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棟的爺爺

    當今的中國大家覺得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太大的新鮮感。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農村大街上最活躍的是小孩子的身影,到處放鞭炮,往這扔一個,往哪扔一個,玩的不亦樂乎,家家戶戶要置辦年貨,殺豬,宰羊都在忙忙碌碌的,到現在來看其實這些也沒有消退太少,過年過節準備的東西一樣不少,少的是一些禮節,小時候村民們在大街上碰到就互相磕頭,現在明顯少了。

    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發達了,很多地方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小時候我家很少能吃到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肉吃,有媽媽做得新棉襖,新棉褲穿,有的是買的衣服穿在身上出去找小夥伴玩,那時特別高興,而現在幾乎頓頓吃肉,衣服舊了,就買新的。所以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還有就是中國這三十年進步非常的快,新生事物不斷擁入,電視,電話進入千家萬戶,過年了家裡沒有電視的買個電視,可以看看春晚了,現在你在手機上就可以天天看到綜藝節目的播出。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對村裡過年認識越來越多,好奇的地方都知道了,新鮮感自然就淡了。

    還有一代新人換舊人,老一輩的都是以前傳統思想,遵守舊的禮節比較多,尤其是在新年的時候要講究,而新一代年輕人思想比較開放自由,自然少了一些陳規。我家過年的時候以前爺爺經常拿出家堂放在大廳中正門的牆上,唸叨唸叨,如何供奉,到我父親明顯就少了,而到了我這一代,只知道做,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是歷史潮流誰也擋不住。但我們要記住的是回家過年這是應該的,必須的。一家老小齊樂樂榮榮的聚在一起總結一年的得失,為來年做準備。這是一種傳承,中華五千年的傳承,傳承給你的是一種精神,做人不能忘本,忘記老祖宗,上敬老,下顧小。不要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更重要的是傳承給你應該如何堂堂正正的做人。

  • 2 # 暖光淺笑lkc

    現在回家過春節,就再春節前,會和朋友聚聚,說是聚著玩,其實就是吃飯喝酒聊聊各自的經歷。和親人團聚的日子!過年備年貨買新衣,其實都不稀奇了,現在很多人平時都是大魚大肉,平時新衣服不斷,所以對過年也沒有太多的期盼了,唯一就是覺得有個小長假可以親朋好友團聚熱鬧一下

    年後,大家走走親戚就又該外出打工了,誰也顧不著誰,並且連聯歡晚會都很少關注,一人抱著一個手機,不是和遠在天邊的陌生人聊天,就是給上下級發拜年祝福,而忽略了近在眼前的父母家人。家裡冷冷清清,手機上熱火朝天。其實想想吧。過年也就那麼回事。越過越覺得沒有年味了。

  • 3 # 小機器人

    時代在變遷,觀念在革新,傳統習俗在邊緣化。說到底就是生活越來越好了。

    以前,到過年才將一年的收穫拿出來,一大家子,大掃除,做年糕,辦年貨。大部分農村小孩到了過年才能有新衣服穿,有年糕吃,有大魚大肉吃,可以放鞭炮,煙花。可以走門串親領紅包。過年大家都圍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簡單而幸福。那時的辛福指數絕對是比現在高。真正的童真只有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才能體會。

    現在,家家戶戶基本已過上小康,不愁吃穿,過年吃的平時也吃膩了,沒那份新鮮的喜悅。從農村搬出縣城,大城市,也都住上樓房了,漸行漸遠。鄰里間也不是本村人了,溝通交流少,每天早出晚歸,可能住幾年也未必說過話,甚至過年大掃除都是請人了,少了一家人參與。年貨什麼的都是逛超市買買買,大都市禁菸花爆竹,哪還有童真樂趣,走家串門都難,慢慢的農村的那種大家子氣氛淡了,聯絡少了,自然來往也越走越遠。

    當年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為了生計也是各奔東西,話題少,少聯絡,過年也是難聚一起。時代在變,自己在長大,觀念在革新。

  • 4 # 混泥土女人

    年味:

    顧名思義而言就是過年的味道,以及年俗。年俗裡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

    年俗裡飽含著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嚮往,對和諧美滿的渴望,對至善至美的執著追求。

    無論習俗和傳統怎樣變遷,年,依然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

    那為什麼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呢?

    因為曾經的那群小屁孩長大了。

    對於90後的我,我童年的年味是這樣的:

    過年前的一個月,追著麻麻提醒她一定要買新衣服,新鞋子,新帽子,新頭花……希望自己新年穿漂亮的衣服,戴上好看的頭花,希望自己漂漂亮亮噠!

    從臘月二十三——正月十五,小朋友們每天都是特別快樂。

    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爺,貼灶王爺畫像。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全家總動員,擦玻璃,打掃房子。小手凍得通紅,還是特別開心

    臘月二十五還要做豆腐,爸爸會找村裡做豆腐的老人來給我們點豆腐,這個時候就可以喝上正宗的豆漿了,放點糖,真的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豆漿了。還有豆花,麻麻會切點蔥花,放點鹽,辣椒,真正的豆花,好吃。長大後,不喜歡吃豆花了,因為再沒有了哪種味道。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從一大早就開始,燒水,把豬餵飽,讓它吃上最後一頓飽餐。然後開始捉豬,殺豬,燒毛,小孩子們則維在一起看熱鬧,老頭老太太會把不要的一些豬器官撿著回家餵狗喂貓。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最喜歡的是拔公雞毛,因為可以讓麻麻做漂亮的雞毛毽子,吃過早飯,相約去趕大集,這時我們總要一哭二鬧的要跟著上集,坐著三輪車,包的嚴嚴實實的,準備上布袋子,錢揣的嚴嚴實實。(小時候最愛跟著爸爸上集,不給買的,就站著不走,每次回來都是滿載而歸)

    臘月二十八一般蒸饃,上油鍋,以前我們家裡人多,這天要蒸好多饃,花捲,饅頭,菜包子,肉包子,糖心包子,守在鍋臺前等著吃糖心包子。總想給大人幫忙,卻總是搞砸。下午會炸丸子,炸油餅,炸土豆片,還有我們叫的果子。現在手上還有被油燙傷的點點痕跡。

    臘月二十九,大小人要去給祖先燒紙,寫牌位,把祖先供奉在家裡,請祖先保佑,小時候也喜歡給老爺,爺爺的牌位磕頭。心裡會默唸,老爺,爺爺保佑我……

    臘月三十,除夕之夜。一大早就穿上自己的新衣服了,幫爸爸貼對聯,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包餃子,看春晚,等著吃餃子,吃完餃子,晚上還搶著去放炮。那個時候的年三十,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遊戲,只有一臺不是很大的電視機,最喜歡的環節當然是小品環節,那時候的小品也好像比現在更好看……

    小時候總是那麼有精神,因為要坐夜(守歲),還得等著凌晨爸爸的壓歲錢,也會相約幾個小夥伴,帶上點好吃的湊在一起,吃零食,打撲克,贏的是玉米豆,糖果,花生……

    大年初一~初六,最喜歡的拜年環節啦,等著人家給發壓歲錢,小時候會和姐姐搶著去拜年,拜年後不給紅包不走。給了紅包飯都不吃就走了。會相互比較我掙了多少壓歲錢,你掙了多少壓歲錢?

    那個時候,小孩子們湊在一起,想的都是怎麼玩,我們會把炮放進小筒筒裡,然後看它能炸多遠,會把炮拆開,把火藥湊成一堆,自制短暫的煙花,還有把自己的糖果,花生相互分享……

    初八以後就開始張羅著要挑燈籠,那會我們的燈籠也很簡單,紅色的綢布燈籠,紙燈籠,還有我們用酒盒盒,罐頭瓶,親自做的燈籠,這樣的燈籠,最好,最結實。那會兒的我們呀,挑著自己簡單的燈籠,也不怕冷,好多小孩,村裡都是亮的,我們會碰燈籠,看誰的燈籠最結實,從來沒有被碰倒過的燈籠,那它一定就是我們當中的佼佼者了。

    以前過了正月十五,到了正月的二十幾號,還要“跳火堆”就是在家門口,燒一堆火,大人小孩都要從火堆上跳來跳去的(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的)意喻著燒掉身上的疫病,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火火旺旺,小時候我和姐姐的衣服都被燒過……

    這就是我兒時的年味。油餅的味道,包子的味道,鞭炮的味道,……

    現在的年味自然有,只是它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發展和思想觀念而改變了。

    過年吃的和平時吃的一樣好。就連餃子都不用包了,有速食的,年夜飯也不用做了。酒店的年夜飯更便捷,更高階大氣,省心,省力。

    以前老人是總說,過年過的就是小孩子的年。只是,曾經的那群小屁孩長大了。

    所以。年味變了。❤️❤️❤️

  • 5 # 趙掌櫃Vlog

    隨著人們陸陸續續的返程,一轉眼春節就過了,小長假也要結束了。不過對於熱熱鬧鬧的春節,人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還有就是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似乎都感受不到年味了。那麼為什麼感覺現在過年沒有年味了?

    第一,以前中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時捨不得買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舞獅子、扭秧歌、貼春聯、放鞭炮等傳統專案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非常有趣和新鮮的。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風俗已經變了,比如為了保護環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現了搶紅包、集五福等春節活動,傳統拜年方式也變成了簡訊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種新方式,傳統的過年向高科技年轉變。這種高科技年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不過卻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著年夜飯還抱著手機,完全沒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感覺。

    第三,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並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一些千百年的傳統沒有人願意傳承,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變得精神空虛和思想懶惰,放個鞭炮都嫌吵,過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放了個小長假,很多人甚至選擇了外出旅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過春節。傳統文化的流失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冷。

    第四,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有,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 6 # 逆水de魚

    我個人覺得主要是人心發生變化引起的,首先大家心扉都不願意開啟,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人都願意和莫生人聊天,也不願意和親人熟悉的人談,其二是現在社會高速發展,物資上的差距越走越大,窮的親戚不願和富的來往,富的視野和窮的不一個層次,不是一個頻道上的,沒有共同話題和追求,現在出現最多的就是攀比了,所以大家心裡都壓著自己的事情,過年本來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團團圓圓的在一起,現在都是五湖四海安家了,過年只是個擺式了,只有只飯才能聚在一起,放下碗筷就拿起手機了,親戚都沒空走了,,,,追根究底總是社會發展太快,每個人壓力太大了,快樂就少了,年味只有回憶裡有了!沒錢也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線路由器,是內建天線好?還是外接天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