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膠片複製技術不是很發達的年代,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甚至都是拍一部賣一部——每當有人看到《火車進站》之後,向盧米埃爾兄弟求購一部《火車進站》或《工廠大門》時,盧米埃爾兄弟就會扛起攝影機裝上膠片出去再拍一部。在那個時候,電影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發明,很多電影只是拍攝下一段表演,和現在的監控探頭沒有本質的區別。電影史上首次進行電影剪輯的嘗試是1903年,《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3 )這部僅有6分鐘短片中最早引入瞭如溶化、特寫等等現代仍在運用的電影技巧。併成功得將不同空間的兩段畫面拼接在一起完成敘事,如前一個是救火車的鏡頭,後一個就轉換成了一個婦女在著火房間(佈景)內的鏡頭,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打破戲劇的框架,真正用電影來敘事。
同年,波特的另一部作品《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進一步發展了這種電影敘事技巧。這部11分鐘的電影現在看來有些粗陋,這種一場一鏡的簡單拍攝方法用現代的視角看甚至覺得幼稚可笑。但在當時,這部電影無疑非常令人震撼。波特在《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片子中簡單嘗試的技巧在這部片中被放大,拍攝空間不再是室內室外那麼簡單,而是包括車站電報房、火車車廂內、舞廳、鐵道邊水塔旁的、火車上方、軌道上的外景,以及樹林中等一系列複雜的空間。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它本身出自建築學,原來的意思為構成、裝配。後來傳到了俄國,蒙太奇被髮展成一種電影當中鏡頭組合基本學說。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國導演和俄國理論家發展出來的學說,是由普多夫金根據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下手法延伸出來,後來艾森斯坦也得出了和普多夫金類似的看法。普多夫金提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遠遠大於一個鏡頭的的內涵,普多夫金把電影認定成鏡頭與鏡頭構建並列的藝術學說。儘量不採用遠景鏡頭而使用許多特寫的連線,造成心理上, 情緒上, 和抽象概念的結果。艾森斯坦受到了馬克思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他認為鏡頭間的並列和激烈衝突可以形成第三種新的含義。比如當人們在闡述一個話題時,可以把許多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組合在一起,以發生暗喻的效果,這就是蒙太奇。
現如今,蒙太奇已經發展成了影視作品最重要的敘述手法和表現手法。影視作品把不同距離、不同角度和不同手法拍攝的鏡頭,重新組合了起來,描述故事、展現人物,因為當不同的鏡頭組合到一起的時候,常常會產生單個鏡頭存在所沒有的含義,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甚至父親在看報等鏡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從通俗的角度來說,蒙太奇就是剪輯。在電影誕生初期,電影是沒有剪輯的,一條拍完才會拍另外一條。
在最早膠片複製技術不是很發達的年代,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甚至都是拍一部賣一部——每當有人看到《火車進站》之後,向盧米埃爾兄弟求購一部《火車進站》或《工廠大門》時,盧米埃爾兄弟就會扛起攝影機裝上膠片出去再拍一部。在那個時候,電影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發明,很多電影只是拍攝下一段表演,和現在的監控探頭沒有本質的區別。電影史上首次進行電影剪輯的嘗試是1903年,《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3 )這部僅有6分鐘短片中最早引入瞭如溶化、特寫等等現代仍在運用的電影技巧。併成功得將不同空間的兩段畫面拼接在一起完成敘事,如前一個是救火車的鏡頭,後一個就轉換成了一個婦女在著火房間(佈景)內的鏡頭,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打破戲劇的框架,真正用電影來敘事。
同年,波特的另一部作品《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進一步發展了這種電影敘事技巧。這部11分鐘的電影現在看來有些粗陋,這種一場一鏡的簡單拍攝方法用現代的視角看甚至覺得幼稚可笑。但在當時,這部電影無疑非常令人震撼。波特在《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片子中簡單嘗試的技巧在這部片中被放大,拍攝空間不再是室內室外那麼簡單,而是包括車站電報房、火車車廂內、舞廳、鐵道邊水塔旁的、火車上方、軌道上的外景,以及樹林中等一系列複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