專業相機就足夠用了。但是技術上一定要向專業看齊。

  • 5 # 攝像liy

    聊一位老友的更新頻率,隔兩代更新,他現在用的尼康d4,準備換的機身,要麼d850或者z7,要麼就再用一年等旗艦d6上市,至於鏡頭,更新頻率可以放的更慢。

    大三元一類的鏡頭原廠用的很久了,看廠商更新的新品價格和素質再考慮是否更換。

    至於我自己,16年從佳能換門索尼,19年開年準備滅門換尼康,折騰唄…

    別把器材升級看那麼重要,有人拿佳能2008年上市的5d2和最新的全幅無反eos r相比,光線好的情況下兩者出片素質其實也差不多,只是很多新技術以及高感等方面新機型更領先而已。

    升級之後的器材當然是賣掉啦,剛好發個廣告

    出索尼a口器材

    a99ii(影片機)

    24f/2 za

    50f/1.4 za

    圖麗11-16f/2.8 a卡口

    索尼28-75f/2.8 )不是騰龍那支

    索尼100f/2.8 微距

    索尼70-200f/2.8g

  • 6 # 軍旅天下蘭州旅遊

    作為攝影愛好者,購置配件一般沒有啥規律,也沒有時間段去添置裝置。需要拍攝啥內容,需要啥配件,根據需要配置。也沒有考慮費用必須得貴。一般都是手頭有點緊就不去添置裝置。必定生活生存是第一位的嘛。有錢就去添置。沒錢就不去添置。不能無度!量力而行!

    好多鏡頭裝置不一定貴重就能出片。出片來自於勤奮和靈感。並不是裝置好就一定能出好片。

  • 7 # 樂舍2

    謝謝邀請。我是個不太講究裝備的人,因為是愛好,經常拍的也都是人文、風光類的東西,既不適求過高的速度和過高的高感成像質量,也不過份追求太高的畫素,所以如何用好5D2,發揮它的特點為我何用既可。自從使用數碼相機以來,2010年買了無敵兔再沒換過。鏡頭有17-40/24-70/70-200各一支,別無它頭。其實裝備這東西新的肯定此舊的好,但要考慮自己使用的需求即可!

  • 8 # 導航叔叔

    添置裝備根據自己經濟實力和攝影需求來,不要一時頭腦衝動而添置,對我自己而言,我更願意去添置鏡頭,一般價格2000到一萬多不等,至於舊裝備當然是在閒魚上處理掉。

  • 9 # 蘇州三憶影像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大概多久添一次裝備?會買些什麼?花多少錢?舊裝備怎麼處理的?

    玩攝影這麼多年,回過頭來才發現,在攝影器材上面投入最多的還是初學攝影的那幾年。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由於對攝影的認識還不夠全面。總覺得自己拍攝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器材太差,於是一個勁兒的去琢磨升級器材。

    而且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由於對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是很清楚,今天學人像,明天學風光,後天又學靜物,總之對攝影領域沒有定性。我們都知道每一個領域都有定向的裝置器材,所以樣樣都去接觸,自然裝置也就添置的五花八門。所以對於這個階段來說,裝置的添置就比較頻繁,花費也比較高。

    近幾年我在裝置器材上面的花費反而少了很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自己對攝影的理解有了變化。現在攝影也不再一味的去追求器材,我的原則是夠用就行。我現在基本上三四年才更新一次機身,鏡頭的添置根據自己的需求而定。我現在買裝置都比較謹慎,儘量減少衝動購買,買回來就用,不要放著浪費。

    對於舊裝置的處理,我基本上很少出掉,當二手賣掉也賣不了幾個錢,還不如送親戚朋友,要麼留這自己用。舊的機身可以當作備機,對於鏡頭基本上也不會壞,放著備用好了。

  • 10 # 紫雲風樹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回答提問者的幾個疑問。

    第一、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大概多久添一次裝備?會買些什麼?花多少錢?

    攝影裝備包括的範圍很廣,傳統裝備有機身、鏡頭、光源、濾鏡、三腳架、攝影包等,新興裝備有手持雲臺、三軸穩定器、運動相機等,分類越來越細,可選擇的裝備也越來越多。但無論怎麼發展和變化,就個人使用而言,除開器材發燒友,我們涉及的裝備總是有限的,其添置與更換也沒有固定期限。我2015年初購買佳能7D+18-135套頭,當時價格大約9400元,3個月後在某寶買了一支二手50/1.8定焦鏡頭,花了350元,又花了300元買了55-250變焦鏡頭。隨著對畫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更主要的是受到攝影網站的影響,對全畫幅的期待越發強烈,幻想著升級裝置,攝影水平也會隨之提高。2017年1月份,花費4.5萬元購買了佳能5D3一臺、24-70mm/f2.8一支、16-35mm/f4一支、適馬35mm/f1.4一支,以及神牛閃光燈、64GB儲存卡、方形減光鏡、濾鏡支架、攝影雙肩包、碳纖維三腳架等一堆器材,最近又在籌劃添置一支長焦鏡頭。說實話,攝影需要刻苦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天賦,器材的升級對畫質的改善是毋容置疑的,但能不能出好作品,就不一定了。我的理解是,裝備的升級離不開自身的需求及經濟能力的許可。對有志於在攝影領域想有(喜)所(歡)成(裝)就(逼)的愛好者,買更高一級的器材是最經濟的選擇。

    第二、舊裝備怎麼處理的?

    閒置的裝備,不少影友選擇出手,二手交易網站多如牛毛,銷售渠道很多。我自己並不願意這樣做。一是二手器材保值率低,出手不見得划算,二是機身可作為備用機,一臺機身掛廣角,另一臺掛長焦,外出旅遊時特別方便。我在東川時還看見一個人用三臺裝置拍攝的,一臺拍延時,一臺拍特寫,手裡的一臺抓拍,忙得不亦樂乎。

    如果說攝影是個坑,器材的坑最大最深,也讓人更糾結。

    我們作為業餘愛好,更多的應該享受的是攝影帶來的樂趣,而並非器材的頻繁更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故事可以用哪個四字詞語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