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覺得孩子在教室裡的座位重要嗎?順其自然,還是據理力爭?
5
回覆列表
  • 1 # 艾琳香

    作為一個老師,從我的角度看,位置在哪裡不能說一點沒作用,但確實說不上多重要,反而是同桌前後桌鄰桌及其一起玩耍的同學比座位重要。只要不是在教室內的位置特別偏,偏的影響到看黑板上老師的講解板書從而影響學習,除了這一點意外,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很不重要。但是孩子的前後桌鄰桌得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會對孩子起到比較大得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位置不重要,但近鄰卻會相互影響。

  • 2 # 苗苗和老師

    可能會有一定的因素在裡面。但是在影響學習好壞的因素裡面比重絕對不大。

    我所教的這個六年級第1名是一個坐在最後一排的小姑娘。而第1排坐的。都是個子比較矮小,而且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師時時提醒的。換言之就是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所以我覺得。

    與其糾結孩子坐在教室的什麼位置,不如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畢竟孩子上學一上就是十幾年。作為家長不可能總是干預孩子的座位安排。既然如此授人予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還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不管坐在哪裡,都知道認真學習,主動學習。這樣才能一勞永逸。

  • 3 # 小魚English

    我覺得非常重要,我自己帶了幾年班主任,我發現坐在前排的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更為集中一些。當然這些都是有學習慾望的,對於沒有學習慾望的,放到哪裡都一樣。

  • 4 # 忙人簡知識

    你覺得孩子在教室裡的座位重要嗎?這個可想而知,肯定是重要的,春晚裡面不是有個沈騰的小品嗎?都分了學霸區,努力區和醬油區。可見位置還是蠻重要的。

    但是家長也不要太在意,畢竟教室裡的每個座位都是合理的,只要能聽到老師說話,一般問題都不大,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孩子是否肯學!

    還有就是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在後面座而去找老師理論,這樣是非常不對的,如果都這樣,學校豈不是要亂套了。

    當然老師也應該定期的調換座位,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管孩子,這樣是非常不對的,也不是一個稱職的老師。

    所以呀!雖然教室的座位很重要,但是座位和孩子的學習沒有直接的關係,家長也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座到前幾排,整個教室也沒那麼多前幾排,心態放好,孩子肯學就夠了。

  • 5 # 淅爸育兒記

    在教室裡的座位,對於99%的孩子而言,不重要。剩下那1%後面解釋。

    特別糾結這樣的事情的家長,請自省。

    首先,學校裡的座位,正常情況下都會輪換。換排,換組,還有換同桌。

    為什麼家長糾結這個問題?

    1. 害怕孩子得到不公平的待遇;

    2. 害怕孩子聽不清,看不清;

    3. 孩子小動作多,不專心,希望靠前;

    4. 孩子有生理問題,必須做特定位置(例如耳背要靠前);

    5. 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在一個教室裡,就有三個型別的位置:靠前,中間,靠後,無論哪個位置,看黑板都是十分清晰的(近視眼請戴眼鏡,聽力不好除外)。

    試想一下去電影院,除了心理上的作用外,位置真的影響到你聽、你看電影了麼?反而越是靠前,越是看得辛苦吧?畢竟要仰視。

    我堅信,一開始,老師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注都是均等的,大家都陌生,何必自己過不去?

    站在講臺上,班級所有的情況都是一目瞭然的,孩子耍什麼花招,老師是一清二楚的,即便你坐在最最最角落的位置。就像孩子要在你面前撒謊那樣,搖搖尾巴,你就能知道他想幹啥。從業多年的教師,經驗不會比咱初為人父母的少!

    所以125點,解決,純屬杞人憂天。

    孩子小動作多,不專心,希望靠前:

    基於這點,個人認為家長要自省,同是九年義務教育出來的,為何人家的孩子秀?

    指望著一個座位的調整就可以改變孩子這個問題的話,講真,太推卸責任。

    到底就是過去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諸如把孩子推給電視媽媽,平板爸爸,還有不注意孩子的飲食,讓孩子攝入過量的鋅或者鉛,還有就是當孩子在專心做事的時候各種“關心”引起的打斷(渴了嗎?累了嗎?困了嗎?餓了嗎?...)

    專注力,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修復的,多多學習育兒書籍,堅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才是正解,強行壓制,放老師眼皮底下,亡羊補牢也,杯水車薪也。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小學時候有個同學特別調皮,在老師眼皮底下就鬧(他坐在講臺前面的位置),罵他他也沒反應,到底就是家長慣成大王了,無法無天啥都不慫。最後老師只能把他單獨調配到講臺旁邊,自己坐,老師上課就站他旁邊。然後沒幾天就哭著鬧著不去上學了,丟人吶!

    提供一個自己在用的專注力訓練方法,孩子很喜歡,效果很明顯:

    講故事,事前約定聽到某個字的時候,舉手。舉對有積分獎勵,積分換他喜歡的東西。

    對於第四點,有生理問題的孩子,這才是真正需要特別調配,在一個位置上固定的孩子。

    生理問題,諸如弱視,諸如耳聾,這不是孩子自己或者其父母所願意的,天災人禍。

    對這類孩子,不管是老師、同學,還是同班的家長,都應該盡力的去幫助他。人性,本善。

  • 6 # szy7948

    1、孩子所在的位置非常重要,因為他周圍的同學,如果學習的氣氛都比較好,所以對他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而且好的位置在老師的視線範圍內也會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監督!

    2、好的,位置不會受到其他學習不良孩子的影響,而且對孩子的視力也會有好處

  • 7 # 語文夢想成真

    無容置疑,孩子在教室裡的座位很重要。

    第一,跟誰同座。好學生跟好學生坐一起,會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利大於弊;差學生和好學生坐一起,好學生鼓勵同桌差學生或差學生影響同桌好學生,利弊各半;差生和差生坐一起,可能互為影響,成績下滑,弊大於利。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跟誰同座很重要。

    第二,座位位置很重要。今年春晚有個特火的小品是反映關於家長替孩子提前佔座的問題。折射出了家長對孩子座位位置的高度關注。孩子座位位置有前後座,中間座,左右座,等等。最好的座位可能是中間靠前三排。所以每位家長希望自己孩子坐上最好的座位,更有利於孩子學習。

    第三,怎樣做到孩子坐座位公平公正呢?最理想的辦法是每週前後左右調換。每週輪換一次座位,這樣操作較公平。前後左右每週輪換,每個孩子都有坐好座位的機會,同時也有坐不理想的座位機會。有家長提出疑問,我孩子個子矮或高度近視即使戴眼鏡坐在後面看不見怎麼辦?這個很簡單,把最前面一兩排抽出來專門解決這些孩子的困難,他們每週只左右輪投換。

  • 8 # 張中山

    我用我剛剛寫的文章作為回答。

    春晚開心麻花團隊的小品《佔位子》,貌似如這個團隊一般,總會給人以歡笑的結局,人人醒悟,皆大歡喜,其實透視一下小品,我們還應該有太多的沉重,還有太多解不開的心結、邁不過的坎。不是很多的人沒有醒悟過來,而是其背後還有太多尚不可解的問題。

    一、其實C位不是這麼爭奪的

    家長有佔領C位的權利嗎?這隻能說該小品高於生活,但沒有還原生活的本身。我是教師,教師的職業是高尚的,但也不乏讓我們抬不起頭來的人和事兒,這還要感謝創作團隊的手下留情,避免在這個除夕夜太多教師有對號入座的尷尬。

    在民間,C位的爭奪,大體有六類爭奪方式。

    一是一視同仁式:“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座位左右迴圈、前後迴圈,還有抽籤式等;

    二是自然條件式:如按照身高排座,結合性格、成績等;

    三是分類分割槽式:分為學霸區、“學渣”區、潛能區(中間區)、懲罰區等;

    四是獎勵懲罰式:按照排名,學生自我選擇,選座位,選同桌,排名越靠前選擇機會越大,否則機會就越小,直至沒的選擇;如果犯了錯誤,調整座位應該是一種比較有力量的懲罰方式;

    五是家長背景式:權力背景的,自動分發C位,但你的權力必須足夠大;經濟背景的,花錢可以購買C位,但前提是你必須有流水,否則,這樣的C位保質期不會太長,我就親歷過一位班主任拍賣C位的事情;

    六是綜合治理式:以上五種綜合運用,爐火純青,登峰造極,舉目四望,風光無限。

    筆者眼界不寬,如果有疏漏之處,還請各位家長補充。

    二、C位爭奪戰,說明家長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透過小品,我們足以看出,孩子是每位家長的C位,每個家庭的C位。我們暫且不談這個位置,我們探討一下,我們究竟給孩子什麼,家庭教育的“C位”在哪裡?

    我們習慣於給孩子在物質上的幫助,能夠用錢買到的,能夠出力做到的,我們幾乎很瘋狂,C位的爭奪戰,也是如此,但我們向來在孩子的精神成長上缺席。

    中國的家庭教育,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焦慮的母親+缺位的父親”,對於父親的缺位,有一個詞說得比較狠,叫“喪偶式教育”,我感覺,這,一點也不為過。我們缺席最好的理由,就是一切為了孩子,其實,我們為的都是孩子的物質需求。所以,我們先解決一個點,就是我們要認識到陪伴的重要性。後續,我們再談如何陪伴,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長,否則你的陪伴或許是一場災難。

    三、班級C位的存在說明我們的教育欲改未革

    前幾天,我發表了《這不是一場東西方教育的博弈》,我再來引用一部分文字。

    於是我們看到了西方,準確地說是猶太人的圖書館和他們的學習方式:圖書館,哪怕在哈佛也是寂靜的,但在猶太人的圖書館是喧譁的,好似兩三個人一組在面紅耳赤地吵架。這是學習的人和教授知識的人交流的場所,不是一個人教另外一些人學,而是透過交流和溝通積累教養品德,碰撞出思想、思維的火花。

    猶太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的想法是什麼?猶太教育就是:多提問,多溝通,以讓進行深度地思考。在古羅馬時代,他們學習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話,透過對話和討論,培養表現自己的能力,並且以此發展思考的能力。這就產生了後來的圓桌學習。圓桌學習,就是隻要坐在這個桌子上可以對視任何人,這是美國學習的哲學。學生獨立思考和提問,有自己的想法,教授尊重他人的提問和意見。孩子們不是看著老師,而是孩子之間互相看著,教師只會靜靜的盯著看,有時也會引導學生們,只是幫助孩子們的對話。每個人獨特的思考聚焦在一起,進行修正的力量會變得更強。透過這些探索,我們就清楚美國的“Quest To Learn”學習模式的出處,美國杜威教學理論建構的基礎了,當然也會明白臺灣“學思達”模式何以快速蔓延,還有我們為什麼要課程改革,哪怕有邯鄲學步的尷尬也要做大膽的嘗試了。

    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就能發現,班級C位的存在,是對我們如火如荼教育改革最大的嘲諷,C位的存在是為老師而生的,為講臺而生的,為課堂專制而生的。班級是沒有C位的,如果有,那麼每個位置都是C位。

    學校有C位嗎?如果說學校有C位,每個孩子都應該是C位,而不是某一個。我們看到多少學校仍然在以領導為中心,觀影在C位,合影在C位,在影子下生活的孩子們他們能擁有C位嗎?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他們是中華復興的脊樑。

    你給孩子C位了,其實,你也永遠在C位。

    有這樣一幅畫面,描述一下,我們可以做一些反思。

    “校長媽媽”捧著水晶獎盃,很自然地單膝落地,將獎盃交到小陸手中,平視著他的眼睛道:陸修哲,“校長媽媽”能做的,就是用我的手托起你的夢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心時你會怎麼笑的詞語有哪些?