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彭如心老師

    我的孩子吸允手指到三歲,講清楚吸允手指的弊端,就堅決改正了。

    大人講不清楚弊端,孩子沒有意志力,什麼都無法糾正!

  • 2 # 奇石美玉

    糾正這個問題是很麻煩的,我糾正過六歲的孩子,我把所有的時間都陪孩子玩,轉移孩子注意力,但是糾正人必須把自己的心態放到孩子那個年齡段,不要以成年人的年齡和孩子交流,注重孩子的情緒,主要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有些孩子吃手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學會安撫孩子情緒,慢慢的就糾正過來了,有時候也許要恩威並施的

  • 3 # 充電寶寶

    1.首先問問孩子為什麼喜歡咬手指。聽他講,講啥都行。這樣他會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2.一定要傾聽孩子的原因。然後你回覆說:原來是這個原因呀。然後講咬手指的幾點危害。找幾個咬手指的危害圖片,讓孩子看起來更直觀

    3.和孩子達成一致意見,用詢問的語氣問:我們以後不咬手指了行嗎?我們拉鉤。媽媽監督你哦。

    如果孩子同意了,以後他會有意識的去自我控制。

    4.平時多注意讚揚:寶貝真棒!今天沒怎麼咬手指哦。寶貝做的很好呀

    在改變孩子行為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去傾聽行為背後的原因。還要注意尊重、溝通和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甚至態度惡劣的簡單制止。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叛逆。你不讓我咬,我偏咬!

  • 4 # 小愛倍護

    首先,當壓力過大或缺乏安全感時,孩子後有可能透過吃手指這一動作來降低焦慮,放鬆心情。久而久之,“吃手指“就成了習慣。其次,教育方式不當是孩子總也改不掉的原因。家長看見孩子吃手指時,心裡就很著急,馬上嚴厲斥責,甚至動手打孩子。家長沒有想到,這樣做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和焦慮,甚至與家長產生對抗情緒,毛病就更難改了。

    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呢?

    1.行為忽視:如果不是特別嚴重,家長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過多的注意、糾正、指責,就會促使孩子更加註意自己的行為,也更緊張,反而強化了這一行為,手指就吃得更兇了。家長既要克服內心的焦慮,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2.關注與愛:有時候孩子吃手指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因為他們很少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因此在發火之前,家長應檢查一下自身,平時對孩子的關注是否足夠?是否只有孩子有了不良行為時,才注意到他的存在??

    3.佔用雙手:家長可以想出各種辦法來佔用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去做需要雙手完成的事情或者遊戲,這樣孩子吃手指的時間就會逐步減少,而且這個習慣有可能最終消失。?

    4.適當鼓勵:如果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裡沒有吃手指,就給予獎勵。剛開始孩子堅持的時間要短,不如10分鐘,然後逐漸延長時間,直到孩子不再吃手指。使用這種方法最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5.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孩子因吃手指的習慣不改,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她)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家長就需要向專業人員求助,以達到共同幫助孩子糾正的目的。

    6.可能缺乏某種微量元素,建議做個微量元素檢測,例如鈣鋅的缺乏也可能導致,每天的飲食也要均衡,魚肉蛋奶都要吃!

  • 5 # 深圳回憶鋪子攝影館

    耐心引導分散注意力

    這個問題持續到9歲,爸爸媽媽還是關注的不夠哦,應該早點去糾正孩子身上出現的不好的行為習慣。

  • 6 # 川鄉辣妹兒

    9歲小孩還在吸大拇指?是不是孩子小時候缺乏安全感導致的呢?還是說孩子缺乏一定體內的微量元素造成的呢?建議先帶去醫院檢查一下,對症下藥,如果是缺乏安全感,都已經9歲了只有慢慢安撫再把這個習慣戒掉,個人認為應該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孩子小時候父母陪伴少了是會導致孩子大了安全感缺乏的

    家庭的影響,跟父母的融洽關係

    來自於周圍小朋友的影響,也叫作群體歸屬感

    1家長可以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2多帶孩子出去遊玩,接觸不同的人事物,開闊眼界

    3學會調節情緒淡化緊張並及時正面鼓勵

    4學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我堂妹從生下來出月子,她媽就把她留給我奶奶,很大了都還在吸手指,冬天手指都破了還在吸,長大了跟他媽關係不好,小時候沒有感受家庭的溫暖,到現在長大了一直都缺乏安全感。

  • 7 # 江蘇小樹仔

    個人經驗吧之前我的大寶在睡覺前也有一個習慣就是吃胳膊,先檢查一下微量元素看體內有沒缺少鐵、鋅等微量元素,當時我兒子缺鋅,當然補鋅是一方面,平時多關心孩子陪他交流溝通,千萬不要打罵,多多的給孩子關心、呵護。這是醫生告訴我的,現在我的孩子沒這習慣了。

  • 8 # 瀟瀟醋

    孩子吸手指在一歲之前都是正常的,但是到了九歲還吸允手指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因為吸允手指容易造成這幾種危害。

    1、牙齒變形 手指長期放 嘴裡吸允會使牙齒受到壓力,改變牙齒的生長方向!

    2、精力不集中 過度的吸允手指容易產生心裡壓力使的注意力不集中。

    3、細菌感染 在吸允手指時很容易將這些細菌或是寄生蟲卵帶進口中,導致口腔感染或生寄生蟲病

    4、手指容易變形或受傷 過度的吸允手指可能會讓正在生長髮育的手指骨骼異常;還會導致手指紅腫、脫皮

    那麼要怎麼幫助孩子改正一個不好的習慣呢?

    1、在孩子手上塗些辣味或苦味東西 當孩子想吸允手指時可以在他手上塗抹一些他不喜歡的味道。列如辣味或苦味的,當孩子吃到他不喜歡的味道時久而久之自然就不吸允手指了!

    2、分散注意力 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或者玩樂讓孩子忘記吸允手指

    3、不要呵斥 當孩子吸允手指時不要呵斥,打罵他,尤其是人多的時候。可以聲音輕緩,有耐心的陪伴他並講述吸允手指的危害,九歲的孩子已經懂得很多了。跟他說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就會改了的!

  • 9 # 親子家長會

    孩子一直吃手指一部分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原因。

    對於孩子這個毛病千萬不能簡單粗暴的訓斥,這可能一個下意識的反應,一些人會在緊張焦慮下回咬手指啃手指。

    一,在孩子咬手指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制止,並將咬手指的危害講給孩子聽,例如“手指上有大量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會因為咬手指,都進寶寶的肚子裡,然後孩子的肚子就會很痛”,這樣孩子下次有這樣的行為,就會先考慮家長的話。

    二,還有一部分孩子一直咬手指,這是要告知父母家長,自己的孩子正處於不健康狀態,如缺乏鈣、鋅等必要元素,所以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多吃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要養成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挑食,注意補充營養。

    我建議給孩子點耐嚼的填嘴,棒棒糖巧樂茲什麼的代替手指,嘴不閒著就不會吸手指,要麼給他帶個他手套。

  • 10 # 老徐說教育

    我們跟蹤的案例是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就代稱小小吧,4歲了一直吃手,性格膽小、內向、不合群,尤其受到老師批評時表現得特別緊張。他的手指已經被吮吸得發白、脫皮,大拇指的外側還長出一個又紅又硬的大疙瘩。

    他媽媽找到我們,後來我們就給提了一些建議。

    首先,3歲以上還吃手,這是一種行為倒退。一般根源是壓力、焦慮所致。像我們幫助的這個小小,情況就比較複雜。他是出生之後就一直跟姥姥生活,父母在工作,每月回去看孩子一次。小小跟父母的關係並不是太親密。但是4歲之後,小小和姥姥一起來到父母身邊,開始在爸爸媽媽所在的城市上幼兒園。

    也就是說小小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4歲上了新的幼兒園,班上的孩子們已經相處一年比較熟了,他插班過來,本身性格又內向,融入起來有點困難。於是雙重壓力下,小小就發生了倒退行為——吃手。

    孩子是在焦慮無法排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有些孩子會咬指甲,有些會發生抽動症,都是有可能的。

    我們提供的方案,具體名字就叫“負強化法”,但這只是整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1、先說環境的改造吧。我們告訴小小的家長,孩子是焦慮和壓力才這樣的,首先家長不要訓斥和懲罰孩子,而是要平等對話,提出幫助孩子的初心。家長需要有耐心,這不是個短期就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這件事需要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全力配合,才能實現。

    2、我們先記錄了孩子的基準資料。觀察小小在幼兒園中集體活動、遊戲、自由活動中的情況,並記錄在各種場合下吃手的行為發生的次數和持續時間;同理小小的家裡也要這麼記錄,為期一週。這麼做的目的是確定行為基線,建立行為檔案。

    3、建立目標行為,也就是尋找替代方案。小小內向不擅表達,但是喜歡畫畫。而且畫畫對環境和工具的要求都不高,所以我們決定,可以隨身給他帶著畫紙和畫筆,以畫畫的行為來替代吮吸手指行為作為目標行為。

    4、選擇合適的厭惡刺激。舉個例子,小小的姥姥曾經因為小小愛吃手,給他手上抹過辣椒,這就是厭惡刺激。前提是安全,但又讓孩子感到不適。這個4歲的孩子是可以的,你們9歲的不一定適用。這個後面我再說。厭惡刺激的使用一定要持續,產生條件反射才有效果,像小小的姥姥,以前用了兩次,又心疼孩子停止了,其實是讓孩子白遭罪。

    5、轉移注意力。在幼兒園和家庭活動中,儘量讓孩子的手和嘴忙活起來,孩子一旦配合,使用了替代方案,比如透過家長引導,畫了副畫,家長要及時肯定鼓勵,強化他的行為。

    6、告知孩子方案。家長要告知孩子自己要進行的方案。告知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關心他的健康。我們是透過讓小小多讀關於病菌、人體方面的科普繪本來告知的,媽媽也會講些這方面的故事,告訴他吃手的危害。幼兒園我們也安排了“病從口入”的預防活動,多方配合。

    7、持續的記錄,及時調整方案。每天還是要記錄孩子吃手的行為頻次、持續時間。以一週為一個觀察週期,無論有沒有改善,都及時覆盤可能的原因,然後調整方案。有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小小在幼兒園吃手的情況有明顯的降低,原來是那段時間幼兒園新開了軟陶課程,孩子非常喜歡,每次的作品完成的都不錯,還在幼兒園的走廊展示,課間他時不時就跑去看,非常有成就感。

    這之後我們就及時調整了替代方案,在家裡變成了捏彩泥,效果很好。

    以上是我們提出的淺層解決方案。尤其是厭惡刺激,這是“負強化法”的重要環節,但我們輕易不建議使用。問題不太嚴重的話,一定要用正強化的方式幫助孩子,這樣不容易形成對立。

    其實小小的根本原因在於,親子關係在3歲前不夠緊密,3歲後家長又要干涉孩子的教育,最親密的姥姥退居二線,孩子無法適應主要養育人從姥姥變成父母。原來聽姥姥的話就可以了,現在突然換了人,內心深處他其實是拒絕的,潛意識裡他會認為這是對姥姥的背叛,所以是抗拒的。

    最根本還是重建親子關係,我們建議小小的父母增加親子陪伴的時間和質量,週末儘量安排家庭戶外活動,也多跟鄰居或班級的小朋友進行家庭互動,幫助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儘快建立同伴友誼。大概過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吧,小小的倒退行為才隨著融入幼兒園的集體漸漸消失。

    我覺得9歲的孩子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您可以嘗試平等地跟孩子交談,去挖掘她的壓力來源。如果父母做不到,找一個她信任的成年人去做也可以。同時您也可以反思孩子可能的壓力來源,是來自家庭還是學校?排查近期家庭和學校有沒有明顯的變化等等,然後透過一些緩和的談話跟孩子確認,或者與中間人確認。因為您的資訊比較少,目前我還無法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起八年,今天分手了,我該怎麼度過往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